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庵梦忆》是记述关于明末散文家张岱身经历过的杂事的著作,它详细描述了明代江浙地区的社会生活,有对贵族子弟的闲情逸致、浪漫生活的描写,也有对社会生活和风俗人情的反映。既是一部个人化的生活史,也是一部晚明时期的生活画卷。
《西湖梦寻》对杭州西湖一带重要的山水景色、佛教寺院、先贤祭祠等进行了全方位的描述,作者在每则记事之后选录先贤时人的诗文若干首(篇),更使山水增辉。是一部介绍西湖掌故、地理的著作,同时也是一部具有很高文学成就的山水记和风俗记。
张岱,又名维城,字宗子、石公,号陶庵、天孙,别号蝶庵居士,晚号六休居士。张岱出身仕宦家庭,早年生活优裕,久居杭州。明亡后,避居剡溪山,悲愤之情悉注于文字之中。他是公认成就X高的明代文学家之一,X擅散文。
陶庵梦忆
自序
卷一
钟山
报恩塔
天台牡丹
金乳生草花
日月湖
金山夜戏
筠芝亭
砎园
葑门荷宕
越俗扫墓
奔云石
木犹龙
天砚
卷二
孔庙桧
孔林
燕子矶
鲁藩烟火
朱云崃女戏
绍兴琴派
花石纲遗石
焦山
表胜庵
梅花书屋
不二斋
沈梅冈
岣嵝山房
三世藏书
卷三
丝社
南镇祈梦
禊泉
兰雪茶
白洋潮
阳和泉
龙喷池
朱文懿家桂
逍遥楼
包涵所
斗鸡社
栖霞
湖心亭看雪
卷四
不系园
兖州阅武
牛首山打猎
杨神庙台阁
雪精
严助庙
二十四桥风月
世美堂灯
宁了
张氏声伎
卷五
范长白
于园
姚简叔画
炉峰月
湘湖
柳敬亭说书
虎丘中秋夜
扬州清明
金山竞渡
刘晖吉女戏
朱楚生
扬州瘦马
卷六
彭天锡串戏
目莲戏
甘文台炉
绍兴灯景
韵山
天童寺僧
水浒牌
烟雨楼
仲叔古董
噱社
一尺雪
齐景公墓花樽
卷七
西湖香市
西湖七月半
及时雨
雷殿
庞公池
松花石
愚公谷
定海水操
过剑门
卷八
龙山放灯
王月生
张东谷好酒
楼船
阮圆海戏
花阁
范与兰
闰元宵
合采牌
琅嬛福地
西湖梦寻
自序
西湖总记
明圣二湖
西湖北路
玉莲亭
昭庆寺
大佛头
保俶塔
玛瑙寺
智果寺
六贤祠
西泠桥
岳王坟
紫云洞
西湖西路
玉泉寺
集庆寺
飞来峰
冷泉亭
灵隐寺
北高峰
岣嵝山房
青莲山房
上天竺
西湖中路
秦楼
十锦塘
孤山
关王庙
六一泉
葛岭
苏公堤
湖心亭
放生池
西湖南路
柳洲亭
灵芝寺
钱王祠
净慈寺
小蓬莱
雷峰塔
烟霞石屋
高丽寺
于坟
风篁岭
一片云
西湖外景
西溪
虎跑泉
凤凰山
宋大内
五云山
云栖
镇海楼
城隍庙
火德庙
芙蓉石
云居庵
紫阳庵
金山夜戏
崇祯二年中秋后一日,余道镇江往兖。日晡①,至北固,舣舟②江口。月光倒囊入水,江涛吞吐,露气吸之,噀③天为白。余大。移舟过金山寺,已二鼓矣。经龙王堂,入大殿,皆漆静。林下漏月光,疏疏如残雪。余呼小傒携戏具,盛张灯火大殿中,唱韩蕲王金山及长江大战诸剧。锣鼓喧阗,一寺人皆起看。有老僧以手背摋④眼翳,翕然张口,呵欠与笑嚏俱至。徐定睛,视为何许人,以何事何时至,皆不敢问。剧完将曙,解缆过江。山僧至山脚,目送久之,不知是人、是怪、是鬼。
【注释】
①晡(bū):申时,为现在的下午三点到五点。
②舣(yǐ)舟:使船靠岸。
③噀(xùn):喷。
④摋(shā):揉。
梅花书屋
陔萼楼后老屋倾圮,余筑基四尺,造书屋一大间。旁广耳室如纱①,设卧榻。前后空地,后墙坛其趾,西瓜瓤大牡丹三株,花出墙上,岁满三百余朵。坛前西府二树,花时积三尺香雪。前四壁稍高,对面砌石台,插太湖石数峰。西溪梅骨古劲,滇茶数茎妩媚,其旁梅根种西番莲,缠绕如缨络②。窗外竹棚,密宝襄盖之。阶下翠草深三尺,秋海棠疏疏杂入。前后明窗,宝襄西府,渐作绿暗。余坐卧其中,非高流佳客,不得辄入。慕倪迂清③,又以“云林秘阁”名之。
【注释】
①纱(chú):纱帐。
②缨络:同“璎珞”,指珠玉串起的饰品。
③倪迂清:元代书画家倪瓒家中的清阁,用于收藏图书。
兰雪茶
日铸①者,越王铸剑地也。茶味棱棱,有金石之气。欧阳永叔曰:“两浙之茶,日铸第X。”王龟龄曰:“龙山瑞草,日铸雪芽。”日铸名起此。京师茶客,有茶则至,意不在雪芽也,而雪芽利之,一如京茶式,不敢独异。三峨叔知松萝焙法,取瑞草试之,香扑洌。余曰:“瑞草固佳,汉武帝食露盘,无补多欲;日铸茶薮,‘牛虽瘠,偾于豚上②’也。”遂募歙人入日铸。
扚③法、掐法、挪法、撒法、扇法、炒法、焙法、藏法,一如松萝。他泉瀹之,香气不出,煮禊泉,投以小罐,则香太浓郁。杂入茉莉,再三较量,用敞口瓷瓯淡放之,候其冷;以旋滚汤冲泻之,色如竹箨方解,绿粉初匀;又如山窗初曙,透纸黎光。取清妃白,倾向素瓷,真如百茎素兰同雪涛并泻也。
雪芽得其色矣,未得其气,余戏呼之“兰雪”。四五年后,“兰雪茶”一哄如市焉。越之好事者不食松萝,止④食兰雪。兰雪则食,以松萝而纂兰雪者亦食,盖松萝贬声价俯就兰雪,从俗也。乃近日徽歙间松萝亦名兰雪,向以松萝名者,封面系换,则又奇矣。
【注释】
①日铸:山名,位于今浙江绍兴,盛产茶,以“日铸”X为出 名。
②牛虽瘠,偾(fèn)于豚上:再瘦弱的牛,倒在小猪身上,小猪也会被压死。这句话出自《左传》。
③扚(dí):按。
④止:只。
湖心亭看雪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①矣,余拏②一小舟,拥毳衣③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淞沆砀④,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⑤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注释】
①更定:初更之后,相当于现在的晚上八、九点。
②拏(ná):指划船。
③毳(cuì)衣:古代的一种衣服,由毛皮制成。
④沆砀(hànɡ dànɡ):烟雾缭绕的样子。
⑤大白:大的酒杯。
我发现这本书的译注部分处理得非常到位,它没有采取那种简单粗暴地将所有生僻字词都标注出来的做法,而是更侧重于对文化背景和意境的阐释。注释的风格很是内敛而精准,总是在最关键的地方点出要害,既解释了字面意义,更深入挖掘了背后的历史典故或哲思。这种“恰到好处”的注释,使得阅读过程既有学习的收获,又保持了原汁原味的韵味,避免了过多的干扰而打断了思绪的连贯性。它尊重了读者的主动探索精神,只在读者真正需要帮助时才伸出援手,而不是把所有东西都嚼碎了喂到嘴边。这种克制而有力的学术态度,让人对编者团队的专业性肃然起敬。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着实让人眼前一亮,那种沉稳的墨绿色调搭配着烫金的书名,拿在手里就有一种庄重典雅之感,仿佛瞬间穿越回了那个文人雅士辈出的年代。内页的纸张质感也相当出色,摸上去细腻光滑,而且油墨印刷的清晰度极高,即便是那些繁复的古体字也毫无模糊之感。我尤其欣赏它在细节上的用心,比如书脊的处理,既结实又美观,确保了这本书能够经受住长时间的翻阅。对于我这种既爱读书又注重藏书体验的人来说,这样的实体书本本身就是一种享受,它不仅仅是知识的载体,更是一件值得陈列的艺术品。每次把它从书架上取下来,翻开阅读时,那种油墨的清香和纸张的触感,都让人感到无比踏实,这种对实体书的尊重和对阅读体验的重视,是很多现代出版物所欠缺的。
评分这本书的内容排版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典范,它完美地平衡了文本的密度与视觉的舒适度。不同于一些为了省空间而把字印得密密麻麻的书籍,这里采用了适中的行距和字号,使得即便是初次接触这类古典文献的读者,也不会感到眼睛容易疲劳。更妙的是,它在版式设计上巧妙地运用了留白,让每一页都有呼吸感,重点内容也因此被凸显出来。这种精心设计的排版,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流畅性,让人能够心无旁骛地沉浸在文字的世界里。它展现了一种对阅读美学的深刻理解,仿佛作者和设计者都深知,好的内容需要好的“容器”来承载,否则再精妙的文字也会在糟糕的版式中黯然失色。
评分最令我感到惊喜的是,这本书的整体设计理念似乎在努力消除古典文学与现代读者之间的那道无形的隔阂。它没有采取那种故作高深的学者腔调,而是用一种非常亲切且富有引导性的方式,将读者引入到那个特定的文学时空中。整体的阅读体验非常流畅,它成功地做到了“雅而不艰”,既保留了古典的韵味,又确保了现代人能够轻松上手。从封面设计到内文排版,再到注释的详略得当,都体现了一种以读者为中心的出版哲学。购买它,感觉就像是得到了一位学识渊博又和蔼可亲的老师,愿意耐心引导你探索古籍的深邃之美,而不是设置重重障碍让你望而却步。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和印刷质量,真的体现了出版方对于“经典”二字的敬畏之心。从纸张的选择到油墨的附着力,都透着一股“经久耐用”的气息。我特别留意了折痕处,即便是多次翻开到中间部分,书脊的连接处依然保持着良好的平整度,没有出现松散或断裂的迹象。这对于经常需要对照阅读或者反复研读的读者来说至关重要,一本无法持久保存的书籍,无论内容多么精彩,其价值都会大打折扣。看得出来,他们在制作过程中是按照收藏级的标准来执行的,这使得这本书不仅是一次性的阅读材料,更是一份可以传承下去的文化遗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