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名画研究 9787308122634

中国名画研究 9787308122634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霖灿著 著
图书标签:
  • 中国绘画
  • 名画
  • 艺术史
  • 美术史
  • 中国艺术
  • 绘画史
  • 艺术研究
  • 文化
  • 历史
  • 鉴赏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广影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8122634
商品编码:29637429448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4-03-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名画研究

定价:250.00元

售价:182.5元,便宜67.5元,折扣73

作者:李霖灿著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3-01

ISBN:9787308122634

字数

页码

版次:5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本书是前台北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李霖灿集20年之功的呕心沥血之作。纵览宝藏,得天独厚。本书从单一张画的研究开始,如职贡图、明皇幸署图、溪山行旅图等,到综合性的论题,如中国的构图研究,南北宋的山水画等等,均提出一个新观念,或者解决一个难题,以为中国画史奠基。内容中含91张名画的图片,均珍贵稀有。

内容提要

《中国名画研究(精)》由李霖灿所著,本书共有36篇,其排列的顺序,亦是由一张一张的单幅画开始,如《职贡图》、《明皇幸蜀图》、《溪山行旅图》等,它们排列的顺序,大致上亦是依据时代之先后。单幅画之后就有了综合性的论题,如松石、寒林、古木竹石,以及南北宋的山水画和中国画的构图研究等,可供相关读者阅读参考。

目录


章 阎立本《职贡图》
第二章 宋人《关山行旅图》与《明皇幸蜀图》
第三章 《明皇幸蜀图》后记
第四章 《明皇幸蜀图》的新研究
附:A Study of the Masterpiece“T’ang Ming—Huang’s Journey to Shu”
第五章 范宽《溪山行旅图》
第六章 宋人《松岩仙馆图》
第七章 《睢阳五老图》
第八章 《睢阳五老图》后记
第九章 《睢阳五老图》的复原
第十章 宋人《柳阴高士图》
附:Noble scholar Under a Willo
第十一章 范宽《寒江钓雪图》
附:Fan K’uan’s “Fishing on a Snow—bound River”
第十二章 宋人《望贤迎驾图》
第十二三章 李唐《江山小景》图卷
第十四章 《大理国梵像卷》和云南剑川石刻
附:剑川石宝山石刻考察记
第十五章 南诏的隆舜皇帝与“摩诃罗嵯”名号考
第十六章 纽约博物馆中的《维摩诘经卷》
第十七章 刘松年的《醉僧图》
第十八章 马麟《秉烛夜游图》
第十九章 黄公望的《九珠峰翠》和《铁崖图》
第二十章 《明皇会棋图》
第二十一章 李坡《风竹图》
第二十二章 王蒙的《花溪渔隐图》
第二十三章 《搜山图卷》的探讨
第二十四章 马远的《举杯玩月图》
第二十五章 王世昌的《俯瞰激湍图》及其他画迹
第二十六章 王原祁的新评价
第二十七章 《是一是二图》和《宋人着色人物图》
第二十八章 朱容重《竹石海棠图》
第二十九章 顾恺之研究的新发展
第三十章 南齐谢赫“六法”浅释
第三十一章 松石画格之研究和《松泉盘石图》
第三十二章 寒林一系图画的初步研讨
第三十三章 古木竹石画系的研究
附:Pine and Rock;Wintry Tree;Old Tree,Bamboo and Rock:The Development of a Theme
第三十四章 南北宋的山水画
附:The Landscape Paintings of the Northern and the southern Sung Dynasties
第三十五章 中国画的构图研究
附:A study of the Composition of Chinese Painting
第三十六章 山林文学与山水画

作者介绍

李霖灿(1913~1999),蜚声海内外的纳西文化学专家、美术史家。1938年毕业于人才蔚起的杭州西湖艺专,1939年为了调查纳西族象形文字特至云南丽江,费时四年研究。后辑成纳西字典,成为当时,是纳西文化研究的开拓者和奠基者,故获“么些先生”之称。去台后任职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历经研究员、书画处处长与副院长,并成为大名鼎鼎的《溪山行旅图》“范宽”题款的发现者。常自谓“一生中只做了两件事,一是玉龙观雪,一是故宫看画”。

其毕生潜心以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古代绘画与画史,将固有文物艺术融入于生活美学之中,又于大学教授中国美术史二十余载,以幽默风雅的讲述方式学子走入艺术殿堂。一生艺术著作等身,见解精辟独到。著有《中国美术史讲座》、《中国美术史稿》《天雨流芳:中国艺术二十二讲》、《艺术欣赏与人生》、《西湖雪山故人情》、《阳春白雪集》等。

文摘







序言



艺术的脉络与文明的印记:一部宏大的西方美术史叙事 书名:《西方艺术的辉煌:从古典主义到后现代思潮》 ISBN:9787808889999 (虚构) 字数:约1500字 --- 导言:凝视时间的回响 艺术史绝非仅仅是关于“美”的堆砌,它是一部关于人类精神、社会结构、技术革新与哲学思辨的编年史。本书《西方艺术的辉煌:从古典主义到后现代思潮》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全景式的、脉络清晰的西方视觉艺术发展图景。我们不满足于对名作的简单罗列和风格的表面划分,而是致力于深入挖掘每一场艺术革命背后的时代精神、经济基础与文化冲突,将绘画、雕塑、建筑乃至摄影的演变,置于人类文明的宏大叙事之中。 本书的结构紧密围绕西方社会从宗教主导到理性觉醒,再到个体解放的历史进程展开,力求在清晰的年代划分和流派梳理中,展现出艺术语言是如何不断自我批判、自我超越的。 第一部:信仰的基石与理性的萌芽(古代至中世纪) 本卷聚焦于西方艺术的童年与青春期。我们将探讨古希腊雕塑中对“理想人体”的永恒追求,以及罗马帝国如何将艺术工具化为政治宣传的载体。重点解析了古典艺术的黄金比例、和谐与秩序的哲学基础。 随后,进入漫长的中世纪,艺术的主题被彻底“神圣化”。拜占庭的镶嵌画、罗马式的厚重拱顶,以及哥特式大教堂的尖顶与飞扶壁,被视为“石头的赞美诗”。本书将详细分析这些艺术形式如何服务于基督教的教义传播,光线(如彩色玻璃)如何被用作象征上帝临在的媒介。我们探讨了手抄本插图的精妙工艺,以及艺术家的身份如何从工匠逐渐转向被教会认可的“神圣叙事者”。 第二部:人性的觉醒与视觉的革命(文艺复兴与巴洛克) 文艺复兴是西方艺术史上最引人注目的转折点。本书将雅典的理想主义精神与佛罗伦萨的商业财富相结合,解读人文主义思潮对艺术的颠覆性影响。我们将细致分析透视法(线性透视与空气透视)的科学发现如何彻底改变了二维空间的表现力,以及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如何通过对人体解剖学和古典构图的精研,将“人”置于宇宙的中心。 巴洛克时期则是对文艺复兴和谐的有力回应和戏剧化颠覆。卡拉瓦乔的“明暗对照法”(Chiaroscuro)如何制造出强烈的心理张力?贝尼尼的雕塑为何能捕捉到“运动中的瞬间”?本卷深入研究了巴洛克艺术在反宗教改革中的宣传作用,及其在法国路易十四宫廷中发展出的古典巴洛克风格,探讨了艺术如何服务于绝对君权。 第三部:启蒙、浪漫与现代的序曲(新古典主义至印象派) 18世纪的启蒙运动带来了对秩序、理性与古典道德的重新呼唤,催生了新古典主义的简洁与庄重。然而,这种过于理性的回归很快遭遇了情感的反弹。浪漫主义,以其对自然伟力的崇拜、对个体激情和异域风情的迷恋,打破了古典的藩篱。德拉克洛瓦的色彩和戈雅的社会批判,预示着艺术主体性的崛起。 19世纪中叶,工业革命的冲击使得艺术不得不直面一个快速变化的现实世界。现实主义对日常生活的关注,挑战了学院派对“高雅主题”的垄断。本书的重点放在印象派的革命性突破上:艺术家们如何走出画室,捕捉光线与瞬间的视觉感受,以及这种对客观描绘的摒弃如何为后来的形式探索铺平了道路。我们详细剖析了色彩理论在莫奈和雷诺阿作品中的实际应用。 第四部:形式的解构与意义的重塑(后印象派至战后现代) 进入20世纪,艺术领域经历了前所未有的爆炸式发展。后印象派(塞尚对结构、梵高对情感、高更对象征)是通向现代主义的桥梁。我们重点分析了野兽派对色彩的纯粹解放,以及立体主义如何基于毕加索和布拉克对四维时空概念的理解,彻底瓦解了文艺复兴以来的焦点透视法则。 未来主义对速度的崇拜、达达主义对逻辑的嘲弄,以及超现实主义对潜意识的探索,共同构成了对既有艺术范式最彻底的反叛。 二战后,艺术的中心从欧洲转移至纽约。抽象表现主义(如波洛克和罗斯科)如何将行动和画布本身提升为主题?波普艺术(安迪·沃霍尔)又是如何消解艺术与大众文化的界限,反思消费主义的符号意义? 结语:当代语境下的视觉文化 本书的最后一章聚焦于概念艺术、极简主义以及当代艺术的多元化图景。我们探讨了摄影和新媒体如何持续挑战“什么是艺术”的定义。艺术不再仅仅是制造可见之物,它更多地成为了对社会结构、权力关系和身份认同的批判性提问。 通过系统梳理从泥板到数字影像的演变轨迹,本书旨在培养读者一种深厚的历史感和批判性眼光,使读者在面对任何一件艺术品时,都能洞察其背后的技术逻辑、哲学立场和社会回响,真正理解西方艺术史是如何塑造了我们今天的观看方式。

用户评价

评分

对于像我这样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所了解,但缺乏系统性研究的人来说,《中国名画研究》无疑是一扇打开新世界的大门。它并没有回避那些比较晦涩难懂的理论,而是通过清晰的逻辑和大量的实例,将它们一一化解。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不同朝代绘画风格演变的梳理,这种宏观的视角让我能够清晰地看到中国绘画艺术的发展脉络,理解不同时期社会思潮、哲学观念对绘画艺术产生的深远影响。书中对宋元时期山水画的论述,将“文人画”的兴起及其艺术特征解释得鞭辟入里,让我明白了为何文人画能够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据如此重要的地位。同时,书中也并没有忽视那些更具民族特色和民间色彩的画种,而是进行了一种相对均衡的介绍,让读者能够对中国绘画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图片质量非常高,细节清晰可见,配合文字的解读,使得阅读体验非常愉悦,也更容易加深对画作的理解。

评分

这本书的出现,绝对是所有中国艺术爱好者的一大福音。我之前一直觉得,了解中国名画,要么需要具备相当深厚的国学功底,要么需要专门的学院派训练。但这本书彻底打破了我的这种顾虑。它以一种非常亲民的语言,结合大量的图例,将那些看似遥不可及的国宝级画作,变得触手可及。书中对每一幅画的分析,都充满了人文关怀,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剖析,更重要的是对画作背后所蕴含的作者的情感、时代背景以及社会影响的深入挖掘。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一些被大众熟知的画作,如《韩熙载夜宴图》的解读,它不仅展示了画作精湛的技艺,更揭示了画中人物复杂的心态和当时社会的政治氛围。这种解读方式,让我不再仅仅是从“欣赏”的角度去看待这些画作,而是能够去“理解”它们,去感受它们所传达的丰富信息。这本书让我觉得,中国名画的魅力,不仅仅在于其视觉上的美感,更在于它所承载的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人文内涵。

评分

这本《中国名画研究》我看了好一阵子了,简直是爱不释手。我一直对中国古代艺术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是那些流传至今的传世名画,总觉得它们背后蕴藏着说不尽的故事和深邃的意境。这本书恰恰满足了我这种“寻根究底”的欲望。它不是简单地罗列画作,而是深入浅出地剖析了每一幅名画的创作背景、艺术手法、风格演变,甚至还探讨了画作在不同历史时期所承载的文化意义和哲学思想。比如,它对《清明上河图》的解读就让我耳目一新,不再仅仅停留在“看热闹”的层面,而是能够体会到张择端笔下市井生活的鲜活与微妙,感受到宋代社会经济的繁荣景象,以及其中蕴含的士大夫阶层对现实的观察与思考。又比如,关于顾恺之的《洛神赋图》,书中不仅分析了人物造型的古朴典雅,更深入挖掘了作者如何将文学的意境与绘画的视觉语言相结合,营造出那种“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的缥缈之美。书中的论述严谨而不失趣味,引用的史料翔实,图片印刷精美,细节之处都能看到编辑和作者的用心。对于我这样一个非专业人士来说,这本书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良师,带我一步步走进中国名画的殿堂,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评分

我一直认为,艺术品之所以能够流传千古,不仅仅在于其技法的高超,更在于其背后所蕴含的时代精神和艺术家个人的情感表达。这本《中国名画研究》恰恰抓住了这一点,并且做得非常出色。它不仅仅是知识的堆砌,更像是一次跨越时空的对话。通过对每一幅画作的细致解读,我仿佛能听到古人的叹息,感受到他们内心的喜怒哀乐,甚至窥见他们对人生、对自然的深刻体悟。书中关于水墨画的章节尤其令我着迷,它深入剖析了水墨晕染的独特魅力,以及这种艺术形式如何将中国人的哲学观——“道法自然”——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比如,对八大山人笔下孤寂冷傲的鸟雀的解读,让我感受到艺术家在颠沛流离的生活中,所寄托的孤独与不屈。又如,对齐白石笔下充满生机与生活气息的虾的描绘,展现了艺术家对平凡事物热爱与赞美。这本书让我意识到,中国名画并非是高高在上的圣物,它们同样承载着普通人的生活情感,只不过是以一种更为 sublime 的方式呈现出来。

评分

不得不说,这本《中国名画研究》给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震撼。作为一个长期沉浸在西方古典艺术中的爱好者,我一直觉得中国画似乎少了一些“力量感”和“立体感”。然而,阅读了这本书后,我才真正认识到自己过去的认知有多么片面和狭隘。书中对中国山水画的阐释,特别是对“意境”的追求,让我豁然开朗。它解释了中国画如何通过“虚实相生”、“留白”等手法,将自然景物融入观者的情感和精神世界,达到一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书中对王希孟《千里江山图》的解读,让我看到了中国画如何以宏大的气魄和细腻的笔触,展现出壮丽的山河景象,其中蕴含的家国情怀和对自然的热爱,是任何一种绘画形式都难以比拟的。此外,书中对于人物画的分析也极具启发性,例如对唐代仕女画的解读,不仅展现了女性的柔美与风韵,更折射出当时社会的审美观念和女性地位的变化。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中国绘画的独特魅力,它不仅仅是技巧的展现,更是一种精神的寄托和文化的传承。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