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植物志(第1卷)

杭州植物志(第1卷)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杭州植物志》编纂委员会 著
图书标签:
  • 植物志
  • 杭州植物
  • 植物学
  • 植物分类学
  • 浙江植物
  • 杭州植物群
  • 植物区系
  • 植物地理
  • 生态学
  • 植物资源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8169844
版次:1
商品编码:12252298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10-01
用纸:胶版纸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王挺、高亚红主编的《杭州植物志(第1卷)(精)》包括概论和各论两部分。概论部分介绍杭州的自然概况、采集简史、植物区系特征、资源植物等;各论部分介绍石松类与蕨类植物门、裸子植物门、被子植物门(三白草科至蔷薇科)的特征和分类检索表。共记载杭州八区(上城区、下城区、江干区、拱墅区、西湖区、滨江区、萧山区、余杭区)的野生蕨类植物22科,58属,114种,6变种;野生和习见栽培的裸子植物蝌,18属,30种,5变种;野生和习见栽培的被子植物49科,186属,391种,5亚种,39变种,3变型;其中包括本志作者最近发表的新属1个,杭州新记录5个。每种植物有名称、形态特征、产地、生长环境、分布及用途等的介绍,并附有插图543幅及彩照50幅。

目录

概论
一、自然概况
二、采集简史
三、植物区系特征
四、资源植物
各论
石松类与蕨类植物门Lycophytes and Ferns
1.石松科Lycopodiaceae
2.水韭科Isoetaceae
3.卷柏科Selaginellaceae
4.木贼科Equisetaceae
5.瓶尔小草科Ophioglossaceae
6.紫萁科Osmundaceae
7.膜蕨科Hymenophyllaceae
8.里白科Gleicheniaceae
9.海金沙科Lygodiaceae
10.苹科Marsileaceae
11.槐叶苹科Salviniaceae
12.瘤足蕨科Plagiogyriaceae
13.鳞始蕨科Lindsaeaceae
14.碗蕨科Dennstaedtiaceae
15.凤尾蕨科Pteridaceae
16.铁角蕨科Aspleniaceae
17.金星蕨科Thelypteridaceae
18.蹄盖蕨科Athyriaceae
19.乌毛蕨科Blechnaceae
20.鳞毛蕨科Dryopteridaceae
21.骨碎补科Davalliaceae
22.水龙骨科Polypodiaceae
裸子植物门Gymnospermae
1.苏铁科Cycadaceae
2.银杏科Ginkgoaceae
3.松科Pinaceae
4.杉科Taxodiaceae
5.柏科Cupressaceae
6.罗汉松科Podocarpaceae
7.三尖杉科Cephalotaxaceae
8.红豆杉科Taxaceae
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
1.三白草科Saururaceae
2.胡椒科Piperaceae
3.金粟兰科Chloranthaceae
4.杨柳科Salicaceae
5.杨梅科Myricaceae
6.胡桃科Juglandaceae
7.桦木科Betulaceae
8.壳斗科Fagaceae
9.榆科Ulmaceae
10.桑科Moraceae
11.大麻科Cannabaceae
12.荨麻科Urticaceae
13.铁青树科Olacaceae
14.檀香科Santalaceae
15.槲寄生科Viscaceae
16.马兜铃科Aristolochiaceae
17.蓼科Polygonaceae
18.藜科Chenopodiaceae
19.苋科Amaranthaceae
20.紫茉莉科Nyctaginaceae
21.商陆科Phytolaccaceae
22.番杏科Aizoaceae
23.马齿苋科Portulacaceae
24.落葵科Basellaceae
25.石竹科Caryophyllaceae
26.莲科Nelumbonaceae
27.睡莲科Nymphaeaceae
28.莼菜科Cabombaceae
29.金鱼藻科Ceratophyllaceae
30.芍药科Paeoniaceae
31.毛茛科Ranunculaceae
32.木通科Lardizabalaceae
33.小檗科Berberidaceae
34.防己科Menispermaceae
35.八角科Illiciaceae
36.五味子科Schisandraceae
37.木兰科Magnoliaceae
38.蜡梅科Calycanthaceae
39.樟科Lauraceae
40.罂粟科Papaveraceae
41.白花菜科Cleomaceae
42.十字花科Brassicaceae
43.茅膏菜科Droseraceae
44.景天科Crassulaceae
45.虎耳草科Saxifragaceae
46.海桐花科Pittosporaceae
47.金缕梅科Hamamelidaceae
48.杜仲科Eucommiaceae
49.蔷薇科Rosaceae
中名索引
拉丁名索引
《杭州植物志(第1卷)》 是一部系统记录杭州地区植物资源的学术专著,旨在为植物学研究、生态环境保护、园林绿化以及公众科普提供权威、翔实的资料。本书的编纂历时多年,汇集了众多植物学专家和研究人员的智慧与心血,凝聚了对杭州丰富植物多样性的深刻理解和珍视。 编纂背景与宗旨 杭州,这座被誉为“人间天堂”的城市,不仅以其秀美的山水风光闻名于世,更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孕育了极其丰富的植物多样性。从低海拔的河谷湿地到高耸的山峦,从葱郁的森林到蜿蜒的海岸线,杭州的自然生境孕育了种类繁多的植物,它们共同构成了杭州地区独特而宝贵的自然遗产。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类活动的日益频繁,许多珍稀、特有的植物资源正面临着生存的挑战。因此,对杭州地区的植物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记录和研究,不仅是学术研究的需要,更是保护生物多样性、传承地方生态文化的重要举措。《杭州植物志(第1卷)》的编纂,正是基于这样的紧迫感和使命感,致力于为杭州地区植物资源的科学认知、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书的宗旨在于: 1. 全面系统地记录杭州地区的植物种类: 涵盖种子植物、蕨类植物、苔藓植物等各类群,力求做到不遗漏、不重复。 2. 提供准确的植物学描述: 对每种植物的形态特征、生长环境、地理分布、生态习性等进行详细、科学的描述,并辅以精美的插图和高清照片,方便读者识别和研究。 3. 梳理植物的分类学信息: 遵循国际公认的植物分类系统,提供植物的属、科、目、纲等上位分类信息,以及拉丁学名、中文名、地方名等,确保学术的严谨性和规范性。 4. 阐释植物的生态与应用价值: 深入分析植物在当地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介绍其药用、食用、材用、观赏等方面的价值,为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和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5. 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数据支持: 记录植物的濒危状况、保护级别以及潜在的生境威胁,为制定和实施有效的保护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6. 普及植物学知识,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通过生动形象的文字和图片,引导公众认识身边的植物,了解它们的重要性,从而激发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热情。 《杭州植物志(第1卷)》的内容构成与亮点 《杭州植物志(第1卷)》聚焦于杭州地区种子植物的系统记载,这是植物界中最为庞大、最为复杂,也与人类生产生活关系最为密切的一大类群。本卷的编纂严格遵循植物分类学的一般原则,并结合杭州地区的具体情况,力求做到科学、严谨、全面。 一、 宏观的植物学描绘 卷首部分将可能包含对杭州地区植物区系的概述。这部分内容将从宏观层面介绍杭州植物的地理来源、演化历史以及受哪些地理、气候、地质因素的影响而形成了如今的植物多样性。例如,杭州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兼具丘陵、平原、山地、湿地等多种生境,这使得其植物区系既有南方亚热带的特征,又受到部分北方温带植物的影响,呈现出南北过渡的特点。可能还会简要介绍杭州地区的植物地理分区,以及主要植物群落的类型和分布规律,如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竹林、湿地植被等,为读者勾勒出杭州地区植物的整体图景。 二、 精细的物种信息呈现 本书的核心内容将是对杭州地区每一个被记录的种子植物物种进行详细、独立的描述。每一条目都将遵循统一的格式,保证信息的高度一致性和可查阅性。主要包含以下几个关键要素: 学名与命名人: 准确记录植物的学名(拉丁文),以及首次对其进行命名和描述的科学家的姓名缩写,这是植物分类学的基本规范,确保学术的严谨性。 中文名与俗名: 提供规范的中文名,并可能收录一些在当地流传的俗名或别名,这对于地方性研究和科普具有重要意义。 形态特征描述: 这是最核心的部分。将对植物的各个器官进行细致入微的描述,包括: 形态(Habit): 描述植物的整体生长姿态,如乔木、灌木、草本(一年生、多年生)、藤本等。 根(Root): 描述根系的类型,如直根系、须根系,以及是否有特殊变态(如块根、气生根)。 茎(Stem): 描述茎的形态,如圆柱形、有棱、中空、木质化程度、有无毛、颜色等。 叶(Leaf): 这是最重要的鉴别特征之一。将详细描述叶的形状(卵形、椭圆形、披针形等)、边缘(全缘、锯齿缘、波浪缘等)、排列方式(互生、对生、轮生)、叶柄长度、叶脉类型(网脉、平行脉)、有无毛、颜色以及是否为单叶或复叶(羽状复叶、掌状复叶)。 花(Flower): 花是植物繁殖的关键。将详细描述花的组成部分,如花萼(形状、颜色、萼片数量)、花瓣(形状、颜色、数量)、雄蕊(花丝、花药的特征)、雌蕊(子房的上位、下位,子房室数,花柱、柱头的形态)。还会描述花的排列方式,如单生、组成花序(总状花序、穗状花序、伞形花序、圆锥花序等)。 果实(Fruit): 描述果实的类型(如蒴果、浆果、坚果、瘦果、核果等)、形状、大小、颜色、开裂方式以及种子情况。 种子(Seed): 描述种子的形状、大小、颜色、有无翅、有无种阜等。 生境与分布(Habitat and Distribution): 详细说明该物种通常生长的自然环境,例如是生长在山坡、林下、草甸、湿地、河岸、石缝,还是作为栽培植物出现。精确记录其在杭州地区内的具体分布范围,是广泛分布还是局限分布,是否为本地原种或引种。 生态习性(Ecology): 描述植物的生长习性,如对光照(喜阳、喜阴)、水分(耐旱、喜湿)、温度(耐寒、喜暖)的要求,以及在生长季中的发育规律。 物候期(Phenology): 记录植物的开花期、结果期等重要生物学时期,这对于理解其生态过程和与传粉者、动物的关系至关重要。 经济与药用价值(Economic and Medicinal Value): 介绍该植物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如是否可食用(果实、叶、根)、是否具有药用价值(药材部位、主要功效)、是否可作为木材、纤维、染料等资源,以及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潜力。 保护状况(Conservation Status): 如果该物种属于珍稀、濒危植物,将明确标注其保护级别(如国家一级/二级保护、地方性保护物种),以及可能面临的威胁,为保护工作提供科学指导。 参考文献与鉴别要点(References and Identification Notes): 可能会列出该物种在其他相关文献中的记载,并提供一些便于野外鉴别的关键特征,帮助读者快速区分相似物种。 三、 精美的图文并茂 为了直观地展示植物的形态特征,《杭州植物志(第1卷)》将配备大量精美的插图和高清照片。这些插图可能是由专业植物画家绘制的,能够准确表现植物的结构细节;照片则会选取典型的植株、花、果等,具有高度的写实性。图文并茂的设计,将极大地提高本书的易读性和实用性,尤其对于非专业读者而言,是学习和识别植物的得力助手。 四、 严谨的科学编纂流程 本书的编纂将遵循严格的科学流程,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这包括: 野外调查与采集: 由经验丰富的植物学家组成的团队,深入杭州的山川湖泊、田野村落,进行系统的植物资源调查,采集具有代表性的标本,并详细记录其采集地点、生境、附生生物等信息。 标本鉴定与整理: 采集到的标本将在实验室进行仔细的解剖和鉴定,并将其保存在专门的植物标本馆中,作为研究的原始资料。 文献查阅与比对: 对已有的植物学文献、图谱、数据库等进行深入研究,与野外采集的物种进行比对,确保鉴定结果的准确性。 专家审订与互审: 编纂过程中,每一条目都将经过多位植物学专家的审订和互审,力求达到最高学术标准。 《杭州植物志(第1卷)》的意义与价值 《杭州植物志(第1卷)》不仅仅是一部植物学的工具书,更是杭州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基石,是地方生态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连接科学研究与公众认知之间的桥梁。 1. 科学研究的基石: 为植物学、生态学、进化生物学、药学、农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和研究素材。研究人员可以利用本书深入了解杭州地区植物的分布、演化、适应性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为开展更深入的科学探索提供依据。 2.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指南: 准确记录每种植物的分布和濒危状况,对于科学地评估杭州地区植物多样性的健康状况,制定和实施有效的保护策略至关重要。它将为政府部门、环保组织和科研机构提供科学的决策支持。 3. 园林绿化与城市规划的参考: 了解本地植物的特性,对于科学地进行城市绿化、公园建设、生态修复具有指导意义。推荐适宜的乡土植物,有助于构建更具生态适应性、更具地方特色的城市景观。 4. 经济与产业发展的推动: 许多植物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如药用、食用、香料、纤维等。本书的出版将有助于发掘和推广这些资源的合理利用,为地方特色产业的发展提供信息支持。 5. 教育与科普的生动教材: 对于广大公众,尤其是学生而言,本书是认识和了解家乡植物的绝佳读物。生动的图片和详实的描述,能够激发人们对自然的热爱,提高环保意识,培养热爱家乡、保护自然的社会责任感。 6. 地方文化与历史的传承: 植物与人类文明息息相关,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本书在记录植物信息的同时,也间接展现了杭州地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历史,是地方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之,《杭州植物志(第1卷)》是一项意义深远的学术工程。它不仅是对杭州丰富植物资源的忠实记录,更是对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力贡献。本书的出版,必将为杭州乃至更广阔区域的植物学研究、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那种水墨晕染的效果,仿佛能感受到江南水乡特有的湿润与灵动。我特地去书店翻阅了一下,装帧质感非常棒,纸张厚实,印刷色彩饱满,特别是那些植物插图,细节处理得极其到位,即便是初次接触植物学的人,也能从中感受到绘制者对自然的敬畏与热爱。我最欣赏的是它在版式上的用心,每一页的留白都恰到好处,阅读起来丝毫没有压迫感,让人可以沉下心来,慢慢品味文字与图像的交融。虽然我主要对园艺和花卉养护感兴趣,对严谨的植物分类学研究涉猎不深,但仅仅是翻阅这本册子,就已经让我对杭州这个城市孕育出的物种有了初步的审美体验。那种古朴典雅中又不失现代学术严谨性的风格,很符合我对于一本高质量地方志的期待。这本书无疑是放在书架上就能提升整个空间格调的艺术品,更不用说它背后承载的知识价值了。

评分

从收藏的角度来看,这套书的出版本身就是一项具有纪念意义的工程。我仔细观察了扉页和版权页的信息,能看出这部作品的诞生经历了漫长的时间和无数次的校对、审订。这种对细节近乎偏执的追求,使得这本书在校对错误率上几乎达到了一个令人信服的水平,这对于需要精确引用的科研工作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质量保证。我购买它,很大程度上也是为了拥有一份关于这个地理坐标系下生命形态的权威记录。它不是一本可以随手翻阅的消遣读物,更像是一部需要郑重对待的工具书和资料库。它的存在,使得“杭州”这个地理名词,在自然科学的版图上拥有了一个更加清晰和坚实的标记。我期待着后续卷集的问世,希望能看到这座城市全部的植物家谱得以完整呈现。

评分

这本书的结构组织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典范。不同于那种堆砌资料的工具书,它显然经过了精心的逻辑梳理。我关注到,它并不是简单地按照A到Z的字母顺序排列植物,而是似乎遵循着一套更为复杂的生态学或系统发育学的逻辑线索。这种编排方式,使得即便是跨章节阅读,读者也能很容易地捕捉到不同科属之间的内在联系。想象一下,如果我要寻找某种特定区域特有的菊科植物,我可以快速定位到相关章节,而不是大海捞针。此外,书中标注的描述性语言也极具特色,它不像纯粹的学术论文那样冷冰冰,而是巧妙地融合了一些地域性的描述,比如提到某种植物常出现在“钱塘江潮湿的岸边”,这种地域色彩让书本“活”了起来,增强了阅读的代入感。这种对知识体系的掌控力,让这本书超越了一般地方志的范畴,具备了更广泛的研究参考价值。

评分

我原本以为这种专注于某一特定区域的植物学专著,阅读门槛一定会高到令人望而却步,只适合专业的植物学家或研究僧。然而,这本书在细节处理上非常人性化。比如,在介绍每种植物时,除了提供标准的形态描述外,似乎还穿插了一些关于该物种在当地的传统用途或者文化意象的小注脚。这些“花边信息”虽然不是核心的分类数据,但极大地丰富了阅读体验,让原本严肃的科学记录增添了一丝人情味。它告诉我,这些植物不仅仅是活在显微镜下的细胞结构,它们也融入了当地人的生活和审美之中。对于我这样一个对文化和自然交叉点感兴趣的普通读者来说,这种平衡把握得非常巧妙,既保证了学术的严谨性,又避免了陷入纯粹的术语泥潭。它成功地架起了一座连接专业知识与大众好奇心之间的桥梁。

评分

作为一个常年居住在周边城市的市民,我对“杭州”这两个字自带一种亲近感,但说实话,我对本地的自然生态了解得远不如我对市中心的商业街区来得清楚。市面上关于杭州的书籍大多集中在历史、人文或者旅游攻略,很少有能深入到“植物”这个细微维度的。我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买了这本书,本期望它能提供一些零散的知识点,没想到它呈现的是一种系统性的、近乎考古般的研究深度。从那些晦涩但精准的拉丁文学名,到对特定生境的描述,都能感受到编纂团队付出的巨大心血。我特别留意了其中关于某些稀有种群分布的记录,这些信息对于理解城市化进程对本地生物多样性造成的影响,提供了宝贵的基线数据。尽管某些专业术语对我来说需要查阅工具书才能完全理解,但这种“咬文嚼字”的过程本身,也是一种学习的乐趣。它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每天穿梭的公园和山林,发现原来脚下踏着的是如此丰富的生命世界。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