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公版·2018安徽省教師招聘考試專用教材:學科專業知識中學語文

中公版·2018安徽省教師招聘考試專用教材:學科專業知識中學語文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5

中公教育安徽教師招聘考試研究院 著
圖書標籤:
  • 教師招聘
  • 安徽教師招聘
  • 中學語文
  • 學科知識
  • 教材
  • 中公
  • 2018
  • 安徽省
  • 教師考試
  • 專業知識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世界圖書齣版公司
ISBN:9787510084201
版次:1
商品編碼:12116983
品牌:中公教育
包裝:平裝
叢書名: 安徽省教師招聘考試專用教材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7-06-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318
字數:504000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因印刷批次不同,圖書封麵可能與實際展示有所區彆,增值服務也可能會有所不同,以讀者收到實物為準。






《中公版·2018安徽省教師招聘考試專用教材:學科專業知識中學語文》具有如下特色:

(一)本書是中公教育安徽教師招聘考試研究院圖書研發團隊在深入研究曆年真題及考試大綱的基礎上,精心編寫而成。

(二)本書依據考試大綱編寫,緊隨考試形式變化,分析命題規律,優化圖書內容,將真題和考點緊密結閤起來。

(三)本書對大綱專業解讀,詳細講解重難點,層次分明。並在正文部分穿插考題再現、知識拓展等闆塊,對教材要點進行必要的拓展延伸,便於考生鞏固提高。

(四)本書中設置瞭備考指導、牛刀小試,學練結閤,有效提升考生的應考能力。

(五)本書中齣現的部分真題配備瞭視頻講解,考生可通過手機掃描題目旁邊的二維碼即可在綫觀看視頻講解,為考生答疑解惑。



購買本書即可享有增值服務——中公移動自習室,核心考點輕鬆學、在綫題庫任意練、考友圈答疑解惑、視頻直播免費看四位一體陪伴考生備戰。教材和曆年真題試捲搭配使用效果更佳!

內容簡介

《中公版·2018安徽省教師招聘考試專用教材:學科專業知識中學語文》結閤安徽省教師招聘考試曆年真題以及考試大綱,構架起以學科專業知識和學科課程與教學論及其應用兩個部分有機結閤的龐大知識體係,並在書中設置考題再現、知識拓展、牛刀小試等闆塊,是一本專門針對安徽省教師招聘考試中學語文學科的教材。本教材條理清晰,結構嚴謹,從基礎、重要的考點齣發,深入淺齣地嚮考生講解各個知識點,使考生能透徹地理解知識點,從而爛熟於心。

目錄

第一章現代漢語知識(2)
第一節漢字(2)
第二節詞語(14)
第三節常見病句(20)
第四節標點符號(27)
第五節常用辭格(38)
牛刀小試(52)
第二章古代漢語知識(54)
第一節古代漢語基本原理(54)
第二節古代漢語的修辭錶達方式(69)
牛刀小試(71)
第三章閱讀(73)
第一節古代詩歌閱讀(73)
第二節文言文閱讀(84)
第三節現代文閱讀(93)
牛刀小試(102)
第四章中外文學作品知識(106)
第一節中外文學流派(106)
第二節中國古代文學(113)
第三節中國現代文學(147)
第四節中國當代文學(160)
第五節外國文學(165)
牛刀小試(181)
第五章寫作(186)
第一節寫作基礎知識(186)
第二節常用寫作體裁分析(191)
第三節安徽省教師招聘考試常見作文題目的基本類型(199)
牛刀小試(205)
第一章課程標準的相關內容(208)
牛刀小試(236)
第二章中學語文教學基礎知識(240)
第一節中學語文教學方法(240)
第二節中學語文教學評價(243)
牛刀小試(248)
第三章中學語文教學設計能力(250)
第一節教學目標設計及教學重難點的把握(250)
第二節教學內容的安排及課堂教學技藝(254)
第三節課堂教學方法的使用及教學媒體的選擇(258)
第四節教學過程設計(263)
第五節闆書設計(273)
第六節教案寫作(278)
牛刀小試(282)
附錄一安徽省教師招聘考試中學古詩文背誦篇目(286)
附錄二安徽省教師招聘考試古詩詞積纍必背篇目(291)
附錄三容易讀錯的字詞日練(301)
附錄四常見錯彆字日練(308)
安徽省教師招聘課程體係(317)
中公教育·全國分部一覽錶(318)

精彩書摘

  第一部分
  學科專業知識
  第一節漢字
  一、漢語拼音的正確拼讀
  (一)聲母與韻母
  聲母,是使用在韻母前麵的輔音,跟韻母一起構成一個完整的音節。漢語拼音方案中一共有21個聲母。韻母是一個漢字音節中聲母後麵的部分。例如在“海”(hɑi)這個音節裏,“ɑi”就是它的韻母。零聲母音節,例如“歐”(ou),它的韻母就是“ou”。《漢語拼音方案》中一共有35個韻母。
  (二)聲調符號
  普通話的全部字音分屬四種基本調值(不包括輕聲和變調)。
  調值是指音節高低升降麯直長短的變化形式,也就是聲調的實際讀法。五度標記法是用五度竪標來標記調值相對音高的一種方法。
  普通話調值五度標記圖
  (三)漢語拼音規則
  拼寫規則口訣
  b、p、m、f與o親,一般不與e相拼(“麼”除外);
  i、u後邊有元音,i、u改寫成y、w;
  i、u後邊無元音,i前加y、u加w;
  j、q、x是三兄弟,和ü相拼把點去。
  《漢語拼音方案》對拼音有著明確的規定,總結如下:
  “知、蚩、詩、日、資、雌、思”等七個音節的韻母用i,即:知、蚩、詩、日、資、雌、思等字拼作zhi、chi、shi、ri、zi、ci、si。
  韻母ㄦ寫成er,用作韻尾的時候寫成r。例如:“兒童”拼作ertong,“花兒”拼作huɑr。
  i行的韻母,前麵沒有聲母的時候,寫成:yi(衣)、yɑ(呀)、ye(耶)、yɑo(腰)、you(憂)、yɑn(煙)、yin(因)、yɑnɡ(央)、yinɡ(英)、yonɡ(雍)。
  u行的韻母,前麵沒有聲母的時候,寫成:wu(烏)、wɑ(蛙)、wo(窩)、wɑi(歪)、wei(威)、wɑn(彎)、wen(溫)、wɑnɡ(汪)、wenɡ(翁)。
  ü行的韻母跟聲母j、q、x拼的時候,寫成:ju(居)、qu(區)、xu(虛),ü上兩點省略;但是跟聲母n、l拼的時候,仍然寫成nü(女)、lü(呂)。
  iou、uei、uen前麵加聲母的時候,寫成:iu、ui、un。例如niu(牛)、ɡui(歸)、lun(論)。
  b、p、m、f、w隻能和“o”拼,不能和“uo”拼。如:“波”隻能拼寫成“bo”,不能拼寫成“buo”;“我”隻能拼寫成“wo”,不能拼寫成“wuo”。
  1.d、t、n、l隻與eng相拼,不與en相拼(除“嫩”外);
  2.z、c、s與en相拼隻有:“怎”(zěn)、“譖”(zèn)、“參”(cēn)、“岑”(cén)、“涔”(cén)、“森”(sēn);
  3.d、t、n隻與ing相拼,不與in相拼(除“您”外);
  4.聲旁類推。
  隔音符號
  ɑ、o、e開頭的音節連接在其他音節後麵的時候,如果音節的界限發生混淆,用隔音符號(’)隔開,例如pi’ɑo(皮襖)。
  隔音符號的使用口訣:
  1.兩個音節連得緊,ɑ、o、e前要隔音。
  例如:xiān(先)——xī’ān(西安)kuài(快)——kù’ài(酷愛)
  2.ɑ、o、e前無符號,一個音節無疑問。
  例如:piāo(飄)——pi’ǎo(皮襖)jiāng(江)——jī’áng(激昂)
  3.n、g屬後不必加,隻有屬前纔隔音。
  例如:míngē(民歌)——míng’é(名額)
  專用名詞和專用短語中的大小寫
  專用名詞和專用短語中的每個詞開頭字母要大寫。例如,LǐBái(李白)、DǒngCúnruì(董存瑞)、Běijīng(北京)、RénmínRìbào(人民日報)。
  (四)語音的音變
  1.變調
  在語流中,有些音節的聲調起瞭一定的變化,與單讀時調值不同,這種變化叫作變調。例如,“美”“好”連著念,聽起來好像是“梅好”。音節變調多數是受後一個音節聲調的影響産生的。在普通話中,最常見的變調有下列幾種:
  (1)上聲的變調
  上聲音節的字單念或在詞語末尾的時候,調值不變。在下列情況下,調值變成35或21。
  ①兩個上聲相連,前一個上聲調值變成35,這叫逆行異化;在原為上聲改讀輕聲的字音前,則有兩種不同的變調,有的變成35,有的變成21。例如:
  在上聲前:水果瞭解領導演講(變成35)
  在輕聲前:①捧起等等講講想起(變成35)
  ②嫂子姐姐毯子奶奶(變成21)
  ②三個上聲相連,根據詞語內部層次的不同,前兩個音節有兩種不同的變調。一種是第一音節調值變讀21,第二音節調值變成35;一種是前兩個音節調值都變讀35。例如:
  很勇敢小老虎(2135214)
  展覽館管理組(3535214)
  ③如果連念的上聲字不止三個,則可以根據詞語含義適當分組按上述辦法變調。快讀時,也可以隻保留最後一個字音讀214,前麵的一律變為35。例如:
  彼此友好彼此友好買把雨傘買把雨傘
  種馬場養有五百匹好母馬
  ④在非上聲(陰平、陽平、去聲)的前麵,調值由214變21,在原為非上聲改讀輕音的字音前,變調情況也相同。例如:
  在陰平前:首都北京統一女兵
  在陽平前:祖國海洋語言改良
  在去聲前:解放土地鞏固鼓勵
  在輕聲前:尾巴起來寶貝裏頭
  (2)去聲的變調
  兩個去聲相連,前一個如果不是重讀音節則變53。例如:信念、變化、辦事、快速、互助、大會等。
  (3)“一、不”的變調
  ①“一、不”單念或用在詞語末尾,以及“一”在序數中,聲調不變,讀原調:“一”念陰平(55),“不”念去聲(51)。例如:一、二、三十一第一唯一不偏不
  ②在去聲前,一律變35。例如:一樣一嚮不怕不夠
  ③在非去聲(陰平、陽平、上聲)前,“一”變51,“不”仍讀去聲(51)。例如:
  一般一邊一年一成一手一兩(變讀51)
  不吃不開不同不詳不管不想(仍讀51)
  ④“一、不”嵌在相同的動詞中間,讀輕聲。例如:想一想、拖一拖、來不來、肯不肯等。
  ⑤“不”在可能補語中讀輕聲。例如:做不好、來不瞭。
  (4)“七、八”的變調
  “七、八”在去聲前調值可以變35,也可以不變,其餘場閤念陰平原調值55。例如:
  七歲七塊七路八歲八塊八路(念35或55)
  七天七成七畝八支八籃八兩(仍念55)
  (5)形容詞重疊的變調
  單音節形容詞重疊後兒化時,第二個音節不論本調是什麼,往往讀成55調值,如“高高兒的、長長兒的”。
  單音節形容詞的疊音後綴,不管原來是什麼聲調的字,多半念成55調值,例如“白生生、冷颼颼、亮堂堂、明晃晃”。但也有念原調的,例如“軟綿綿、金燦燦”。
  雙音節形容詞重疊後,第二個音節變為輕聲,第三、四個音節也多半讀55調值,例如“認認真真、老老實實、清清楚楚、乾乾淨淨”。
  2.輕聲
  (1)輕聲詞
  普通話的每一個音節都有它的聲調,可是在詞或句子裏有些音節失去原來的聲調,變成一種較輕較短的調子,叫輕聲。輕聲是音節連續時産生的音變現象,不是一種孤立的調類。書寫輕聲音節時不標聲調。
  通常應讀輕聲的有:
  ①助詞“的、地、得、著、瞭、過”和語氣助詞“吧、嗎、呢、啊、呀、哇”等讀輕聲。
  例如:他的飛快地吃瞭看著來過好嗎說吧你呢誰呀
  ②疊音詞和動詞的重疊形式後麵的字讀輕聲。
  例如:媽媽伯伯看看說說
  ③構詞用的虛語素“子、頭、們”等讀輕聲。
  例如:桌子木頭他們
  ④用在名詞、代詞後麵錶示方位的語素或詞“上、下、裏、邊、麵”等讀輕聲。
  例如:這裏床邊地下上麵下邊
 
《中學語文教學藝術精粹》 內容簡介: 本書深入探討中學語文教學的核心理念、教學方法、教學設計與實踐,旨在為廣大一綫語文教師提供一套係統、前沿且極具操作性的教學指導。我們摒棄瞭枯燥的理論堆砌,而是迴歸教育的本質,聚焦於如何點燃學生對語文的熱情,培養其深厚的語感、敏銳的思辨能力和卓越的錶達能力。全書從宏觀的教學哲學到微觀的課堂細節,層層遞進,環環相扣,力求為教師打造一個多維度、立體化的教學知識體係。 第一章:中學語文教學的時代視野與價值重塑 本章首先迴顧瞭中學語文教學在不同曆史時期的發展脈絡,並深刻分析瞭新時代教育改革對語文教學提齣的新要求。我們將探討信息技術、跨學科學習等時代發展對語文教學內容、形式和目標的深遠影響。重點在於重塑語文教學的價值定位,從單純的知識傳授轉嚮核心素養的培育,強調語文在立德樹人、促進學生全麵發展中的基礎性、先導性作用。我們將分析如何通過語文教學,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培養學生的傢國情懷和社會責任感。此外,本章還將聚焦於“雙減”政策下,語文教學如何優化教學結構,減輕學生過重學業負擔,同時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我們將提供具體的教學反思和策略,幫助教師適應新的教育生態。 第二章:核心素養導嚮下的教學理念更新 本章將深入剖析國傢課程標準中提齣的語文核心素養,並詳細闡述如何將這些素養融入日常教學之中。我們將重點解讀“語言建構與運用”、“思維發展與提升”、“審美鑒賞與創造”、“文化傳承與理解”這四大核心素養的內涵,並結閤具體的教學案例,展示如何在不同年級、不同文體的教學中,有機地滲透和培養這些素養。我們將強調“以學定教”,關注學生的學習起點和學習過程,設計能夠激發學生主動思考、積極探究的教學活動。教師將學會如何從“知識本位”轉嚮“能力本位”,從“教師中心”轉嚮“學生中心”,真正實現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本章還會探討如何將核心素養的評價方式與教學過程相結閤,實現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的有機統一。 第三章:精妙的教學設計:讓課堂煥發生機 本章將聚焦於高質量教學設計的關鍵要素。我們將從教學目標的確立、教學內容的篩選與組織、教學策略的選擇與整閤、教學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教學評價的設計等方麵,係統講解如何進行科學、有效的教學設計。我們將強調教學設計的“情境化”、“遊戲化”和“探究化”,鼓勵教師創造性地設計教學環節,讓課堂充滿趣味性和挑戰性。我們將提供多種教學設計範式,如“問題導嚮式”、“項目式”、“任務驅動式”等,並結閤具體學段和文體的教學,提供詳實的案例分析。教師將學會如何根據學情,靈活調整教學設計,優化教學流程,最大化教學效果。此外,本章還將探討如何利用信息技術,設計互動性強、參與度高的在綫或綫下混閤式教學活動。 第四章:語文課堂教學方法創新與實踐 本章是本書的核心實踐部分,我們將薈萃當前中學語文教學領域最具創新性和有效性的教學方法。從經典教學法的精髓重塑,到新興教學法的引入與應用,我們將一一呈現。我們將詳細解析: 情境創設法: 如何通過創設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主動探究。 探究式學習法: 如何引導學生圍繞問題展開研究,培養其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協作學習法: 如何組織學生進行小組閤作,實現知識共享、技能互助,培養團隊協作精神。 比較閱讀法: 如何引導學生進行不同文本、不同作者、不同觀點的比較閱讀,提升其思辨能力。 互動式教學法: 如何運用提問、討論、辯論等方式,激活課堂氣氛,增強師生互動。 多元評價法: 如何綜閤運用多種評價方式,全麵瞭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促進其持續進步。 每一種方法都將配以豐富的教學案例,展示其在實際課堂中的應用細節,幫助教師掌握這些方法的精髓,並能靈活運用到自己的教學實踐中。 第五章:閱讀教學的深度探索與實踐 閱讀是語文學習的基石。本章將深入剖析不同文體的閱讀教學策略。 文學作品閱讀: 探討如何引導學生賞析文本的語言、結構、意象,理解作品的思想情感,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和人文情懷。我們將聚焦於詩歌、散文、小說、戲劇等不同文體的閱讀特點,提供具體的賞析方法和指導。 議論文閱讀: 關注如何引導學生分析論點、論據、論證方法,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和批判性思維。 說明文閱讀: 強調如何引導學生把握事物的特徵、原理,理解說明方法的運用,培養學生的認知能力和理解能力。 應用類文本閱讀: 探討如何引導學生閱讀新聞、廣告、說明書等實用性文本,提升其信息獲取和處理能力。 本章還將重點介紹“精讀與略讀相結閤”、“讀寫結閤”、“引導學生自主建構閱讀方法”等重要原則,幫助教師提升閱讀教學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第六章:寫作教學的創新突破與效能提升 寫作是語文綜閤能力的集中體現。本章將顛覆傳統的寫作教學模式,提供一係列創新性的寫作教學策略。 “思”為先導的寫作: 強調寫作前期的構思、立意、素材積纍的重要性,引導學生形成獨特的思考。 “語”為核心的寫作: 關注語言的錘煉、錶達的準確與生動,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感和錶達能力。 “改”為關鍵的寫作: 強調修改在寫作過程中的重要性,引導學生學會自我評價和修改。 “評”為導嚮的寫作: 探討如何進行有效的寫作評價,既能指齣不足,又能肯定優點,激勵學生進步。 我們將提供“仿寫”、“續寫”、“改寫”、“創意寫作”等多種寫作練習形式,並結閤不同文體的寫作要求,分享教師在引導學生寫作過程中積纍的寶貴經驗。 第七章:口語交際與綜閤實踐的拓展 本章將關注如何將口語交際和語文綜閤實踐活動有效融入日常教學。 口語交際: 探討如何設計豐富多樣的口語交際活動,如主題演講、小組討論、辯論賽、情景對話等,提升學生的聽、說、評能力,培養其清晰錶達、有效溝通的素養。 綜閤實踐: 強調語文與其他學科的融閤,鼓勵教師設計跨學科的語文實踐活動,如閱讀推廣活動、文化節、社會調查等,讓學生在實踐中運用語文知識,提升綜閤能力。 本章還將探討如何利用課外資源,如閱讀沙龍、戲劇錶演、文學社團等,拓展學生的語文學習空間。 第八章:課堂管理與師生關係的智慧構建 一個和諧、高效的課堂是教學順利進行的基礎。本章將聚焦於課堂管理的藝術與技巧。 積極的課堂氛圍營造: 探討如何通過師生互動、情感連接,建立平等、尊重的師生關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歸屬感。 規則的建立與執行: 如何科學地製定課堂規則,並有效地執行,確保課堂秩序。 突發狀況的處理: 提供應對課堂突發情況的策略和技巧,幫助教師從容應對。 激勵與反饋: 探討如何有效地運用激勵手段,給予學生積極的反饋,促進其學習動力和自信心。 本章將提供大量真實案例,幫助教師理解並實踐有效的課堂管理策略,構建積極、和諧的師生關係,讓課堂成為學生快樂學習的樂園。 第九章:教學反思與專業發展的可持續之路 教師的專業發展是一個持續的、動態的過程。本章將引導教師重視教學反思,並為教師的專業成長提供方嚮。 教學反思的意義與方法: 探討不同類型的教學反思,如課後反思、單元反思、學期反思等,以及常用的反思方法,如日記、案例分析、同行交流等。 診斷與改進: 如何通過教學反思,準確診斷教學中的問題,並製定改進計劃。 專業閱讀與研究: 推薦教師應關注的教育理論、教學研究前沿,鼓勵教師進行持續的專業學習。 同行交流與協作: 強調與其他教師交流學習的重要性,構建互助互利的教師社群。 參加培訓與獲取資源: 指導教師如何利用各種培訓機會和教育資源,不斷提升自我。 本書力求成為中學語文教師在職業生涯中的得力助手,陪伴教師不斷探索、創新,最終實現自身專業能力的飛躍,為培養新時代優秀的語文人纔貢獻力量。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得相當樸實,那種深藍色背景配上醒目的黃色標題字,一眼就能看齣是那種主打“乾貨”的考試用書風格,沒有太多花哨的裝飾,讓人感覺非常務實。我當初選擇它,主要是衝著“中公版”這個牌子去的,畢竟在考公、考編這一塊,這個名字還是有一定江湖地位的。不過,當我真正翻開這本書的時候,心情就有些復雜瞭。首先是它的印刷質量,紙張摸上去不算太厚,但也不至於一翻就破,整體還算對得起這個價位。但讓我稍微有點不舒服的是,排版上感覺略顯擁擠,尤其是那些知識點羅列的地方,字體和行距的處理上如果能再寬鬆一點,閱讀體驗會大幅提升。畢竟是教甄考試的專用教材,閱讀的持久性很重要,長時間盯著密密麻麻的字堆看下來,眼睛確實容易疲勞。我希望未來的版本能在細節上多下點功夫,比如在重點內容的標記和歸納上,能不能用一些更現代的、更利於記憶的圖錶形式來呈現,而不是一味地堆砌文字。這本書給我的第一印象是“工具性”很強,但“閱讀愉悅性”稍顯不足,它更像一個硬邦邦的知識倉庫,等著你去搬運和消化。

評分

從一個考生的角度來看,購買這樣一本專門針對特定年份和特定地域考試的教材,核心訴求是“精準命中考點”。坦白說,這本書的“精準度”在當時的環境下確實是毋庸置疑的,因為它緊密圍繞著當年的考試說明。但時間是把雙刃劍,如今距離2018年已經過去瞭很久,教育理念和考試側重點總會隨著時間發生微妙的演變。現在迴頭來看,這本書的知識結構和選材傾嚮,帶有非常強烈的時代烙印。例如,對於一些新興的教育思潮或者對傳統文學評價體係的創新性解讀,這本書的覆蓋麵就顯得相對保守和陳舊瞭。它更像是一本完美的“過去時”的總結報告,而不是一本麵嚮未來的備考指南。我理解教材的更新速度難以跟上教育發展,但對於誌在長遠發展的教師來說,我們需要的不僅僅是應對眼前的考試,更是要培養一種具有前瞻性的、能夠適應未來課堂需求的知識儲備。因此,這本書在提供基本盤知識點的同時,對於思維拓展和前沿知識的引入,確實是相對欠缺的。

評分

關於現代漢語和文學理論的部分,我的感受是褒貶不一。現代漢語的語法和修辭部分,講解得算是清晰明瞭,特彆是對於一些容易混淆的語法概念,書中運用瞭一些錶格對比的方式,確實有助於區分。但是,在文學理論和批評史這一塊,這本書的編排邏輯就顯得有些跳躍瞭。理論的概念定義很規範,引用瞭許多權威的說法,但這些理論點之間缺乏一個平滑的過渡。讀起來就像是在看一本厚厚的概念詞典,而不是一本有內在邏輯串聯起來的教材。比如,從俄國形式主義跳到接受美學,中間的理論發展脈絡和主要爭議點介紹得過於簡略,讓讀者很難理解這些流派是如何相互影響、相互批判地發展的。對於我們這些非科班齣身的考生來說,理解理論背後的思想演變比死記硬背定義要重要得多。我希望教材編纂者能在這一點上多下點功夫,增加一些“串講”和“辨析”的內容,幫助我們建立起理論知識的立體網絡,而不是孤立的知識點集閤。

評分

這本書的配套資源似乎沒有得到充分的重視。市麵上很多考試用書都會附帶習題集或者在綫的題庫支持,但《2018安徽省教師招聘考試專用教材》在這方麵顯得有些“孤軍奮戰”。教材本身隻在每章節末尾設置瞭少量的鞏固練習,這些練習題的難度和區分度普遍偏低,大多是基礎的填空和選擇,對於模擬真實考試的壓力和復雜性來說,作用微乎其微。很多時候,我們學習完一個章節的理論,最需要的就是通過大量的、高質量的模擬題來檢驗自己的掌握程度,以及瞭解齣題人的“思維定勢”。這本書在這方麵明顯做得不夠,導緻我在學習過程中不得不頻繁地去網上搜集曆年的真題進行搭配練習,非常分散精力。對於一套“專用教材”而言,形成一個完整的學習閉環——知識傳授、鞏固練習、模擬測試——纔是其價值的體現。教材內容本身可以打個七十分,但如果算上配套支持,這個分數可能就要打個六摺瞭。

評分

這本書的章節劃分是按照安徽省教師招聘考試大綱來的,這一點我必須承認,它在結構上是緊扣考情的。比如,關於古代文學常識的部分,內容的廣度是令人稱贊的,從先秦到清末的代錶作傢、作品、文學流派,幾乎是一個不漏地覆蓋到瞭。我尤其欣賞它在對一些重要篇目進行背景梳理時,那種條分縷析的細緻程度。然而,問題也齣在這“廣度”上。因為要覆蓋到幾乎所有考點,導緻很多關鍵知識點的講解深度略顯不足。很多時候,它給齣的知識點更像是“是什麼”和“有哪些”,而不是深入剖析“為什麼是這樣”以及“在考試中可能會如何靈活考察”。比如講到某位唐代詩人的創作特色時,書上可能隻列舉瞭三四條核心要點,但如果是遇到那種需要結閤具體詩句進行分析的論述題,這本書提供的素材就顯得有些單薄瞭。我感覺它更適閤作為初次接觸這門學科知識體係的入門參考書,用於快速建立框架,但如果想衝擊高分,尤其是想在主觀題上有所突破的考生,這本書的深度顯然是不夠的,後麵還得另尋他法去拓展和深化。

評分

還可以吧,考老師的,關鍵是要多看

評分

此用戶未填寫評價內容

評分

可以 價格貴瞭點

評分

書不錯,是正版,非常好

評分

券多書少,大麵積無貨,幫朋友買書吧

評分

盜版的,答案有錯的,而且書後麵都開瞭

評分

挺好的 物流也快 我要加油考編啦

評分

希望下一次物流能給力些,一天就能夠到,這樣我們買書纔放心啊。

評分

非常好 非常滿意非常滿意非常好非常滿意非常好非常滿意非常滿意非常滿意非常滿意非常滿意非常滿意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