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心画:中国文人画五百年
定价:58.00元
作者:卜寿珊,皮佳佳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11-01
ISBN:978730128769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1 本书是研究中国文人画的经典之作。海外美术史学生了解中国艺术史的必读书。2 美国艺术史家谢伯轲、方闻、高居翰 推荐。学者朱良志和高建平推荐。
内容提要
《心画:中国文人画五百年》是研究中国文人画的经典之作。
本书重要的贡献是还原了文人画的真实含义及其产生的社会环境。文人画在北宋产生之时,主要指的并非是一种鲜明的绘画风格,而是士大夫阶层对自身创作活动的一种认同和期许,并以此和那些职业画家划清界限。
之后,经过南宋、元代、明代,文人画的概念不断变化发展,文人画与院画、画师作品之间的关系变得愈加复杂微妙。苏轼对于士人阶层的推崇,在董其昌的南宗北宗论中得到一种新的回响。
本书以纵横开合、明暗相照的叙述结构展开,切入中国画的生成原境,以广阔而宏大的历史视角、对思想体系的社会历史背景的细腻分析、饱含思辨力和理论穿透力的笔触,清晰呈现了中国文人画理论的生发、演变与成熟的发展全貌。
目录
作者介绍
卜寿姗,美国艺术史家,现为哈佛大学费正清研究中心研究员。自上世纪60年始就一直致力于中国文人画研究。她的主要著作还有与孟克文(Christian Murck)合著的《中国艺术理论》。
文摘
序言
作为一名长期沉迷于中国古典艺术的爱好者,《心画:中国文人画五百年》这本书,说实话,一开始吸引我的,绝不仅仅是那个诗意的书名。我一直觉得,文人画不仅仅是笔墨的挥洒,更是一种精神的寄托,是艺术家内心世界的无声诉说。翻开这本书,我仿佛走进了一个跨越五百年的画廊,从元代的遗民情怀,到明清的雅逸风流,再到近现代的时代变迁,每一幅画作背后都藏着一个文人的生命故事。书的编排很巧妙,它没有枯燥地罗列画家和作品,而是将不同时期的文人画置于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下进行解读,让你深刻理解为什么他们的笔下会流露出那样的愁绪、那样的超脱。我尤其喜欢书里对那些“逸笔草草”的作品的解读,它们看似随意,实则蕴含着画家深厚的功力和极高的精神境界。看着那些山水,仿佛能听到风在呼啸,看到云在翻腾;看着那些花鸟,仿佛能闻到淡淡的墨香,感受到生命的勃勃生机。这本书让我对“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有了更深的理解,因为文人画本身就是一种“画”出来的“书”,是他们胸中丘壑、眼中世界的凝练。它不只是一本画册,更是一本关于中国文化精神的书。
评分我一直对中国传统绘画有着一种近乎痴迷的喜爱,总觉得那寥寥数笔勾勒出的意境,比繁复的色彩和线条更能触动人心。《心画:中国文人画五百年》这本书,简直就是为我这样的爱好者量身定做的。它不仅仅是罗列了五百年间的文人画名家及其代表作,更重要的是,它深入浅出地剖析了文人画背后的哲学思想、审美情趣以及时代烙印。书中对每一位画家的生平、创作理念以及艺术风格的阐述,都力求严谨而又不失趣味,让我仿佛亲临了那个时代,与那些风流才子们神交。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并没有将文人画局限于“雅”,而是展现了其丰富多样的情感表达,从孤寂的隐逸,到放浪的形骸,再到对家国的眷恋,都在笔墨间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也是一次对中国传统文人精神的深度对话。它让我明白,文人画之所以能流传千古,不仅仅在于其艺术技巧的高超,更在于其所蕴含的那份独立于世俗的清高、对自然的敬畏以及对生命本质的探寻。它像一面镜子,映照出古代文人心中的山水,也映照出我们当下内心深处的渴望。
评分我一直认为,真正的艺术是能够穿越时空的,而中国文人画,正是这样一种充满生命力的艺术形式。《心画:中国文人画五百年》这本书,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入浅出的讲解,让我对文人画的理解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它不仅仅是一本绘画史的梳理,更是一次对中国文人心灵世界的探索。书中的论述,从历史的纵深感和文化的广度感上,都做得非常出色。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分析画作时,那种将笔墨技巧、审美情趣与画家的人生际遇、时代背景相结合的叙事方式。这让我明白,每一幅传世之作,都不仅仅是技术的展现,更是画家对生命、对自然、对社会的一种独特回应。书中对于不同时期文人画风格的演变,以及它们背后所代表的哲学思想和人文精神的解读,都让我受益匪浅。它帮助我理解了为何文人画会如此注重“写意”,为何会在笔墨间流露出那么多的情感与思考。阅读这本书,就如同与五百年的中国文人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我从中汲取了养分,也看到了传统艺术的独特魅力。
评分我一直觉得,艺术品往往是了解一个时代、一个民族最直接的窗口。《心画:中国文人画五百年》这本书,恰恰就是这样一本让我受益匪浅的著作。它以宏大的视角,梳理了中国文人画长达五百年的发展脉络,从元代的遗民悲歌,到明清的士大夫情怀,再到近现代的转型与革新,每一个时期都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风貌和人文精神。我尤其欣赏书中对每一幅画作的解读,不仅仅停留在技法的描述,更深入挖掘了作品背后所承载的时代背景、画家心境以及文化内涵。读完这本书,我才真正理解了“笔墨当随时代”这句话的深意。文人画不仅仅是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艺术家对时代变迁、社会思潮的深刻回应。书中的许多例子都让我拍案叫绝,比如某位画家在国破家亡之际,笔下的山水如何从雄浑转为哀婉,又如何通过寄情山水来宣泄内心的悲愤。这种将艺术与历史、个人与时代紧密结合的叙事方式,让我对中国文人画有了前所未有的深刻认识。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绘画的书,更是一部关于中国文人精神史的生动读本,让我受益匪浅。
评分对于我这样一个对传统艺术有着濃厚興趣但又缺乏系统性了解的读者来说,《心画:中国文人画五百年》无疑是一次及时雨。这本书的叙事方式非常独特,它并非简单地按照时间顺序铺陈,而是巧妙地将不同时期的文人画风格、代表人物以及他们的精神追求 interwoven,形成了一幅幅生动的画卷。我喜欢作者的笔触,既有学者的严谨,又不乏文人的情怀。在解读那些看似“意到笔不到”的作品时,作者总能鞭辟入里,让我窥见画家“胸中自有丘壑”的玄妙。这本书让我开始重新审视那些熟悉的画作,比如倪瓒的疏林坡石,不再仅仅是形式上的简洁,而是看到了其中蕴含的独立人格和隐逸情怀;又比如八大的孤寂,不再只是笔墨上的奇崛,而是感受到了他颠沛流离的生命之痛。书中还提到了文人画与诗、与书法的紧密联系,让我明白了“诗书画三绝”并非虚名,而是文人综合素养的体现。这本书帮助我建立起了一个关于文人画的清晰框架,也让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有了更深的敬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