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犯罪心理分析(修订扩展版)
:78.00元
作者:【美】斯坦顿·萨梅洛(Stanton Samenow)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7-01
ISBN:9787115463180
字数:220
页码:272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在临床心理学和犯罪心理学领域拥有37年专业经验、曾担任美国联邦调查局和美国联邦监狱专业顾问和鉴定专家、曾是里根总统犯罪顾问的犯罪心理专家斯坦顿·萨梅洛博士经典力作。
★美国联邦调查局知名特工及《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心理神探》作者约翰·道格拉斯、中国心理学会法律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及中国政法大学犯罪心理学研究中心副主任马皑联袂推荐
★本书第1版从1984年开始销售,到2014年出版修订扩展版,中间多次修订重印,不断加入对全新形式犯罪心理的分析。
内容提要
罪犯是天生的,还是家庭或社会造成的?当他们犯下骇人听闻的罪行时,心里到底在想什么?或者说,罪犯的心理本来就与普通人不同,在伤害他人时不仅毫无内疚,甚至还会获得某种特殊的快感?果真如此,他们有变成好人的可能吗?
在《犯罪心理分析》这部开创性的著作中,犯罪心理专家斯坦顿·萨梅洛博士基于对数百个亲身经历的案例——既有盗窃犯、犯、犯等原始的犯罪形式,也有犯、恐怖主义罪犯、互联网罪犯等新的犯罪形式——的深入考察提出,犯罪行为是犯罪人格的必然产物,而犯罪人格是错误的思维模式的产儿,因此,理解罪犯的认知模式比了解犯罪原因更重要。这一观点颠覆了把犯罪归结于外部环境或精神疾病的传统理论,为我们重新认识、预防犯罪以及转化罪犯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作为里根总统的犯罪顾问和美国联邦调查局的鉴定专家,萨梅洛博士强调,犯罪人格虽然异常顽固、难以辨别和治疗,但依然可以通过帮助罪犯改变其思维方式进行矫正。罪犯能否痛改前非完全取决于自己:我们认为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就会变成什么样的人。
目录
引言 扫除理解犯罪心理的障碍
章 为什么无法鉴别犯罪成因
第二章 请不要将孩子变成罪犯
第三章 同辈压力不是犯罪的借口
第四章 “让学校见鬼去吧”
第五章 在工作中犯罪
第六章 错误思维与犯罪人格
第七章 性的征服与自我的形成
第八章 积怨成怒
第九章 犯罪人格为主,药物为辅
第十章 恐怖分子罪犯
第十一章 “我是一个好人”
第十二章 精神疾病与犯罪人格
第十三章 被的罪犯
第十四章 重新审视矫治
第十五章 如何转化罪犯
第十六章 矫治还是继续犯罪
致谢
作者介绍
斯坦顿·萨梅洛(Stanton Samenow),心理学博士,在临床心理学和犯罪心理学领域拥有37年专业经验,主要致力于青少年与成人罪犯及其治疗方案的研究,并且在加拿大、英格兰等48个国家或地区开展过演讲、培训讲座以及研讨会,曾担任美国联邦调查局、美国联邦监狱和美国缓刑办公室的专业顾问和鉴定专家,还曾是里根总统的犯罪顾问。
文摘
序言
《犯罪心理分析(修订扩展版)》:一次对黑暗面的深刻凝视。 我一直认为,了解人性中最阴暗的部分,并非是为了窥探猎奇,而是为了更好地理解人性的复杂性,从而更好地保护自己,以及理解那些身处困境的人。这本书正是满足了我这种求知欲。作者以冷静客观的笔触,剖析了各种令人发指的犯罪行为背后的心理机制,从动机的形成到行为的实施,再到事后的心理反应,都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绘。我尤其被书中关于“心理创伤”与“犯罪行为”之间关联性的论述所吸引。作者通过大量案例,揭示了童年时期遭受的虐待、忽视等创伤,是如何在成年后以扭曲的方式表现出来,最终导致犯罪的发生。这种对受害者(有时也是施害者)心理历程的深入挖掘,让我对犯罪行为多了一份同情,也多了一份警惕。书中对“反社会人格障碍”、“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疾病与犯罪行为的关联分析,也让我对这些概念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打破了一些刻板印象。整本书读下来,我感觉自己如同经历了一场心理学的“马拉松”,虽然过程充满挑战,但收获是巨大的。它让我不再对人性中的黑暗面感到恐惧,而是以一种更成熟、更理性的态度去面对。
评分初读《犯罪心理分析(修订扩展版)》的心得体会,掩卷之余,感慨颇多。 这本书的书名本身就充满了吸引力,仿佛在召唤读者进入一个充满未知与深邃的领域。我一直对人性的复杂性,尤其是那些潜藏在黑暗角落里的动机,抱有浓厚的兴趣。当我翻开这本书时,便被它严谨而又引人入胜的叙述方式所吸引。作者并没有简单地罗列案例,而是深入浅出地剖析了犯罪行为背后的心理动因,从童年经历、成长环境到人格特质,层层递进,抽丝剥茧。书中对不同类型犯罪者的心理模型构建,更是让我大开眼界。我常常在阅读过程中,试图代入犯罪者的视角,去理解他们为何会做出如此极端、令人费解的行为。这种设身处地的思考,让我对“正常”与“病态”之间的界限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书中也穿插了一些经典的犯罪案例,作者的分析犹如一把锋利的解剖刀,将案例中的人物心理剖析得淋漓尽致,让我不禁为之惊叹。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连环杀手”的章节,那些极度扭曲的心理世界,虽然令人不安,却也映射出人性中最极端的一面。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关于犯罪的书,更是一次关于人性的深刻探索。它让我重新审视自己,也让我对周围的世界有了更深的理解。那种拨开迷雾,看到事物本质的洞察力,是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最宝贵的财富。
评分《犯罪心理分析(修订扩展版)》:一本让我重新思考“恶”的本质的书。 这本书带给我的震撼,远不止于对犯罪行为的了解,更是对“恶”的本质的一次深刻反思。作者并没有简单地将犯罪者标签化为“坏人”,而是试图从更深层次去探究那些导致他们走向犯罪道路的心理根源。书中对“人格缺陷”、“环境影响”、“社会压力”等因素在犯罪形成过程中的作用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让我看到,很多时候,犯罪者也是时代的产物,是环境的受害者,抑或是自身心理问题的牺牲品。我特别对书中关于“共情缺失”的论述印象深刻,它揭示了许多极端犯罪行为的根源在于施害者无法体会他人的痛苦,甚至将他人的痛苦视为一种满足。这种对“冷漠”与“残忍”之间微妙联系的剖析,让我不寒而栗。同时,书中也提到了一些“防御机制”和“认知偏差”是如何误导个体,使其走向犯罪的。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人性的理解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不再简单地用好坏来评判一个人,而是尝试去理解他们行为背后的复杂原因。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种更深刻、更人性化的视角去审视那些我们通常避之不及的黑暗面。
评分《犯罪心理分析(修订扩展版)》:一场智力与情感的盛宴。 这本书的阅读体验,可以说是跌宕起伏,充满了挑战与惊喜。作者的文字功底非常扎实,语言精准且富有感染力,即使是探讨一些晦涩难懂的心理学理论,也能被他解释得清晰明了。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心理学研究方法的介绍,它让我了解到了犯罪心理分析并非是凭空臆测,而是建立在科学理论和严谨的实证研究基础之上的。书中引用的许多研究数据和统计资料,都为作者的论点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停下来,反复思考作者提出的观点,并尝试将书中的理论与我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一些社会现象联系起来。这种主动的思考和联想,极大地增强了我的阅读参与感。书中对犯罪心理的分析,并没有停留在表面,而是深入到个体潜意识层面,探讨了那些不易被察觉的、深层次的心理冲突和驱动力。我特别对书中关于“权力型”、“过程型”等犯罪者分类的论述印象深刻,它们不仅仅是简单的标签,更是对犯罪者内在世界的精妙刻画。这本书让我明白了,理解犯罪,不仅仅是理解一个行为,更是理解一个完整的人生轨迹,理解一个在特定条件下被扭曲的心灵。
评分《犯罪心理分析(修订扩展版)》:一次智识上的盛宴,思维的拓展。 坦白说,在翻阅这本书之前,我对犯罪心理分析领域了解不多,甚至有些片面。然而,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原有的认知。作者在书中展现了扎实的学术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他将原本可能枯燥乏味的心理学理论,用一种引人入胜的方式呈现出来。我尤其喜欢书中对“犯罪动机”的深度剖析,它不仅仅是简单的“贪婪”、“仇恨”等词汇可以概括的,而是涉及到权力欲望、控制欲、报复心理、甚至是一种病态的“求助”信号等等。作者通过对不同犯罪者心理特征的细致描绘,让我意识到,每一个犯罪行为背后,都有其独特的心理逻辑,即使这种逻辑在我们看来是多么的扭曲和不可理喻。书中对“识别谎言”、“欺骗的心理学”等章节的阐述,更是让我对人类沟通和互动有了全新的认识。我常常在阅读过程中,回想起自己曾经遇到过的一些令人费解的人际关系,并尝试用书中的理论去解释。这种将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的阅读方式,让我的思维得到了极大的拓展。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