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琅琊山野生草本观赏植物资源及开发利用

安徽琅琊山野生草本观赏植物资源及开发利用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涂清芳 著
图书标签:
  • 安徽琅琊山
  • 野生草本
  • 观赏植物
  • 植物资源
  • 开发利用
  • 植物学
  • 生态学
  • 园艺
  • 生物多样性
  • 安徽植物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5034572
版次:1
商品编码:12207285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8-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67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安徽琅琊山野生草本观赏植物资源及开发利用》记载了具有观赏价值的野生、半野生状态的草本植物162种,其中观花植物95种、观叶植物19种、观果植物5种、观赏特征多样兼赏植物43种,从形态、习性、应用等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并配有不同部位的清晰图片。这些植物具有较强的抗逆性、较好的适应性和较高的观赏价值,可推广应用到华东地区以及相似生境地区的园林绿化中,让优良的野生草本观赏植物资源“远在深山有人问”。

目录

第1章 琅琊山自然概况
1.1 自然环境概况
1.1.1 地理位置
1.1.2 地形地貌
1.1.3 气候水文
1.2 植被和植物资源概况
1.2.1 植被概况
1.2.2 植物资源概况

第2章 琅琊山野生草本观赏植物资源
2.1 琅琊山野生草本观花植物资源
2.1.1 丝穗金粟兰Chloranthus fortunei
2.1.2 花点草Nanocnide japonica
2.1.3 金线草Antenoron filiforme
2.1.4 红蓼Polygonum orientaleL
2.1.5 水蓼Polygonumhydropiper
2.1.6 愉悦蓼Polygonumjucundum
2.1.7 长鬃蓼Polygonum longisetum
2.1.8 青葙Celosiaargentea
2.1.9 繁缕Stellaria mecca
2.1.10 蚤缀Arenaria serpyllifolia
2.1.11 女娄菜Silene aprica
2.1.12 麦瓶草Si[ene conoidea
2.1.13 瞿麦DianthUS superbus
2.1.14 麦蓝菜Vaccaria segetalis
2.1.15 毛茛Ranunculusjaponicus
2.1.16 石龙芮Ranunculus sceleratus
2.1.17 猫爪草Ranunculus ternatus
2.1.18 茴茴蒜Ranunculus chinensis
2.1.19 瓣蕊唐松草确alictrumpetaloideum
2.1.20 白头翁Pulsatilla chinensis
2.1.21 诸葛菜Orychophragmus violaceus
2.1.22 葶苈Draba ncInorosa
2.1.23 小花糖芥Erysimum cheiranthoides
2.1.24 龙牙草Agrimoniapilosa
2.1.25 地榆Sanguisorba officinalis
2.1.26 印度草木犀Melilotus indicus
2.1.27 南苜蓿Medicagopolymorpha
2.1.28 歪头菜Vicia unijuga
2.1.29 窄叶野豌豆Vicia angustifolia
2.1.30 长柔毛野豌豆Vicia villosa
2.1.31 广布野豌豆Vicia cracca
2.1.32 紫云英Astragalus sinicus
2.1.33 白鲜Dictamnus dasycarps
2.1.34 乳浆大戟Euphorbia esula
2.1.35 泽漆Euphorbia helioscopia
2.1.36 紫花前胡PeucedanHm decursivum
2.1.37 点地梅Androsacg urnbella
2.1.38 轮叶过路黄Lysimachia klattiana
2.1.39 狼尾花Lysimachia barystachys
2.1.40 北方獐牙菜Swertia diluta
2.1.41 藤长苗Calystegiapellita
2.1.42 圆叶牵牛Ipomoeapurpurea
2.1.43 牵牛Ipomoea nil
2.1.44 打碗花Calystegia hederacea
2.1.45 旋花Calystegia sepium
2.1.46 梓木草Lithospermumzollingeri
2.1.47 附地菜Trigonotispeduncularis
2.1.48 柔弱斑种草Bothriospermum enellum
2.1.49 马鞭草Herba Verbenae
2.1.50 金疮小草Ajuga decumbens
2.1.51 韩信草Scutellaria indica
2.1.52 夏枯草Prunella vulgaris
2.1.53 糙苏Phlomis umbrosa
2.1.54 益母草Leonurus heteroDhyllus
2.1.55 錾菜Leonuruspseudomacranthus
2.1.56 野芝麻Lamium barbatum
2.1.57 水苏Stachysjaponica
2.1.58 华鼠尾草Salvia chinensis
2.1.59 水蔓菁Veronica linariifolia
2.1.60 直立婆婆纳Veronica arvensis
2.1.61 婆婆纳Veronica didyma
2.1.62 弹刀子菜Mazus stachydifolius
2.1.63 通泉草Mazusjaponicus
2.1.64 败酱Patrinia scabiosaefolia
2.1.65 羊乳Codonopsis lanceolata
2.1.66 荠苊Adenophora trachelioides
2.1.67 轮叶沙参Adenophora tetraphylla
2.1.68 沙参Adenophora stricta
2.1.69 桔梗Platycodon grandiforus
2.1.70 半边莲Lobelia chinensis
2.1.71 佩兰Eupatoriumfortunei
2.1.72 林泽兰Eupatorium lindleyanum
2.1.73 女菀Turczaninowiafastigiata
2.1.74 碱菀Tripolium vulgate
2.1.75 野菊Chrysanthemum indicum
2.1.76 泥胡菜Hemisteptia lyrata
2.1.77 风毛菊Saussurea 7aponica
2.1.78 麻花头Serratula centauroides
2.1.79 大丁草Gerbera anandria
2.1.80 白茅Imperata cylindrica
2.1.81 金色狗尾草Setaria gl~uca
2.1.82 老鸦瓣Tulipa edulis
2.1.83 野百合Lilium brownii
2.1.84 绵枣儿Scilla scilloides
2.1.85 萱草Hemerocallis fulva
2.1.86 石蒜Lvcorns radiata
2.1.87 乳白石蒜Lvcoris albiflora
2.1.88 中国石蒜Lvcoris chinensis
2.1.89 安徽石蒜Lvcorns anhuiensis
2.1.90 换锦花Lycoris sprengeri
2.1.91 长筒石蒜Lycoris longituba
2.1.92 野鸢尾Iris dichotoma
2.1.93 华夏鸢尾Iris cathayensis
2.1.94 射干Be&mcanda; chinensis
2.1.95 绶草Spiranthes sinensis
2.2 琅琊山野生草本观叶植物资源
2.2.1 何首乌Polygonum multiflorum
2.2.2 地肤Kochia scoparia
2.2.3 蝙蝠葛Menispermum dahuricmn
2.2.4 瓦松Orostachys fimbmata
2.2.5 虎耳草Saxifraga stolonifera
2.2.6 斑地锦Euphorbia maculata
2.2.7 菱Trapa bispinosa
2.2.8 聚草Msophyllum spicatum
2.2.9 天胡荽Herba Hydrocotyles
2.2.10 薄荷Mentha haplocalyx
2.2.11 绞股蓝Fiveleaf gynostemma
2.2.12 兔儿伞Syneilesis aconitifolia
2.2.13 荩草Artkraxon hispidus
2.2.14 双穗飘拂草Fimbristylis subbispicata
2.2.15 青绿苔草Carex breviculmis
2.2.16 大藻Pistia stratiotes
2.2.17 紫萍Spirodelapolyrhiza
2.2.18 浮萍Lemna minor
2.2.19 直立百部Stemona sessilifolia
2.3 琅琊山野生草本观果植物资源
2.3.1 鹿藿Rhynchosia VOlubilis
2.3.2 白英Solanum lyratum
2.3.3 挂金灯Physalis alkekengi van francheHi
2.3.4 商陆Phytolacca acinosa
2.3.5 蛇莓Duchesnea indica
2.4 琅琊山野生草本观赏特征多样兼赏植物资源
2.4.1 叶花兼赏草本植物
2.4.1.1 三白草Saururus chinensis
2.4.1.2 蕺菜Houttuynia cordata
2.4.1.3 马兜铃Aristolochia debilis
2.4.1.4 绵毛马兜铃Aristolochia mollissima
2.4.1.5 马齿苋Portulaca oleracea
2.4.1.6 水毛茛Batrachium bungei
2.4.1.7 天葵Semiaguilegia adoxoides
2.4.1.8 刻叶紫堇Corydalis incisa
2.4.1.9 费菜Sedum aizoon
2.4.1.10 佛甲草Sedumlineare
2.4.1.11 垂盆草Sedum sarmentosum
2.4.1.12 蛇含委陵菜Potentilla kleiniana
2.4.1.13 朝天委陵菜Potentilla supina
2.4.1.14 莓叶委陵菜Potentillafragarioides
2.4.1.15 翻白草Potentilla discolor
2.4.1.16 米口袋Gueldenstaedtia vervla
2.4.1.17 鸡眼草Kummerowia striata
2.4.1.18 酢浆草Oxalis corniculata
2.4.1.19 瓜子金Polygalajaponica
2.4.1.20 西伯利亚远志Polygala sibirica
2.4.1.21 毛果堇菜Viola collina
2.4.1.22 白花地丁Violapatrinii
2.4.1.23 心叶堇菜Viola concordifolia
2.4.1.24 戟叶堇菜Viola betonicifolia
2.4.1.25 荇菜Nymphoidespeltatum
2.4.1.26 金银莲花Mmphoides indica
2.4.1.27 单花莸Caryopteris nepetaefolia
2.4.1.28 活血丹Glechoma longituba
2.4.1.29 宝盖草Lamium amplexicaule
2.4.1.30 紫苏Perilla frutescens
2.4.1.31 蜂斗菜Petasites japonicus
2.4.1.32 香蒲Typha orientalis
2.4.1.33 慈姑Sagittaria sagittifolia
2.4.1.34 鸭跖草Commelina communis
2.4.1.35 饭包草Commelina benghalensis
2.4.1.36 宝铎草Disporum sessile
2.4.1.37 玉竹Polygonatum odoratum
2.4.1.38 薯蓣Dioscorea opposita
2.4.2 叶呆兼赏草本植物
2.4.2.1 金线吊乌龟Stephania cepharantha
2.4.2.2 木防己Cocculus orbiculatus
2.4.3 叶花果兼赏草本植物
2.4.3.1 杠板归Polygonum perfoliatum
2.4.3.2 落葵Basella rubra
2.4.3.3 栝楼Trichosanthes kirilowii
参考文献
《中国南方喀斯特石漠化地区植被恢复与生态安全》 内容简介 本书聚焦于中国南方喀斯特石漠化地区这一特殊的生态脆弱地带,系统阐述了该地区植被恢复的理论基础、关键技术、实践案例及其对区域生态安全的重要性。该区域地貌独特,土壤发育不良,水土流失严重,植被覆盖度低,是全球石漠化问题最为突出的地区之一。本书旨在为该地区的生态治理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指导和技术支撑。 全书共分为五大部分,内容涵盖了从基础生态学原理到前沿应用技术的多个层面。 第一部分:喀斯特石漠化生态系统基础特征与面临的挑战 本部分深入剖析了中国南方喀斯特地区的自然地理、气候条件、岩溶地貌特征及其对植被生长的限制性因素。重点讨论了石漠化形成的地质、水文和人为驱动因素,构建了该区域生态系统脆弱性的理论模型。 详细考察了该地区典型石漠化地块的土壤理化性质(如钙质含量、有机质缺乏、持水能力极差)与植物群落结构(优势种、稀有种的分布格局)。通过长期监测数据,揭示了植被退化对区域水循环、碳储量和生物多样性产生的连锁反应。 此外,本部分还梳理了当前石漠化治理面临的政策环境、社会经济压力(如过度放牧、不合理的土地利用)以及技术瓶颈,为后续的恢复策略制定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二部分:喀斯特石漠化地区植被恢复的生态学原理 本章是全书的理论核心,侧重于阐述如何利用生态学原理指导实践。 2.1 恢复生态学理论在喀斯特区的应用: 探讨了恢复目标设定(如功能性恢复与结构性恢复的平衡)、基准生态群落的选择与构建原则。重点分析了生物土壤化(Bioturbation)过程在贫瘠基岩上植被建立中的关键作用。 2.2 适应性植被选择与种群重建: 基于植物的耐旱性、耐贫瘠性、根系结构和固氮能力,筛选出最适宜在石灰岩基质上定植的乡土先锋物种和先锋群落。详细介绍了针对不同石漠化程度的物种组合策略,强调种源地的选择和遗传多样性的保护。 2.3 水资源高效利用与土壤改良技术: 鉴于水是喀斯特地区植被恢复的最大限制因子,本部分详细论述了微集水技术(如梯田、截洪沟、导流坡面工程)的构建方法。同时,研究了生物炭、绿泥石粘土、有机废弃物等新型土壤改良材料在提高基岩孔隙度和保水能力方面的应用效果。 第三部分:喀斯特石漠化地区关键植被恢复技术集成 本部分提供了可操作性强的工程技术指南,涵盖了从苗圃培育到野外定植、后期抚育的全过程。 3.1 苗木的培育与“地膜覆盖”技术: 针对喀斯特地区幼苗高死亡率的问题,提出了适应性强的容器育苗技术,特别是针对深根系物种的深钵育苗。重点介绍了一种创新的“生物可降解地膜覆盖技术”,该技术能在短期内有效减少地表水分蒸发,提高幼苗成活率,并避免了传统塑料地膜带来的二次污染。 3.2 坡面植被重建的工程措施: 详细对比分析了不同工程措施(如石笼、格构梁、微地形改造)与生物措施(如灌木丛植入、草本覆盖)的结合模式。提出了一种“多级阶梯式生物工程恢复技术”框架,确保水土保持与植被生长同步推进。 3.3 封山育林与人工辅助更新: 论述了在恢复初期,通过严格的保护措施(如设置保护围栏、控制放牧强度)为自然更新创造条件的必要性。同时,探讨了通过小型无人机播撒本土草本和灌木种子包的精准播种技术,以快速覆盖大面积裸露地表。 第四部分:典型案例分析与效果评估 本部分通过选取贵州、广西、云南等地的多个典型治理示范区,展示了不同技术组合的实际应用效果。 4.1 长期监测的量化评估: 提供了植被恢复的量化指标体系,包括植被盖度增长率、生物量积累、土壤有机质提升速率以及地表径流系数的变化。通过对比治理前后数据,客观评估了所采用技术的有效性和经济性。 4.2 生态经济效益分析: 不仅关注生态效益,也兼顾社会经济效益。分析了通过恢复项目带动地方特色经济(如药用植物、生态旅游)发展的模式,确保了治理的可持续性。 第五部分:面向生态安全的未来展望与管理建议 本书的最后一部分着眼于长远,提出了喀斯特石漠化治理的未来方向。 5.1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 运用InVEST模型等工具,对恢复后的生态系统固碳、涵养水源、提供栖息地等服务功能进行了价值评估,强调了生态治理的内在价值。 5.2 适应气候变化的韧性恢复策略: 鉴于气候变化带来的极端干旱和降雨事件的频率增加,本书提出了构建更具气候韧性的植被群落的策略,如引入更耐受极端环境的物种,并优化水资源的调蓄能力。 5.3 政策建议与区域协同治理: 总结了成功治理的经验教训,为国家和地方政府在土地利用规划、生态补偿机制和跨区域技术推广方面提供了政策建议,以实现从“工程性恢复”向“生态系统功能性恢复”的转变。 本书内容扎实,图表丰富,结合了大量的野外调查数据和前沿的研究成果,不仅是生态学、土壤学、水文学及环境科学领域研究人员的重要参考资料,也是林业、农业、水利等部门工程技术人员和决策者的实用指南。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安徽琅琊山野生草本观赏植物资源及开发利用》的书名,光是听起来就充满了浓郁的自然气息和探索的乐趣。我一直对那些生长在山野之间的、不经雕琢却自有风姿的植物情有独钟。想象一下,在琅琊山那层峦叠嶂、云雾缭绕之间,隐藏着多少稀有而美丽的草本植物,它们默默地绽放着生命的光彩,却鲜为人知。这本书,会不会就像一把钥匙,为我们打开了通往这片宝藏的大门?我特别好奇,书中是否会详细介绍琅琊山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是如何孕育出如此丰富的草本观赏植物的。会不会有那些名字听起来就充满诗意的植物,例如“云雾仙子”之类的,它们在自然状态下的形态究竟是怎样的?书中是否会配有精美的插图,让我们即使身处繁华都市,也能通过文字和图片,仿佛置身于琅琊山的幽静山谷,感受那份宁静与纯粹?我更期待的是,书中是否会探讨这些野生草本植物的观赏价值,不仅仅是它们的外形之美,更是它们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的角色,以及它们所蕴含的文化意义。或许,这本书能让我们重新审视那些被我们忽略的野外生命,发现它们同样值得我们去欣赏、去保护。

评分

《安徽琅琊山野生草本观赏植物资源及开发利用》这个书名,让我联想到了很多关于植物的科学研究和实践。我一直对植物的种质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非常感兴趣。这本书是否会深入探讨琅琊山地区野生草本观赏植物的种质资源现状?比如,是否存在濒危物种,它们的保护状况如何?书中是否会介绍一些科学的、可行的保护措施,例如建立野生植物种质资源库,开展人工繁育技术研究,或者制定严格的采摘和利用规范?我尤其关注“开发利用”这一部分,它是否会基于科学的评估,提出一些关于这些野生植物在生物医药、特色食品、环保材料等领域的潜在应用价值,并辅以研究数据和技术分析?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前沿的科学信息,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利用这些宝贵的自然资源,同时又不破坏生态平衡,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评分

我拿到这本《安徽琅琊山野生草本观赏植物资源及开发利用》后,脑海中立即浮现出许多关于植物的疑问,这本书能否解答我的疑惑呢?我一直对植物的分类和辨识很有兴趣,这本书会提供详细的植物名录吗?每个物种都会有清晰的科学名称和俗名,以及它们在琅琊山分布的详细情况吗?我特别想知道,书中是否会涉及一些较为罕见的草本植物,它们的形态特征是否会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进行深入剖析,比如花朵的颜色、形状、大小,叶片的质地、形状、排列方式,以及它们独特的生长习性等等。更重要的是,如果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关于这些野生草本植物的生态习性介绍,比如它们喜欢什么样的土壤、光照条件,以及它们与其他动植物之间可能存在的共生关系,那将非常有价值。这不仅仅是关于“看”的知识,更是关于“了解”和“尊重”生命。我还在思考,这本书是否会提供一些实用的指南,帮助像我这样的普通读者,在野外看到这些植物时,能够更容易地辨认出它们,甚至了解它们在自然界中的生存状态。

评分

当我看到《安徽琅琊山野生草本观赏植物资源及开发利用》这个书名时,我的第一反应就是,这本书是否能够揭示那些隐藏在琅琊山深处的“绿色宝藏”?我一直对那些具有独特观赏价值的植物充满好奇,尤其是那些在自然环境中生长,未受人工驯化的野生物种。书中是否会详细介绍这些草本植物的“观赏性”体现在哪些方面?比如,它们的花色是否鲜艳夺目,形状是否奇特,甚至它们的叶片在不同季节是否会呈现出令人惊艳的色彩变化?我更关注的是,这些植物在自然状态下,是如何与其他植物、动物,甚至是微生物相互作用,形成一个生动而复杂的生态系统。这本书能否为我们描绘出一幅生动的琅琊山植物画卷,让我们感受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如果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关于如何在家居环境中,巧妙地引入或模仿这些野生草本植物的形态和韵味,为我们的生活空间增添一份自然野趣,那将是极大的惊喜。

评分

“开发利用”这几个字,让我在阅读《安徽琅琊山野生草本观赏植物资源及开发利用》这本书之前,就充满了无限的遐想。它不仅仅是关于欣赏,更是关于如何将这些大自然的馈赠,转化为我们生活中的美好和价值。我特别好奇,书中会对哪些具体的开发利用方向进行深入的探讨?是关于园林绿化方面的应用,例如如何将这些野生草本植物引入到城市公园或家庭花园中,创造出具有琅琊山特色的景观?还是会涉及到一些更具创新性的应用,例如将它们提取的成分用于制作天然的香料、染料,甚至是具有药用价值的产品?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案例和技术指导,让我们看到这些野生植物的商业价值和潜在的市场前景。同时,我也非常关注书中是否会强调“可持续利用”的理念,如何在开发利用的同时,最大程度地保护这些珍贵的野生资源,避免过度采摘和破坏。这本书,或许能为那些热衷于生态旅游、绿色产业的创业者或研究者,提供宝贵的思路和灵感。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