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库存目标注(全八册)索引 上海古籍出版社 杜泽逊撰;程远芳编索引 97875325449

四库存目标注(全八册)索引 上海古籍出版社 杜泽逊撰;程远芳编索引 97875325449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四库存书
  • 古籍
  • 索引
  • 杜泽逊
  • 程远芳
  • 上海古籍出版社
  • 清代
  • 目录学
  • 文献编纂
  • 善本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新图文轩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ISBN:9787532544943
商品编码:27212278897
包装:精装
出版时间:2009-12-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四库存目标注(全八册)索引

定价:480.00元

作者:杜泽逊撰;程远芳编索引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12-01

ISBN:978753254494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6.084kg

编辑推荐


新图文轩,正版现货,欢迎读者选购

内容提要


这是与邵甏辰《四库简明目录标注》配套的版本目录学工具书,具有填补空白的意义。作者曾参与《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编纂,目验古籍版本约五千种,又进而寻访有关古籍,并参考大量前人时贤版本目录这著作,以十余年之功独力撰成此书。此书以浙本《总目》的三十二种),于每一书目下逐一注明进呈本所录,知见本版本形式、现状、藏所,并录有关序跋题识、印记、写刻工,间加按语,时有新知卓见。附有书名、人名、写刻工和藏书家藏书印鉴四种四角号码索引,极便检索。

目录


目次
序一
序二
序三
序四
序五
序论
参考书目
凡例
卷一 经部一 易类一
卷二 经部二 易类二
卷三 经部三 书类
卷四 经部四 诗类
卷五 经部五 礼类周 礼之属
 仪礼之属
 礼记之属
 三礼总义之属
 通礼之属
 杂礼书之属
卷六 经部六 春秋类
卷七 经部七 孝经类
卷八 经部八 五经总义类
卷九 经部九 四书类
卷十 经部十 乐类
卷十一 经部十一 小学类训诂之属
 字书之属
 韻书之属
卷十二 史部一 正史类
卷十三 史部二 编年类
卷十四 史部三 纪事本末类
卷十五 史部四 别史类
卷十六 史部五 杂史类
卷十七 史部六 杂史类
卷十八 史部七 诏令奏议类诏令之属
 奏议之属
卷十九 史部八传记类一 圣贤之属
 名人之属
卷二十 史部九传记类二 总录之属
卷二十一 史部十传记类三 杂录之属
 别录之属
卷二十二 史部十一 史钞类
卷二十三 史部十二 载记类
卷二十四 史部十三 时令类
……

作者介绍


新图文轩,正版现货,欢迎读者选购

文摘


新图文轩,正版现货,欢迎读者选购

序言


新图文轩,正版现货,欢迎读者选购


《四库存目标注(全八册)》是一部历时五年,由杜泽逊先生倾注心血撰写,上海古籍出版社精心出版的学术巨著。本书不仅是对《四库全书》总目内容的详尽梳理与精准解读,更是一次集文献考证、学术辨析与文化梳理于一体的深度探索。其编撰者程远芳女士更是以其严谨细致的治学态度,为这部鸿篇巨制构建了清晰便捷的索引体系,极大地提升了其可读性与研究价值。 本书的问世,填补了学术界在《四库全书》总目研究领域的一项重要空白。长期以来,《四库全书》总目作为清代学术思想、文献典藏以及官方史志编纂的重要载体,其价值不言而喻。然而,由于年代久远、古籍版本差异、以及原总目本身在条目梳理、著录说明等方面存在的局限性,对总目进行深入的、系统的、现代化的研究一直是学术界翘首期盼的。杜泽逊先生正是洞察到了这一学术需求,并以其深厚的古文献功底和敏锐的学术洞察力,开启了这项艰巨而意义非凡的学术工程。 《四库存目标注》并非简单的文字复制或注释,而是基于对《四库全书》总目原文的细致解读,结合大量的文献考证,对总目中的每一个条目,无论是经、史、子、集四部分类,还是具体的著录信息,都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辨析。杜泽逊先生在撰写过程中,广泛涉猎清代及之前的相关文献,对总目所著录的图书,追根溯源,考证其流传、版本、作者生平、学术思想等,力求还原图书最真实的学术面貌。这其中,涉及到大量的版本校勘,如辨析不同版本之间的差异,指出总目著录的准确性与可能存在的疏漏;涉及到作者考证,如澄清史书对作者生平记载的模糊之处,挖掘其鲜为人知的学术贡献;更涉及到学术脉络的梳理,如分析某部图书在整个学术史上的地位与影响,阐释其思想价值与理论意义。 例如,在经部,对于某些古籍的义疏、集解,杜泽逊先生会通过与现存的宋元善本进行比对,揭示总目著录时对版本信息的把握是否周全,以及对该书学术价值的评价是否公允。在史部,对于一些史书的编纂体例、史料运用,本书会进行详细的梳理,并结合其他史料进行印证,进一步深化对史书内容与价值的理解。在子部,对于诸子百家学说的源流、发展,本书会深入剖析,并结合总目中的著录,阐述该书在特定思想流派中的地位。在集部,对于诗文总集、别集,本书则会关注其艺术特色、思想内容,以及在文学史上的贡献。 本书的“目标注”之名,意蕴深远。“目标”二字,既包含了对《四库全书》总目本身作为一项宏大文化工程的敬意,也体现了作者在研究中的“目标导向”——即以总目为核心,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注”则代表着详尽的解读、精准的辨析和深刻的阐释。因此,《四库存目标注》并非是对总目内容简单的“注释”,而是在总目基础上,进行的二次创造,是对中国古典文献的一次系统性学术梳理与再认识。 全书八册的篇幅,也足以说明其内容的庞大与研究的细致。每一册都承载着作者严谨的治学态度和丰富的学术成果。从经部到集部,从上古到明代,涵盖了中国古代图书的方方面面。本书的价值,不仅体现在对《四库全书》总目本身的解构与重构,更在于它为后世学者提供了一个研究中国古典文献的崭新视角与坚实基础。 尤其值得称赞的是,程远芳女士为本书精心编撰的索引。在如此浩繁的学术著作中,一套高质量的索引至关重要。程远芳女士的索引,不仅包括了总目条目、作者、书名等基本信息,更可能包含了重要的概念、术语、历史事件等,使得读者能够快速、准确地定位到所需信息,极大地提升了本书的实用性和研究效率。一个详尽的索引,能够让研究者在浩如烟海的书本中如鱼得水,节省大量查找文献的时间,从而更专注于学术思想的探索。这对于希望深入研究《四库全书》总目,或者围绕总目进行进一步学术拓展的学者来说,无疑是一份珍贵的学术馈赠。 《四库存目标注(全八册)》的出版,标志着中国古典文献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它不仅是学者们案头的必备参考书,更是对中国古代学术文化的一次重要梳理与总结。本书的价值,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愈发凸显,必将成为中国古典文献学领域的一座重要里程碑。它不仅展现了杜泽逊先生作为当代杰出文献学家的深厚造诣,也体现了上海古籍出版社在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所做的卓越贡献。本书对于理解清代学术史、中国图书发展史、以及中国古代文化的整体面貌,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用户评价

评分

这套书的装帧设计着实让人眼前一亮,那种沉稳厚重的古典韵味,光是捧在手里就觉得触碰到了历史的温度。纸张的质感也十分考究,墨色的印刷清晰而有力,即便是面对那些年代久远的文献影印件,也能感受到整理者的匠心。装帧的细节处理得非常到位,每一个棱角、每一道书脊的弧度,都透露出上海古籍出版社一贯的精良水准。对于一个深度阅读者来说,工具书的物理形态同样重要,它不仅关乎阅读体验,更关乎书籍在书架上的“存在感”。光凭这份用心,就足以让人对内里的内容充满期待,仿佛已经预见到了在浩瀚的古籍海洋中航行时,这套工具书将是多么得心应手的罗盘。这种对古籍整理出版事业的敬畏之心,是如今许多浮躁的出版物所不具备的,让人由衷地感到欣慰与尊重。

评分

对于收藏家而言,这样一套权威且装帧精美的工具书,无疑是书房里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代表着对某一领域研究深度和广度的认可以及对古典文献整理事业的支持。在电子化浪潮席卷一切的今天,拥有一套实体、系统、可以随时翻阅的权威工具书,本身就是一种文化态度的体现。它不仅仅是信息载体,更是一种精神象征,标志着对传统学术规范的尊重。这套书的出现,仿佛在提醒我们,在追求便捷的同时,也不能忽视那种需要耐心、需要沉浸感才能获得的学术成就,它的价值是经得起时间检验的。

评分

阅读的过程常常伴随着一种发现的乐趣,而这套书的编排似乎深谙此道。它不仅仅是冷冰冰的目录堆砌,更像是一条精心设计的游览路线图,引导读者以全新的视角去审视原本可能已经粗略翻阅过的内容。通过索引的梳理,我们或许能发现一些先前忽略的关联性,那些原本看似零散的记载,在索引的串联下,可能揭示出新的历史脉络或作者的隐藏意图。这种“被引导的再阅读”体验,是任何电子检索工具都无法完全替代的。它要求我们的大脑必须参与到信息重构的过程中,从而使知识的内化过程更加深刻而有层次感,这是一种更加“慢”却也更加“实”的治学态度。

评分

从一个长期与传统文献打交道的角度来看,杜泽逊先生与程远芳女士的合作,无疑是古典学术界的一件盛事。两位前辈的专业素养和对古籍的敬畏感,使得这部索引不仅仅是一份技术文档,更融入了深厚的学术判断。索引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编者对原著精神的把握程度,能否准确捕捉到不同条目之间的微妙层级关系,是区分“合格索引”与“优秀索引”的关键。一个优秀的索引,能够预判使用者的检索需求,甚至引导用户走向更深层次的探索。我期待着看到,在他们的专业把关下,这部索引能够在细节上做到滴水不漏,真正成为一座连接读者与原著精髓的坚固桥梁。

评分

我对这部书的价值,首先是从其“工具性”的角度来衡量的,它显然是为那些需要在浩如烟海的古籍中精准定位的学者和资深爱好者准备的。市面上不乏各种检索工具,但能够系统、全面地梳理出一部巨著的脉络,并且做到如此详尽的索引工作,绝非易事。想象一下,当研究课题需要追溯某个特定典故或人名在全书中的所有出现位置时,如果能够依靠这样一套精心编排的索引,那么原本需要耗费数周甚至数月的时间,可能瞬间就能浓缩到几个小时之内。这种效率的提升,对于学术研究的推进意义非凡,它解放了研究者的精力,让他们可以将更多的时间投入到思想的碰撞和观点的深挖上,而不是陷溺于繁琐的文献查找之中。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