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广西龙胜龙脊梯田系统/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系列读本》阐述了广西龙胜龙脊梯田农业系统的形成原因、历史渊源和发展现状,同时介绍了生活在龙胜龙脊梯田区的各少数民族的民族建筑及民俗文化等内容。此外,在附录中,还提供了当地的旅游资讯、美食及特产信息。
《广西龙胜龙脊梯田系统/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系列读本》内容详实,具有较强的可 读性。
阅读《广西龙胜龙脊梯田系统/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系列读本》,读者能对该农业文化遗产有较为全面的认识和了解,能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内页插图
目录
前言
一 盘山而上的梯田
(一)谜一样的稻作起源
(二)梯田稻作的全球环视
(三)我国梯田历史溯源
(四)如诗似画的龙脊梯田
(五)龙脊梯田发展现状
二 水从何处来
(一)气候和降水:天降之水
(二)土壤和岩石:储水保水
(三)森林植被:天然绿色水库
(四)高山沼泽:另一个储水池
(五)其他水源
(六)民谚揭示的生态奥秘
三 梯田景观与古村寨
(一)雄壮的金坑梯田
(二)浪漫凄美的“七星伴月”
(三)登临金佛顶,阅尽梯田景
(四)古壮寨里的老石头
(五)金江女儿国——黄洛瑶寨
(六)北壮第一寨——金竹壮寨
四 吊脚楼里的五彩民族
(一)五族共处,和谐典范
(二)龙脊红瑶
(三)北壮楷模
(四)百节之县
(五)传奇英雄潘天红与《奉宪永禁勒碑》
(六)和谐幸福之基——寨老与乡规碑
五 云雾中的楼阁
(一)干栏式吊脚楼
(二)龙脊传统民居的建造与演变
(三)鼓楼和寨老
(四)古朴石板路
(五)风水树与凉亭
(六)龙脊壮族生态博物馆
六 丰饶独特的物产
(一)龙脊云雾茶
(二)龙脊水酒
(三)龙脊香糯
(四)龙脊辣椒
(五)凤鸡翠鸭
(六)咽炎圣品罗汉果
七 诗词歌赋里的龙脊梯田
(一)诗十一首
(二)词十阕
(三)曲四支
(四)联八副
(五)赋六篇
八 留住这片壮美的梯田
(一)资源流失,传承之困
(二)政府行动,规划龙脊
(三)全面动员,爱护梯田
附录
附录1旅游资讯
附录2大事记
附录3全球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
前言/序言
广西龙胜龙脊梯田农业系统,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龙胜各族自治县龙脊镇龙脊山脉,东经109°32′-100°14′,北纬25°35′-26°17′,距县城22千米,距桂林市80千米。
龙脊梯田的开发历史悠久,据说可以上推到秦汉时期。有据可查的开垦历史至少有800年之久。经过数百年的时间和血汗累积,成就了今天举世瞩目的大规模的龙脊梯田群。
龙脊因山脉如龙的背脊而得名,山脉左边是桑江,右面是壮族和瑶族先人开凿的梯田,即龙脊梯田。龙脊梯田核心保护区内梯田面积约为5263亩①,规模较大,主要包括平安壮寨梯田、龙脊古壮寨梯田和金坑红瑶梯田三大片区。龙脊梯田作物种质资源丰富、景观雄伟壮丽,是我国各民族和谐共处的典范,多次成为我国的国家名片出现在全球各重要媒体的显著位置。这片梯田是当地先民发挥聪明才智,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一大创举和留给后人的宝贵遗产。
当代龙脊人秉承“保护优先、科学恢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通过不懈努力,把龙脊梯田建设成为一个集稻作文化、民族文化、建筑文化和湿地文化于一体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地,成为自然与人文和谐共存的典范。
春来水满田畴,夏至佳禾吐翠,金秋稻穗沉甸,隆冬雪兆丰年。阳光秀水、蓝天白云、森林梯田,龙脊各族人民用勤劳与智慧为后人留下了宝贵遗产。2014年龙脊梯田农业系统成功入选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China-NIAHS),目前,当地政府和人民正在积极申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我们相信,随着对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价值及保护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深化,龙脊梯田将得到更好的保护和利用,并将向世界展示更多中国古老梯田的农耕文明与智慧,完美体现龙脊各族儿女的灿烂文化和民俗风情。
本书是中国农业出版社生活文教分社策划出版的“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系列读本”之一,旨在帮助广大读者更好地了解龙脊梯田这一天人合一、人美物丰的山野遗珍,提高全社会对农业文化遗产及其价值的认知和保护意识。
全书包括以下部分:引言介绍了龙脊梯田的概况;“盘山而上的梯田”这章阐述了龙脊梯田农业系统的地理、历史渊源;“水从何处来”这部分分析了龙脊梯田农业系统的形成原因和生态系统,包括气候、水源、土壤与岩石、森林、高山沼泽、梯田开垦等自然和人力的因素;“梯田景观与古村寨”这章介绍了龙脊梯田地区的主要古寨和经典景观;“吊脚楼里的五彩民族”这章介绍的是当地的主要民族和服饰、节庆等风俗习惯以及当地各族和睦共处的基础——乡规民约;“云雾中的楼阁”这部分则介绍了龙脊特有的建筑文化;“丰饶独特的物产”整章介绍了当地以“龙脊四宝”为主的独特物产;“诗词歌赋里的龙脊梯田”这部分选录了多篇当代文人墨客讴歌描写龙脊梯田的优美篇章。“留住这片壮美的梯田”这章分析了当前龙脊梯田存在的一些问题及未来的应对措施。“附录”部分介绍了遗产地旅游资讯、特色美食、遗产保护大事记及全球、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
本书是在龙脊梯田农业文化遗产申报文本、保护与发展规划的基础上,经过进一步调研后编写完成的,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全书由卢勇、唐晓云、闵庆文设计框架,卢勇、唐晓云、闵庆文、沈雨殉、封睿、李宝华等统稿。硕士研究生朱丽南、博士生丁嘉伦参与了本书第一、第二章部分内容的编写,严火其、陈超、展进涛、伽红凯等参与本书其余章节的编写工作。本书编写过程中,得到了桂林理工大学旅游学院院长吴忠军教授、龙胜县吴永合县长、县农业局杨玄敏局长、石俊龙局长、县旅游局陆强副局长,以及白虎成、吴海华、韦国花、李俊杰、吴日益等当地部门领导、同志的帮助支持,本书封面用图由石团兵先生提供,在此一并表示感谢!同时还要感谢中国科学院地理资源与科学研究所的袁正博士、焦雯珺博士等对书稿的不厌其烦的沟通与友好建议!
由于作者水平有限,加之时间仓促,本书难免存在不当甚至谬误之处,敬请专家、读者批评指正!
《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系列读本》 广西龙胜龙脊梯田系统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系列读本”中的一本,聚焦于广西龙胜龙脊梯田系统,深入探讨这一世界级的农业景观的独特价值、历史渊源、文化内涵及其在当代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这不是一本单纯介绍风光美景的画册,而是旨在揭示隐藏在这片壮丽梯田背后的深邃智慧和多元意义。 一、 磅礴的自然画卷:山水的雕塑艺术 龙脊梯田,顾名思义,犹如一条巨龙盘踞于广西龙胜县的崇山峻岭之间。其最引人入胜之处在于其鬼斧神工的形态。从高处俯瞰,层层叠叠、弯曲有致的梯田犹如梯子一般,从山脚一直延伸至山顶,与山势浑然一体,构成了一幅壮丽的自然画卷。这种“望山跑死马”的地形,在古人的智慧下,被巧妙地转化为一方方肥沃的耕地,充分体现了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范。 书中将细致描绘龙脊梯田的地质地貌特征,分析其形成的环境条件,如坡度、土壤、水源等。我们将深入探讨不同季节下,梯田呈现出的截然不同的色彩变幻:春季的嫩绿如茵,夏季的翠绿欲滴,秋季的金黄遍野,冬季的银装素裹,每一季都充满了诗意与生命力。除了宏观的景观描述,本书还将关注梯田微观生态的多样性,例如在梯田系统中生存的各种植物、动物以及微生物,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复杂而稳定的生态循环。 二、 千年耕耘的史诗:智慧的传承与发展 龙脊梯田的形成并非一日之功,而是数百年、乃至千年以来,当地瑶族、壮族等民族辛勤耕耘的结晶。本书将追溯龙脊梯田的历史渊源,挖掘其在文献记载、考古发现以及民间传说中的踪迹。我们将重点介绍梯田开垦的技术演变,从最初的简陋工具到后来的精细化操作,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先辈的智慧和经验。 书中将详细阐述修建梯田的艰辛与挑战。在陡峭的山坡上,一寸寸地开垦土地,一筐筐地搬运泥土,一担担地引水灌溉,这些画面将通过文字和配图生动地展现出来。我们还将探讨当地居民在长期耕作过程中,逐渐形成的适应性强的农耕技术,如精密的灌溉系统、科学的耕作制度、独特的选种育种方式等。这些技术不仅解决了生存问题,更创造了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存模式。 三、 深厚的文化根脉:人与土地的情感纽带 龙脊梯田不仅仅是一片农田,更是当地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梯田的景观深深地烙印在当地人民的精神世界中,塑造了他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本书将深入挖掘龙脊梯田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 我们将探讨与梯田相关的民族习俗,例如与农耕节庆相关的祭祀活动、歌谣、舞蹈等。这些文化形式不仅是娱乐,更是对自然的敬畏,对丰收的期盼,以及对祖先智慧的传承。书中将介绍当地居民如何将对土地的敬意融入日常生活中,如何通过口头文学、民间艺术等方式,将关于梯田的知识和情感代代相传。 此外,本书还将关注龙脊梯田社区的生活方式。在梯田的环绕下,人们形成了紧密的社群关系,相互协作,共同应对自然挑战。我们将探讨当地居民的服饰、建筑、饮食等,分析这些文化元素如何与梯田景观相互影响,共同构成独具魅力的地域文化。 四、 宝贵的农业遗产:价值的认知与保护 龙脊梯田系统于2018年被列入“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这不仅是对其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的肯定,更是对其在全球范围内保护的呼吁。本书将从多个维度阐述龙脊梯田的宝贵价值。 首先,其作为重要的农业遗产,代表了传统农耕文明与自然环境的高度融合,是研究人类农业发展史的珍贵样本。其次,其生态价值不言而喻,梯田系统本身就是一个复杂而精妙的生态循环,为生物多样性提供了重要的栖息地。再次,其文化价值体现在其塑造的独特民族文化和生活方式,是中华民族多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最后,其旅游经济价值日益凸显,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观赏,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全球气候变化,龙脊梯田的保护面临着诸多挑战。本书将深入探讨这些挑战,例如现代化农业的冲击、劳动力外流、旅游开发带来的环境压力等。在此基础上,我们将重点介绍当前正在进行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实践。我们将分析当地政府、科研机构、社区组织以及村民们在保护过程中所做的努力,包括生态修复、传统技术传承、特色产品开发、乡村旅游的规范管理等。 五、 面向未来的探索:传承与创新的和谐之路 龙脊梯田的未来发展,在于如何在保留其核心价值的同时,积极应对时代的变化。本书将探讨一条传承与创新的和谐之路。 我们将关注科技在现代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应用,例如如何利用现代技术监测梯田生态环境,如何通过数字化手段保存和传播传统农耕知识。同时,我们将强调社区在保护与发展中的主体作用,鼓励村民参与到决策和管理中来,将传统智慧与现代管理相结合。 书中还将探讨如何通过品牌化建设,提升龙脊梯田的知名度和价值,带动当地特色农产品和文化旅游的发展。我们将思考如何吸引年轻一代回归乡村,参与到梯田的保护和传承中来,为古老的农业文化注入新的活力。 总结 《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系列读本:广西龙胜龙脊梯田系统》是一部集历史、文化、生态、经济于一体的综合性读物。它不仅将带领读者领略龙脊梯田的壮美风光,更将深入剖析这一伟大遗产背后所蕴含的智慧、精神与价值,为我们理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之道,以及如何守护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提供深刻的启示。这本书旨在唤起读者对中国传统农耕文明的尊重与热爱,共同关注和支持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