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实务系列--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手册

人力资源实务系列--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手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人力资源工作网 著
图书标签:
  • 人力资源
  • HR管理
  • 实务
  • 工作手册
  • 管理技能
  • 职场
  • 企业管理
  • 员工管理
  • 培训发展
  • 绩效管理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309143
版次:1
商品编码:12297391
包装:平装
丛书名: 人力资源实务系列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8-01-01
用纸:轻型纸
页数:229
字数:281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本书从工作实践的问题出发,对具体的工作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
本书涵盖了组织结构设计与岗位管理、人力资源规划、员工招聘、员工培训、绩效考核、薪酬管理、员工关系管理等内容。本书本着系统、实用的原则,详细阐述了上述7大关键事项,并针对每一事项都提出了系统化的解决之道,为读者提供了工作中可以使用的工具、方法、方案模板等内容,便于人力资源从业者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本书可作为人力资源从业者的工作指导参考用书,也适合企业经营管理者、咨询师、培训师及高校相关专业师生阅读、使用。

作者简介

人力资源工作网——WWW.CHINAHRW.NET,创建于2010年,弗布克旗下专业人力资源网站,定位于人力建设的四个通道:HRM、HRD、HRT和HRA,致力于为广大人力资源工作者提供基于工作的服务,并助力人力资源工作者的学习、成长和考试。

目录

第1章 人力资源部职责与角色001
1.1人力资源部做什么002
1.1.1组织设计与岗位管理002
1.1.2人力资源规划002
1.1.3招聘与配置003
1.1.4培训与开发003
1.1.5员工绩效管理003
1.1.6薪酬福利管理003
1.1.7员工关系管理003
1.2人力资源部扮演何种角色004
1.2.1企业战略伙伴004
1.2.2HR管理专家004
1.2.3员工的服务者005
1.2.4企业变革推动者005
工作笔记006

第2章 组织设计与岗位管理008
2.1组织结构如何建009
2.1.1了解组织结构设计原则009
2.1.2选择合适的组织结构模式009
2.2岗位分析怎样做011
2.2.1明确岗位分析实施步骤011
2.2.2掌握岗位分析操作方法011
2.3岗位评价如何评018
2.3.1明确岗位评价实施步骤018
2.3.2掌握岗位评价操作方法019
工作笔记030

第3章 人力资源规划实操032
3.1人力资源规划怎么编033
3.1.1掌握人力资源规划要点033
3.1.2编制人力资源规划书035
3.2人力资源需求怎样测036
3.2.1人力资源需求预测036
3.2.2人力资源供给预测042
3.2.3人力资源供需平衡分析046
工作笔记048

第4章 招聘工作实操050
4.1招聘计划如何编051
4.1.1确定招聘时间052
4.1.2明确招聘渠道053
4.1.3估算招聘成本055
4.1.4编制招聘计划表056
4.2招聘广告如何写061
4.2.1了解广告撰写依据062
4.2.2知晓招聘广告内容062
4.2.3明确应规避的问题064
4.3招聘方法如何用064
4.3.1媒体招聘实施技巧064
4.3.2网络招聘实施技巧065
4.3.3校园招聘实施技巧067
4.3.4猎头招聘实施技巧069
4.3.5引荐招聘实施技巧073
4.3.6微信招聘实施技巧077
4.4招聘简历如何挑078
4.4.1关注硬性指标078
4.4.2兼顾软性指标079
4.4.3挤掉简历的“水分”081
4.5面试技巧如何使081
4.5.1合理选择面试的方式082
4.5.2设计面试测评的维度083
4.5.3科学编制面试的试题086
4.6录用通知如何发089
4.6.1谨慎发放录用通知089
4.6.2背景调查有必要090
4.6.3避开风险很重要094
4.7入职手续如何办094
4.7.1入职体检不可少095
4.7.2所需资料要齐全095
4.7.3劳动合同签订需及时095
4.8招聘效果如何评097
4.8.1招聘结果评估097
4.8.2招聘成本评估097
工作笔记100

第5章 员工培训实操102
5.1培训需求分析如何做103
5.1.1从企业层面分析103
5.1.2从职务层面分析104
5.1.3从个人层面分析105
5.2员工培训项目如何推107
5.2.1制订完善的培训计划108
5.2.2确保培训前期准备充分111
5.2.3做好培训后勤服务工作112
5.3员工培训方法怎么用112
5.3.1面授培训法113
5.3.2在岗实践培训115
5.3.3体验式培训法122
5.3.4基于移动互联网平台的培训127
5.4培训工作效果如何评130
5.4.1认知评估130
5.4.2技能评估131
5.4.3绩效评估132
5.4.4投资回报评估133
工作笔记133

第6章 绩效考核实操135
6.1绩效目标如何制定136
6.1.1明确绩效目标来源136
6.1.2绩效目标制定方式136
6.2绩效目标怎么分解139
6.2.1目标分解的形式139
6.2.2目标分解的方法140
6.3绩效指标如何设计141
6.3.1定性指标的设计141
6.3.2定量指标的设计143
6.3.3KPI指标的提取144
6.4考核方法如何运用147
6.4.1MBO考核法运用要点147
6.4.2360度考核法运用要点151
6.4.3KPI考核法运用要点154
6.4.4OKR考核法运用要点157
6.4.5BSC考核法运用要点158
6.5考核方案如何实施159
6.5.1确定绩效考核频率160
6.5.2设计绩效考核量表160
6.5.3评估者的选择与培训165
6.5.4考核结果汇总与反馈165
6.5.5技术研发人员考核方案设计示例169
6.5.6工程技术人员考核方案设计示例172
6.5.7网店推广效果考核方案设计示例174
6.5.8生产班组考核实施方案设计示例177
6.6考核结果如何运用178
6.6.1考核结果在薪酬中的应用178
6.6.2考核结果在培训中的应用178
6.6.3考核结果在岗位调整中的应用179
工作笔记179

第7章 薪酬管理实操181
7.1薪酬调查怎么做182
7.1.1确定调查的目的182
7.1.2确定调查的范围182
7.1.3选择调查的方式183
7.1.4数据的分析处理184
7.2薪酬制度如何建185
7.2.1确定薪酬水平185
7.2.2设计薪酬结构190
7.2.3设计薪酬制度193
7.3奖金提成怎么设199
7.3.1设置奖金类型200
7.3.2制定奖励标准201
7.3.3明确提成比例201
7.4福利如何有新意203
7.4.1切实找准员工需求203
7.4.2设置弹性的福利项目203
7.4.3设定明晰的操作标准206
7.5薪酬体系调整如何调206
7.5.1薪酬体系诊断不可少206
7.5.2确定薪酬体系调整时机207
7.5.3明确薪酬体系调整要点207
工作笔记211

第8章 员工关系管理212
8.1特殊员工如何管213
8.1.1新生代员工管理要点213
8.1.2骨干核心员工管理要点216
8.2离职风险如何避218
8.2.1规范离职手续219
8.2.2签订有关协议221
8.2.3做好人才梯队建设224
8.3劳动争议如何防225
8.3.1健全内部规章制度225
8.3.2构建和谐劳资关系226
工作笔记227

前言/序言

企业最重要的资产是人才,人才也是最具投资价值的一环,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尤其如此。为帮助企业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效率,使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达到专业化与高效化的水平,《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手册》一书针对具体的业务模块,从多个视角为人力资源从业者提供了一套完善的可操作化的解决方案。
本书涵盖了组织结构设计与岗位管理、人力资源规划、员工招聘、员工培训、绩效考核、薪酬管理、员工关系管理等内容。本着系统、实用的原则,详细阐述了上述7大关键事项,并针对每一事项都提出了系统化的解决之道,为读者提供了工作中可以使用的工具、方法、方案模板等内容,便于人力资源从业者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本书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如下3个方面。
1.体例新颖,简洁实用,符合读者的“实际需求”
本书采用问答的形式,回答了人力资源从业者在工作中经常遇到的一些问题。在问题解答过程中,本书抛开了泛泛而谈的管理理论,以人力资源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所需、急需的技能为出发点,以期帮助企业针对核心业务中存在的问题提供有效的方法和工具。且本书各章及问题既相对独立,又共同构成了人力资源管理知识的完整体系,便于读者掌握应用。
2.聚焦关键,详解重点,契合读者的“实际需求”
本书聚焦人力资源管理的7大关键工作模块,内容采用图文结合的形式,通过图、文、理、例的实务讲解,为人力资源各项工作提供了可操作性的解决方案。让读者可以学以致用、拿来即用或稍改即用。
3.以点带面,总结要点,满足读者的“提升需求”
本书在每章的末尾设置了“工作笔记”这一内容模块,这一栏目的设置并不是简单地进行案例堆砌或道理说教,而是将人力资源从业者在工作中处理问题和解决矛盾的智慧与技巧通过这些典型事例一一展现出来,并以“知识点”“技巧点”等内容结语,便于不断提升人力资源从业者的管理能力和自身素养。
本书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既有深入浅出的理论阐述,又注重实用有效方法的介绍,便于读者灵活应用于实际工作中。本书既可作为工作指导参考用书,又是较好的培训教材。
在本书编写的过程中,贾月、孙立宏、于增元、程富建、董连香、孙宗坤、刘井学负责资料的收集和整理以及图表编排,洪冬星、池永明、金丹仙参与编写了本书的第1章,邹晓春、周轩参与编写了本书的第2章,程淑丽、王楠、权仁善参与编写了本书的第3章,李作学、李亚慧参与编写了本书的第4章,权锡哲、高玉卓参与编写了本书的第5章,李艳、齐艳霞参与编写了本书的第6章,班克武、王鹤鹏参与编写了本书的第7章,王瑞永、余雪杰参与编写了本书的第8章,全书由人力资源工作网王楠统撰定稿。

编著者
2017年11月
《薪酬福利设计与管理》 概述 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能否吸引、激励和保留优秀人才,是其生存与发展的关键。而薪酬福利体系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组成部分,其科学性、合理性与有效性直接关系到员工的满意度、敬业度和整体绩效。本书《薪酬福利设计与管理》旨在为人力资源专业人士、企业管理者以及对薪酬福利领域感兴趣的读者,提供一套全面、系统、实用的知识体系与操作指南。本书深入剖析了薪酬福利设计的各项要素,探讨了不同薪酬福利模式的优劣,并结合实际案例,提供了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与策略,帮助企业构建具有竞争力的薪酬福利体系,实现人才与组织的双赢。 内容详述 第一部分:薪酬福利体系基石——理论与策略 薪酬福利的战略意义: 引言: 明确薪酬福利在企业战略中的定位,不再仅仅是成本,而是投资。阐述其在吸引人才、激励员工、塑造企业文化、提升组织绩效方面的重要作用。 战略性薪酬福利: 探讨如何将薪酬福利设计与企业整体发展战略、行业特点、目标市场等紧密结合。例如,对于创新型企业,可能需要强调基于绩效的浮动薪酬和股权激励;对于服务型企业,则可能需要关注更全面的福利以提升员工满意度和忠诚度。 内在公平与外在竞争力的平衡: 详细讲解“内在公平”(同工同酬、不同岗级薪酬差异合理性)与“外在竞争力”(薪酬在市场上的水平)之间的动态平衡。分析企业如何通过薪酬调查、市场对标来确定具有吸引力的薪酬水平,同时确保内部薪酬结构的合理性,避免因薪酬差异过大引发内部不满。 合规性与风险管理: 强调薪酬福利设计必须符合国家及地方法律法规,如最低工资标准、加班费规定、五险一金缴纳标准等。分析不合规薪酬福利可能带来的法律风险、财务风险以及声誉风险,并提供相应的规避措施。 薪酬结构设计原理: 岗位评价(Job Evaluation): 概念与目的: 深入解释岗位评价的定义,即系统性地确定工作岗位之间的相对价值。阐述其目的是为建立公平、合理的薪酬结构奠定基础。 主要方法论: 详细介绍并对比几种主流的岗位评价方法,包括: 排序法(Ranking): 简单易行,适用于小型企业,但主观性较强。 分类法(Classification): 将岗位归入预设的等级,适用于有明确层级的组织。 要素计点法(Point Factor Method): 最常用和最科学的方法,通过分解岗位要素(如技能、责任、努力程度、工作条件)并赋予不同权重和分值,量化岗位价值。详细讲解如何定义和评估这些要素,以及如何进行计点和汇总。 要素比较法(Factor Comparison Method): 结合了排序法和计点法的特点,将岗位与预设的关键岗位进行比较。 实施步骤与注意事项: 提供岗位评价从启动、信息收集、方法选择、评价执行到结果应用的完整流程,并强调信息准确性、评价者培训、沟通的重要性。 薪酬调查(Salary Survey): 目的与意义: 解释薪酬调查是为了获取市场上的薪酬数据,以确定企业薪酬水平的参照系,确保薪酬的外部竞争力。 调查的类型与方法: 介绍不同类型的薪酬调查(如行业薪酬调查、地区性薪酬调查、特定岗位薪酬调查),以及数据收集的主要渠道(第三方咨询机构、行业协会、公开数据等)。 数据分析与应用: 讲解如何对收集到的原始数据进行清洗、统计(如平均值、中位数、百分位数),并如何解读这些数据,以确定企业的薪酬定位(如领先市场、跟随市场或低于市场)。 薪酬等级与薪档(Pay Grades and Pay Ranges): 薪酬等级的设定: 基于岗位评价结果,将具有相似价值的岗位归入同一薪酬等级。 薪档的设计: 为每个薪酬等级设定一个薪酬范围(最低点、最高点、中间点)。详细讲解如何根据岗位评价分值、市场数据以及企业薪酬政策来确定薪酬范围的宽度和倾斜度。 薪酬曲线的绘制与应用: 介绍如何绘制薪酬曲线,可视化岗位评价分值与薪酬范围的关系,并利用薪酬曲线进行薪酬管理和决策。 薪酬构成要素: 基本薪酬(Base Pay): 定义与作用: 明确基本薪酬是员工固定获得的报酬,通常与岗位价值和市场水平挂钩,是稳定员工队伍的基础。 确定方法: 结合岗位评价和薪酬调查,将岗位确定在相应的薪酬等级和薪档内,从而确定其基本薪酬范围。 绩效薪酬(Performance Pay): 原则与类型: 强调绩效薪酬与员工或团队的实际贡献挂钩。详细介绍各种绩效薪酬类型,如: 奖金(Bonuses): 年终奖、项目奖、销售奖等,根据个人、团队或公司绩效发放。 提成(Commissions): 主要用于销售岗位,根据销售额或利润比例支付。 利润分享(Profit Sharing): 将公司利润的一部分分配给员工。 股权激励(Stock Options/Grants): 给予员工公司股权,激励其长期服务和提升公司价值。 绩效管理体系的对接: 强调绩效薪酬的设计必须与企业绩效管理体系紧密结合,确保绩效评估的客观性、公正性和有效性,并明确绩效与薪酬的挂钩机制。 津贴与补贴(Allowances and Subsidies): 分类与管理: 详细介绍各类津贴和补贴,如: 岗位津贴: 如危险岗位津贴、特殊技能津贴。 生活补贴: 如交通补贴、通讯补贴、住房补贴、餐补。 职业发展补贴: 如培训费用报销、继续教育补贴。 政策制定与执行: 讲解如何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和员工需求,制定合理的津贴补贴政策,并明确申请、审批和发放流程。 第二部分:福利体系设计与管理——提升员工价值感 福利的战略价值与分类: 引言: 阐述福利作为薪酬的补充,在吸引人才、提高员工满意度、增强企业凝聚力、分担员工风险、以及在税收筹划方面的作用。 法定福利(Mandatory Benefits): 详细讲解国家法律法规强制企业提供的福利,如: 社会保险: 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五险)。详细说明缴费基数、比例、待遇等关键信息。 住房公积金(Housing Provident Fund): 讲解缴存比例、用途、提取等规定。 法定节假日与带薪年假: 明确相关规定与计算方式。 补充福利(Voluntary/Supplemental Benefits): 医疗健康类: 补充医疗保险(如高端医疗、门诊报销)、年度体检、健康讲座、健身设施。 人身保障类: 补充养老金计划、意外伤害保险、重大疾病保险。 生活便利与发展类: 带薪病假、产假/陪产假、哺乳假、生日福利、节日福利、员工旅游、员工子女教育支持、培训发展机会、弹性工作制、通勤班车、员工食堂、员工宿舍、团队建设活动。 激励与认可类: 长期服务奖、特殊贡献奖、员工持股计划(作为福利与薪酬的结合)。 福利的设计原则: 合法合规: 确保所有福利符合国家法律法规。 满足员工需求: 通过员工调研、需求分析,设计贴合员工实际需求的福利项目。 企业承受能力: 薪酬福利总成本应在企业可承受范围内,并与企业效益挂钩。 激励与关怀并存: 福利既能激励员工,又能体现企业对员工的关怀。 差异化与个性化: 考虑不同员工群体(如不同年龄、婚育状况、职业生涯阶段)的需求,提供差异化的福利选择。 弹性福利计划(Cafeteria Plan): 概念与优势: 介绍弹性福利的概念,即员工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在一定额度内自主选择不同的福利项目。分析其优势,如提高员工满意度、提升福利投资回报率、更好地满足多样化需求。 设计与实施: 讲解如何设计弹性福利套餐,包括设定可选项目池、赋予点数或金额额度、建立申报和兑换机制。 福利的成本管理与效益评估: 成本核算: 详细介绍各项福利的成本构成,包括保险费、现金支付、服务提供等。 成本控制: 探讨通过优化供应商选择、提升管理效率、引导员工合理使用福利等方式来控制福利成本。 效益评估: 如何通过员工满意度调查、离职率分析、招聘吸引力评估等方式,衡量福利体系的实际效益。 第三部分:薪酬福利的执行与优化——持续改进 薪酬福利政策与制度建设: 政策文档化: 强调将薪酬福利政策、管理办法、操作流程等形成正式的文档,并向员工清晰传达。 沟通与宣导: 制定有效的沟通策略,向员工清晰解释薪酬福利的构成、计算方式、申请流程及价值,提升透明度。 培训与赋能: 对管理者进行薪酬福利相关的培训,使其能够准确理解和执行政策,并解答员工疑问。 薪酬福利的日常管理: 薪资发放管理: 确保薪资发放的准确性、及时性,并符合法律法规要求。 社保公积金管理: 规范社保公积金的申报、缴纳、变更、转移等工作。 福利项目执行: 确保各项福利项目按照预定计划执行,并提供良好的服务体验。 信息系统支持: 探讨薪酬福利管理信息系统的作用,如何提高效率、降低错误率、支持数据分析。 薪酬福利的调整与优化: 年度薪酬回顾: 定期对薪酬结构、市场竞争力、内部公平性进行评估,并根据市场变化、公司业绩和员工绩效进行年度薪酬调整。 绩效薪酬的动态调整: 结合绩效考核结果,动态调整绩效薪酬的发放。 福利体系的更新: 定期评估福利项目的有效性和成本效益,根据员工需求变化、市场趋势和企业战略进行福利项目的增减或调整。 危机管理与应对: 探讨在经济下行、公司重组等特殊时期,如何调整薪酬福利政策,并做好员工沟通,将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案例分析与实践应用: 不同行业薪酬福利特点分析: 选取互联网、制造业、金融、服务业等不同行业的典型企业,分析其薪酬福利设计的亮点与挑战。 疑难问题解析: 针对实际工作中常见的薪酬福利问题,如高管薪酬设计、销售提成激励、员工股权激励的风险控制、福利成本过高等,提供解决方案。 优秀实践分享: 介绍一些在薪酬福利管理方面做得出色企业的成功经验,为读者提供可借鉴的范例。 结论 《薪酬福利设计与管理》不仅是一本理论知识的汇集,更是一本实践操作的宝典。通过系统学习本书,读者将能够深刻理解薪酬福利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核心地位,掌握科学的设计方法和有效的管理工具,从而构建出既能吸引和激励人才,又能支持企业战略实现,同时兼顾成本效益的卓越薪酬福利体系。在一个以人为本的时代,投资于人才,优化薪酬福利,就是投资于企业最宝贵的未来。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名基层的人力资源专员,我时常感到自己在日常工作中被琐事缠身,很难有时间去系统地学习和提升。这本书就像是我的“救星”一般,它提供的知识点非常精炼,而且语言通俗易懂,没有太多晦涩的理论术语。我特别喜欢它关于绩效管理的章节,之前我对绩效考核总是有种模糊的概念,不知道该如何科学地设定目标,如何公正地评价,以及如何与员工进行有效的沟通。这本书为我梳理了整个绩效管理的流程,从目标设定、过程辅导到结果反馈,每一个环节都提供了清晰的步骤和建议。我尝试着将书中的SMART原则应用到部门员工的目标设定中,并与同事们进行了讨论,大家普遍认为目标更明确,也更容易理解。而且,书中关于如何进行绩效面谈的技巧,比如如何倾听、如何给予建设性反馈,都非常有帮助。我感觉自己现在更有信心去面对绩效考核这项工作了,也相信这能帮助我们公司建立一个更公平、更有效的激励机制。

评分

这本书我拿在手里,沉甸甸的,感觉很有分量。打开第一页,我就被它严谨的排版和清晰的逻辑吸引了。我一直觉得人力资源管理是一个非常庞杂的领域,有很多细枝末节需要掌握,这本《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手册》似乎正是为解决这个问题而生的。我特别关注招聘和入职的部分,因为在我的公司,这块一直是我们头疼的问题。书中关于如何设计有效的面试问题、如何进行背景调查,以及如何为新员工提供一个平滑的入职体验,都给了我非常具体的指导。我喜欢它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提供了大量可操作的模板和工具,比如招聘广告的撰写指南,以及新人培训计划的框架。我试着按照书中的建议优化了我们最近一次的招聘流程,效果确实比之前好很多,收到的简历质量明显提升,面试转化率也高了。这一点让我非常惊喜,也更加期待后续章节的内容。我感觉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人力资源专家,手把手地教我如何把工作做得更专业、更有效。

评分

我是一名资深的人力资源总监,在行业内已经摸爬滚打了十几年,自认为对人力资源管理的方方面面都比较了解。然而,当我拿到这本《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手册》时,我还是被它所呈现的深度和广度所折服。它不仅仅是罗列了各种实操技巧,更是从宏观的战略层面,探讨了人力资源如何为企业创造价值。我特别关注书中关于人才发展和继任者计划的部分,这正是我目前关注的重点。它提供了一些非常前瞻性的观点,关于如何识别和培养未来的领导者,以及如何构建一个可持续的人才梯队。书中对于不同类型的领导力模型的解读,以及如何通过多元化的发展路径来培养人才,都给我带来了很多新的思考。我感觉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是一本能够启发我进行战略性人力资源规划的书籍。它让我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不仅仅是执行层面的工作,更是需要与企业战略紧密结合,为企业长远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评分

我是一名初创公司的HR经理,每天都要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从员工关系到薪酬福利,再到公司制度的建立,都需要我亲力亲为。这本书对我来说,简直就是一本“百科全书”。我尤其欣赏它关于员工关系管理的部分。在快速发展的公司里,难免会出现一些摩擦和矛盾,这本书为我提供了处理这些问题的多种方法和策略,比如如何进行冲突调解,如何处理员工的投诉,以及如何建立一个积极的企业文化。我试着应用了书中关于处理员工不满情绪的技巧,发现效果非常显著,一些原本可能升级的矛盾,通过有效的沟通得到了化解。而且,它还详细介绍了如何制定和完善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这对于一个规范化运营的公司来说至关重要。我已经把这本书当作我日常工作的“参考手册”,遇到任何棘手的问题,我都会翻开它,总能找到一些启发和解决方案。

评分

我是一家外企的人力资源顾问,经常需要为不同规模和行业的客户提供人力资源方面的咨询服务。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人力资源管理各项实务的指南,这本书正好满足了我的需求。我发现它最大的亮点在于它的全面性,几乎涵盖了人力资源管理的每一个关键环节,从人员招聘、培训、绩效管理,到薪酬福利、员工关系,甚至到人力资源的信息化建设,都进行了详尽的阐述。我尤其欣赏它在薪酬福利设计方面的专业性,书中详细介绍了各种薪酬模型的优劣势,以及如何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的薪酬组合。这对于我的客户来说,是非常有价值的参考。而且,它还提供了大量的案例分析,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这本书让我更加自信地为客户提供专业建议,也提升了我作为一名顾问的专业素养。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