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方法标准汇编(水环境 上册 第4版)

环境监测方法标准汇编(水环境 上册 第4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中国标准出版社 编
图书标签:
  • 环境监测
  • 水环境
  • 标准规范
  • 监测方法
  • 环境科学
  • 环境工程
  • 水质分析
  • 第四版
  • 汇编
  • 教材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标准出版社
ISBN:9787506686570
版次:4
商品编码:12209267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8-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613
字数:1208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环境监测是环境管理工作中一个重要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通过对环境质量的检测,可以判断某一地区的环境质量状况是否符合国家的规定,可以预测环境质量的变化趋势,为预防环境质量恶化提供科学依据。
  环境监测方法标准是评价一个地区环境质量优劣和评价一个企业对环境影响的基本依据,是获取正确的环境质量信息和评价环境质量的重要手段和基础。
  《环境监测方法标准汇编》于2007年首次出版,《环境监测方法标准汇编(第2版)》《环境监测方法标准汇编(第3版)》各分册于2009年、2010年和2014年相继出版。
  近年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等部门颁布了一批新的环境监测方法标准,同时有些标准被替代或作废,为此,我们在上一版的基础上对《环境监测方法标准汇编水环境》进行了重新编辑出版。
  《环境监测方法标准汇编水环境(第4版)》共分上、下两册,共收集了截至2017年4月底前批准发布的水质监测方法相关标准160项,内容涵盖样品的采集与管理和各种成分的检测等,其中上册含标准107项,下册含标准53项。
  本汇编收集的国家标准的属性己在本目录上标明(GB或者GB/T),年代号用四位数字表示。鉴于部分国家标准是在国家标准清理整顿前出版的.现尚未修订,故正文部分仍保留原样;读者在使用这些标准时,其属性以本目录上标明的为准(标准正文“引用标准”中标准的属性请读者注意查对)。
  本汇编目录中,凡标注节选的标准,均只包含原标准的部分相关内容。如需该标准中其他内容,请参考该标准单行本。

内页插图

目录

GB/T 6920-1986水质 pH值的测定 玻璃电极法
GB/T 7466-1987水质 总铬的测定
GB/T 7467-1987水质 六价铬的测定 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
GB/T 7469-1987水质 总汞的测定 高锰酸钾一过硫酸钾消解法 双硫腙分光光度法
GB/T 7470-1987水质 铅的测定 双硫腙分光光度法
GB/T 7471-1987水质 镉的测定 双硫腙分光光度法
GB/T 7472-1987水质 锌的测定 双硫腙分光光度法
GB/T 7475-1987水质 铜、锌、铅、镉的测定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 7476-1987水质 钙的测定 EDTA滴定法
GB/T 7477-1987水质 钙和镁总量的测定 EDTA滴定法
GB/T 7480-1987水质 硝酸盐氮的测定 酚二磺酸分光光度法
GB/T 7484-1987水质 氟化物的测定 离子选择电极法
GB/T 7485-1987水质总砷的测定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分光光度法
GB/T 7489-1987水质 溶解氧的测定 碘量法
GB/T 7492-1987水质 六六六、滴滴涕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GB/T 7493-1987水质 亚硝酸盐氮的测定 分光光度法
GB/T 7494-1987水质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测定 亚甲蓝分光光度法
GB/T 9803-1988水质 五氯酚的测定 藏红T分光光度法
GB/T 11889-1989水质苯胺类化合物的测定 N-(1一萘基)乙二胺偶氮分光光度法
GB/T 11890-1989水质苯系物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GB/T 11891-1989水质 凯氏氮的测定
GB/T 11892-1989水质 高锰酸盐指数的测定
GB/T 11893-1989水质 总磷的测定 钼酸铵分光光度法
GB/T 11895-1989水质苯并(a)芘的测定 乙酰化滤纸层析荧光分光光度法
GB/T 11896-1989水质 氯化物的测定 硝酸银滴定法
GB/T 11899-1989水质 硫酸盐的测定 重量法
GB/T 11900-1989水质 痕量砷的测定 硼氢化钾一硝酸银分光光度法
GB/T 119 01 1989水质悬浮物的测定重量法
GB/T 11902-1989水质硒的测定2,3-=氨基萘荧光法
GB/T 11903-1989水质 色度的测定
GB/T 11904-1989水质 钾和钠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 11905-1989水质 钙和镁的测定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 11906-1989水质 锰的测定 高碘酸钾分光光度法
GB/T 11907-1989水质 银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 11910-1989水质 镍的测定 丁二酮肟分光光度法
GB/T 11911-1989水质铁、锰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 11912-1989水质镍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 11914-1989水质 化学需氧量的测定 重铬酸盐法
GB/T 12990-1991水质 微型生物群落监测PFU法(节选)
GB/T 13192-1991水质 有机磷农药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GB/T 13195 1991水质 水温的测定温度计或颠倒温度计测定法
GB/T 13199-1991水质 阴离子洗涤剂的测定 电位滴定法
GB/T 13200-1991水质 浊度的测定
GB/T 13266-1991水质物质对蚤类(大型蚤)急性毒性测定方法
GB/T 13267-1991水质 物质对淡水鱼(斑马鱼)急性毒性测定方法
GB/T 13896-1992水质 铅的测定 示波极谱法
GB/T 13897-1992水质 硫氰酸盐的测定 异烟酸一吡唑啉酮分光光度法
GB/T 13898-1992水质 铁(Ⅱ、Ⅲ)氰络合物的测定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 13899-1992水质 铁(Ⅱ、Ⅲ)氰络合物的测定 三氯化铁分光光度法
GB/T 13900-1992水质 黑索今的测定 分光光度法
GB/T 13901-1992水质 二硝基甲苯的测定 示波极谱法
GB/T 13902-1992水质 硝化甘油的测定 示波极谱法
GB/T 14204-1993水质 烷基汞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GB/T 14376-1993水质 偏二甲基肼的测定 氨基亚铁氰化钠分光光度法
GB/T 14377-1993水质 三乙胺的测定 溴酚蓝分光光度法
GB/T 14378-1993水质 二乙烯三胺的测定 水杨醛分光光度法
GB/T 14552-2003水、土中有机磷农药测定的气相色谱法
GB/T 14581-1993水质 湖泊和水库采样技术指导
GB/T 14671-1993水质 钡的测定 电位滴定法
GB/T 14672-1993水质 吡啶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GB/T 15441——1995水质急性毒性的测定发光细菌法
GB/T 15503-1995水质 钒的测定 钽试剂(BPHA)萃取分光光度法
GB/T 15504-1995水质二硫化碳的测定二乙胺乙酸铜分光光度法
GB/T 15505-1995水质 硒的测定 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 15959-1995水质 可吸附有机卤素(AOX)的测定 微库仑法
GB/T 16489-1996水质 硫化物的测定 亚甲基蓝分光光度法
GB/T 17132-1997环境 甲基汞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GB/T 21970-2008水质 组胺等五种生物胺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HJ/T 49-1999水质 硼的测定 姜黄素分光光度法
HJ/T 50 1999水质 三氯乙醛的测定 吡唑啉酮分光光度法
HJ/T 51-1999水质全盐量的测定重量法
HJ/T 52-1999水质 河流采样技术指导
HJ/T 58-2000水质 铍的测定 铬菁R分光光度法
HJ/T 59-2000水质 铍的测定 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HJ/T 60-2000水质硫化物的测定碘量法
HJ/T 70-2001高氯废水 化学需氧量的测定 氯气校正法
HJ/T 72-2001水质邻苯二甲酸二甲(二丁、二辛)酯的测定液相色谱法
HJ/T 73-2001水质丙烯腈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HJ/T 74-2001水质 氯苯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HJ 77.1-2008水质 二英类的测定 同位素稀释高分辨气相色谱一高分辨质谱法
HJ/T 83-2001水质 可吸附有机卤素(AOX)的测定 离子色谱法
深入探究:现代土壤污染防治与修复技术 ——一本聚焦于土壤健康与可持续利用的专业著作 图书简介 本书深入剖析了当前土壤环境面临的复杂挑战,并系统梳理了现代土壤污染的成因、监测方法以及前沿的防治与修复技术。全书立足于全球视角下的土壤质量下降趋势,结合我国国情,旨在为环境科学研究者、土壤修复工程师、农业管理者以及政策制定者提供一套全面、实用的技术指南与理论参考。 第一部分:土壤污染的现状、成因与风险评估 第一章:全球土壤环境健康概述与挑战 本章首先界定了“健康土壤”的内涵,从物理、化学和生物学三个维度阐述了土壤生态系统的复杂性与重要性。随后,详细分析了当前全球范围内土壤退化和污染的主要驱动因素,包括不合理的农业耕作模式、工业“三废”排放、城市化进程中的不透水覆盖以及气候变化带来的连锁反应。重点探讨了土壤作为环境缓冲介质和污染“汇”的特性,揭示了土壤污染的长期性、隐蔽性和累积性风险。 第二章:主要土壤污染物的识别与来源解析 本章聚焦于最常见的几类土壤污染物:重金属(如铅、镉、汞、砷等)、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包括农药残留、多环芳烃PAHs和多氯联苯PCBs)以及新型污染物(如微塑料和抗生素)。针对每类污染物,详述了其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和归趋规律,并精确追踪了它们的关键排放源。例如,重金属污染与采矿活动和冶金工业的关联性;有机污染与化肥农药的过度使用和危险废物的不当处置之间的联系。 第三章:土壤污染的生态毒理学与健康风险评估 理解污染物在土壤中的行为是评估风险的基础。本章深入阐述了土壤污染物的生物有效性(Bioavailability)概念,解释了污染物如何通过土壤-植物系统进入食物链,并最终威胁人类健康和生态安全。详细介绍了基于风险的评估(Risk-Based Assessment)流程,包括暴露评估、毒性特征分析以及风险表征方法,为后续的修复目标设定提供科学依据。特别强调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如碳氮循环)的负面影响。 第二部分:土壤污染的现场与实验室监测技术 第四章:土壤污染场地调查与采样技术规范 一个准确的污染地图是有效治理的前提。本章详细规范了场地调查的各个阶段,从初步场地勘察(Phase I ESA)到详细的污染特性分析(Phase II/III ESA)。重点介绍了不同空间尺度下采样方案的设计原则,如分层采样、网格采样和基于风险的靶向采样技术。内容涵盖了钻探设备、取样工具的选择与使用,以及现场记录和样品保存的标准化流程,确保数据的代表性和可比性。 第五章:先进的土壤污染物分析方法 本章集中探讨了当前主流的土壤污染物检测技术,强调了高灵敏度、高效率和快速现场检测的重要性。 重金属分析: 详述了从样品消解到仪器分析的全过程,包括原子吸收光谱法(AA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OES)和质谱法(ICP-MS)在痕量重金属检测中的应用与精度控制。 有机污染物分析: 详细介绍了固相萃取(SPE)、液-液萃取等样品前处理技术,以及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和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在分析复杂基质中有机污染物残留时的优势和局限性。 现场快速检测技术: 介绍了便携式X射线荧光光谱仪(pXRF)和便携式气相色谱仪(Field GC)在快速筛查中的应用,以及基于生物传感器的快速半定量检测技术。 第六章:土壤环境质量基准与标准解读 本章对各国及地区制定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进行了比较性分析。详细解读了功能区分类(如农用地、建设用地、生态用地)对土壤污染物限值的差异化要求。着重介绍了基于健康风险的土壤容许浓度(Soil Screening Levels, SSLs)的推导方法,帮助读者理解标准背后的科学逻辑与风险阈值设定原理。 第三部分:现代土壤污染防治与修复工程技术 第七章:源头控制与预防性管理策略 “预防胜于治理”是本章的核心理念。讨论了如何通过优化农业投入品管理(化肥、农药的精准施用和替代品开发),推行清洁生产技术以减少工业源污染,以及实施雨洪管理和覆盖植被以减少面源污染向土壤的输入。同时,探讨了利用土壤改良剂(如生物炭、沸石)进行前期钝化和稳定化的预防措施。 第八章:物理化学修复技术的前沿应用 本章聚焦于快速、高效的非生物修复技术: 土壤洗脱技术(Soil Washing): 详细介绍水洗、酸洗、表面活性剂洗脱等方法的机理、适用性及二次污染控制。 固化/稳定化技术(Solidification/Stabilization): 重点分析了水泥基固化、磷酸盐稳定化和粘土矿物吸附等技术在降低重金属生物有效性方面的最新进展。 热处理技术(Thermal Desorption): 阐述了不同温度下对挥发性和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效率,以及高温处理过程中的尾气净化技术。 第九章:生物修复技术:生态友好型解决方案 本章全面展示了利用生命体修复土壤污染的技术体系: 植物修复(Phytoremediation): 细致区分了植物提取(Phytoextraction)、植物固定(Phytostabilization)和植物降解(Phytodegradation)的适用场景。特别介绍了超富集植物的筛选、遗传改良及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案例。 生物刺激与生物强化(Biostimulation and Bioaugmentation): 探讨了通过添加营养物质、电子受体/供体或外源微生物菌剂来增强土壤原位微生物降解有机污染物的潜力。 真菌修复(Mycoremediation): 作为新兴领域,本章介绍了白腐菌等担子菌在降解复杂POPs中的独特酶促作用机制。 第十章:修复场地的长期监测与风险再评估 修复工程的成功不仅在于污染物浓度的下降,更在于生态功能的恢复和风险的持续控制。本章强调了修复后场地的长期监测方案设计,包括对修复效果指标的验证(如生物有效性指标、土壤酶活性等)。同时,讨论了在修复完成后如何进行风险再评估,以确保土地的安全再利用,实现土壤环境质量的动态可持续管理。 本书结构严谨,内容专业且技术导向性强,是从事土壤环境管理与修复工作的技术人员不可或缺的工具书。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我的救星!我是一名刚入门的环境监测技术员,对水环境监测的各种标准和方法感到非常困惑。市面上相关的书籍很多,但要么太理论化,要么零散不成体系。当我翻开《环境监测方法标准汇编(水环境 上册 第4版)》时,感觉眼前豁然开朗。它就像一本详尽的操作手册,把各种复杂的标准条理清晰地呈现出来。 我特别欣赏它的实用性。书中详细介绍了各类水体(地表水、地下水、海水等)的采样方法、样品保存要求,以及各种常规和非常规污染物的分析技术。比如,对于COD(化学需氧量)的测定,它不仅给出了不同方法的原理,还细致地列出了仪器设备、试剂配制、操作步骤、结果计算和注意事项。这对于我们在实际操作中避免失误、保证数据准确性非常有帮助。 而且,这本书的编排也很合理,内容覆盖面广。从基础的物理参数(如pH、温度、电导率)到重金属、有机污染物、微生物等,几乎囊括了水环境监测的方方面面。特别是对于一些新兴的污染物,例如内分泌干扰物和微塑料,也给予了相应的监测建议。这对于我们应对日益复杂的水环境问题非常有前瞻性。 这本书的文字描述也非常到位,语言简洁明了,专业术语的解释也很到位,非常适合初学者阅读。即使是对于我这样刚接触这个领域的人,也能很快理解其中的要点。而且,书中还配有一些图表和流程图,帮助我们更直观地理解复杂的原理和操作。 总而言之,《环境监测方法标准汇编(水环境 上册 第4版)》是一本非常值得拥有的专业书籍。它不仅是学习水环境监测知识的宝贵资料,更是我们日常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得力助手。强烈推荐给所有从事水环境监测工作的朋友们!

评分

翻开《环境监测方法标准汇编(水环境 上册 第4版)》,感觉像是走进了一个严谨而有序的知识殿堂。我不是直接从事监测工作,但作为一名环境规划领域的从业者,我经常需要解读和评估大量的监测数据,理解其背后的方法论至关重要。 这本书以其极高的专业性和系统性,为我打开了一扇理解水环境监测科学的窗户。它不仅罗列了各种监测方法,更重要的是,它阐释了这些方法背后的科学原理、适用范围以及局限性。比如,在阅读关于溶解氧测定方法的章节时,我不仅了解了如何操作,还理解了不同方法的选择如何受到水体类型、温度、盐度等因素的影响,以及它们各自的优缺点。 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于“标准”的诠释。它不是简单地给出操作步骤,而是深入探讨了标准的制定过程、修订依据以及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这使得我对监测数据的可靠性和可比性有了更深的理解。当我需要对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水质数据进行横向或纵向比较时,这本书提供的背景知识让我能够更审慎地进行解读。 此外,书中关于样品采集和保存的详细规定,对我理解监测结果的“源头”至关重要。很多时候,数据的不准确性往往源于前期的采样环节。这本书对此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并提供了详尽的指导,这让我对监测数据的质量有了更科学的认知。 对于我这样的非一线监测人员来说,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专业视角。它帮助我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水环境监测的复杂性,更准确地评估监测数据的意义,从而为我的工作提供更可靠的支持。

评分

拿到《环境监测方法标准汇编(水环境 上册 第4版)》,我第一反应就是它的厚重感,这不仅仅是物理上的重量,更是知识含量的体现。我是一名大学教师,主要负责水环境化学课程的教学。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常常会遇到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对实际的监测方法感到陌生。 这本书恰恰弥补了这一教学上的空白。它不仅仅是理论的罗列,更是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具体的、可操作的监测步骤。在教学过程中,我可以参照书中详细的方法介绍,向学生们演示各种仪器的使用,讲解操作的关键点。例如,对于水体中氨氮的测定,书中不仅给出了试剂配制和仪器操作的步骤,还详细解释了影响测定结果的各种因素,如pH值、显色剂的浓度等。 我特别欣赏书中对“标准”的解读。它不是生硬地给出条文,而是提供了背景信息,解释了标准制定的必要性以及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考量。这有助于学生们理解,科学的监测标准是为了保证数据的可比性和可靠性,是整个环境监测体系的基石。 此外,书中对于一些特殊水样(如高浊度水、富营养化水体)的监测方法也进行了专门的说明,这对于学生们应对实际复杂情况非常有帮助。它能够让学生们明白,在真实的水环境监测中,并非所有方法都适用,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这本书的科学性和严谨性,是其最大的优点。它为我的教学提供了一个坚实而可靠的参考。通过这本书,我能够更好地将抽象的理论知识与具体的实践操作相结合,帮助学生们更全面、更深入地理解水环境监测的科学内涵,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评分

《环境监测方法标准汇编(水环境 上册 第4版)》这本书,可以说是我近年来收到的一份最实在、最有价值的礼物。作为一名长期在基层水利部门工作的技术人员,我们每天都要面对各种各样的水体,从江河湖泊到水库,再到饮用水源地,监测需求千差万别。 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能够提供一套相对统一、规范的操作框架。过去,我们可能更多地依赖经验和一些零散的文件。但这本书将各种分散的标准进行了系统化的整合,就像一本“武林秘籍”,将各种绝招招式一一列出,并且解释得明明白白。 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方法比对”和“质量控制”的章节。这部分内容对于我们保证监测数据的质量太重要了。它不仅告诉我们如何操作,还强调了在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细节,以及如何通过一系列的质量控制措施来排除干扰,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比如,对于一些关键指标的平行样、加标回收样、空白样的设置,书中都有非常详细的说明。 而且,这本书在“上册”中就包含了如此详尽的水环境监测内容,可以看出其内容的丰富程度。对于我们这些在实际工作中经常会遇到各种监测场景的人来说,这本书几乎可以满足我们大部分的需求。它就像一个全能的助手,无论遇到什么问题,都能从中找到解决的思路和方法。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比较朴实,没有过多华丽的辞藻,但专业性却非常强。这对于我们这些埋头干实事的人来说,是最重要的。不用去费力解读那些晦涩难懂的理论,直接就能找到问题的答案,并且知道如何去操作。 总的来说,这本书是一本接地气、实操性极强的专业工具书,它大大提升了我们水质监测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评分

不得不说,这本《环境监测方法标准汇编(水环境 上册 第4版)》实在是一部鸿篇巨制,对于我这种深耕水质分析领域多年的老兵来说,也是一份厚重的参考。很多时候,面对各种复杂的采样和分析难题,我们常常需要回顾最基础、最核心的标准。这本书恰恰满足了这一需求。 我尤为关注书中关于精度和准确性的论述。在水环境监测中,数据的可靠性是生命线。本书对每一种方法的检测限、相对标准偏差、平均回收率等关键指标都做了清晰的界定,并详细说明了影响这些指标的各种因素。这让我们在方法选择和数据评估时,能够有据可依,避免被一些不成熟或不适用的方法误导。 另外,书中对各种前处理技术和仪器校准的讲解也十分细致。无论是固相萃取、液液萃取,还是色谱仪、质谱仪的日常维护和校准,都提供了规范的操作指南。这对于保证仪器性能稳定,从而获得可靠的分析结果至关重要。有时,一个小小的操作失误就可能导致整个实验失败,这本书在这方面的提醒和指导,简直是及时雨。 更让我惊喜的是,这本书并没有固步自封,而是紧跟时代步伐,对一些新型的监测技术和方法也有所涉猎。比如,关于在线监测技术和遥感监测的应用,虽然篇幅可能不如传统方法详细,但其方向性的指引对于我们思考未来发展趋势大有裨益。 总的来说,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其系统性、权威性和前瞻性。它不仅是一本工具书,更是一部智慧的结晶。对于希望不断提升自身专业技能和应对复杂水环境监测挑战的专业人士而言,它无疑是一份不可多得的宝藏。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