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眠天书:米尔顿·艾瑞克森催眠模式

催眠天书:米尔顿·艾瑞克森催眠模式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约翰·葛瑞德等 著
图书标签:
  • 催眠
  • 米尔顿·艾瑞克森
  • 心理学
  • 潜意识
  • 沟通
  • 模式
  • 治疗
  • 技巧
  • NLP
  • 自我成长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唐人文化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ISBN:24188476
商品编码:11841743716
包装:平装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7-03-01
页数:520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催眠天书》介绍了三个层次的模式,每个阶段用单独的篇章介绍。

*部分包含艾瑞克森的几篇文章,以及一些工作过程中的精彩案例。作者班德勒以平行的注释来界定他所采用的方法模式。与此同时,书中还呈现了艾瑞克森语言模式中*基本的要素。

在第二部分中,作者将这些模式整理并自然分类。这将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的方式去理解艾瑞克森的工作和组织你自己催眠经验。作者的目的是让读者熟悉这些模式,并介绍一些发生在艾瑞克森工作中的实际案例。

第三部分对前两面部分所界定出来的模式进行了清晰的、循序渐进的阐述。这部分旨在通过对其形式特征的理解,为读者提供构建每个模式的技巧。作者相信通过此种方式,读者能够将艾瑞克森的催眠技巧模式应用于自己的日常工作当中。

《催眠天书》中摘录的小章节来自关于艾瑞克森工作的各种文章,这些文章绝大多数是*手资料。我们强烈建议你仔细阅读这本书,并花一些时间实践每一个模式。本书主要是作为训练手册,而非一本小说,仔细地反复使用将会使你受益良多。

作者简介

理查·班德勒(Richard Bandler)

NLP的创始人之一,世界NLP领域的高,著名催眠大师。

约翰·葛瑞德(John Grinder)

语言学家,NLP的创始人之一。

茱迪芙·迪露西亚(Judith Delozier)

美国NLP大学创始人、首席导师,被誉为“NLP之母” 。

目  录

《催眠天书1》


部分?艾瑞克森催眠技巧模式之概念 001

章 模式的概貌 09

第二章 改善症状及控制疼痛的嵌入式催眠技巧 021

第三章 基本催眠引导及评论 044

第四章 与奥尔德斯·赫胥黎对不同意识状态的本质及特征的探究 052

 

第二部分?熟悉艾瑞克森催眠中的工作模式 115

章 匹配、分散和利用左脑的注意力 122

第二章 进入非优势大脑半球 167

第三章 结?论 187

 

第三部分?艾瑞克森催眠模型的创建 191

章 语言的非正式模仿过程的构建和使用 193

第二章 转移派生现象 200

第三章 歧?义 215

第四章?包含次要结构 221

第五章?派生意义 226

第六章?总?结 233

 

附?录 240

 

参考文献 247

 

《催眠天书2》

部分 001

章?模式——初步经验 002

第二章?语言——次要经验 008

第三章?表象系统——四元并进的R手段 011

第四章 在催眠引导中利用R手段和四觉并进的概论 014

第五章?主导系统——四觉并进的L手段 025

第六章?解读技术 036

第七章?转移派生搜索——概括参考指标 041

第八章?C手段 052

第九章?与言行一致的催眠对象在催眠中进行有意义的沟通模式 058

第十章?跟踪模型Ⅰ 065

第十一章   四觉并进关联的跟踪模型Ⅱ 067

第十二章   跟踪模型Ⅲ——四觉并进的建立 072

第十三章?在催眠状态中与言行不一致的催眠对象进行有意义的沟通 076

 

第二部分 085

章?副本1 086

第二章?副本2 150

 

第三部分 217

 

参考文献 223

前  言与潜意识“沟通”

米尔顿 middot;艾瑞克森生于1902年,死于1980年,享年78岁。
米尔顿 middot;艾瑞克森是20世纪著名的临床心理治疗师之一。在他的年代,催眠治疗还不是普遍被接受的心理治疗方法。由于他在临床心理治疗上的卓越成就,20世纪70年代,催眠治疗终于被美国相关部门接纳为正式的临床心理治疗技巧。
米尔顿 middot;艾瑞克森是美国临床催眠治疗协会的创会会长,他同时也是这个协会出版的专业刊物的任主编。他被誉为当代著名的心理治疗师之一,主要是因为他的临床心理治疗效果显著,不管是催眠治疗还是非催眠治疗,他都在非药物心理治疗领域享有盛名。他本身是一位精神科医生,却从来不拘泥于精神科的传统治疗方法。每一个个案在他的面前都是“新的个案”,包括已经来见他很多次的来访者。他会根据来访者当下的状态决定他的治疗方案。他近乎神奇的敏锐观察力往往会“看见”其他人所看不见的细微关键,进而在当下创出适当的治疗方案。对他来说,没有“病症”这回事。传统的“什么病症用什么疗法”对他并不适用。

深度探索人类潜意识的隐秘力量:一本关于内在改变与潜能释放的指南 在信息洪流与快节奏的生活中,我们常常感受到一种莫名的束缚,一种无法完全掌控自己思想、情绪和行为的困惑。尽管我们渴望成长,渴望突破,渴望实现更深层次的自由与满足,但潜意识的复杂性,如同深邃的海洋,隐藏着我们尚未触及的力量与藩篱。这本书,并非是一本提供速成秘籍或心灵鸡汤的浮光掠影之作,而是一次深入人心的探索,一次对人类潜意识运作机制的细致剖析,一次关于如何与自我内在对话、引导内在力量、实现深刻个体改变的实在路径。 本书的核心,在于揭示潜意识并非一个被动的、难以捉摸的存在,而是一个充满智慧、力量与无限潜能的内在宇宙。它以一种非侵入式、尊重个体的方式,引导读者去认识、理解并最终学会与之协同工作。我们并非要“控制”潜意识,因为这种试图往往会适得其反,反而加剧了对抗与隔阂。相反,我们探索的是一种“合作”的艺术,一种通过理解其语言、尊重其规律,进而与之建立起深厚连接的智慧。 第一部分:揭开潜意识的面纱——理解其本质与运作 在踏上这段旅程之初,我们将首先拨开笼罩在潜意识之上的神秘迷雾。我们将探究潜意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决策过程、情感反应乃至于身体健康中所扮演的关键角色。这不是一个抽象的哲学讨论,而是基于大量心理学研究与实践观察的深入浅出解读。我们将理解,那些看似不经意的习惯、难以解释的恐惧、突如其来的灵感,乃至我们对某些事物的偏好与排斥,都源于潜意识深处的运作。 我们将深入探讨潜意识如何储存我们的过往经验、信念系统、情感印记,以及这些储存如何塑造我们当下的认知框架与行为模式。例如,童年时期的一些无意间的经历,可能在潜意识中形成根深蒂固的信念,影响我们成年后在人际关系、职业发展等方面的选择。本书将提供一系列的视角与工具,帮助读者识别这些潜意识层面的影响,认识到它们并非不可改变的宿命,而是可以通过有意识的引导而得到重塑。 第二部分:潜意识的语言——沟通与连接的艺术 潜意识的运作并非逻辑严密的语言,它更倾向于通过意象、情感、象征、故事以及身体感受来表达。因此,理解潜意识的语言,是与之建立有效沟通的关键。本书将详细阐释这些非线性、直观的沟通方式,并提供具体的练习方法,帮助读者学习如何“倾听”潜意识的声音。 我们将探讨意象的力量,学习如何运用积极、建设性的意象来重塑潜意识的认知模式。例如,通过引导想象一个充满安全感和自信的场景,潜意识会逐渐内化这种感受,从而影响我们在现实中的行为表现。同时,本书也将介绍情感作为潜意识重要信息载体的作用,如何识别并转化那些压抑或负面的情绪,使其成为内在成长的动力。 我们还将深入研究象征的意义,理解那些在梦境、直觉或艺术创作中出现的象征,如何映射我们内心深处的渴望与冲突。通过解读这些象征,我们可以更清晰地洞察潜意识的诉求,理解那些我们自己可能都未曾觉察到的内在需求。 第三部分:内在重塑的工具与技巧——导引潜意识的力量 一旦我们学会了理解潜意识的语言,下一步便是学习如何与之协同,进行有益的内在重塑。本书将呈现一系列经过验证的、温和而有效的技巧,这些技巧并非强加意志,而是顺应潜意识的自然流动,对其进行积极的导引。 我们将详细介绍一系列关于意象化、冥想、叙事重构(Narrative Reframing)等方法的实践应用。这些方法将帮助读者: 识别并挑战限制性信念: 那些阻碍我们前进的“我不行”、“我不可能”等潜意识信念,可以通过特定的练习而被识别,并逐渐被更积极、更有力量的信念所取代。 转化负面情绪与创伤印记: 潜意识中储存的负面情感体验,可以通过安全、支持性的方式被重新处理与转化,减轻其对当下生活的影响。 激发内在的潜能与创造力: 潜意识是创造力与直觉的源泉,本书将提供方法,帮助读者连接并释放这些被压抑的潜能,迎接新的想法与解决方案。 提升自我接纳与内在和谐: 通过与潜意识建立积极的连接,我们能更好地理解并接纳自己的不完美,从而实现更深层次的内在和谐与平静。 增强自信与内在驱动力: 当我们与内在最深层的自我同频共振时,自然会涌现出更强大的自信心与内在驱动力,去追求我们的目标。 本书强调的是一种循序渐进、尊重个体差异的过程。我们并非要求读者立即成为“大师”,而是提供一套可以持续实践、不断深入的工具箱。每一次的练习,都是一次与自我更深层次的对话,一次对内在世界的细致探索,一次将潜意识的力量转化为积极现实的行动。 第四部分:潜意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超越理论的实践 理论的学习最终要落到实践。本书的最后一个部分,将聚焦于潜意识的力量如何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得到应用。我们将探讨如何利用对潜意识的理解,去改善人际关系、提升工作表现、增强身心健康、克服不良习惯,甚至实现个人成长与心灵的净化。 例如,在人际交往中,理解对方潜意识的沟通信号,有助于减少误解,建立更真诚的连接。在工作中,学习如何利用潜意识的创造力,可以帮助我们找到创新的解决方案,突破思维定势。在面对健康问题时,认识到身心一体的关联,以及潜意识在疾病发生与康复过程中的作用,可以辅助我们采取更全面的康复策略。 本书的目标,是让读者不再被潜意识所困扰,而是将其视为一位智慧的向导,一位强大的盟友。通过这本书,你将掌握与你的潜意识和谐共处、协同作战的能力,开启一段深刻的自我发现与内在转化的旅程。这不仅是一次知识的习得,更是一次生命体验的升华,一次对人类内在无限可能性的郑重邀约。你将学会的,是如何成为自己内在世界最智慧的探索者与最慈悲的导航者。

用户评价

评分

“催眠天书”这个名字,让我脑海中立刻浮现出一幅画面:一本古老而充满智慧的书籍,里面记载着世人难以企及的催眠奥秘。而“米尔顿·艾瑞克森”的冠名,则瞬间提升了这本书的权威性和稀缺性。这位催眠大师的贡献,毋庸置疑是划时代的。我一直认为,真正的智慧并非来源于简单的技巧堆砌,而是源于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和对事物本质的理解。因此,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不仅仅是教导如何进行催眠,更重要的是能够传递艾瑞克森大师那种独特的思维方式和工作哲学。他如何看待人类的问题?他如何构建与来访者的关系?他又是如何利用最自然的语言和情境来触发改变?这些都是我迫切想要了解的。这本书会不会像一本“秘籍”,带领读者进入一个全新的催眠领域,揭示那些不为人知的“模式”?我希望它能够帮助我打破对催眠的刻板印象,看到它背后更深层次的心理学原理和人文关怀。

评分

这本书的标题《催眠天书:米尔顿·艾瑞克森催眠模式》本身就极具吸引力。首先,“天书”二字,立刻勾起了我的好奇心,仿佛它蕴含着某种不为人知的、深奥的智慧,等待着我去探索和领悟。接着,“米尔顿·艾瑞克森”的名字,更是让人联想到这位在催眠界具有传奇色彩的大师,他的名字本身就是一种保证,预示着这本书的内容定然是精炼而深刻的。而“催眠模式”则指向了这本书的核心,它不仅仅是关于催眠的泛泛而谈,更是要深入剖析艾瑞克森大师一套独特而行之有效的工作体系。我一直在思考,人类的心灵究竟是如何运作的?又如何能够通过一些巧妙的引导,去触及那些潜藏的能量,实现自我超越?我猜想,这本书或许能够为我揭示一些关于潜意识沟通、意象引导、以及利用语言力量的奥秘。我期待它能提供一种全新的视角,让我理解催眠并非神秘莫测,而是可以被理解、被学习、并最终被运用以帮助自己和他人的强大工具。

评分

《催眠天书:米尔顿·艾瑞克森催眠模式》这个书名,光听上去就充满了智慧和力量。它不仅仅是关于催眠本身,更强调了“模式”,这让我联想到一种系统性的、经过验证的有效方法论。米尔顿·艾瑞克森的名字,更是催眠界的传奇,他的影响力至今不减。我一直对那些能够深入挖掘人类潜能、触及心灵深处的力量感到着迷,而催眠无疑是其中最神秘也最令人敬畏的一种。我非常想知道,这本书会如何解构艾瑞克森大师那些被誉为“神奇”的催眠技巧。它是否会揭示他那些看似普通却蕴含无穷智慧的语言模式?是否会讲述他如何通过巧妙的隐喻和故事来引导来访者走向改变?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种全新的视角,让我能够理解催眠并非是科幻电影里那种控制他人思想的邪术,而是帮助人们发现自身内在力量、重塑积极认知的一种强大的心理工具。如果书中能包含一些具体的练习方法,或者能够引发我进行自我探索的思考,那这本书的价值将远远超出我的想象。

评分

看到《催眠天书:米尔顿·艾瑞克森催眠模式》这个书名,我的第一反应是它可能是一本非常硬核的专业书籍,专为心理治疗师、催眠师或对此领域有深度研究的人士量身定做。毕竟,“催眠模式”这个词语本身就带有技术性的色彩,暗示着这本书会详细解析艾瑞克森博士一套系统化的工作方法,包括其核心原理、具体的操作步骤、以及各种技巧的运用场景。我很好奇,这本书会如何去呈现艾瑞克森的“模式”?是会以理论框架为主,还是会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来直观地展示?我猜想,它可能会涉及一些关于人类心理结构、潜意识运作机制的深入探讨,以及如何通过语言、声音、节奏等多种元素来构建和引导催眠状态。如果这本书能够清晰地梳理出艾瑞克森独特的催眠哲学,比如他强调的“非指导性”和“利用来访者的资源”等核心理念,那就太有价值了。我对这种能够帮助理解复杂理论并将其转化为实践的应用型书籍情有独钟。希望能从中获得一些关于如何更有效地与人沟通,甚至如何更好地理解人性的深刻洞见。

评分

这本书的名字让我好奇极了。首先,“催眠”这个词就充满了神秘感,总让人联想到一些难以捉摸的技巧,但“天书”这个词又似乎暗示着它并非寻常的讲解,而是一部蕴含着某种宇宙真理或深层智慧的著作。再者,“米尔顿·艾瑞克森”这个名字,如果我没记错的话,是一位非常著名的催眠大师,他的理论和实践在心理治疗和催眠界都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我一直对他的工作方式很感兴趣,他如何能够以如此独特和非传统的方式去触及人们内心深处,帮助他们解决问题,这一点着实令人着迷。这本书如果能深入剖析他的催眠模式,那绝对是深入了解这位大师思想的绝佳机会。我尤其期待能够了解到他那些被认为是“非范式”的催眠技术,比如那些看似随意却极具力量的语言模式、隐喻的使用,以及如何绕过意识的批判性思维直接与潜意识沟通。想想看,如果能掌握一些他那样精妙的催眠技巧,不仅能在心理治疗领域有更深的造诣,甚至在日常人际交往中也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这本书会不会提供一些可以立即实践的案例或者指导呢?我非常希望如此。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