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邮FBI犯罪心理画像实录+犯罪心理学(第7版) +侧写师:用犯罪心理学破解微表情密码3本

包邮FBI犯罪心理画像实录+犯罪心理学(第7版) +侧写师:用犯罪心理学破解微表情密码3本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犯罪心理学
  • FBI
  • 犯罪心理画像
  • 侧写
  • 微表情
  • 心理学
  • 悬疑
  • 推理
  • 纪实
  • 包邮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兰兴达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127860
商品编码:11817634125

具体描述

YL2822

FBI犯罪心理画像实录+犯罪心理学(第7版) +侧写师:用犯罪心理学破解微表情密码3本

9787122176141定价:39.8元 9787501967940定价:50元 9787122127860定价:25元

FBI犯罪心理画像实录

  •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第1版 (2013年9月1日)

  • 平装: 266页
  • 语种: 简体中文
  • 开本: 16
  • ISBN: 7122176142, 9787122176141
  • 条形码: 9787122176141
  • 商品尺寸: 23.6 x 16.4 x 2 cm
  • 商品重量: 481 g

    目录

    ChapterⅠ.寻找犯罪型人格 / 5 
    犯罪者 / 7 
    人体测量学 / 10 
    体格和性格 / 12 
    被边缘化的人 / 12 
    犯罪方法 / 14 
    案例:开膛手杰克 / 15 
    汉斯·格罗斯博士 / 19 
    ChapterⅡ.心理学家的调查 / 23 
    吸血鬼犯下的错误 / 24 
    弗洛伊德、荣格、阿德勒 / 26 
    “炸弹狂徒”案件 / 30 
    波士顿扼杀者 / 36 
    被抓住的凶手 / 38 
    一个周日早晨的谋杀 / 41 
    ChapterⅢ.和邪恶作战的人们 / 45 

  • 。。。。

    犯罪心理学(第7版) 

  • 出版社: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第1版 (2012年12月1日)

  • 平装: 427页
  • 语种: 简体中文
  • 开本: 16
  • ISBN: 9787501967940

    目录

    d一章 犯罪行为导论
    犯罪理论的人性观
    犯罪学的观点
    犯罪行为的界定
    联邦调查局的报告系统
    自我报告研究
    被害调查
    本书的焦点
    第二章 青少年犯罪:发展性因素
    青少年司法简史
    青少年犯罪的定义
    青少年犯罪的性质和范围
    校园犯罪
    严重的青少年犯罪
    社会冒险因素
    心理冒险因素
    智力与青少年犯罪
    性别与青少年犯罪
    青少年犯罪的预防和矫治

  • 。。。。。

    侧写师:用犯罪心理学破解微表情密码

  •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第1版 (2012年2月1日)

  • 语种: 简体中文
  • 开本: 32
  • ISBN: 7122127869, 9787122127860
  • 条形码: 9787122127860
  • 商品尺寸: 20.8 x 14.8 x 2 cm
  • 商品重量: 358 g
  • 品牌: 化学工业出版社

    目录

    Chapter Ⅰ.一种强大的说服控制术——来源于犯罪心理学的侧写术
    1,锁定你的目标人
    2.在瞬间赢得好感的技术
    3.引导他人说出真相的技术
    4.用侧写术影响他人的想法和行动
    5.用侧写术掌控谈判

    Chapter Ⅱ.成为住在对方心里的魔鬼——侧写的关键在于侵入
    1.“为什么”源于“做什么”
    2.永远是条件换取合作
    3.有限承诺更快被接受
    4.假意制造对称信息
    5.我是来帮你的

  • 。。。。。。


深度剖析人性黑暗面,洞悉犯罪动机的终极密码——《FBI犯罪心理画像实录》、《犯罪心理学(第7版)》、《侧写师:用犯罪心理学破解微表情密码》精选集 在这三本深度震撼的巨著中,我们汇聚了对犯罪心理学领域最尖端、最权威的探索。它们不仅是了解极端犯罪行为的钥匙,更是洞察人性的深邃之眼。这套精选集将带领读者穿越迷雾,直抵犯罪动机的核心,揭示那些隐藏在冰冷罪行之下的复杂心理世界。 一、《FBI犯罪心理画像实录》:一线探员的实战经验,揭示连环杀手的思维炼狱 本书作者,作为FBI序列凶杀案部门的资深探员,将用他数十年亲身办案的宝贵经验,为读者呈现一幅幅惊心动魄的犯罪现场。我们不再仅仅是案件的旁观者,而是将化身为跟随顶级侧写师的助手,一同走进连环杀手扭曲的大脑,感受他们内心深处的黑暗冲动与疯狂逻辑。 书中详细剖析了FBI犯罪心理画像的核心理论与实践方法。从收集现场证据开始,作者将引导我们一步步构建罪犯的肖像——他们的年龄、性别、社会经济地位、教育背景、成长经历,甚至是他们潜在的性格弱点和偏执倾向。这并非简单的推测,而是基于大量真实案例的科学分析,将抽象的心理学理论转化为具体的破案利器。 书中精心挑选的案例,无一不是经过精心策划、手段残忍、动机扑朔迷离的棘手案件。读者将跟随作者的脚步,深入了解每一个案件的细节:受害者的选择、作案的手法、现场的布置、时间的选择,甚至是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仪式性”行为,都可能隐藏着罪犯内心深处的需求和表达方式。作者将细致入微地解读这些行为背后的心理驱动力,例如: 权力和控制欲: 许多连环杀手通过折磨和控制受害者来满足其病态的支配欲,他们在犯罪过程中寻求绝对的权力感。 性变态与虐待经历: 许多罪犯的残忍行为与其童年时期遭受的性虐待或情感创伤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犯罪成为他们发泄压抑情绪的扭曲出口。 社会隔阂与认同危机: 孤独、被社会排斥、缺乏亲密关系是许多罪犯的共同特征,他们在犯罪中试图获得一种扭曲的“存在感”或“归属感”。 病态人格特质: 反社会人格、自恋型人格障碍、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疾病,都可能在极端情况下导致个体走向犯罪深渊。 本书最令人震撼之处在于,它并没有将罪犯描绘成非人化的怪物,而是试图理解他们为何会走向极端。通过对罪犯成长环境、心理创伤、思维模式的深入挖掘,读者将逐渐明白,这些犯罪行为并非凭空产生,而是复杂社会因素、个人心理病变以及一系列错误抉择共同作用的结果。 《FBI犯罪心理画像实录》不仅仅是一本破案指南,更是一面照进人性阴暗角落的镜子。它提醒我们,在光鲜亮丽的社会表象之下,潜藏着难以想象的黑暗,而理解这些黑暗,是预防和制止犯罪的第一步。 二、《犯罪心理学(第7版)》:学术的严谨与前沿的洞察,构建犯罪心理学的宏大体系 作为犯罪心理学领域的权威教科书,第七版《犯罪心理学》以其严谨的学术体系、全面的理论阐述和丰富的实证研究,为读者构建了一幅犯罪心理学研究的宏大图景。本书并非局限于某个单一的犯罪类型或理论模型,而是从多个维度、多个角度,系统地阐释了犯罪心理学的基本概念、核心理论、研究方法以及最新发展。 本书将带领读者深入探索犯罪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包括: 犯罪行为的定义与分类: 从社会学、心理学、生物学等多个角度,界定什么是犯罪,并探讨不同类型犯罪(如暴力犯罪、财产犯罪、性犯罪、组织犯罪等)的内在特征和成因。 犯罪的生物学与遗传学因素: 探讨基因、神经递质、大脑结构等生物学因素在个体犯罪倾向中的作用,以及这些因素如何与环境互动,影响行为。 犯罪的心理学解释: 精神分析理论: 弗洛伊德的本我、自我、超我理论,以及童年创伤、潜意识冲突如何导致犯罪人格的形成。 行为主义理论: 学习理论、强化理论、模仿理论等,解释犯罪行为如何通过观察、模仿和社会学习而获得。 认知理论: 犯罪个体的认知偏差、思维模式、决策过程中的错误,以及道德推理能力的缺失如何促成犯罪。 人格特质理论: 大五人格模型、Eysenck的内外向、神经质、精神质等人格维度与犯罪行为的关联。 社会学习理论: Bandura的理论,强调社会环境、家庭教育、同伴群体在犯罪行为习得中的关键作用。 犯罪的社会学解释: 社会失范论: Durkheim和Merton的理论,探讨社会结构、社会规范的缺失如何导致个体产生犯罪行为。 社会控制论: Hirschi的理论,分析个体与社会的联系(依恋、承诺、参与、信念)如何影响其遵守社会规范的可能性。 标签理论: Becker的理论,探讨社会对个体贴标签的过程如何影响其自我认知,并最终导致犯罪行为的强化。 冲突理论: Marx和Sellin的理论,分析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权力冲突、资源争夺如何导致犯罪的产生。 犯罪的犯罪心理画像与侧写: 详细介绍犯罪心理画像的理论基础,包括FBI的“描述性”模型和“分析性”模型,以及如何通过犯罪现场线索推断罪犯的特征。 犯罪的预防与干预: 探讨不同层面的犯罪预防策略,包括社会层面的结构性改革、社区层面的干预项目,以及个体层面的心理治疗与康复。 第七版《犯罪心理学》的显著特点是其对最新研究成果的整合。书中会引用大量实证研究,展示不同理论模型在解释犯罪现象时的有效性和局限性。它强调了犯罪行为的复杂性和多因素性,驳斥了任何单一因素可以完全解释犯罪的简单化观点。 本书不仅是犯罪学、心理学专业学生的必备读物,更是所有对犯罪现象、人性弱点以及社会问题感兴趣的读者,了解该领域权威知识的绝佳选择。它将帮助我们更科学、更理性地看待犯罪,理解其深层根源,并思考如何构建一个更安全、更公正的社会。 三、《侧写师:用犯罪心理学破解微表情密码》:捕捉稍纵即逝的真相,从细微之处洞悉人心 在扑朔迷离的犯罪案件中,真相往往隐藏在最不易察觉的角落。本书将目光聚焦于一个极具潜力的研究领域——微表情。作者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侧写师,将揭示微表情在犯罪侦查中的惊人价值,并教你如何像一位顶尖的“读心者”一样,从人类最细微的面部表情变化中,捕捉到被隐藏的情感、意图甚至谎言。 本书的核心在于教授读者如何识别和解读微表情。微表情是人类在无意识状态下,脸部肌肉短暂、快速的收缩,它们持续时间极短,通常不足一秒,但却能泄露一个人真实的情感状态,即使这个人极力掩饰。作者将通过以下方面,深入浅出地讲解微表情的奥秘: 微表情的基础理论: 介绍微表情的起源,为何它们是无法完全控制的。探讨不同情绪(如恐惧、愤怒、悲伤、厌恶、惊讶、喜悦、蔑视)在面部上的典型表现。 识别微表情的关键部位: 重点讲解眼睛、眉毛、嘴唇、鼻子等面部关键区域的微小变化,以及这些变化所代表的情感信号。例如,微小的眉毛上扬可能预示着短暂的惊讶或疑惑,而嘴角不经意的抽动可能暗示着强忍的蔑视。 微表情与说谎的关联: 探讨在说谎过程中,人们常常会表现出与真实情感相悖的微表情。例如,撒谎者可能会不自觉地皱眉(表示不适或内疚),或者出现短暂的“假笑”而非真实的喜悦。 结合微表情与语言线索: 强调微表情并非孤立存在的信号,而是需要与语言、肢体语言、语调等综合信息进行分析。作者将教导读者如何判断微表情与言语内容是否一致,找出其中的矛盾之处。 实战案例分析: 书中将穿插大量真实的犯罪案例,作者将运用微表情分析技术,解析罪犯、证人甚至受害者在审讯、对话过程中的细微表情变化,是如何帮助他们锁定真相、发现破绽的。例如,在审讯一名嫌疑人时,通过观察其眉角的一丝抽动,或许就能推断出其内心深处的恐惧;在与证人交流时,细微的眼神闪躲,可能暗示着其隐瞒了重要信息。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微表情: 除了犯罪侦查,本书还将指导读者如何在日常交往中,更准确地理解他人的情感,识破虚假的笑容,建立更有效的人际沟通。 《侧写师:用犯罪心理学破解微表情密码》将带领读者进入一个更加精细化、更加敏锐的观察世界。它不仅仅是关于犯罪,更是关于人类情感的语言,关于那些我们常常忽略但却至关重要的非语言信号。学会解读微表情,你将拥有洞察人心的“超能力”,在复杂的人际交往和信息辨别中,获得前所未有的优势。 三本书的融合,将为你构建一个全面、立体、深入的犯罪心理学知识体系。 《FBI犯罪心理画像实录》 提供了最生动、最接地气的实战案例,让你亲临一线,感受侧写师的工作方式。 《犯罪心理学(第7版)》 则为你搭建了严谨的学术框架,让你理解犯罪行为背后的理论根基,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 《侧写师:用犯罪心理学破解微表情密码》 则为你打开了另一扇窗,让你从微观层面,捕捉那些被忽略的真相,提升你的洞察力。 这套精选集,将帮助你: 深入理解犯罪动机: 探究人类内心深处的黑暗,理解那些促使个体走向极端行为的心理驱动力。 提升逻辑推理能力: 学习如何从零散的线索中构建完整的图景,进行严谨的逻辑分析。 增强观察与洞察力: 掌握识别微表情、解读非语言信号的技巧,更敏锐地观察世界。 认识人性的复杂性: 明白人性并非简单的善恶二元对立,而是充满矛盾与挣扎。 警惕潜在的危险: 了解犯罪行为的模式与征兆,更好地保护自己和身边的人。 无论你是对犯罪心理学充满好奇的普通读者,还是希望在相关领域深造的学生,抑或是渴望提升自身观察与判断能力的专业人士,这套书都将为你带来一次深刻的心智之旅。它将挑战你的认知,拓展你的视野,让你以前所未有的方式理解犯罪、理解人性、理解这个充满复杂性的世界。

用户评价

评分

《侧写师:用犯罪心理学破解微表情密码》这本书,我最看重的是它的“微表情”部分。一直以来,我都对人们不经意间流露出的细微表情变化感到着迷,并相信它们是隐藏真实想法的窗口。这本书的标题就直接点明了这一点,让我充满了期待。我希望这本书能像一本“读心术”的指南,教会我如何观察、识别和解读那些转瞬即逝的表情,从而洞察他人的情绪和意图。从我过去的经验来看,很多时候我们在交流中会因为忽略对方的非语言信号而产生误会,这本书的出现,正好填补了我在这方面的知识空白。我期待书中能有大量的实操技巧和图文并茂的讲解,比如不同表情对应的心理状态,以及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我甚至已经开始想象,我可以在生活中尝试运用这些技巧,比如在谈判、面试,甚至和朋友聊天时,更能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这本书的封面设计也很吸引人,一种低调的神秘感。

评分

拿到这套书,尤其是《犯罪心理学(第7版)》,我的第一感觉就是“厚重”和“权威”。这不仅仅是书本的物理重量,更是内容带来的知识分量。这本书的排版非常清晰,图文并茂,很多概念的解释都配有生动的插图和案例,这对于我这种初学者来说,简直是福音。我一直对人类行为背后的动机感到好奇,而犯罪心理学恰恰是解答这些疑问的金钥匙。第七版意味着它经过了多次修订和更新,内容肯定更加贴近最新的研究成果和理论发展。我尤其关注书中关于“反社会人格障碍”、“精神分裂症”等心理疾病的诊断和影响的章节,希望能更准确地理解这些概念,而不是被一些猎奇的影视作品所误导。书中的案例分析部分,我非常期待,因为理论知识再扎实,也需要通过实践来检验和巩固。这本书的参考文献和术语表也做得非常完善,方便我进一步深入研究。我甚至已经在心里准备好一个笔记本,准备记录下重要的知识点和心得体会。

评分

这套书我早就想买了,一直纠结于价格,这次终于下定决心入手。打开包裹的那一刻,惊喜就扑面而来。外包装严实,没有任何破损。翻开第一本《包邮FBI犯罪心理画像实录》,书页的质感非常好,印刷清晰,纸张也够厚实,拿在手里沉甸甸的,一看就是正版书籍。我迫不及待地翻阅了目录,章节的划分非常合理,从基础理论到案例分析,循序渐进,内容充实。尤其是看到“犯罪心理画像”这个概念,我一直觉得它非常神秘且充满吸引力,FBI的案例更是让我跃跃欲试。想象一下,通过蛛丝马迹推断出罪犯的特征,这需要多么敏锐的洞察力和扎实的心理学功底!我尤其期待书中对画像技术在实际破案中的应用,希望能学到一些实用的技巧和方法,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这本书的装帧设计也很简洁大气,封面虽然不花哨,但透露出一种专业和严谨的气息。我已经开始构思阅读计划,打算每天抽出固定时间来学习,希望通过这本书,我对犯罪心理学能有一个更深入、更系统的认识。

评分

《侧写师:用犯罪心理学破解微表情密码》这本书,我最期待的是它能教会我一些“读懂人心”的实用技巧。微表情,听起来就充满了神秘感,我一直相信,人们在不经意间流露出的细微表情,往往比他们说出口的话更真实。这本书如果能提供一套系统的方法论,教会我如何捕捉、识别和解读这些微表情,那对我来说将是巨大的收获。我希望书中会有大量的图片和视频分析(如果内容允许的话),让我能直观地学习。比如,一个轻微的皱眉可能代表着不满,一个快速闪过的恐惧表情又暗示着什么?我希望它能超越简单的“面部表情图解”,而是深入分析其背后的心理机制。我更希望这本书能教会我在不同社交场合如何运用这些技巧,比如在商务谈判中,如何通过观察对方的微表情来判断其真实意图;或者在日常交流中,如何避免因误读对方的表情而产生不必要的冲突。

评分

收到这套书,就像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虽然我并不是科班出身,但对犯罪心理学一直有着浓厚的兴趣。这几本书的组合,让我觉得非常有价值。我喜欢《包邮FBI犯罪心理画像实录》那种聚焦于具体实践的风格,仿佛能让我身临其境地参与到案件的侦破过程中。想象一下,跟着画像师一起,从犯罪现场的痕迹,到受害者的特点,再到嫌疑人的心理侧写,一步步接近真相,这本身就是一种极大的智力挑战和乐趣。我希望能在这本书里学到一些关于心理定势、行为模式分析的理论,并了解它们是如何被应用于罪犯画像的。我更希望书中能分享一些经典的案例,深入剖析破案的关键点,让我能从中汲取经验,学习思维方式。书的装订和纸张都很好,阅读体验很舒适,没有那种廉价感。

评分

《犯罪心理学(第7版)》这本书,我最看重的就是它的全面性和系统性。它不仅仅是关于犯罪,更是对人性的深刻探讨。我一直觉得,理解犯罪行为,首先要理解正常人的心理。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个宏观的视角,帮助我构建一个完整的心理学知识体系。我尤其对书中关于“发展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与犯罪行为的联系部分感兴趣。我希望这本书能解释清楚,是什么样的成长环境、认知偏差或者社会因素,可能导致一个人走上犯罪的道路。同时,我也期待书中能有关于犯罪心理的“预防”和“矫正”的章节,因为了解原因很重要,但找到解决之道同样关键。第七版意味着内容的更新,我希望能接触到最新的研究成果,比如关于网络犯罪心理、新型犯罪模式的分析等等。这本书的厚度让我觉得内容非常充实,值得反复研读。

评分

拿到这套书,我感觉自己就像一个初出茅庐的侦探,即将踏上一段充满未知和探索的旅程。《包邮FBI犯罪心理画像实录》这本书,我期待它能带我走进那些惊心动魄的真实案件,感受画像师的严谨和智慧。我希望书中不仅有理论,更有实践,能分享他们是如何从零散的线索中构建出罪犯的心理画像,并最终协助警方锁定嫌疑人。我非常好奇,在没有直接证据的情况下,画像师是如何“看穿”罪犯的内心的。我希望书中能有一些关于“行为痕迹分析”、“犯罪现场重建”的章节,让我了解这些工具是如何与心理画像相结合的。同时,我也期待这本书能揭示一些犯罪心理学的“潜规则”或者不为人知的操作细节,让我对这个领域有更深刻的认识。书的印刷质量很好,纸张触感也很舒服,阅读起来是一种享受。

评分

这三本书的组合,让我觉得非常超值。我一直认为,犯罪心理学是一个既神秘又实用的领域。《包邮FBI犯罪心理画像实录》这本书,我期待它能让我了解FBI是如何将心理学理论转化为实际破案的工具。我希望书中能有大量的案例分析,让我看到具体的应用过程。我尤其对那些“突破性”的画像技巧感兴趣,比如如何从看似无关紧要的细节中推断出罪犯的画像。我希望这本书能帮助我建立起一种“犯罪思维”,学会用罪犯的视角去看待问题。同时,我也期待它能让我对“心理画像师”这个职业有更深入的了解,知道他们是如何工作的,需要具备什么样的能力。书的纸张质量很好,印刷也很清晰,阅读起来非常舒服,没有那种刺眼的荧光感。

评分

《犯罪心理学(第7版)》这本书,我认为它更像是一本“人生百科全书”,因为它探讨的是人类行为的深层根源。我一直觉得,理解为什么有人会犯罪,不仅仅是为了破案,更是为了更好地理解人性,理解社会。我希望这本书能从多个角度解释犯罪心理,比如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社会因素、心理创伤等等。我特别期待书中关于“学习理论”和“理性选择理论”在犯罪行为中的应用,这能帮助我从不同的视角理解罪犯的行为动机。同时,我也希望这本书能探讨一些“预防犯罪”的社会措施,以及“心理干预”的有效性。第七版意味着它一定是经过了时间的沉淀和学界的认可,内容肯定是非常扎实的。这本书的篇幅很长,我打算把它作为我长期学习的资料,深入研究其中的每一个章节,力求做到融会贯通。

评分

《侧写师:用犯罪心理学破解微表情密码》这本书,我最看重的是它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我一直觉得,很多心理学理论虽然听起来很有道理,但脱离了实际应用场景,就显得有些空泛。这本书的标题直指“微表情密码”,这让我觉得它能提供一套切实可行的工具,让我能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我希望书中能有非常详细的图解,教我如何识别不同类型的微表情,以及它们可能代表的含义。我更期待的是,它能教会我如何将这些观察到的信息,与对方的言语进行比对,从而更全面地理解对方的意图。我希望它能帮助我提高自己在人际交往中的“情商”,更准确地把握人与人之间的微妙互动。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洁而富有吸引力,让我对内容充满了好奇。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