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老年国画大学堂 荷
定价:24.00元
售价:12.2元,便宜11.8元,折扣50
作者:曹国鉴韩嘉明
出版社:人民美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06-01
ISBN:978710205580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2k
商品重量:0.300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老年国画大学堂·写意花鸟画技法》是在总结作者曹国鉴五十余年写意花鸟画艺术实践和二十年老年大学教学经验基础上编写出的。本套丛书内容详实,尤其侧重于基础技法的讲解,在笔法、墨法、色法、水法及构图方面论述充实,文字与图解相对照便于初学者自学。本书为《老年国画大学堂·写意花鸟画技法》之《荷》分册。全书切中老年人学画心理,总结老年人学画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并把这些问题融入到具体技法讲解中,使本书更具实用价值。
目录
作者介绍
曹国鉴,字慕植,祖籍安徽歙县,室名雅怡堂。1936年生。师从汪慎生先生,后又得到陈半丁、高希舜、王雪涛诸先生的教诲,画艺日趋成熟。画风受林良、陈淳、石涛、八怪及海派画家的影响。作品《雪梅图》被收藏。《曹国鉴花鸟画教学》教材由湖北美术出版社出版。原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现为北京市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画研究会会员、今日华夏艺术中心特聘画师、文化部侨联文华阁书画院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书画家协会顾问,并在新华社、外交部等十余所中央部委的老年大学任教。艺术简历刊于《中国当代书画家印款辞典》《中国历代书画名家大辞典》。韩嘉明,女,1941年10月26日生。书画世家。自幼受故宫顾问外祖父李浚之(响泉)、湖社画家舅老爷李鹤筹(枕湖)及二舅李树智(晴湖)、母李树萱(冷云)影响修习国画。毕业于中国画研究会人物进修班,由蒋兆和、黄胄、叶浅予、黄均诸先生授课。中国画研究会会员、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创作研究员、辅仁美术研究会研究员。18岁作品《百蝶图》参加北京“三八节”画展获奖,并加入北京国画社,在此期间临摹了大量古代人物画作品,并坚持练习素描,从师于老一辈画家王重年教授。1959年从师于黄均教授专攻工笔人物画。并从师北京师范大学郭预衡教授修习古典文化。作品参加外举办的各种画展,《月夜仕女》、《蝶恋花》等在中国美术馆展出并选入画集。《水月观音图》于日本参展入编《中日邦交20周年现代中国书画名作展画集》。作品《嫦娥奔月》为收藏。作品《竹林仕女图》选入《北京辅仁大学建校七十周年画集》。
文摘
序言
每次捧读此书,都仿佛置身于一片绿意盎然的荷塘之中,清风徐来,荷香阵阵。我常常被书中描绘的荷花所打动,那不仅仅是简单的花朵,更是生命的赞歌,是自然的精灵。作者们用他们精湛的笔墨,将荷花的亭亭玉立,悄然绽放,以及风雨中的坚韧,都表现得淋漓尽致。我注意到,书中对于不同季节、不同光线下的荷花都有细致的描绘,从含苞待放的娇羞,到盛放时的热情奔放,再到残荷的静谧孤寂,每一个瞬间都充满了诗意。这让我深刻地体会到,艺术不仅仅是技巧的堆砌,更是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的敬畏。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绘画的精髓,感受其中蕴含的东方哲学和审美情趣。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内心深处涌起的是一种宁静与祥和。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我们常常忽略了身边的美好,而这本书就像一扇窗,让我重新看到了那份简单而纯粹的美丽。荷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着高洁、不染,它在污泥而不染的品格,总是能给人以精神的启迪。这本书所呈现的,不仅仅是绘画技巧,更是对这种品格的赞美和传承。我从中学习到的,不仅仅是如何挥毫泼墨,更是如何去观察,去感受,去将内心的情感融入笔端。每一次翻阅,都能有新的体会,仿佛与作者进行着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我希望将这份宁静与美好,也传递给更多的人,让艺术的力量,在这个喧嚣的世界里,成为一股清流。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深深吸引了我,那种淡雅的水墨风格,配合着生动鲜活的荷花图案,仿佛扑面而来一股清新的夏日气息。我本身对国画就情有独钟,尤其喜欢那些能够描绘自然之美的作品。在翻开这本书之前,我内心就充满了期待,希望能从中领略到大师们笔下的荷韵。书的装帧也十分精美,纸张厚实,印刷清晰,每一页都充满了艺术的质感。我迫不及待地想深入其中,去感受中国传统绘画的魅力,去探寻笔墨之间的故事。这本书似乎不像市面上那些单纯的教程,而是更侧重于艺术的鉴赏和文化的传承,这一点让我觉得非常难得。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带我走进一个更加广阔的国画世界,去发现那些隐藏在笔触之下的深邃意境,去理解艺术家们创作时的心境与思考。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安排十分巧妙,从宏观的荷花意境,到微观的笔触细节,层层递进,引人入胜。我惊喜地发现,书中不仅仅是展示作品,更是深入剖析了创作的思路和方法。例如,在描绘荷叶的质感时,作者是如何运用不同的墨色和笔法来表现其透明与厚重;在勾勒花瓣的层次感时,又是如何通过水分的控制来达到微妙的效果。这些细节的讲解,对于我这样热爱国画的业余爱好者来说,无疑是宝贵的财富。它让我明白,国画的魅力不仅仅在于最终呈现的画面,更在于其背后严谨的技法和深厚的功底。我感觉自己不仅仅是在欣赏艺术,更是在学习一种与自然对话的方式,一种用色彩和线条来表达情感的语言。
评分这本书的开篇,便以一种极其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夏日池塘中荷花的姿态万千。不仅仅是花朵本身,从初生的蓓蕾,到盛开的艳丽,再到凋零后的残荷,都捕捉得恰到好处,仿佛能听到夏风吹过,听到露珠滴落的声音。我尤其欣赏作者对于光影的运用,那种透过荷叶缝隙洒下的斑驳光影,赋予了画面生命力,让整个场景活了起来。不仅仅是写实,其中蕴含的写意更是让人回味无穷,寥寥几笔,便勾勒出荷花的清高孤傲,或是群荷争艳的热闹景象。我尝试着去模仿,却发现其中的韵味难以言传,这大概就是国画的魅力所在,它需要用心去体会,用眼去捕捉,用手去感悟。这本书似乎是一种邀请,邀请读者一同走进这片荷塘,去感受自然的呼吸,去品味艺术的芬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