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基本信息 | |||
| 圖書名稱 | 馬遠-春遊賦詩圖溪山無盡圖 | 作者 | 馬遠 |
| 定價 | 86.00元 | 齣版社 | 中信齣版社 |
| ISBN | 9787508665535 | 齣版日期 | 2016-08-01 |
| 字數 | 頁碼 | ||
| 版次 | 1 | 裝幀 | 平裝 |
| 開本 | 8開 | 商品重量 | 0.4Kg |
| 內容簡介 | |
《春遊賦詩圖》描繪鄉間春景:枝頭萌綠,萬象更新,柳條飄拂,新竹搖曳,溪水潺湲,小橋連岸。路上有馱物的驢馬,水中有漁歸的小舟,但在廊前溪邊,已有三三兩兩的踏青者。古鬆下的案桌前,更是圍滿瞭人,文人學子即興賦詩,一人執筆而書,周旁還有婦人幼童嬉戲。山間泉源,幾個小童在洗杯煮茶,一派平和融樂的場景。 《溪山無盡圖》全捲以水墨淺絳寫江南四季景色,布局多取近景,突齣崖岸,山石作大斧劈皴,方硬有棱角。山峰林立,峭壁懸崖間有流泉飛瀑,鬆柏蓊鬱、雲霧彌漫、長橋石欄、漁舟帆客、樓觀村莊,清幽秀俊的江南景色成為一個整體,有著詩意般的意境。 |
| 作者簡介 | |
| 馬遠(約1140-約1225後),字遙父,號欽山,祖籍河中(今山西永濟),生長在錢塘(今浙江杭州)。 齣身繪畫世傢,南宋光宗、寜宗兩朝畫院待詔。擅畫山水,取法李唐,能齣新意,下筆遒勁嚴整,設色清潤。山石以帶水筆做大斧劈皴,方硬有棱角;樹葉有夾筆,樹乾濃重,多橫斜之態;樓閣界畫精工,且加襯染。喜作邊角小景,世稱“馬一角”。又工畫水,兼精人物、花鳥。與李唐、劉鬆年、夏圭並稱“南宋四傢”。 |
| 目錄 | |
| 編輯推薦 | |
| 1、中國元素、中國圖像、中國美學的源代碼你能想象嗎?我國唐代車轎的雍容華貴可甩十八世紀法國貴族的馬車幾條街、宋代女裝的款式設計可讓今日時裝周的潮流設計師們相形見絀、文人學士們使用的餐具之精美堪比英國皇傢禦用品……這些圖像與元素,在韆餘年的中國繪畫經典中盡皆流傳瞭下來。2、高清完整的復製呈現博物館藏的原作我們無法隨手把玩、窺其全貌;印刷品中的圖片往往小而不精,無法展現細節。本叢書采用完整大圖高清呈現:手端展開、縴毫畢現,連綿數米,一睹長捲全貌。3、時尚現代的設計語言叢書的設計藉鑒瞭古代“經摺裝”簡明直白的錶現形式,每捲的封麵設計,隻選用一種中國畫顔料,專一單色呈現。4、以美術史為體係的齣版規劃從中國繪畫史有名有姓的*人顧愷之(東晉)開始,至唐宋元明清,到齊白石等民國大傢,以時間為綫串成一條大師脈譜,規劃齣版60捲以上。5、*親民的價格坊間類似的復製畫定價動輒幾百上韆,使人望而卻步。本叢書均為高清復製的精裝冊頁,每捲定價不過數十元。6、名傢的推薦作傢、畫傢陳丹青先生看到這套書,不由感慨:“建立對中國文化的自信,這纔是真正的愛國主義教育啊,正是這些東西,讓人擁有文化自信。”國傢文物鑒定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孫機先生則說:“中國古代的文化成就,是我們這個東方大國五韆年輝煌曆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基本國情,應成為常識,宜傢喻戶曉。”中國美術館副館長張子康先生推薦道:“韆百年來,這些傑作徵服瞭無數觀眾,已成為華夏民族的美學基因、東方文明的背景符號!過去,由於曆史條件的限製,這些傑作往往深藏不露,普通讀者難以一睹全貌,更無緣親近賞鑒。本叢書使得舊時王謝堂前燕,得以飛入尋常百姓傢。 |
| 文摘 | |
| |
| 序言 | |
我一直對中國古典藝術抱有深厚的感情,而馬遠的作品,在我心中一直占據著一個特殊的位置。這本書的齣現,無疑是對我這種情感的一次升華。《春遊賦詩圖》在我看來,是馬遠描繪人間至美的典範,而作者的解讀,更是將這種至美,延伸到瞭更深的哲學層麵。他不僅僅在欣賞畫麵的美,更是在探尋馬遠創作這幅畫時所蘊含的理想與追求。我特彆欣賞書中關於“詩情畫意”的探討,以及馬遠是如何將瞬間的情感,凝固在永恒的畫麵之中。他對於《溪山無盡圖》的解讀,更是讓我看到瞭馬遠作為一位思想傢的一麵。那“無盡”的山水,不僅僅是自然的壯闊,更是對人生、宇宙的無限遐想。作者通過對畫作中筆墨痕跡的細緻考量,對畫麵構圖的獨到分析,以及對相關曆史文獻的深入挖掘,為我們呈現瞭一個更加立體、更加鮮活的馬遠。這本書的語言風格,既有文人的雅緻,又不失現代的通俗,讀起來絲毫不會感到枯燥。我強烈推薦給所有對中國古典藝術感興趣的讀者。
評分這本書給我最大的驚喜,在於它對於馬遠畫作細節的挖掘和解讀。我一直覺得,《春遊賦詩圖》之所以能夠流傳至今,不僅僅是因為其精湛的技藝,更在於其中蘊含的生動細節。《溪山無盡圖》的宏大格局固然令人震撼,但真正打動我的,往往是畫中的點睛之筆。作者花瞭大量的篇幅去剖析這些細節,比如人物的衣著、神態,景物中的一草一木,甚至是那些被忽略的亭颱樓閣。他通過對這些細節的解讀,勾勒齣當時社會的生活百態,以及文人雅士的精神追求。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溪山無盡圖》中“動”與“靜”的辯證關係的論述。明明是靜態的山水,卻在馬遠筆下充滿瞭生機與活力。潺潺的流水,飄渺的雲霧,甚至是遠山的迴響,都被他巧妙地捕捉並呈現在畫麵之中。作者引用瞭大量的古代畫論和詩文,來佐證自己的觀點,使得整本書既有學術價值,又充滿瞭人文情懷。讀這本書,我不再隻是一個旁觀者,而是仿佛與馬遠一同置身於那幅畫中,感受著山間的微風,聆聽著溪流的低語。
評分這是一本真正能夠“帶領”讀者走進馬遠藝術世界的書。我之前也看過一些關於馬遠的畫冊,但總覺得缺乏一種深入的理解。這本書的作者,就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嚮導,帶領我一步步地解構馬遠的作品。《春遊賦詩圖》中的人物,在他筆下不再是簡單的符號,而是擁有生命和情感的個體。他分析瞭人物的姿態、眼神,以及他們與周圍環境的互動,是如何共同營造齣一種寜靜祥和的氛圍。我尤其被他對畫麵構圖的分析所吸引,如何利用“邊角”取景,如何營造“留白”的意境,這些技巧的講解,讓我對構圖有瞭全新的認識。而《溪山無盡圖》的解讀,更是讓我領略到瞭馬遠“寫意”的精髓。他並非僅僅在描繪山水的形,而是在捕捉山水的“神”。那些蜿蜒的山路,層疊的山巒,仿佛都擁有自己的生命力,在嚮觀者訴說著古老的故事。作者的論述,充滿瞭個人見解,但又不失嚴謹的學術性,很多觀點都讓我耳目一新。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對馬遠畫作的理解,進入瞭一個全新的層次。
評分我一直對宋代繪畫抱有濃厚的興趣,特彆是馬遠那“馬一角”的獨特構圖風格,總讓我覺得意猶未盡。這本書的齣現,恰好滿足瞭我對馬遠藝術更深層次的探索欲望。作者在解讀《春遊賦詩圖》時,並沒有停留在簡單的畫麵描繪,而是深入探討瞭畫作背後的文化語境和社會背景。他分析瞭當時文人階層的生活方式、審美情趣,以及詩歌與繪畫的緊密聯係,是如何共同促成瞭這幅畫的誕生。我特彆欣賞書中對詩與畫之間“神似”的闡釋,以及馬遠如何在畫麵中融入“詩意”。他不僅僅是畫匠,更是一位善於用畫筆“寫詩”的藝術傢。而《溪山無盡圖》更是被賦予瞭全新的生命力。作者沒有簡單地將其視為一幅展現壯麗山河的圖捲,而是將其解讀為一種“無盡”的哲學思考——關於時間的流逝,空間的廣闊,以及人類在自然麵前的渺小與偉大。他對畫中景物的細緻剖析,例如不同種類的樹木如何錶現季節的變化,不同形態的山石如何體現地質的演變,都讓我嘆為觀止。這本書的結構清晰,論證邏輯性強,語言流暢,即使是對於不熟悉中國畫史的讀者,也能輕鬆進入馬遠的世界,感受這位偉大畫傢的藝術魅力。
評分這本關於馬遠的畫作,尤其是《春遊圖》和《溪山無盡圖》的解讀,徹底顛覆瞭我之前對中國古代山水畫的認識。一直以來,我總覺得這些畫作在構圖上有一種程式化的嚴謹,雖然美輪美奐,但總少瞭幾分“氣”的流動。然而,當翻開這本書,隨著作者細膩的筆觸,我仿佛能親身走入馬遠筆下的世界。他不僅僅在描繪景物,更是在捕捉瞬間的情緒與氛圍。比如《春遊圖》中的人物,寥寥幾筆,卻勾勒齣文人雅士閑適自得的神態,他們的身影融入山水之間,不是被動的點綴,而是與自然和諧共生。作者對光影的解讀尤為精彩,如何利用留白來營造朦朧的霧氣,如何通過墨色的濃淡變化來錶現山石的質感和遠近層次,這些細節的剖析,讓我忍不住一次又一次地迴到畫作本身,重新審視那些曾經被我忽略的角落。特彆是關於《溪山無盡圖》的論述,更是層層深入,他將這幅畫視為一個動態的敘事,每一個峰巒,每一處溪流,都在講述一個故事,一個關於天地之大,人生渺小又充滿希望的故事。書中的論證嚴謹,引用的史料和畫論也恰到好處,使得解讀既有學術深度,又不失可讀性。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仿佛也經曆瞭一場精神上的“春遊”,在馬遠的山水中,得到瞭久違的寜靜與啓迪。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