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动物学第六版(译)

哺乳动物学第六版(译)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T.A.沃恩 等 编,刘志霄 译
图书标签:
  • 哺乳动物学
  • 动物学
  • 生物学
  • 脊椎动物学
  • 动物分类学
  • 生态学
  • 行为学
  • 翻译作品
  • 高等教育
  • 教材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537126
版次:31
商品编码:12295748
包装:精装
开本:大16开
出版时间:2018-01-01
页数:48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本书是在Vaughan 等编著的Mammalogy(第六版)(2013)的基础上融入较多中国元素重新编写而成的关于哺乳动物的综合性著作。系统阐述了哺乳动物的形态、结构、分类、进化、繁育、生理、生态、行为、分布、驯化、疾病和保护等方面丰富的学科内涵;基于新的分类系统,展现了哺乳动物多样性的新面貌,反映了国内外哺乳动物学新近的学术成果、研究趋势与前景。

目录

第一篇 学科范畴、形态结构特征与分类系统
第1章 绪论
第2章 哺乳动物的主要结构特征与功能
第3章 哺乳纲的系统发育
第4章 现生哺乳纲动物的分类系统

第二篇 哺乳动物的类群多样性
第5章 原兽亚纲:单孔目
第6章 真兽亚纲有袋下纲南美洲有袋总目:负鼠目、晌负鼠目
第7章 真兽亚纲有袋下纲澳洲有袋总目:微兽目、袋鼬目、袋鼹目、袋狸目、袋鼠目
第8章 真兽亚纲有胎盘下纲的起源与类群分化
第9章 非洲兽总目(一):非洲猬目、象■目、管齿目
第10章 非洲兽总目近有蹄类(二):长鼻目、海牛目、蹄兔目
第11章 异关节总目:有甲目和披毛目
第12章 真魁兽啮型总目(一):灵长目
第13章 真魁兽啮型总目(二):皮翼目和攀■目
第14章 真魁兽啮型总目(三):啮齿目和兔形目
第15章 劳亚兽总目(一):劳亚食虫目
第16章 劳亚兽总目(二):翼手目
第17章 劳亚兽总目(三):鳞甲目
第18章 劳亚兽总目(四):食肉目
第19章 劳亚兽总目(五):奇蹄目
第20章 劳亚兽总目(六):偶蹄目
第21章 劳亚兽总目(七):鲸目

第三篇 哺乳动物的生态生物学特征及驯养保护
第22章 哺乳动物的繁殖
第23章 哺乳动物的体温调节和水平衡
第24章 哺乳动物的回声定位
第25章 哺乳动物的生态
第26章 哺乳动物的行为
第27章 哺乳动物的地理分布
第28章 中国哺乳动物区系概要
第29章 哺乳动物的驯化
第30章 哺乳动物的疾病及人畜共患病
第31章 哺乳动物的保护伦理
主要参考文献
索引
远古低语:一部关于地球生命演化史的宏伟叙事 作者:[此处可填入一位虚构的资深古生物学家姓名,例如:阿瑟·温斯顿] 译者:[此处可填入一位虚构的资深科学翻译家姓名,例如:李明华] (本书非《哺乳动物学第六版(译)》内容,这是一部聚焦于地球生命起源、早期分化与寒武纪大爆发前漫长演化历程的著作。) --- 内容提要 《远古低语》是一部跨越数十亿年时光的史诗,它带领读者深入探索地球生命如何在海洋的原始汤中诞生,如何在极端环境下挣扎求存,并最终孕育出复杂多样的生命形式。本书的核心聚焦于生命起源的分子机制、前寒武纪(Precambrian Eon)漫长而关键的演化阶段,尤其关注单细胞生命、多细胞结构的出现,以及在“雪球地球”事件前后的生物适应性挑战。它不仅仅是一部枯燥的化石记录陈述,更是一次对生命韧性与适应性的深刻哲学探讨。 第一部分:太古之初——生命的摇篮与最初的呼吸 本书伊始,我们将时间拨回到约40亿年前,地球刚刚从冥古宙的剧烈撞击中平静下来。温斯顿教授以其深厚的地球化学功底,细致描绘了原始海洋的环境——富含甲烷、氨气和水蒸气的“原始汤”。 第一章:分子复苏的魔术 本章详尽讨论了生命起源的几种主流假说,从奥巴林-霍尔丹的化学演化到深海热液喷口处的催化作用。我们不仅审视了米勒-尤里实验的现代修正版,更深入探讨了核糖核酸世界假说(RNA World Hypothesis)。作者提出,在DNA/蛋白质系统建立之前,RNA如何巧妙地集成了遗传信息存储和催化(作为核酶)的双重功能,完成了生命演化的第一次“飞跃”。对最早的原核生物(Prokaryotes)形态、代谢路径(如厌氧光合作用)的重建,构成了本章的基石。 第二章:蓝藻的革命与大氧化事件 这是地球历史上最关键的转折点。约27亿年前,蓝细菌(Cyanobacteria)的出现,标志着地球能量获取方式的根本性变革。本章详细解析了产氧光合作用的生化路径,并系统梳理了随之而来的“大氧化事件”(Great Oxidation Event, GOE)。我们分析了地质记录中的证据,如条带状铁层(Banded Iron Formations, BIFs)的形成与消亡,以及大气中氧气水平的逐步积累如何对当时占主导地位的厌氧生命构成了空前的“生存危机”。这种由一种生命形式的成功所引发的对其他生命的全球性灾难,是生命演化史上最深刻的教训之一。 第二部分:前寒武纪的漫长等待——复杂化的序曲 在氧气积累的压力下,生命必须进化出更高效的能量利用方式,并最终突破细胞核的壁垒。 第三章:真核的曙光——内共生学的胜利 本章深入探讨了真核细胞(Eukaryotic Cell)的起源。作者侧重于内共生理论(Endosymbiotic Theory),详细阐述了线粒体和叶绿体如何被原始的宿主细胞吞噬,并最终演化成不可分割的细胞器。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吞噬”过程,而是一个涉及基因转移、相互依赖和分子协同演化的复杂“联盟”的建立。本书特别展示了对阿斯加古菌(Asgard archaea)等最新发现的解析,它们为我们理解真核细胞的起源提供了新的线索。 第四章:生命的群落——多细胞化的萌芽 在真核生物出现后的漫长岁月中,生命似乎停滞不前,但内部的演化从未停止。本章关注从单细胞到多细胞结构的过渡。我们考察了最早的多细胞藻类、黏菌以及埃迪卡拉生物群(Ediacaran Biota)的化石证据。本书对埃迪卡拉生物的分类地位进行了审慎的探讨,认为它们代表了尝试复杂形态结构的一次重要的、但最终失败的“演化实验”。我们着重分析了细胞间粘附、信号传导和组织分化等关键机制的早期演化。 第五章:冰封的世界——雪球地球与生命适应 本书的高潮之一,是对于前寒武纪末期极端气候事件的描绘。“雪球地球”理论(Snowball Earth hypothesis)表明,地球曾多次被冰雪完全覆盖,海洋冻结至数公里厚度。本章结合古气候学和岩石学证据,重建了生命在冰期和随后的“温室期”中的生存策略。我们探讨了生物如何利用冰层下短暂的液态水区域、深海热液口,乃至冰盖表面的光照,来维持种群的延续。这种对极端环境的适应性,为寒武纪大爆发后的生命扩张奠定了基础。 结语:临界点前的宁静 本书在寒武纪大爆发前夕戛然而止。作者总结道,前寒武纪的数十亿年,并非“沉寂”的时期,而是为未来所有复杂生命形态的出现,默默铺设了分子、细胞和生态学的基石。没有蓝细菌的呼吸、没有真核细胞的联盟、没有对极端环境的忍耐,后世的动物、植物和真菌将无从谈起。 --- 本书特点: 1. 跨学科融合: 深度整合了地质年代学、地球化学、分子生物学和古生物学的前沿成果。 2. 可视化呈现: 包含大量由专业古生物艺术家重构的早期生命形态图景和复杂分子机制图解。 3. 叙事驱动: 采用引人入胜的叙事手法,将枯燥的科学事实转化为波澜壮阔的生命史诗。 本书适合对生命起源、进化生物学、古生物学感兴趣的科研人员、学生以及所有对地球生命历史充满好奇心的读者。它提供了一个理解生命如何在极端压力下构建复杂性的全新视角。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对生物的演化过程非常着迷,而这本书在这方面的内容尤为出色。它不仅仅是简单列举哺乳动物的起源和发展,而是通过大量的证据和科学分析,清晰地勾勒出了哺乳动物如何在漫长的地质年代中,逐步演化出今天我们所见的丰富多样性。从早期的小型、夜行性哺乳动物,到后来出现大型的食草动物和掠食者,每一个阶段的演化都充满了精彩的故事。书中对分子生物学和古生物学的结合运用,让我看到了现代科学研究的强大力量。特别是关于恐龙时代末期,哺乳动物如何抓住机遇,迅速繁荣起来的章节,简直像一部精彩的史诗。此外,书中还探讨了不同地理区域哺乳动物的演化差异,以及它们是如何受到地理隔离和环境变化的影响的。这种宏观视角和微观细节的结合,让我在阅读过程中,对生命的顽强和适应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评分

作为一名即将步入相关领域的学生,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系统梳理哺乳动物学知识的教材。而这本《哺乳动物学(第六版)(译)》绝对超出了我的预期。它不仅仅是知识的堆砌,更重要的是,它展现了哺乳动物学作为一个学科是如何不断发展和完善的。书中对各种研究方法、理论模型的介绍,让我对整个学科的研究体系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我尤其欣赏的是,作者在介绍每个类群时,都不仅仅停留在描述性层面,而是深入剖析了其背后的生物学原理。例如,在讨论食肉目动物的牙齿演化时,书中结合了化石证据和基因分析,解释了不同牙齿形态如何适应不同的捕食策略。这种深入浅出的讲解方式,让我能够真正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而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且,翻译的质量非常高,语言流畅自然,没有生硬的机翻痕迹,这对于我这样一个需要大量阅读原文文献的学生来说,简直是福音。

评分

这本书真的颠覆了我对“科普书”的固有印象。我原本以为哺乳动物学听起来会非常专业,甚至有些枯燥,但事实完全相反。这本书以一种非常引人入胜的方式,将复杂精深的科学知识娓娓道来。我最爱读的部分是关于哺乳动物行为的描写,比如它们复杂的社会结构、求偶仪式,还有那些令人惊叹的育幼行为。读到关于穴居动物如何建造复杂巢穴,或者迁徙动物如何精准导航时,我都忍不住惊叹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书中还探讨了许多关于哺乳动物与人类互动的问题,比如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以及我们应该如何保护这些珍贵的生命。这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动物的书,更是一部关于生命智慧和生存艺术的史诗。我感觉自己像是跟随作者一起,深入到原始森林、广阔草原、神秘海洋,去亲身观察和体验这些哺乳动物的生命旅程。

评分

这本书的内容实在太丰富了,刚拿到手就迫不及待地翻开了。我一直对动物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尤其是那些毛茸茸、会哺乳的生灵。第六版这个版本,让我感觉像是走进了一个巨大的哺乳动物百科全书。从最基本的分类、演化历史,到它们各自独特的生理结构、行为习性,这本书都进行了详尽的介绍。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不同栖息地哺乳动物适应性进化的章节,比如在极端环境下生存的物种,它们是如何通过各种方式来克服困难的。书中还穿插了大量的案例研究和生动的插图,让原本可能枯燥的科学知识变得鲜活起来。我经常会因为一幅关于鲸鱼迁徙路线的图,或是关于蝙蝠回声定位的详细描述,而沉浸其中许久。这本书不仅满足了我对哺乳动物的好奇心,更激发了我进一步探索生物多样性奥秘的兴趣。感觉自己像是拥有了一位资深的哺乳动物学家在我身边,随时随地都能解答我的疑问,并且总是能提供最前沿的知识。

评分

这本书的编排方式非常人性化,结构清晰,内容详实,而且语言非常易懂,即使是初学者也能轻松入门。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各种不同哺乳动物的介绍,不仅仅是描述它们的外形特征,更重要的是深入挖掘了它们独特的生活方式和生存策略。例如,关于沙漠哺乳动物如何节约水分,或者生活在寒冷地区哺乳动物如何抵御严寒的章节,都让我学到了很多有趣的知识。书中还穿插了许多关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内容,强调了哺乳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当前面临的严峻挑战。这让我意识到,了解哺乳动物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好奇心,更是为了更好地认识和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我经常会在读完一个物种的介绍后,去查阅更多的相关资料,或者在动物园里寻找它们的身影,这种学习的乐趣是无与伦比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