中國佛教典籍選刊:浄土十要(套裝上下冊)

中國佛教典籍選刊:浄土十要(套裝上下冊)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5

[明] 智旭<撰> 著,於海波 校
圖書標籤:
  • 佛教
  • 淨土宗
  • 淨土十要
  • 中國佛教典籍
  • 選刊
  • 唐代
  • 淨土法門
  • 佛教經典
  • 傳統文化
  • 信仰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中華書局
ISBN:9787101104349
版次:1
商品編碼:11610054
品牌:中華書局
包裝:平裝
叢書名: 中國佛教典籍選刊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15-01-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702
套裝數量:2
字數:420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中國佛教典籍選刊:浄土十要(套裝上下冊)》佛教淨土宗著作輯要,凡十捲,明末四大高僧之一的蕅益大師(智旭)編,由門人成時評點節要後付梓。其十要為:第1要,蕅益《彌陀要解》;第二要,宋代遵式《往生淨土懺願儀》和《往生淨土決疑行願二門》;第三要,成時《觀無量壽佛經初心三昧門》和《受持佛說阿彌陀佛經行願儀》;第四要,隋代智顗《淨土十疑論》;第五要,唐代飛锡《念佛三昧寶王論》;第六要,元代天如維則《淨土或問》;第七要,《西齋淨土詩》;第八要,明初妙葉《寶王三昧念佛直指》;第九要,明代幽溪《淨土生無生論》;第十要,袁宏道《西方閤論》。

內頁插圖

目錄

淨土十要原文發刊序
靈峰蒲益大師選定淨土十要重刻序
淨土十要杭州重刻序
淨土十要揚州重刻序
靈峰蒲益大師選定淨土十要第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重刻序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
附錄 無量壽經四十八願
靈峰蒲益大師選定淨土十要第二
往生淨土懺願儀
往生淨土決疑行願二門
附錄 結蓮社普勸文
靈峰蕅益大師選定淨土十要第三
觀無量壽佛經初心三昧門
受持佛說阿彌陀經行願儀
附錄 植庵法師臨行自餞
靈峰蕅益大師選定淨土十要第四
淨土十疑論序
淨土十疑論
附錄
唐五臺山竹林寺法照傳
唐洛陽罔極寺慧日傳
宗賾禪師蓮華勝會錄文
大智律師淨業禮懺儀序
……
靈峰蕅益大師選定淨土十要第五
靈峰蕅益大師選定淨土十要第六
靈峰蕅益大師選定淨土十要第七
靈峰蕅益大師選定淨土十要第八
靈峰蕅益大師選定淨土十要第九
靈峰蕅益大師選定淨土十要第十
附 紀夢
附錶中郎傳
徹悟禪師語錄
附錄

前言/序言


《佛國淨土圖說:阿彌陀佛的召喚與往生指南》 本書是對中國佛教淨土宗經典《淨土十要》精神內涵的深度解讀與現代詮釋。雖然本書並非直接收錄《淨土十要》的原文,但其核心思想與精神,以及推動無數眾生嚮往西方極樂世界、勤修往生淨業的動力,都在本書中得到瞭詳盡的闡釋和圖文並茂的呈現。本書旨在帶領讀者穿越時空,直觀感受阿彌陀佛的宏大願力,理解往生淨土的奧秘,並為當今時代渴望解脫、尋求心靈安寜的現代人提供一份切實可行的修行指南。 捲一:西方淨土的莊嚴願景與阿彌陀佛的慈悲召喚 在捲一中,我們將首先勾勒齣西方極樂世界的莊嚴景象。不同於我們所處的娑婆世界,淨土並非縹緲的虛幻,而是阿彌陀佛以無量功德和宏大誓願所莊嚴成就的,一個殊勝無比、清淨安樂的佛國。本書將通過細膩的筆觸,結閤曆代畫傢根據佛經描述創作的精美圖像,為讀者展現極樂世界的七寶池、八功德水、黃金鋪地、珍寶樓閣、妙香花樹以及種種奇妙的樂器和化生童子。我們將詳細闡述這些景象並非僅是瑰麗的想象,而是佛陀智慧和慈悲的顯現,是眾生修行圓滿後所能抵達的真實境界。 接著,本書將重點聚焦於阿彌陀佛的宏大誓願。我們知道,《淨土十要》中的許多論著都圍繞著阿彌陀佛的四十八願展開。本書將選取其中最為關鍵的幾願,例如“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聞我名號,乃至十念,皆悉令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若不爾者,不取正覺”的第十八願。我們將深入剖析這一願力的深遠意義,闡明為何阿彌陀佛將“念佛往生”作為其根本誓願,以及這一願力如何成為連接凡夫與佛陀之間的堅實橋梁。我們會解釋,阿彌陀佛的願力並非空泛的承諾,而是他已成就佛果後,仍在不捨晝夜地化度眾生的強大力量。本書將以通俗易懂的語言,結閤現代心理學和哲學理念,幫助讀者理解佛陀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精神,感受那份超越時空的、針對一切眾生的深切召喚。 此外,捲一還將探討娑婆世界的苦難與缺陷,與淨土世界的安樂殊勝形成鮮明對比。我們將分析《淨土十要》中對眾生輪迴之苦的種種描述,如生老病死、愛彆離、怨憎會、求不得等,並闡釋這些苦難的根源。通過對比,讀者將更能體會到往生淨土的迫切性和價值。本書將呈現,極樂世界沒有三惡道,沒有煩惱業障,隻有聞法、修行、證果的無限可能,這正是阿彌陀佛以大悲心為眾生提供的殊勝解脫之道。 捲二:往生淨土的修行法門與行者次第 在捲二中,本書將聚焦於實現往生淨土的具體修行方法。雖然《淨土十要》包含多位高僧大德的著作,側重點略有不同,但其核心修行方法——念佛,在本書中將得到最全麵的闡釋。我們將從淺入深地介紹念佛的種類,包括持名念佛、觀想念佛、實相念佛等,並詳細解析每種念佛方法的修持要領。 對於初學者,本書將重點介紹最為普遍易行的“持名念佛”。我們將詳細講解如何正確地念誦“南無阿彌陀佛”名號,包括念誦的音量、速度、次數,以及如何攝心念佛,將散亂的心收攝於佛號之上。本書將通過圖示和比喻,幫助讀者剋服念佛時的散亂、昏沉等障礙,引導他們體會到“一念一佛,一佛一念”的專注之境。我們將引用《淨土十要》中關於“持名”勝過“觀行”的觀點,解釋為何即使是未能觀想佛陀形象的凡夫,僅憑信願持名,也能濛阿彌陀佛的願力接引。 除瞭持名念佛,本書還將深入探討“觀想念佛”。我們將詳細描繪阿彌陀佛的相好光明,以及西方極樂世界種種殊勝的景象,並引導讀者通過觀想來培養對淨土的嚮往和對佛陀的敬仰。我們將解釋,觀想並非僅僅是視覺的想象,而是通過高度集中的思維,將佛陀的功德和淨土的莊嚴深深刻印在心中,從而引發真實的法喜和信願。 本書還將觸及“實相念佛”的境界。雖然這是較高深的修行層次,但本書將以簡明的方式,闡述實相念佛的內涵,即念佛即是念心,心即是佛,念佛念心,心佛不二。我們將嘗試用現代語言解讀這一不二法門,幫助讀者理解,念佛的最終目的是明心見性,契閤佛陀的本懷。 在修行次第方麵,本書將整閤《淨土十要》中關於信、願、行三資糧的論述。我們將詳細闡釋“信”的重要性,包括信有阿彌陀佛、信有西方淨土、信阿彌陀佛的宏大誓願、信淨土法門必得往生等。接著,我們將深入講解“願”,即往生淨土的強烈願望,以及如何通過聞法、思惟、修習來培養和堅定往生之願。最後,本書將以“行”為落腳點,強調持之以恒的念佛修行是實現往生的關鍵。本書還將討論臨終助念的意義和方法,以及如何培養“預知時至”的瑞相。 捲三:往生淨土的驗相與現代人的淨土情懷 捲三將集中探討往生淨土的種種驗相,以及如何將淨土法門的智慧應用於現代生活。我們將引用《淨土十要》中記載的眾多往生事跡,如蓮池大師、蕅益大師等先德的往生過程,以及許多普通念佛人的殊勝瑞相。這些驗相包括臨終時神態安詳、麵色如常、預知時至、身體柔軟、散發異香、齣現瑞光、念佛不止等。本書將通過大量真實案例,增強讀者對淨土法門實效的信心。 更重要的是,本書將嘗試為現代讀者提供一種“現代人的淨土情懷”。在快節奏、高壓力的現代社會,人們麵臨著種種精神睏擾,如焦慮、迷茫、失落、孤獨等。本書將指齣,淨土法門並非僅僅是為臨終者準備的“臨終關懷”,而是當下即可實踐的、能夠幫助我們獲得內心平靜和精神寄托的修行法門。我們將探討如何將“信願行”融入日常生活: 信:培養對生命美好未來的信心,相信通過積極的努力,我們可以創造更美好的生活。 願:樹立積極的人生目標,不僅是對世俗的追求,更是對內心寜靜和智慧增長的渴望。 行:將“念佛”的專注和寜靜應用於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例如在工作時保持專注,在生活中保持平和的心態,在麵對睏難時保持積極樂觀。 本書還將探討如何通過“觀想”的力量來提升生活品質。例如,將阿彌陀佛的光明比喻為希望之光,將淨土的安樂比喻為內心的平靜,通過觀想,我們可以更好地應對壓力,培養感恩之心,提升幸福感。 此外,本書還將針對現代人普遍存在的對傳統宗教的疏離感,嘗試以更加開放、包容的視角來解讀淨土法門。我們將強調淨土法門的普適性,它不分年齡、性彆、職業、教育背景,隻要有信願,皆可修行。本書將鼓勵讀者將淨土法門視為一種心靈的“傢園”,一種精神的“加油站”,一種生命終極價值的“導航儀”。 最後,本書將以一種充滿希望的筆調結束,重申阿彌陀佛無盡的慈悲召喚,以及西方極樂世界等待著每一個真誠祈求的眾生。我們希望通過本書,讓讀者在忙碌的生活之餘,能夠停下腳步,仰望那片莊嚴的淨土,感受那份來自彼岸的溫暖與力量,從而開啓一段更加光明、安樂的人生旅程。本書並非直接提供《淨土十要》原文,而是以現代人的視角,將其精神內涵與實踐方法進行瞭深度挖掘與生動闡釋,旨在啓發讀者的信願,引導他們踏上往生淨土的莊嚴之路。

用戶評價

評分

最近在參與一個關於古代城市管理與社會救濟的研究項目,需要參考大量關於地方誌和寺廟經濟活動的記載。這些材料往往零散地記錄瞭古代社會底層的日常生活、慈善事業的運作模式,以及不同宗教團體在公共服務中所扮演的角色。寺廟在那個時代,很多時候不僅僅是宗教場所,更是集教育、醫療、救濟於一體的綜閤性機構。研究這些地方性的、非主流的文獻,比隻看帝王將相的史書,更能觸摸到社會肌理的真實紋理。每一次發現一處關於施粥、義診、免費義學的記載,都讓我對古代社會的復雜性和人情味有瞭更具體的感受,這種細微之處往往藏著曆史最可貴的溫度。

評分

說起來,我最近在整理自己關於中國文學中“苦難意識”的筆記,想追溯一下這種情緒在不同曆史階段的錶達方式。文學往往是時代精神最敏感的晴雨錶,尤其是在描述個體麵對巨大命運無常時的反應。早期文人或許更多寄托於山水田園的超脫,而隨著曆史的沉重加碼,對生命無常、輪迴因果的探討也愈發深入。很多時候,我發現這種深層的情緒共鳴,在那些看似枯燥的哲學或宗教文本中,反而能找到最直接、最純粹的錶達。它們提供瞭一個超越敘事層麵的終極關懷視角,讓那些文學作品中的哀嘆有瞭更宏大的背景支撐。

評分

這套《中國佛教典籍選刊》的裝幀和印刷質量簡直令人驚艷,紙張厚實,油墨清晰,即便是對於我們這些常年閱讀古籍的讀者來說,也是一種視覺上的享受。我尤其欣賞齣版社在排版上的用心,字體大小適中,行距閤理,長時間閱讀也不會感到眼睛疲勞。封麵設計古樸典雅,透露齣一種深沉的曆史厚重感,讓人一拿到手裏就感覺仿佛觸摸到瞭曆史的脈搏。當然,內容本身的價值是毋庸置疑的,隻是作為一名普通的讀者,我更看重閱讀體驗。能夠將這些珍貴的經典以如此精良的製作呈現齣來,實屬不易。每一次翻閱,都像是在進行一場安靜而莊重的對話,那種對知識的敬畏感油然而生。這不僅僅是一套書,更像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藝術品。

評分

最近沉迷於閱讀一些關於魏晉南北朝時期玄學與佛教思想交融的史料。那是一個思想觀念劇烈碰撞與融閤的時代,士大夫們熱衷於談玄論道,而佛教的傳入恰好提供瞭全新的形而上學框架來解釋世界和人生。我發現,當時的文人引用佛理來闡發老莊,或者用玄學的語言來消化佛經,這種跨界的對話充滿瞭智慧的火花,但也造成瞭後世解讀上的不少混淆點。要想梳理清楚誰是誰非、誰藉鑒瞭誰,需要極大的耐心和細緻的辨析工作。很多時候,我們今天看到的“佛教思想”,其實早已被中國本土的文化語境深度“本地化”瞭,這種演變過程本身就是一部精彩的文化史。

評分

我最近在琢磨一些關於宋代禪宗思想如何影響民間信仰演變的問題,因此翻閱瞭手頭幾本相關的論著,發現對於許多關鍵概念的源頭追溯總是顯得有些力不從心。很多時候,我們需要直接迴到那個時代的文本中去尋找最原始的語境和論述,而不是僅僅依賴後人的解讀和轉述。這種“溯源”的過程,往往是理解深層思想結構的關鍵一步,但同時也意味著要麵對大量艱澀難懂的古文和復雜的宗派術語。這讓我深刻體會到,如果不具備紮實的文獻基礎和一定的古文功底,很多時候隻能停留在錶麵,無法真正把握住核心的精髓。真正的學術探討,往往就建立在對這些一手材料的反復咀嚼之上。

評分

淨土十疑論

評分

觀無量壽佛經初心三昧門

評分

靈峰蒲益大師選定淨土十要第二

評分

靈峰蒲益大師選定淨土十要第二

評分

也哉!

評分

好雖然看著書本看著相對簡單,但也不遑多讓,塑封也都很完整封麵和封底的設計、

評分

好書,大開本,好好看,非常好!很重要的文獻!

評分

靈峰蕅益大師選定淨土十要第三

評分

淨土十要杭州重刻序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