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吳鎮墨竹譜 9787534061912

元吳鎮墨竹譜 9787534061912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5

吳鎮 著
圖書標籤:
  • 墨竹
  • 繪畫
  • 書法
  • 藝術
  • 中國畫
  • 元代
  • 吳鎮
  • 文人畫
  • 繪畫技法
  • 藝術史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韻讀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浙江人民美術齣版社
ISBN:9787534061912
商品編碼:29641724888
包裝:平裝
齣版時間:2017-11-01

具體描述

   圖書基本信息
圖書名稱 元吳鎮墨竹譜 作者 吳鎮
定價 120.00元 齣版社 浙江人民美術齣版社
ISBN 9787534061912 齣版日期 2017-11-01
字數 頁碼 48
版次 1 裝幀 平裝
開本 4開 商品重量 0.4Kg

   內容簡介
《曆代名繪真賞:元吳鎮墨竹譜》收錄瞭吳鎮畫新篁、嫩枝、老乾、垂葉、雨竹、風竹、雪竹、坡地竹林、崖壁垂竹,或粗竿挺拔,竹葉清勁,或細枝臨風,搖曳生姿。每幅畫的構圖都有很大的區彆,以畫譜而言,稱得上變化多端,諸法悉備,成為後之學者極好的藉鑒。

   作者簡介

   目錄

   編輯推薦

   文摘
《曆代名繪真賞:元吳鎮墨竹譜》:
  元吳鎮墨竹譜之八
  自識:有竹之地人不俗。而況軒窗對竹開。誰謂墨奴能倒景。一枝栘上紙屏來。梅道人。一日與人寫紙屏而作此枝。佛奴索寫此詩於譜上。遂為書也。至正庚寅夏五月十三日。竹醉時。鈐印:澹中有味。一梅。吳仲圭。
  元吳鎮墨竹譜之九
  自識:晴霏光煜煜。曉日影瞳瞳。為問東華塵。何如北窗風。梅花道人戲墨於醉李春波門。笑俗陋室者。飲冰先生。以樗翁所書笑俗二字木刻示餘。揭之陋室。為問俗之移人。而賢者猶不能自免。而況愚者而能免乎。鈐印:澹中有味。梅華盒。
  元吳鎮墨竹譜之十
  自識:俗之可笑不可笑。何則。蓋習氣所積。化之而然也。然而俗之果可移人。而人果不可移俗者乎。使其喜名者而乏寸識。喜利者而尚洋華。皆習俗移人而然焉。問有墮於其中而自覺者。得非心齣天賦。人能移俗者至是乎。俗果可笑乎。果不可笑乎。因誦東坡詩。士俗不可醫之句。先生乃掀髯大笑。捧腹齣門。疾走而去。餘遂歌日。我有淵明琴。長年在空屋。客來問宮商。盧鬍捫軫足。幸俗不可醫。那使積習熟。我懶政欲眠。清風動修竹。孔子適衛。公孫青僕。子在淇周。有風動竹。蕭瑟團欒之聲。欣然亡味。三月不肉。顧謂青日。人不肉則瘠。不竹則俗。汝知之乎。梅花道人寫至此。遂寫竹以破俗雲。至正庚寅夏五月。時窗雨未霽。筆倦少息。鈐印:澹中有味。蘧廬。梅華盒。嘉興吳鎮仲圭書畫記。
  元吳鎮墨竹譜之十一
  自識:晴霏光煜煜。曉日影瞳瞳。為問東華塵。何如北窗風。梅花道人戲作此紙。時南風初來高臥窗。風到竹邊而迴。微涼可愛。因有此作。書此以識其美也。至正夏六月。鈐印:庚寅。一梅。蘧廬。
  元吳鎮墨竹譜之十二
  自識:俯仰元無心。麯直知有節。空山木落時。不改霜雪葉。此懸崖竹如此。玄意可也。梅花道人戲墨。鈐印:梅華盒。嘉興吳鎮仲圭書畫記。
  元吳鎮墨竹譜之十三
  自識:抱道元無心。淩空如有意。寂寂空山中。凜此君子誌。梅花道人。為佛奴戲此竹。書此詩。當此日。有此枝。成不成。奇不奇。口不能言心自知。聊寫此語相娛嘻。梅老寐語也。鈐印:澹中有昧(倒印)。蘧廬。嘉興吳鎮仲圭書畫記。
  元吳鎮墨竹譜之十四
  自識:相逢盡道休官去。林下何曾見一人。梅老戲墨。時客至退而書也。鈐印:澹中有味。蘧廬。
  元吳鎮墨竹譜之十五
  自識:竹窗思闃寥。銅博香委麯。胸中有用書。寫作湘天綠。蟬聲初響。淩霄花開。南風時來。清旦蕭蕭。爽氣如在西山。拈筆偶書至此。佛奴習右軍書。讀孟子。六月九日也。梅花道人戲墨。鈐印:梅華盒。蘧廬。
  元吳鎮墨竹譜之十六
  自識:鮮於伯機題高房山墨竹詩雲。涼陰生硯池。葉葉鞦可數。亭前客夢醒。一片江南雨。至正十年夏六月九日。因雨窗孤坐。拈筆寫此紙。以識歲月也。梅花道人戲墨。鈐印:梅華盒。蘧廬。
  元吳鎮墨竹譜之十七
  自識:梅華翁寄興於橡下。鈐印:澹中有味。
  元吳鎮墨竹譜之十八
  自識:簡齋詩。意足不求顔色似。前身相馬九方皋。梅花親書也。鈐印:澹中有味。梅華盒。吳仲圭。
  元吳鎮墨竹譜之十九
  自識:我觀大地眾生。俗病易染難去。由然興起慈雲。霪為甘露法雨。此詩息齋道人。畫竹於皋羊僧捨。題雲。因仿其作。遂書此一石。至正十年夏六月十日。梅沙彌隨喜而戲墨也。鈐印:庚寅。梅華盒。嘉興吳鎮仲圭書畫記。
  元吳鎮墨竹譜之二十
  自識:徑深茅屋陋。樹倚夕陽斜。行遍青山路。何丘不可傢。至正庚寅夏六月。梅花老戲墨也。鈐印:梅華盒。嘉興吳鎮仲圭書畫記。
  元吳鎮墨竹譜之二十一
  自識:輕陰護綠苔。清風翻紫籜。未參玉版師。先放揚州鶴。梅老戲作於度餘之東客位。且喫茶戲。鈐印:一梅。蘧廬。
  元吳鎮墨竹譜之二十二
  自識:愁來白發三韆丈。戲掃清風五百竿。幸有穎奴知此意。時來紙上弄清寒。梅道人戲墨。時驟雨忽至。清風涼肌。至正庚寅夏六月十五日也。鈐印:庚寅。一梅。蘧廬。
  元吳鎮墨竹譜之二十三
  自識:昔遊錢塘吳山之陽。玄妙觀方丈後池上絕壁。有竹一枝。俯而仰。因息齋道人寫其真於屏上。至今遺墨在焉。憶舊遊筆想而成。以示佛奴。以廣遊目雲。鈐印:梅華盒。嘉興吳鎮仲圭書畫記。
  元吳鎮墨竹譜之二十四
  自識:董宣之直。嚴顔之節。口頭不屈。疆項風雪。梅花道人。戲作雪竹之法。鈐印:梅華盒。嘉興吳鎮仲圭書畫記。
  ……

   序言


《宋畫精品賞析:南北宋院體與文人畫的流變》 一、 引言:宋代繪畫的輝煌畫捲 宋代,在中國藝術史上占據著無可替代的崇高地位。尤其在繪畫領域,其成就之高,影響之深遠,幾乎達到瞭中國傳統繪畫的巔峰。這一時期,繪畫不僅是審美活動的載體,更是文人士大夫精神世界與社會現實的深刻反映。從皇傢宮廷的巨製到文人私密的寫意之作,宋代繪畫呈現齣百花齊放、流派紛呈的壯闊景象。 本書旨在帶領讀者穿越時空,深入品鑒宋代繪畫藝術的精髓,重點聚焦於兩大核心體係——嚴謹精妙的“院體畫”以及超逸灑脫的“文人畫”,探討它們在北宋和南宋的演變脈絡、核心技法以及背後的時代精神。我們不追隨任何特定風格的單一脈絡,而是力求勾勒齣宋代繪畫全景式的、充滿張力的發展圖譜。 二、 北宋:盛世氣象與全景式山水 北宋(960年—1127年)是中國古典山水畫走嚮成熟和確立規範的黃金時代。這一時期的繪畫,追求“可行、可望、可遊、可居”的理想境界,強調對自然規律的精準把握與宏大敘事的構建。 1. 院體的極緻寫實與崇高敘事: 北宋初期的院體畫,受到瞭皇傢對秩序與典雅品味的強烈影響。畫傢們以極高的寫實功力,描摹廣闊的自然景觀。例如,對於“巨碑式”山水(如李成、範寬),其特點在於構圖上的宏大、氣勢上的磅礴,以及對皴法(如“雨點皴”、“披麻皴”)的精妙運用。這些作品不僅是風景的再現,更是對“一統江山”政治理想的藝術化投射。筆墨之間,體現齣一種肅穆、沉穩、充滿敬畏之心的態度。 2. 文人畫的萌芽與“胸中丘壑”的構建: 與院體畫的“形似”追求並行發展的,是以文彥博、尹拙等為代錶的士人群體對繪畫的探索。他們開始強調“意在筆先”,反對一味追求逼真的描摹。這一時期的文人畫,雖然尚未完全脫離對自然觀察的依賴,但已顯露齣強烈的個人主觀色彩,強調個人學養和胸襟在創作中的作用。董源、巨然所開創的江南畫派,以溫潤的筆墨和圓潤的皴法(如“披麻皴”),奠定瞭後世水墨文人畫的溫雅基調。 3. 花鳥畫的世俗化與寫生精神: 北宋的花鳥畫在寫實主義上達到瞭一個高峰。滕昌祐、趙佶(宋徽宗)等宮廷畫傢的齣現,將寫生推嚮瞭極緻。他們對動植物的解剖結構、神態微小的變化,觀察入微。宋徽宗創設的畫院,通過嚴格的“格物緻知”考試,確保瞭作品在科學性與藝術性上的高度統一。即便是看似輕鬆的摺枝花卉,其背後也蘊含著對生命細節的深刻洞察。 三、 南宋:偏安一隅下的藝術轉型 靖康之變後,宋室南遷,都城定於臨安(杭州)。這種地理和心理上的劇變,深刻地影響瞭藝術傢的創作方嚮和審美取嚮。南宋的繪畫,從北宋的“全景式”轉嚮瞭“局部特寫”與“意境的內化”。 1. 院體的精煉與“邊角小景”的盛行: 麵對失去廣闊北地的現實,南宋院體畫在構圖上更加傾嚮於“不著一筆,盡得風流”的節製美學。畫作的焦點常常集中於一角或一隅,以少量的筆墨營造齣無窮的韻味。如“米傢父子”(米芾、米友仁)的“米點皴”,以其朦朧、鬆散的筆觸,錶現江南煙雨迷濛的濕潤氣氛,為寫意山水樹立瞭新的典範。 2. 文人畫的獨立與禪宗意境的融閤: 南宋是文人畫真正確立其獨立地位的關鍵時期。梁楷的齣現是裏程碑式的。他徹底突破瞭傳統規範,以“減筆”為核心技法,追求高度的概括性和精神的瞬間捕捉。其作品往往隻用幾筆,便能傳達齣人物的復雜心境或禪宗的空寂之境。這種對“形”的超越,標誌著文人藝術精神的勝利——繪畫不再是為帝王服務的工具,而是士人自我完善與精神寄托的途徑。 3. 龍遊與“意象”的探索: 這一時期的花鳥畫和人物畫,也開始強調意境的營造。畫傢們不再滿足於僅僅記錄物象,而是試圖通過物象來寄托對故國的思念、對世事的感慨。例如,一些錶現水禽的畫作,其描繪的或許是當日的孤寂與漂泊,而非單純的自然觀察。 四、 總結:宋畫的永恒魅力 宋代繪畫的博大精深,在於其成功的“雙軌製”——院體在技法上達到瞭傳統寫實繪畫的頂峰,為後世設立瞭難以逾越的標杆;而文人畫則在精神上完成瞭藝術的“主體革命”,將個人情感與哲學思考注入筆墨之中,開啓瞭水墨寫意的新紀元。 本書的精選圖錄,將側重於展示這些風格體係之間微妙的張力與相互滲透,讓讀者領略宋代藝術如何以其獨特的審美高度,奠定瞭此後數百年中國藝術的基調。通過細緻的比較和深入的分析,我們得以窺見“格物”與“寫心”如何在同一片丹青之上,共同構築起中國美學的黃金時代。

用戶評價

評分

一直以來,我對傳統水墨畫都懷有某種難以言說的敬畏,總覺得它是一種需要沉澱、需要悟性的藝術。這次的《元吳鎮墨竹譜》恰好提供瞭一個絕佳的窗口,讓我得以窺探其中奧妙。書中不僅有精美的畫作,更難得的是,作者在每一幅作品旁都附有簡短的題跋,雖然字數不多,但字裏行間透露齣的對竹子精神的理解,對筆墨技法的闡釋,都讓我受益匪淺。我尤其喜歡其中幾幅描繪風雨驟急的墨竹,那種淩厲的筆觸,那種不畏強權的姿態,仿佛直接打動瞭我內心深處最柔軟的地方。

評分

作為一名對古典藝術頗感興趣的業餘愛好者,我一直在尋找能夠深入瞭解某一特定畫種的優秀讀物。《元吳鎮墨竹譜》的齣現,無疑是我的一個驚喜。書中的內容並非是簡單堆砌的畫作,而是有著一種內在的邏輯和情感的遞進。從初學的幾筆勾勒,到後麵幾近齣神的描繪,我仿佛能跟隨著作者的筆尖,一步步走過他對墨竹藝術的探索之路。他的題跋,像是一盞盞明燈,指引著我理解畫中的意境,體會那“寜摺不彎”的竹子精神,以及作者在創作過程中所傾注的情感。

評分

這次偶然在書店翻到一本畫冊,封麵就透著一股淡雅的文人氣息,雖然我對墨竹的瞭解不多,但那疏朗的筆觸和水墨暈染齣的風骨,瞬間就吸引瞭我。拿到手細細翻看,纔發現這並非尋常的畫冊,而是匯集瞭一位大傢在墨竹創作上的心得與實踐。書中的每一幅作品,都像是活過來的竹子,或挺拔如劍,直入雲霄,展現齣不屈的意誌;或搖曳生姿,在風雨中低垂,又透著韌勁與希望。作者的筆法變化多端,濃淡乾濕,墨色層次豐富得驚人,仿佛能聽到竹葉在風中沙沙作響,聞到雨後泥土的清新氣息。

評分

購買《元吳鎮墨竹譜》純粹是齣於對“中國風”的喜愛,沒想到這本書卻給瞭我遠超預期的體驗。它不像一般的畫冊那樣,隻是冷冰冰地展示作品,而是融入瞭作者的情感、思考和藝術理念。我喜歡書中那種不急不躁的節奏,每一幅畫都值得細細品味,每一次翻頁都像是在揭開一個新的故事。作者在題跋中,時常流露齣對自然的熱愛,對傳統文化的敬畏,以及對人生境界的追求。這些都通過他的筆墨,淋灕盡緻地展現在我們麵前,讓我感受到一種久違的純粹和寜靜。

評分

我一直覺得,真正的藝術品,不僅僅是視覺上的享受,更是一種精神上的交流。《元吳鎮墨竹譜》恰恰做到瞭這一點。讀這本書,與其說是在欣賞畫作,不如說是在與一位智者進行對話。作者對墨竹的理解,已經超越瞭單純的繪畫技巧,升華到瞭一種對人生哲理的感悟。書中的每一幅作品,都仿佛是作者心境的寫照,或恬淡閑適,或意氣風發,或曆經滄桑,都能在其中找到共鳴。我尤其欣賞他對於留白的運用,那種“空靈”之美,仿佛讓畫麵有瞭呼吸,讓觀者有瞭無限的想象空間。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