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疗法评定学(第2版高等医学院校康复治疗 学专业教材)》由恽晓平教授主编,全书系统介绍康 复评定学概念及理论、相关基础知识、评定原理、评 定所需仪器设备和方法,以及临床结果分析,理论与 临床操作相结合,兼顾学科新进展,是国内外首部, 也是**一部全面、详尽论述康复评定理论与实践的 专业著作。
《康复疗法评定学(第2版高等医学院校康复治疗 学专业教材)》系统介绍康复评定学概念及理论、相 关基础知识、评定原理、评定所需仪器设备和方法, 以及临床结果分析,理论与临床操作相结合,兼顾学 科新进展,是国内外首部,也是**一部全面、详尽 论述康复评定理论与实践的专业著作。
**章 总论
**节 概述
一、康复评定的基本概念
二、康复评定的三个层面
三、康复评定在康复临床决策过程中的作用
四、康复评定与循证医学
五、康复评定的目的
第二节 康复评定的工作流程与内容
一、收集资料
二、分析资料
三、解释评定结果
四、记录
五、评定会制度
六、康复评定的时期
第三节 康复评定的类型与实施方法
一、康复评定的类型
二、常用的康复评定实施方法
第四节 检查与测量方法的评估
一、信度
二、效度
三、信度与效度之间的关系
四、灵敏度与特异性
五、临床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分级
第五节 康复评定的原则与注意事项
一、选择评定方法与评定工具的原则
二、康复评定的注意事项
第二章 物理疗法评定
**节 概述
一、评定目的
二、评定项目分类
第二节 物理疗法评定的流程、步骤与方法
一、评定的工作流程
二、评定步骤
三、评定方法
附:物理疗法专业评定学授课内容与顺序
第三章 作业疗法评定
**节 概述
一、作业活动及其分类
二、影响作业活动的因素
三、人-环境-作业活动模式
四、作业疗法评定的分类
第二节 作业疗法评定的流程、步骤与方法
一、评定的工作流程
二、评定步骤
三、评定方法
附:作业疗法专业评定学授课内容与顺序
第四章 基本生理指标的测量
**节 基本概念
一、体温
二、脉搏
三、呼吸
四、血压
第二节 检查方法
一、体温
二、脉搏
三、呼吸
四、血压
第三节 结果记录与结果分析
一、体温
二、脉搏
三、呼吸
四、血压
第五章 人体形态学测量
**节 测量标志点
一、颅区体表标志
二、胸部体表标志
三、腹壁体表标志
四、骨盆体表标志
五、上肢体表标志
六、下肢体表标志
第二节 测量内容与方法
一、身长与体重的测量
二、躯干与四肢周径的测量
三、四肢长度的测量
四、截肢残端的测量
五、脂肪厚度的测量
六、人体姿势的评定
七、注意事项
第六章 关节 活动度的测量
**节 关节 活动度
一、定义
二、关节 活动度的分类
三、影响关节 活动度的生理因素
四、测量目的
五、适应证与禁忌证
第二节 测量方法与步骤
一、测量方法
二、测量步骤
三、关节 活动度测量的一般原则与注意事项
第三节 各关节 活动度的具体测量
一、上肢
二、拇指与手指
三、下肢关节
四、趾与足趾
五、脊柱
第四节 结果记录与分析
一、结果记录
二、结果分析
第七章 徒手肌力检查
**节 肌力
一、定义
二、肌的分类
三、肌收缩类型
四、影响肌力的因素
五、评定目的
六、适应证与禁忌证
第二节 检查方法与步骤
一、应用徒手肌力检查的一般原则
二、检查方法
三、检查步骤
第三节 各肌肌力的检查方法
一、颈与躯干肌
二、上肢肌
三、手指肌
四、下肢肌
五、足趾肌
六、检查注意事项
第四节 脑神经支配肌的检查
一、评级方法
二、检查方法
三、检查注意事项
第五节 结果记录与分析
一、结果记录
二、结果分析
第八章 肌力的仪器评定
**节 等速运动肌力测试技术
一、仪器构成及工作原理
二、等速运动肌力测试的特点与优势
三、测试目的
四、适应证与禁忌证
五、测试方案
六、测试步骤与测试注意事项
七、结果记录与分析
第二节 测力计评定技术
一、握力评定
二、手指捏力评定
三、四肢肌力评定
四、背肌力评定
第九章 反射检查
**节 反射
一、反射与反射弧
二、反射的分类
三、浅反射与深反射的传导
四、反射检查的目的
第二节 反射的检查方法
一、浅反射
二、深反射(腱反射)
三、病理反射
四、检查注意事项
第三节 结果记录与分析
一、结果记录
二、结果分析
第十章 肌张力的评定
**节 肌张力的生理学基础
一、定义
二、神经系统对运动控制的调节
三、正常肌张力的产生
第二节 正常肌张力
一、正常肌张力的特征
二、正常肌张力的分类
第三节 异常肌张力
一、肌张力**
二、肌张力低下
三、肌张力障碍
四、影响肌张力的因素
五、评定的目的和意义
第四节 肌张力的检查方法
一、病史采集
二、视诊
三、反射检查
四、肌张力手法检查
五、姿势性肌张力的检查法
六、仪器检查
第五节 结果记录与分析
一、改良的Ashworth分级评定
二、临床痉挛指数
三、阵挛分级量表
四、肌张力弛缓的评定标准及分极
五、仪器定量评定的主要参数及意义
第十一章 发育性反射与反应的评定
**节 反射的发育
一、反射的出现与消失
二、反射与反应的分类
三、评定目的
第二节 评定方法
一、原始/脊髓水平反射
二、张力性/脑干水平反射
三、中脑及大脑皮质水平的反应
四、检查注意事项
第三节 结果记录与分析
一、结果记录
二、结果分析
第十二章 协调运动障碍的评定
**节 协调运动
一、基本概念
二、评定的目的
三、适应证和禁忌证
四、各种协调运动障碍的特征
第二节 评定的方法与步骤
一、协调运动的神经学检查
二、粗大协调运动的评定
三、精细运动的评定
四、评定注意事项
第三节 结果记录与分析
一、粗大协调运动评定的记录与分析
二、精细运动评定结果的记录与分析
第十三章 平衡功能的评定
**节 概述
一、基本概念
二、平衡功能的分类
三、平衡的生理学机制
四、评定目的
五、适应证和禁忌证
第二节 定性评定
一、平衡的生物力学因素的评定
二、姿势控制的运动因素的评定
三、平衡反应
四、Romberg试验
五、平衡的感觉组织检查
六、结果分析
第三节 量表评定
一、Berg平衡量表
二、Tinetti平衡功能评定
三、结果分析
第四节 定量评定
一、仪器及其工作原理
二、静态平衡功能
三、动态平衡功能
第十四章 步态分析
**节 概述
一、行走生物力学与神经学和运动生理学的关系
二、步态分析的目的
三、适应证和禁忌证
第二节 正常步态
一、步行周期
二、正常步行周期的基本构成
三、时空参数
四、行走运动学
五、步行中的肌群活动
第三节 定性分析法
一、分析步骤
二、观察内容与方法
三、定性分析的优缺点
四、检查注意事项
五、结果分析
第四节 量表评定法
一、威斯康星步态量表
二、Tinetti步态评定
三、计时起立-步行测试
四、功能性步态分析量表
五、行走能力评定量表
第五节 定量分析法
一、运动学分析
二、动力学分析
第六节 常见病理步态的原因及表现
一、疼痛
二、肌无力
三、畸形
四、感觉障碍
五、中枢神经系统损伤
第十五章 临床肌电图与神经传导检查
**节 临床肌电图
一、肌电图检查的目的
二、肌电图原理
三、记录方法与各种指标的计算
四、不正常肌电图
五、肌电图检查的注意事项
第二节 神经传导速度
一、神经干上的电刺激
二、肌肉和神经电位的记录
三、运动神经传导
四、感觉神经传导
五、对冲刺激方法
六、神经传导速度测定的临床应用
七、各种神经的测定方法
八、检查注意事项
第十六章 表面肌电图
**节 概述
一、解剖生理学基础
二、表面肌电图的信号源
三、临床应用目的
第二节 数据采集与分析
一、数据采集
二、数据处理
三、常用参数
第三节 表面肌电图在康复医学中的应用
一、神经肌肉功能评价
二、临床应用
第十七章 感觉功能的评定
**节 躯体感觉
一、躯体感觉传导通路
二、躯体感觉分类
三、体表感觉的节 段分布
四、感觉障碍的定位诊断
五、评定目的及意义
六、适应证
第二节 检查方法
一、常规检查
二、单丝检查
三、定量感觉测定
四、检查注意事项
第三节 结果记录与分析
一、常规检查结果记录与分析
二、单丝检查结果分析与治疗计划的制定
三、定量感觉测定结果分析与临床应用
第十八章 疼痛的评定
**节 疼痛分类
一、急性疼痛
二、慢性疼痛
三、亚急性疼痛
四、再发性急性疼痛
第二节 评定方法与结果记录
一、采集病史
二、部位的确定
三、疼痛强度的评定
四、疼痛特性的评定
五、慢性疼痛与残疾的评定
第十九章 肌肉骨骼系统损伤的评定
**节 肌肉骨骼系统及其功能障碍
一、骨与关节
二、软组织
三、肌肉骨骼系统功能障碍
四、评定目的
五、肌肉骨骼系统评定的必要基础知识
六、评定流程
第二节 评定方法
一、主观检查
二、客观检查
第三节 资料整理与结果分析
一、疼痛
二、关节 运动受限与挛缩
三、关节 不稳
四、无力
五、治疗计划的制定
第二十章 运动控制障碍的评定
**节 运动控制
一、运动控制的模型与理论
二、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引起的运动控制障碍
三、评定目的
第二节 运动控制障碍的评定内容与方法
一、基于神经发育疗法观点的评定
二、以任务为中心的功能性活动分析
第三节 结果记录与分析
一、结果记录
二、结果分析
第二十一章 心肺功能的评定
**节 心功能评定
一、病史
二、体格检查
三、纽约心脏病学会心功能分级(NYHA)
四、六分钟步行试验
五、心电图
六、心脏超声
七、心脏导管检查及核素扫描测定心功能
八、运动负荷试验及运动心电图评定心功能
第二节 肺功能评定
一、病史
二、体格检查
三、呼吸功能的徒手评定
四、肺功能测定
五、动脉血气分析
六、呼吸气分析
七、呼吸肌功能测定
第二十二章 耐力的评定
**节 概述
一、肌肉耐力
二、心肺耐力
第二节 评定方法
一、肌肉耐力
二、心肺耐力
第三节 耐力评定的结果分析
一、肌肉耐力
二、心肺耐力
第二十三章 作业活动的评定
**节 作业活动障碍的自评
一、自评内容
二、自评方法
第二节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评定
一、定义
二、ADL的评定方法
三、注意事项
四、结果记录与结果分析
五、常用评定工具和使用方法
六、儿童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评定
第三节 生产性活动的评定
一、概述
二、评定的内容与方法
第四节 休闲活动的评定
一、评定的目的与意义
二、评定的关注点
三、结果分析
第二十四章 **脑功能障碍的评定
**节 认知功能与认知功能障碍
一、与认知功能相关的基本概念
二、大脑联合皮质损害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
三、认知障碍对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四、评定目的
五、评定对象
六、认知功能的评定方法
七、评定注意事项
第二节 知觉功能障碍的评定
一、基本概念
二、知觉障碍与分类
三、躯体构图障碍
四、视空间关系障碍
五、失认症
六、失用症
第三节 认知障碍的评定
一、注意
二、记忆
三、执行功能
第二十五章 社会心理技能和心理成分的评定
**节 社会心理技能和心理成分
一、基本概念
二、社会心理技能和心理成分评定的目的
第二节 评定方法
一、正式评定
二、非正式评定
三、选择评定内容
第三节 结果分析及注意事项
一、结果分析
二、注意事项
第二十六章 吞咽障碍的评定
**节 参与吞咽的各组织器官的解剖和吞咽的生理过程
一、吞咽过程
二、口腔、咽、食管的解剖结构
三、吞咽功能的发育
第二节 评定步骤与方法
一、病史
二、吞咽前评定
三、吞咽评定
四、辅助检查
第三节 结果记录与分析
一、结果记录
二、结果分析
三、引起吞咽障碍的疾病
四、吞咽障碍的康复训练
第二十七章 环境的评定
**节 评定目的与方法
一、评定目的
二、评定方法
第二节 各种环境的评定
一、居住环境的评定
二、工作环境的评定
三、社区环境的评定
第三节 环境障碍的改造原则与方法
一、环境改造的原则
二、环境改造的方法
第二十八章 生活质量的评定
**节 概述
一、QOL的概念
二、历史背景
三、评定的目的
四、ADL与QOL的关系
第二节 评定的方法
一、QOL评定实施方法
二、常用的评定方法
三、结果分析
附录一 中国残疾人实用评定标准(**)
附录二 残疾人体育运动功能评定与分级
作为一名有着几年临床经验的康复治疗师,我一直深耕于运动康复领域,但对于一些更广泛的康复评定方法,特别是那些涉及到神经康复、心肺康复等方面的评定,我一直觉得存在知识的盲区。这本书的出现,让我看到了一个系统梳理和补充这些知识的机会。我非常关注书中对于各类评定工具信效度的探讨,这对于临床决策至关重要。一份可靠的评定结果,才能指导我们制定出有效的治疗计划。我期望书中能够详细介绍常用的评定工具,例如肌力测试、关节活动度测量、平衡能力测试、步态分析等,并对其操作的标准化、评分的客观性有详尽的阐述。此外,我希望书中能够强调评定结果的解读和转化,即如何将评定数据转化为临床上的意义,如何通过这些数据来评估患者的功能状态,预测预后,并最终指导个性化的康复训练。我也会特别留意书中关于跨学科合作的内容,因为康复治疗往往需要与医生、护士、物理治疗师、作业治疗师等多个专业人员协同工作,而有效的沟通和协作,离不开共同的评定语言和理解。
评分我是一名康复治疗专业的学生,即将面临实习和毕业。在学习过程中,我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评定”在康复治疗中的核心地位。没有准确、全面的评定,一切治疗都将是无的放矢。这本书以“评定学”为名,让我对它充满了期待。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个清晰的评定流程框架,从初次接触患者到制定治疗计划,每一步都应该有清晰的指引。我尤其关注书中关于“主观评定”和“客观评定”结合的内容,如何通过问诊收集患者的主观感受,同时通过客观的测量来验证和补充,最终形成一个全面的认识。此外,我对于一些新兴的评定技术,比如运用传感器、影像学技术进行评定,以及一些基于互联网的远程评定方法,都非常感兴趣,希望书中能够有所涉及,让我对未来的康复评定有更广阔的视野。最后,作为教材,我希望它的语言风格能够通俗易懂,避免过于晦涩的专业术语,便于我们这些初学者理解和掌握。
评分我对康复医学一直抱有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在了解了不同的康复技术和理念之后,我更加意识到“评定”是这一切的基础。这本书的出版,正是我希望能够系统学习康复评定学的绝佳机会。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深入探讨不同疾病和损伤状态下的特异性评定方法。例如,对于中风患者,如何进行偏瘫的评定;对于骨关节炎患者,如何进行关节功能的评定;对于心肺疾病患者,如何进行运动耐力的评定等等。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详尽的操作指南,配合清晰的图示或照片,让我能够准确掌握每一个评定步骤。更重要的是,我期望书中能够解释不同评定结果的临床意义,以及如何将这些结果转化为针对性的康复训练计划。比如,通过肌力评定结果,我们应该如何设计抗阻训练;通过平衡能力评定结果,我们又应该如何选择平衡训练的模式。总之,我希望这本书能让我真正理解“评定”的价值,并学会如何运用它来更好地服务于康复事业。
评分作为一名在教育一线工作的教师,我一直在寻找能够帮助学生构建扎实康复评定知识体系的优质教材。这本书的题目非常有吸引力,它直接点出了康复治疗专业的核心技能之一。我非常看重教材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希望这本书能够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从基础的解剖生理学知识出发,逐步过渡到各类评定方法,并且在不同评定方法之间能够形成良好的衔接,让学生能够理解它们之间的相互关联。我尤其希望书中能够强调“评定”的动态性,即康复评定并非一次性的过程,而是贯穿于整个康复治疗的全过程,需要根据患者的康复进展进行周期性的重复和调整。同时,我也期待书中能够包含关于评定误差的讨论,以及如何尽量减少评定误差的措施,以保证评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此外,对于医学伦理在评定过程中的应用,例如知情同意、隐私保护等,我也是非常关注的,希望教材能够有所体现。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让我眼前一亮,采用了一种沉稳而又充满希望的蓝色调,搭配着简洁的字体,给人一种专业、可靠的感觉。我是一名刚刚踏入康复治疗领域的新手,对于学习过程中接触到的各种评定方法感到既好奇又有些不知所措。这本书的出版,恰好满足了我对系统性、权威性评定知识的渴求。我尤其期待它能在理论知识的讲解上做到深入浅出,对于每一个评定方法,不仅仅是罗列其操作步骤,更要深刻剖析其背后的科学原理、适应症、禁忌症,以及在不同临床情境下的应用价值。同时,我希望书中能够包含大量的临床案例分析,通过真实的病例,让我能够直观地理解如何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的临床操作,如何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评定工具,并能从评定结果中提取有用的信息,为后续的康复治疗方案制定提供坚实的基础。再者,作为一本高等院校的专业教材,其内容的严谨性和前沿性至关重要。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紧跟国际康复治疗领域最新的发展动态, Incorporate 最新的研究成果和评定技术,帮助我掌握最前沿的知识,为我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评分好
评分很好的一本书
评分好
评分封面图片那么模糊,不敢确定是正版
评分还可以
评分好
评分书很棒
评分很好的一本书
评分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