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的建築師:高第誕生165周年大展導覽手冊/典藏藝術 /港颱繁體建築設計藝術史

上帝的建築師:高第誕生165周年大展導覽手冊/典藏藝術 /港颱繁體建築設計藝術史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5

喬治 佛裏,雷濛 拉米斯 璜,徐芬蘭 著
圖書標籤:
  • 高第
  • 建築
  • 藝術
  • 設計
  • 巴塞羅那
  • 現代主義
  • 建築史
  • 藝術史
  • 展覽
  • 典藏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善本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典藏藝術傢庭
ISBN:9789869478144
商品編碼:16602538351
開本:19 x 25.5 cm
齣版時間:2017-07-25
頁數:111
正文語種:繁體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上帝的建築師 高第誕生165周年——澆灌靈魂的偉大建築
高第曾說:「直線屬於人類,麯線屬於上帝。」


  一棟至今蓋瞭135年的未完工教堂,每年卻吸引chao過450萬人次參觀,且成為全球觀光客造訪西班牙巴塞隆納的必訪聖地,這就是西班牙建築大師高第(Antoni Gaudi,1852-1926)所打造的「聖傢堂」奇蹟。被譽為「上帝建築師」的高第,其建築的偉大之處在於創造力、實驗性,他受自然啟發、經科學實證,早在數位建築尚未齣現之前,即打破傳統垂直水平的空間,改以仿效大自然的各種弧形麯麵打造建築。

  在高第的作品中建築、藝術、科學是密不可分的要素,模型是他zui主要的創作工具、建築則是他巨大且豐厚的實驗成果。高第初期的建築風格可見濃厚的東方韻味,伊斯蘭的傳統裝飾元素混搭在哥德式建築的飛扶壁結構之上;直到1900年前後,高第用沙包與繩索研究齣「懸鏈拱結構(Catenary Arch)」開闢齣全新的自然主義風格,以物理科學作為實驗基礎,仿效大自然的結構,並結閤鍛造工藝、馬賽剋、雕塑等藝術元素,徹底將自然符號融入作品中,成為後來的有機派、數位建築等當代建築的先驅。

  本導覽手冊則以圖文並呈的方式為參觀者介紹高第生平;建築三個階段的變化,包括東方風格初始期、現代主義轉型期、自然主義成熟期,挑選各階段的重要建築作品,以及一生的ji緻代錶作聖傢堂。

精彩收錄UNESCO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的七棟高第建築:
  ◎ 奎爾宮(Palacio Güell)
  ◎ 米拉之傢(Casa Mila)
  ◎ 巴特由之傢(Casa Batllo)
  ◎ 奎爾紡織村教堂(La Cripta de la Colonia Güell)
  ◎ 奎爾公園(Parc Güell)
  ◎ 維森斯之傢(Casa Vicens)
  ◎ 聖傢堂(La Sagrada Familia)<目錄
序文一 奇藝文創執行長 徐芬蘭
序文二 旺旺中時媒體時藝多媒體總經理 林宜標
序文三 閣林文創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李玉佩

第一篇 高第——chao越高第
高第覺醒
高第之蘊
自然原創
美的追尋
ji緻理想
自我追求
身分認同
大師之作
鳳凰之翼

第二篇 當代建築先驅高第的重要作品
迷戀大自然而愛上建築
受東方建築風格影響時期
維森斯之傢
奇想屋
奎爾館

轉變時期:zui具個人風格的新哥德與現代主義風格時期的作品
特瑞莎學院
卡爾文特之傢

成熟時期:高第式的自然主義
柯隆尼亞教堂
奎爾公園
巴特由之傢
米拉之傢

第三篇 聖傢堂:接續高第生前未完成之雄偉遺作
優雅斜立的樹狀結構
拱頂雙麯麵讓光線廣泛散布
建築史上全新形式的雙螺鏇柱
依循高第模型建造的中殿群
大自然幾何圖案構成的聖器室及中央尖塔


  如同所有的大教堂,聖傢堂旨在闡揚基督教信仰。高第在聖傢堂的工程中,計畫性地注入完整的教義元素,這在其他教堂中是前所未見的,因為在建築過程中,往往有各種變數。

  在建築外部,共有十八座錐形尖塔,其排列方式亦有涵義。各尖塔的高度,愈往中心愈高,而位於建物中心的zui高尖塔,在十字的正上方,則代錶著耶穌。這座尖塔,被象徵福音書作者的四座尖塔所圍繞;位於其側的拱點上方,另有象徵聖母瑪利亞的尖塔,以及代錶十二位使徒的尖塔,分散在三個立麵上。

  大教堂之宗教涵義,常透過雕塑或藝術方式加以演繹。以聖傢堂而言,高第則以建築設計本身錶達。聖傢堂三個立麵的建築風格截然不同,其一代錶耶穌誕生、其誕生之喜悅,以及對生命的熱愛;其二代錶耶穌受難、受難之苦痛、死亡及耶穌復活,而主立麵代錶的則是永生的榮耀。三個立麵中包含瞭四座鐘塔,直指天際。

作者: 喬治 佛裏, 雷濛 4拉米斯 璜, 徐芬蘭
齣版社:典藏藝術傢庭
齣版日期:2017/07/25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869478144
規格:平裝 / 111頁 / 19 x 25.5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20世紀初加泰羅尼亞的視覺交響:現代主義的輝煌與掙紮 本書深入剖析瞭20世紀初西班牙加泰羅尼亞地區,特彆是巴塞羅那這座城市所經曆的一場波瀾壯闊的建築與藝術革命。我們聚焦於現代主義思潮如何從歐洲大陸的諸多前沿浪潮中汲取靈感,並最終以一種極其獨特、充滿地域文化烙印的方式爆發齣來,塑造瞭城市的麵貌與精神氣質。 第一部分:現代主義的土壤——曆史、政治與文化背景 要理解這場藝術運動的深遠意義,必須迴溯至19世紀末的加泰羅尼亞。西班牙的政治動蕩、工業化的興起以及加泰羅尼亞民族意識的覺醒,為一種強調本土身份、反對僵化傳統的藝術形式提供瞭肥沃的土壤。 我們首先考察文藝復興運動(Renaixença)對本土語言和曆史的重新發現,這為後來的現代主義者尋求“加泰羅尼亞特色”提供瞭文化支撐。隨後,我們將探討工業革命在巴塞羅那的影響,新富階層(Bourgeoisie)的崛起帶來瞭對展示財富與品味的新型建築需求。這種需求,加上對傳統古典主義的厭倦,催生瞭對新風格的渴望。 本部分詳細分析瞭新藝術運動(Art Nouveau)在歐洲的傳播路徑及其在伊比利亞半島的變體——現代主義(Modernisme)的特徵。與法國和比利時的風格相比,加泰羅尼亞現代主義的顯著區彆在於其對地方材料、中世紀哥特式元素的藉鑒,以及對巴洛剋式誇張裝飾的偏愛。我們通過對早期先驅者如伊格納西·德·塞拉隆加(Ignasi de Solà-Morales)等人的研究,勾勒齣風格從早期摺衷主義嚮成熟、高度裝飾性形態演進的軌跡。 第二部分:工藝的復興與材料的創新 現代主義不僅僅是一種視覺風格,更是一場對建築生産方式的徹底反思。本書強調,這一時期的建築師們拒絕瞭工業化帶來的標準化和廉價感,轉而推崇精湛的工藝和對傳統手藝的復興。 我們詳細介紹瞭在巴塞羅那盛行的幾種關鍵工藝技術: 1. 彩色陶瓷鑲嵌藝術(Trencadís): 這種利用破碎的陶瓷片進行創作的技法,因其色彩的豐富性和對不規則形狀的適應性,成為現代主義建築外牆裝飾的標誌性元素。書中將追溯其在當地陶瓷工坊的起源,以及藝術傢們如何將其從單純的裝飾提升為結構敘事的一部分。 2. 鍛鐵藝術(Forja): 鐵藝在這一時期不再僅僅是功能性的欄杆或柵欄,而是被賦予瞭強烈的有機形態。書中配有大量圖解,展示瞭工匠們如何將植物的藤蔓、昆蟲的翅膀等自然意象轉化為堅固而優雅的金屬結構,實現功能與美學的完美結閤。 3. 彩色玻璃(Vidrieras): 玻璃藝術的復興極大地影響瞭室內光綫的處理。我們分析瞭光綫如何被設計成建築體驗的核心要素,以及藝術傢們如何利用不同色調和圖案的玻璃,在保證隱私的同時,營造齣夢幻般的內部氛圍。 第三部分:核心人物的風格演進與思想碰撞 現代主義運動的爆發,離不開幾位極具個性和遠見的建築巨匠之間的思想交鋒與互相影響。本部分將焦點對準這些關鍵人物,探究他們的創作曆程: 安東尼·高迪(Antoni Gaudí)的自然主義與精神追求: 雖然本書不聚焦於特定個案,但我們必須討論高迪在風格發展中的裏程碑地位。我們將分析他如何從早期的拜占庭式影響,逐步走嚮完全基於自然結構邏輯的“有機建築”。他的創新在於將結構力學與象徵意義進行徹底的融閤,使建築本身成為一種宗教或哲學的錶達。我們探討他早期作品(如米拉之傢)中對傳統幾何的解構,及其對新結構體係的探索,例如雙麯麵和懸鏈綫拱。 利略·濛塔內爾(Lluís Domènech i Montaner)的民族史詩: 與高迪的神秘主義不同,濛塔內爾是現代主義中更具“學院派”和“民族復興”色彩的代錶。他的作品(如加泰羅尼亞音樂宮)強調清晰的結構邏輯,並大量運用精美的馬賽剋和雕塑來講述加泰羅尼亞的曆史和民間傳說。我們將對比分析他如何利用新材料(如暴露的鋼結構)來支撐其宏大的裝飾構思。 約瑟夫·普伊格·卡達法爾剋(Josep Puig i Cadafalch)的哥特式迴歸: 卡達法爾剋將中歐和北歐的浪漫主義哥特式元素融入現代主義語匯。他的建築往往帶有一種略顯憂鬱和內斂的浪漫氣質。本書將研究他如何平衡裝飾的復雜性與建築的居住功能,特彆是在其城市住宅設計中的創新。 第四部分:現代主義的城市印記與社會功能 現代主義建築師不僅是雕塑傢,他們也是城市規劃者。他們的許多傑作都是受委托為富裕的資産階級建造的城市宮殿和郊區彆墅。 本章將以巴塞羅那的擴展區(Eixample)為例,分析現代主義如何重塑城市肌理。我們考察瞭這些建築如何通過其引人注目的立麵、寬敞的內部布局,來宣告新階層的社會地位。同時,我們也審視瞭現代主義在公共建築中的應用,例如醫院、工廠和音樂廳,這些地方展示瞭建築師們如何將先進的衛生理念、采光設計與藝術美學相結閤,試圖改善社會生活條件,盡管其主要贊助者仍是精英階層。 結論:輝煌的頂點與轉摺 本書的最後部分討論瞭現代主義在20世紀10年代末和20年代初的衰落與轉型。隨著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歐洲審美趣味的變化,以及民族主義情緒的消退,這種高度裝飾化、昂貴且個性強烈的風格逐漸讓位於更簡約、更具國際化的新古典主義和早期的功能主義。然而,現代主義留下的建築遺産,已經永久地定義瞭巴塞羅那的形象,成為20世紀初歐洲現代建築史上一個獨特且不可復製的視覺高峰。

用戶評價

評分

我尤其關注瞭其中關於高第早期生活與創作背景的描繪部分。手冊沒有將他神化,而是展現瞭一個充滿矛盾與熱情的個體。它細緻地描摹瞭加泰羅尼亞地區獨特的文化土壤,以及工業革命背景下,他如何試圖用一種有機的、充滿靈性的建築語言,去對抗當時流行的冰冷機械美學。這種對時代精神的捕捉,使得高第的形象不再是孤立的,而是與他所處的曆史緊密相連。我感受到瞭他那種近乎偏執的對“真實性”的追求——無論是材料的選擇,還是光影的捕捉,都力求與自然法則保持一緻。這種深挖作者內心世界的處理手法,使得那些宏偉的作品背後,有瞭一個有血有肉的靈魂在驅動,讓人在欽佩其纔華的同時,也對他的執著産生強烈的共鳴。

評分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簡直是一場視覺的盛宴,尤其是封麵燙金的紋理處理,那種低調的奢華感立刻抓住瞭我的眼球。內頁紙張的選擇也十分考究,厚實且帶有柔和的啞光質感,即便是長時間翻閱,眼睛也不會感到疲勞。我特彆欣賞導覽手冊裏對每一件展品的排版布局,那種留白的處理,讓那些精美的建築模型照片和手稿插圖得以充分呼吸,它們不再是簡單的信息堆砌,而更像是藝術品被鄭重地陳列齣來。導覽冊不僅僅是展會工具書,它本身就是一件可以收藏的藝術品。在細節上,比如章節過渡頁的設計,那些重復齣現的拱形或螺鏇綫條元素,無形中建立起一種內在的呼應,引導讀者在閱讀的過程中,仿佛也在進行一場與高第作品精神的對話。這種對“形式服務於內容”的極緻追求,體現瞭齣版方對文化産品的尊重,遠超齣瞭普通導覽手冊的範疇,讓人忍不住想把所有章節都仔細端詳一番,感受那份匠心獨到的美學布局。

評分

對於建築設計專業的學習者而言,這本書提供的圖紙和分析材料無疑具有很高的參考價值。我驚喜地發現,手冊中收錄瞭一些高第的原始草圖,那些潦草卻充滿生命力的綫條,仿佛能讓人直接感受到他構思時的激情與速度。更重要的是,導覽冊沒有止步於展示“是什麼”,而是深入剖析瞭“為什麼”。它用清晰的圖示解釋瞭懸鏈綫拱等結構如何實現力學的完美平衡,這對於理解現代建築的力學美感極具幫助。這些詳盡的剖麵圖和透視圖,對於正在進行類似結構探索的設計師來說,是一份難得的、充滿靈感的“工具箱”,它教導的不僅僅是一種風格,更是一種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一種尊重材料、順應自然的建築哲學。

評分

這本書在梳理高第不同創作階段的演變上,做得非常清晰有力。它並非按照時間綫索簡單羅列作品,而是巧妙地通過幾組核心設計母題,如“麯綫與螺鏇”、“光綫與色彩的幾何學”,來串聯起他跨越數十年的探索。這種主題式的梳理,幫助我構建瞭一個更具邏輯性的知識框架。比如,當我讀到他對馬賽剋拼貼藝術(Trencadís)的創新運用時,手冊立刻將這種技法與他後期的童話般風格做瞭關聯,並追溯到瞭其在巴特羅之傢外立麵上的大膽實踐。這種跨作品的橫嚮聯係,遠比單純的按時間順序介紹更具啓發性,它展現瞭一種思想在不同作品間的漸變與升華,讓我對高第作為一位持續進化的藝術傢的理解上升到瞭一個新的高度。

評分

這本書的敘事節奏和信息密度掌握得恰到好處,讓我這個對高第僅停留在“巴塞羅那標誌性建築”模糊印象的普通愛好者,也能輕鬆入門,繼而深入。它不像學術專著那樣堆砌晦澀的術語,而是用一種非常流暢且充滿畫麵感的文字,將高第那些匪夷所思的設計理念娓娓道來。例如,它在描述聖傢族大教堂的結構時,沒有簡單羅列技術參數,而是深入淺齣地剖析瞭仿生學的運用,解釋瞭為什麼樹木的形態成為瞭他設計柱子的靈感源泉。這種講解方式,極大地降低瞭理解的門檻,讓復雜的結構美學變得觸手可及,引發瞭我強烈的求知欲,促使我反復去思考,自然界中到底蘊藏瞭多少被人類忽略的建築哲學。對於一個想在短時間內建立起係統認知的人來說,這種由淺入深的引導,是極其寶貴的。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