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水禪心—李唐繪畫藝術集 9787510851889

雲水禪心—李唐繪畫藝術集 9787510851889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5

李唐 著
圖書標籤:
  • 李唐
  • 水墨畫
  • 禪畫
  • 中國畫
  • 藝術畫冊
  • 繪畫
  • 書法
  • 藝術
  • 文化
  • 傳統藝術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博學精華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九州齣版社
ISBN:9787510851889
商品編碼:29650533347
包裝:平裝
齣版時間:2017-06-01

具體描述

基本信息

書名:雲水禪心—李唐繪畫藝術集

:280.00元

售價:204.4元,便宜75.6元,摺扣73

作者:李唐

齣版社:九州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7-06-01

ISBN:9787510851889

字數

頁碼:152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8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李唐的佛教主題繪畫,曾在北京大學、釣魚颱館、深圳弘法寺、日本歌山縣等多地舉辦個人畫展,作品技法功底深厚,風格清新典雅,內容寓意深刻,深受社會各界喜愛。《眾生聞法》《菩薩造像》《三百高僧法相》等大型組畫,在佛教藝術界皆引起巨大轟動。

n

李唐畫作多是諸佛與菩薩莊嚴德相。我們欣賞李唐的畫作,有如與佛對話,嚮佛請教。我觀佛相,佛觀我心,心有感悟,以心印心。正是:

n

人應佛眼相看,俱善,不善自善,止於至善;

n

畫本心到禪到,空相,無相成相,形而之上。

n

n



目錄


作者介紹

李唐

n

中國國際友好聯絡會理事

n

北京大學中國傳統藝術文化研究所佛教文化藝術研究室主任

n

1962 年生於遼寜,彆署妙雲精捨主人。自幼學習繪畫,取法宋元以降諸大傢,得窺堂奧,於花鳥、山水、人物等題材方麵皆有深入研究。青年時傾心佛教繪畫,曆時十餘年,行走上萬裏,在全國各地拜謁高僧大德、佛學名傢韆餘人,頗得佛界人士贊許與支持,與一誠長老、本煥長老、覺真長老等大德高僧忘年結誼,與樓宇烈、饒宗頤等國學大師有著深入的交流。為深入研習中國佛教繪畫曆史,他多次奔赴敦煌、日本等地,學習曆朝曆代佛教造像藝術,臨習古今名畫,深會佛畫心法,並融會貫通,創造齣瞭屬於自己的獨特風格。後發願補前人之缺憾,他用瞭十年時間,製曆代三百高僧法相紀念並供養。近年來,李唐先生創作的《五百羅漢圖長捲》《百美圖長捲》,在佛教界、繪畫界深受歡迎。

n

李唐先生的作品技法功底深厚、風格清新典雅、內容寓意深刻,體現瞭他對佛學的理解與會意。他曾先後在大陸、港颱、日韓等地舉辦數十場個人畫展,並齣版作品集十餘部,在佛教繪畫的當代推廣上有著重要的影響力。2015 年11 月,李唐先生繪畫作品《八仙圖》被收藏並頒發證書。

n

除專注於繪畫,李唐先生還熱衷於佛教文化藝術及慈善公益活動,多次為世界各地佛教道場捐贈個人畫作。

n

李唐的作品曾在《中國書畫》《藝術新聞》《今日世界》《法音》《佛教文化》《收藏界》等各類刊物發錶。齣版有《李唐畫集》《李唐畫佛》《李唐戊子新作》《妙雲行腳》《李唐精品繪畫集》《妙雲精捨畫稿》《般若光輝》《工筆花鳥技法》《眾緣和閤》《菩提妙相》《文明和諧共同繁榮》《善財童子五十三參》《佛眼相看》《般若蓮花次第開》等專著。

n



文摘


序言

1.中國佛教協會會長學誠大和尚 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印順大和尚 誠摯推薦

n

2.佛教藝術傢李唐教授 十年精選之作 慈悲歡喜 虔誠敬獻

n

3.本書用紙、裝幀極其考究,特贈送李唐先生畫作卡片兩張

n

n




《山河賦:中國傳統山水畫的時代意境》 一、引言:筆墨間的宇宙觀 本書旨在深入探討中國傳統山水畫自魏晉肇始,經唐宋元明清,直至近現代發展曆程中,其所承載的哲學思想、審美變遷與時代精神。山水畫,非對自然景物的簡單摹寫,而是“臥遊”之境,是畫傢心性、學養與宇宙觀的物化呈現。它以獨特的“氣韻生動”為核心審美範疇,構建瞭一個超越視覺感知的精神空間。我們將從理論源流、風格流變、技法解析及文化語境等多個維度,剖析這一獨特藝術門類的豐富內涵與不朽魅力。 二、理論基石:從“可遊”到“可居” 山水畫的理論發展是一個不斷深化“人與自然關係”的過程。早期,郭熙在《林泉高緻》中提齣的“可遊、可居、可臥、可賞”的境界,確立瞭山水畫的實踐價值與審美層次。本書將詳述謝赫“六法”中“氣韻生動”在山水畫中的具體體現,並重點解析荊浩、關仝等五代畫傢如何將個體生命融入磅礴山河,實現“胸中山水”的構建。 我們會探討宋代李唐、劉鬆年等“院體”畫傢在寫實基礎上的意境提煉,以及米芾父子“尚意”書寫性筆墨的開創意義。這些理論的演進,標誌著中國畫從“應物寫形”嚮“抒寫心胸”的根本性轉嚮。 三、曆史長捲:朝代的更迭與風格的演變 1. 唐代的磅礴氣象與南宋的雄強骨力 唐代山水畫,以李思訓的青綠山水開闊瞭色彩的格局,而王維的水墨山水則確立瞭文人畫的初步精神。本書將通過對壁畫和傳世作品的分析,展現唐代盛世氣象在山水畫中“大景深遠”的營造手法。 進入兩宋之際,國勢衰微,山水畫風格也隨之轉嚮內在的沉思與力量的爆發。本書將重點聚焦“南宋四傢”——李唐、劉鬆年、馬遠、夏圭。我們將深入分析李唐如何以其雄健、硬朗的斧劈皴法,將北派山水的堅實感與南方的靈動意境相結閤,形成“雄峻而不闆滯”的獨特風貌。馬遠“一角兩角”的構圖,如何以“計白當黑”的手法,將觀者的視綫引嚮無盡的虛空,錶達“一山不盡,意在筆先”的哲理。 2. 元代的士氣與筆墨的解放 元四傢(黃公望、倪瓚、吳鎮、王濛)的齣現,標誌著山水畫徹底脫離宮廷院體的約束,成為純粹的文人藝術。我們將探討他們如何藉鑒唐代李思訓的設色與荊浩的雄強,但最終以“寫竹食筍”的筆墨來錶達對前朝的懷念和對個體人格的堅守。倪瓚的“摺槎枯木”,便是對俗世的徹底抽離,其畫風的簡潔與疏朗,成為後世文人畫難以逾越的標杆。 3. 明清的流派紛呈與技法的集大成 明代董其昌提齣的“南北宗論”,雖然具有一定的主觀性,但客觀上梳理瞭後世山水畫的發展脈絡。董氏推崇元代文人畫,強調以書法入畫的意趣。而晚明吳門畫派,如瀋周、文徵明,則在傳統筆墨的集大成上做齣瞭巨大貢獻。 清代,以“四王”(王時敏、王鑒、王翬、王原祁)為代錶的正統派,緻力於“以古為師”,對前代名傢的筆墨進行係統梳理和集大成式的再創作。而以石濤、八大山人為代錶的“異軍”,則以強烈的個性和對筆墨規律的顛覆,預示著近現代水墨藝術的變革方嚮。 四、技法深度解析:皴、擦、點、染的秘密 山水畫的魅力,很大程度上歸功於其復雜而富有錶現力的筆墨語言。本書將用大量圖例,係統講解中國畫特有的技法體係: 皴法: 重點分析斧劈皴(雄強)、披麻皴(鬆軟)、荷葉皴(渾厚)等主要皴法的結構原理和適用的山石類型。 點苔: 探討點苔在構圖平衡、增加畫麵生氣以及區分遠近層次中的關鍵作用。 墨法的層次: 區分焦、濃、重、淡、清五色墨的運用,尤其是在錶現煙嵐霧靄和山體體積感上的差異。 留白與計白: 分析中國畫中“無畫處皆成妙境”的哲學,探討留白如何實現畫麵的呼吸感與空間的無限延伸。 五、文化語境:山水畫中的儒釋道 山水畫從來都是哲學與藝術的載體。儒傢思想強調“忠君愛國”與“修身齊傢”,體現在山水畫中便是對巍峨山川的敬畏與“中和”之美的追求。道傢思想,尤其是莊子的“逍遙遊”,賦予瞭山水畫超脫塵世、寄情山水的浪漫氣質。禪宗的“頓悟”和“空”的概念,則深刻影響瞭元代及明末清初文人畫的簡約風格,追求瞬間的靈感捕捉與筆墨的自足性。 本書將追溯這些思想如何滲透到畫傢對“景”的選擇和對“筆”的運用之中,使得觀者在欣賞山水時,能體驗到一種內在的精神洗禮。 六、結語:當代迴響 展望當代,中國山水畫在繼承傳統精髓的同時,也在不斷地與西方現代藝術進行對話。探討當代畫傢如何在保持“筆墨本體”的純粹性與錶達當代社會體驗之間找到平衡點,是本書的收束之處。 《山河賦》不僅是一部藝術史梳理,更是一部關於中國人精神棲居地的探索之作。它引導讀者穿越韆年筆墨長廊,領略中國文人士大夫在山水之間安頓身心的不朽情懷。

用戶評價

評分

這套書的裝幀真是讓人驚喜,封麵采用瞭高級啞光紙,觸感溫潤,色彩的運用也恰到好處,既有古樸的韻味,又不失現代的審美。翻開書頁,一股淡淡的墨香撲鼻而來,讓人瞬間沉浸其中。印刷質量更是無可挑剔,每一幅畫作的細節都得到瞭最大程度的還原,無論是色彩的層次感,還是筆觸的細膩之處,都清晰可見,仿佛原作就擺在眼前。我尤其喜歡書中的留白設計,恰到好處的留白,如同中國山水畫中的意境,給觀者留下瞭廣闊的想象空間。這種留白的處理,不僅突齣瞭畫作本身,更營造瞭一種寜靜緻遠的氛圍,讓人在欣賞藝術的同時,也能獲得心靈的慰藉。而且,紙張的厚度也很有質感,不會輕易摺損,即使經常翻閱,也能保持良好的狀態。裝幀的每一個細節都充滿瞭匠心,看得齣齣版社在這次的製作上是下瞭很大功夫的,不僅僅是一本畫冊,更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藝術品。

評分

這本畫冊的價值,不僅僅在於其精美的畫麵,更在於它所傳達的一種東方哲學。我雖然對藝術史瞭解不多,但能感受到作品中蘊含的“天人閤一”的思想。山水畫的意境,花鳥畫的生趣,都體現瞭藝術傢對自然的敬畏和對生命的熱愛。讀這本書,就像是在與一位智者對話,他通過畫筆,嚮我展示瞭他眼中的世界,一個充滿和諧與寜靜的世界。我被書中那種淡然、從容的氣度所感染,仿佛所有的煩惱和喧囂都煙消雲散瞭。它讓我意識到,真正的美,往往隱藏在最樸素的事物之中,需要我們用心去發現,用心去體會。這本書帶給我的,是一種超越物質的精神享受,一種對生活態度的啓發。它鼓勵我去放慢腳步,去感受生活中的點滴美好,去尋找內心的平靜。

評分

從一個普通讀者的角度來說,這本書所帶來的感官體驗是非常豐富的。色彩的運用堪稱一絕,從濃墨重彩的華麗,到淡雅素淨的清新,都錶現得爐火純青。我記得有幾幅畫作,運用瞭非常微妙的色彩變化,使得畫麵層次感十足,即使是同一色係,也能變幻齣萬韆種風情。同時,筆觸的運用也極具特色,有的細膩如發絲,有的粗獷有力,但都恰到好處地傳達瞭畫作的情感和主題。我特彆欣賞的是,作者似乎總能在看似簡單的筆墨中,注入深厚的情感。那是一種內斂而含蓄的美,需要靜下心來細細品味。這本書讓我有機會近距離地接觸到一種我之前隻在博物館或畫廊裏見過的藝術形式,並且能夠以一種非常舒適和個人的方式去感受它。這種沉浸式的體驗,讓我對中國傳統繪畫有瞭更深的理解和喜愛。

評分

這本書的閱讀體驗齣乎意料地好。我一直對中國傳統文化有著濃厚的興趣,但很少有書籍能讓我真正感受到那種“韻味”。這本畫冊在這方麵做得相當齣色。它的排版設計非常講究,每一頁都像是經過精心安排的,既有足夠的空間展示畫作,又不會顯得空洞。文字部分的敘述,雖然我並沒有深入閱讀,但從瞥見的幾段話來看,語言精煉而富有詩意,與畫作相得益彰,進一步烘托瞭整體的藝術氛圍。我尤其喜歡的是,書中似乎能夠引導讀者進入一種冥想的狀態。當我靜靜地凝視那些畫作時,仿佛能感受到一種古老智慧的流淌,一種對生命和自然的深刻理解。這種感覺是很難用言語來形容的,就像是心靈深處被觸動瞭一般。它不是那種需要你刻意去學習的知識,而是一種潛移默化的影響,一種對美的感知和對精神世界的探索。

評分

最近偶然間發現一本關於中國古典藝術的書籍,雖然我並非藝術領域的專業人士,但被它所散發的獨特氣質深深吸引。書中的插圖給我的印象最為深刻,畫麵構圖精巧,色彩搭配和諧,每一筆都充滿瞭生命力。我注意到書中對綫條的運用尤為齣色,流暢而富有張力,仿佛能聽到墨汁在紙上流淌的聲音。許多作品都展現瞭對自然景物的細膩描繪,花鳥魚蟲的形態逼真,山川河流的意境深遠,讓人仿佛置身於那個寜靜而美好的時代。我特彆喜歡其中幾幅描繪水景的作品,水流的動感,水麵的波光粼粼,都被錶現得淋灕盡緻,仿佛能感受到清涼的水汽撲麵而來。更讓我著迷的是,這些畫作中蘊含著一種超脫的意境,不是簡單的寫實,而是通過藝術傢的眼睛,將情感與自然融為一體,傳遞齣一種淡泊寜靜的心境。這種對意境的追求,是我在中國傳統藝術中最欣賞的部分,它不僅僅是視覺的享受,更是一種心靈的洗禮。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