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經義述聞 (高郵王氏四種之三)
定價:280.00元
作者:王引之
齣版社:鳳凰齣版社(原江蘇古籍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0-09-01
ISBN:9787806431733
字數:
頁碼:789
版次:1
裝幀:精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新圖文軒,正版現貨,歡迎讀者選購
內容提要
王引之《經義述聞》,三十二捲。是書初刊於嘉慶二年《公元一七九七年》,乃其未完本;道光七年(公元一八二七年)重刻於京師。即今通行之足本。學海堂本僅二十八捲,係據道光本略去《久歲考》及《通說》而成。今選用道光七年本影印,附以條目索引,以便檢閱。
引之自序人雲:“下既久由大人之說觸類推之……不揆愚陋。輒取一隅之見附於捲中。”今以嘉慶本典足入相較,則足本所錄念孫之說大體在馬,而引之之說則所缺尚多.是引之先錄庭訓,人以已說陸續增益之,則其名書曰“述聞言以己見附之,非語虛矣。今察全書,父子之說約各居鬥,然則難題為引之撰,直視為父子閤壁璧著亦可。
是書內容,亦即引之自序所雲“諸說並列,則求其是;字有假藉,則改其讀。”約而言之,校正古書古訓、通其假藉二端耳。然其間人有略異者:《爾雅述聞》三捲、《春鞦名字解詁》二捲。則醇然尋求字義者也;《太歲考》二捲,乃耑為辨證星曆而作;至若《通說》二捲,自“古韻二十一部”以下,多舉古書辭例、舊籍僞誤之由,實亦其父子治經經驗之總結,幾典今世之理論著作無異,後之讀是書者尤當措意馬。
王氏父子校古籍、求字錶、通假藉之方法與條例,徐復、趙振鐸二先生已於《廣雅疏證》、《讀書雜誌》之“弁言”中詳論之矣,北不贅言.今謹就《經義述聞》之特色及體現於是書之優良學風略論如左。
王念孫當語入曰:“吾冶小學,呈為之舌人馬。其寺歸曰:用小學說經、用小學校經而已矣。”《經義述聞》即熔小學、校勘、經學為一爐之佳製也。引之自序引其父語曰:“訓詁之旨存乎聲音,字之聲同聲近者經傳往往假藉。學者以聲求義,破真假藉之字而讀以本字,則渙然冰釋,如其假藉之字強為之解,則詰為病矣。”是以斯編之求字義,亦與疏《廣雅》同,重在以聲音通訓詁。經弁
義言述閔
阮元序
自序
捲一 周易上五十四條
捲二 周易下五十二條
捲三 尚書上五十五條
捲四 尚書下五十條
捲五 毛詩上五十一條
捲六 毛詩寜五十五條
捲七 毛詩下四十四條
捲八 周官上五十條
捲九 周官下四十六條
捲十 儀禮 七十四條
目錄
新圖文軒,正版現貨,歡迎讀者選購
作者介紹
新圖文軒,正版現貨,歡迎讀者選購
文摘
新圖文軒,正版現貨,歡迎讀者選購
序言
新圖文軒,正版現貨,歡迎讀者選購
從收藏價值的角度來看,這本書的特定版本和齣版社的聲譽,使其本身就具備瞭相當的稀缺性。市場上關於王引之的研究資料浩如煙海,但能將這套重要的文獻如此完整、精良地呈現齣來的版本,是值得被珍視的。它不僅僅是一套可以閱讀的文本,更是一種知識資産的儲備。我知道很多人購買它,是抱著“傳傢寶”的心態。而對於我這樣的普通讀者而言,擁有它意味著可以隨時查閱到最權威、最可靠的底本,減少瞭在辨彆不同版本真僞和準確性上的精力消耗。這種確定性在浩瀚的古籍海洋中是極其稀有的,它確保瞭我的閱讀和研究有一個穩固的基石,讓人可以安心地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得更遠。
評分這本書的價值,絕非僅僅停留在“學術研究”這個層麵,它更像是一麵鏡子,映照齣古代士人處理復雜社會問題和構建思想體係的方式。我注意到書中對於一些古代禮儀和政治倫理的闡發,即便放在今天來看,依然具有深刻的藉鑒意義。它所蘊含的“經世緻用”的精神內核,是通過對經典的深入挖掘來達成的,而不是空泛的說教。閱讀它,就像是參與瞭一場跨越時空的知識接力。它教會我如何從最根本的原則齣發,去審視既有的製度和觀念,而不是盲目地接受。這種思維訓練對於任何希望在自己的領域有所建樹的人來說,都是寶貴的財富。我甚至覺得,它對提升一個人的心性修養,都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讓人在紛繁的世界中找到一個堅實的立足點。
評分作為一名非科班齣身的古典文獻愛好者,我原本對《經義述聞》這類著作心存敬畏,擔心晦澀難懂。但實際閱讀下來,我發現作者的行文雖然嚴謹,但脈絡是清晰可見的。它不像某些古籍那樣堆砌生僻字詞,而是邏輯主綫非常清晰,仿佛一位耐心的老師在引導你一步步深入。當然,閱讀的門檻依然存在,需要一定的古文基礎,但這恰恰是閱讀這類典籍的樂趣所在——每一次的查閱、每一次的理解,都是對自身學養的一次小小的提升。我常常需要對照著工具書反復咀嚼一些關鍵的注釋和引文,這個過程雖然耗時,但每一次的“打通”都讓人對傳統學術的精妙之處感嘆不已。它不是讓你輕鬆獲取答案,而是引導你去尋找和構建答案的過程,極具啓發性。
評分我花瞭好大力氣纔搞到這本,主要是衝著王引之的名頭去的,他那一代學人的治學態度,簡直就是後輩楷模。閱讀這套書的過程,與其說是獲取知識,不如說是一場與先賢的深度對話。不同於現在動輒就求快、求新、求獵奇的閱讀風氣,這本書要求你慢下來,沉下心,去體會那種層層遞進、環環相扣的論證過程。每一次攻剋一個難點,那種豁然開朗的成就感,是其他快餐式讀物無法給予的。它不僅僅是闡釋儒傢經典,更重要的是展示瞭一種嚴謹、審慎的考據和詮釋方法論。讀完之後,你會發現自己看待問題的角度都變得更加開闊和深入,不再滿足於錶麵的理解,而是開始探究其背後的邏輯和曆史語境。這種潛移默化的影響,纔是真正珍貴的“乾貨”,遠超乎書本上記錄的任何一個具體觀點。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實在是讓人眼前一亮,拿在手裏沉甸甸的,紙張的質感也非常好,那種老派的印刷風格,透著一股子曆史的厚重感。我特彆喜歡封麵那種簡約又不失古樸的設計,尤其是在圖書館或者書房裏,它就安靜地擺在那裏,本身就是一件賞心悅目的藝術品。每一次翻開它,都能感受到齣版社在細節上的用心,字體的選擇、排版的間距,都經過瞭精心考量,讀起來絲毫沒有現代印刷品的廉價感。對於一個熱愛傳統文化和古籍的人來說,能擁有一本如此精美的實體書,簡直是莫大的享受。這種對書籍本體的尊重,也讓人在閱讀時更加心無旁騖,更容易進入作者構建的那個思想世界。我甚至會小心翼翼地用書簽而不是直接摺角,生怕任何一個細微的動作會破壞瞭它這份完美的品相。好的書籍不光內容重要,它的“外衣”也同樣承載著一種文化精神,而這本《經義述聞》無疑是做到瞭內外兼修的典範。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