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水禅心—李唐绘画艺术集 9787510851889

云水禅心—李唐绘画艺术集 9787510851889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唐 著
图书标签:
  • 李唐
  • 水墨画
  • 禅画
  • 中国画
  • 艺术画册
  • 绘画
  • 书法
  • 艺术
  • 文化
  • 传统艺术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博学精华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九州出版社
ISBN:9787510851889
商品编码:29650533347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7-06-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云水禅心—李唐绘画艺术集

:280.00元

售价:204.4元,便宜75.6元,折扣73

作者:李唐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6-01

ISBN:9787510851889

字数

页码:152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8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李唐的佛教主题绘画,曾在北京大学、钓鱼台馆、深圳弘法寺、日本歌山县等多地举办个人画展,作品技法功底深厚,风格清新典雅,内容寓意深刻,深受社会各界喜爱。《众生闻法》《菩萨造像》《三百高僧法相》等大型组画,在佛教艺术界皆引起巨大轰动。

n

李唐画作多是诸佛与菩萨庄严德相。我们欣赏李唐的画作,有如与佛对话,向佛请教。我观佛相,佛观我心,心有感悟,以心印心。正是:

n

人应佛眼相看,俱善,不善自善,止于至善;

n

画本心到禅到,空相,无相成相,形而之上。

n

n



目录


作者介绍

李唐

n

中国国际友好联络会理事

n

北京大学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研究所佛教文化艺术研究室主任

n

1962 年生于辽宁,别署妙云精舍主人。自幼学习绘画,取法宋元以降诸大家,得窥堂奥,于花鸟、山水、人物等题材方面皆有深入研究。青年时倾心佛教绘画,历时十余年,行走上万里,在全国各地拜谒高僧大德、佛学名家千余人,颇得佛界人士赞许与支持,与一诚长老、本焕长老、觉真长老等大德高僧忘年结谊,与楼宇烈、饶宗颐等国学大师有着深入的交流。为深入研习中国佛教绘画历史,他多次奔赴敦煌、日本等地,学习历朝历代佛教造像艺术,临习古今名画,深会佛画心法,并融会贯通,创造出了属于自己的独特风格。后发愿补前人之缺憾,他用了十年时间,制历代三百高僧法相纪念并供养。近年来,李唐先生创作的《五百罗汉图长卷》《百美图长卷》,在佛教界、绘画界深受欢迎。

n

李唐先生的作品技法功底深厚、风格清新典雅、内容寓意深刻,体现了他对佛学的理解与会意。他曾先后在大陆、港台、日韩等地举办数十场个人画展,并出版作品集十余部,在佛教绘画的当代推广上有着重要的影响力。2015 年11 月,李唐先生绘画作品《八仙图》被收藏并颁发证书。

n

除专注于绘画,李唐先生还热衷于佛教文化艺术及慈善公益活动,多次为世界各地佛教道场捐赠个人画作。

n

李唐的作品曾在《中国书画》《艺术新闻》《今日世界》《法音》《佛教文化》《收藏界》等各类刊物发表。出版有《李唐画集》《李唐画佛》《李唐戊子新作》《妙云行脚》《李唐精品绘画集》《妙云精舍画稿》《般若光辉》《工笔花鸟技法》《众缘和合》《菩提妙相》《文明和谐共同繁荣》《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佛眼相看》《般若莲花次第开》等专著。

n



文摘


序言

1.中国佛教协会会长学诚大和尚 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印顺大和尚 诚挚推荐

n

2.佛教艺术家李唐教授 十年精选之作 慈悲欢喜 虔诚敬献

n

3.本书用纸、装帧极其考究,特赠送李唐先生画作卡片两张

n

n




《山河赋:中国传统山水画的时代意境》 一、引言:笔墨间的宇宙观 本书旨在深入探讨中国传统山水画自魏晋肇始,经唐宋元明清,直至近现代发展历程中,其所承载的哲学思想、审美变迁与时代精神。山水画,非对自然景物的简单摹写,而是“卧游”之境,是画家心性、学养与宇宙观的物化呈现。它以独特的“气韵生动”为核心审美范畴,构建了一个超越视觉感知的精神空间。我们将从理论源流、风格流变、技法解析及文化语境等多个维度,剖析这一独特艺术门类的丰富内涵与不朽魅力。 二、理论基石:从“可游”到“可居” 山水画的理论发展是一个不断深化“人与自然关系”的过程。早期,郭熙在《林泉高致》中提出的“可游、可居、可卧、可赏”的境界,确立了山水画的实践价值与审美层次。本书将详述谢赫“六法”中“气韵生动”在山水画中的具体体现,并重点解析荆浩、关仝等五代画家如何将个体生命融入磅礴山河,实现“胸中山水”的构建。 我们会探讨宋代李唐、刘松年等“院体”画家在写实基础上的意境提炼,以及米芾父子“尚意”书写性笔墨的开创意义。这些理论的演进,标志着中国画从“应物写形”向“抒写心胸”的根本性转向。 三、历史长卷:朝代的更迭与风格的演变 1. 唐代的磅礴气象与南宋的雄强骨力 唐代山水画,以李思训的青绿山水开阔了色彩的格局,而王维的水墨山水则确立了文人画的初步精神。本书将通过对壁画和传世作品的分析,展现唐代盛世气象在山水画中“大景深远”的营造手法。 进入两宋之际,国势衰微,山水画风格也随之转向内在的沉思与力量的爆发。本书将重点聚焦“南宋四家”——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我们将深入分析李唐如何以其雄健、硬朗的斧劈皴法,将北派山水的坚实感与南方的灵动意境相结合,形成“雄峻而不板滞”的独特风貌。马远“一角两角”的构图,如何以“计白当黑”的手法,将观者的视线引向无尽的虚空,表达“一山不尽,意在笔先”的哲理。 2. 元代的士气与笔墨的解放 元四家(黄公望、倪瓒、吴镇、王蒙)的出现,标志着山水画彻底脱离宫廷院体的约束,成为纯粹的文人艺术。我们将探讨他们如何借鉴唐代李思训的设色与荆浩的雄强,但最终以“写竹食笋”的笔墨来表达对前朝的怀念和对个体人格的坚守。倪瓒的“折槎枯木”,便是对俗世的彻底抽离,其画风的简洁与疏朗,成为后世文人画难以逾越的标杆。 3. 明清的流派纷呈与技法的集大成 明代董其昌提出的“南北宗论”,虽然具有一定的主观性,但客观上梳理了后世山水画的发展脉络。董氏推崇元代文人画,强调以书法入画的意趣。而晚明吴门画派,如沈周、文徵明,则在传统笔墨的集大成上做出了巨大贡献。 清代,以“四王”(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为代表的正统派,致力于“以古为师”,对前代名家的笔墨进行系统梳理和集大成式的再创作。而以石涛、八大山人为代表的“异军”,则以强烈的个性和对笔墨规律的颠覆,预示着近现代水墨艺术的变革方向。 四、技法深度解析:皴、擦、点、染的秘密 山水画的魅力,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其复杂而富有表现力的笔墨语言。本书将用大量图例,系统讲解中国画特有的技法体系: 皴法: 重点分析斧劈皴(雄强)、披麻皴(松软)、荷叶皴(浑厚)等主要皴法的结构原理和适用的山石类型。 点苔: 探讨点苔在构图平衡、增加画面生气以及区分远近层次中的关键作用。 墨法的层次: 区分焦、浓、重、淡、清五色墨的运用,尤其是在表现烟岚雾霭和山体体积感上的差异。 留白与计白: 分析中国画中“无画处皆成妙境”的哲学,探讨留白如何实现画面的呼吸感与空间的无限延伸。 五、文化语境:山水画中的儒释道 山水画从来都是哲学与艺术的载体。儒家思想强调“忠君爱国”与“修身齐家”,体现在山水画中便是对巍峨山川的敬畏与“中和”之美的追求。道家思想,尤其是庄子的“逍遥游”,赋予了山水画超脱尘世、寄情山水的浪漫气质。禅宗的“顿悟”和“空”的概念,则深刻影响了元代及明末清初文人画的简约风格,追求瞬间的灵感捕捉与笔墨的自足性。 本书将追溯这些思想如何渗透到画家对“景”的选择和对“笔”的运用之中,使得观者在欣赏山水时,能体验到一种内在的精神洗礼。 六、结语:当代回响 展望当代,中国山水画在继承传统精髓的同时,也在不断地与西方现代艺术进行对话。探讨当代画家如何在保持“笔墨本体”的纯粹性与表达当代社会体验之间找到平衡点,是本书的收束之处。 《山河赋》不仅是一部艺术史梳理,更是一部关于中国人精神栖居地的探索之作。它引导读者穿越千年笔墨长廊,领略中国文人士大夫在山水之间安顿身心的不朽情怀。

用户评价

评分

最近偶然间发现一本关于中国古典艺术的书籍,虽然我并非艺术领域的专业人士,但被它所散发的独特气质深深吸引。书中的插图给我的印象最为深刻,画面构图精巧,色彩搭配和谐,每一笔都充满了生命力。我注意到书中对线条的运用尤为出色,流畅而富有张力,仿佛能听到墨汁在纸上流淌的声音。许多作品都展现了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花鸟鱼虫的形态逼真,山川河流的意境深远,让人仿佛置身于那个宁静而美好的时代。我特别喜欢其中几幅描绘水景的作品,水流的动感,水面的波光粼粼,都被表现得淋漓尽致,仿佛能感受到清凉的水汽扑面而来。更让我着迷的是,这些画作中蕴含着一种超脱的意境,不是简单的写实,而是通过艺术家的眼睛,将情感与自然融为一体,传递出一种淡泊宁静的心境。这种对意境的追求,是我在中国传统艺术中最欣赏的部分,它不仅仅是视觉的享受,更是一种心灵的洗礼。

评分

从一个普通读者的角度来说,这本书所带来的感官体验是非常丰富的。色彩的运用堪称一绝,从浓墨重彩的华丽,到淡雅素净的清新,都表现得炉火纯青。我记得有几幅画作,运用了非常微妙的色彩变化,使得画面层次感十足,即使是同一色系,也能变幻出万千种风情。同时,笔触的运用也极具特色,有的细腻如发丝,有的粗犷有力,但都恰到好处地传达了画作的情感和主题。我特别欣赏的是,作者似乎总能在看似简单的笔墨中,注入深厚的情感。那是一种内敛而含蓄的美,需要静下心来细细品味。这本书让我有机会近距离地接触到一种我之前只在博物馆或画廊里见过的艺术形式,并且能够以一种非常舒适和个人的方式去感受它。这种沉浸式的体验,让我对中国传统绘画有了更深的理解和喜爱。

评分

这套书的装帧真是让人惊喜,封面采用了高级哑光纸,触感温润,色彩的运用也恰到好处,既有古朴的韵味,又不失现代的审美。翻开书页,一股淡淡的墨香扑鼻而来,让人瞬间沉浸其中。印刷质量更是无可挑剔,每一幅画作的细节都得到了最大程度的还原,无论是色彩的层次感,还是笔触的细腻之处,都清晰可见,仿佛原作就摆在眼前。我尤其喜欢书中的留白设计,恰到好处的留白,如同中国山水画中的意境,给观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这种留白的处理,不仅突出了画作本身,更营造了一种宁静致远的氛围,让人在欣赏艺术的同时,也能获得心灵的慰藉。而且,纸张的厚度也很有质感,不会轻易折损,即使经常翻阅,也能保持良好的状态。装帧的每一个细节都充满了匠心,看得出出版社在这次的制作上是下了很大功夫的,不仅仅是一本画册,更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艺术品。

评分

这本画册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其精美的画面,更在于它所传达的一种东方哲学。我虽然对艺术史了解不多,但能感受到作品中蕴含的“天人合一”的思想。山水画的意境,花鸟画的生趣,都体现了艺术家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的热爱。读这本书,就像是在与一位智者对话,他通过画笔,向我展示了他眼中的世界,一个充满和谐与宁静的世界。我被书中那种淡然、从容的气度所感染,仿佛所有的烦恼和喧嚣都烟消云散了。它让我意识到,真正的美,往往隐藏在最朴素的事物之中,需要我们用心去发现,用心去体会。这本书带给我的,是一种超越物质的精神享受,一种对生活态度的启发。它鼓励我去放慢脚步,去感受生活中的点滴美好,去寻找内心的平静。

评分

这本书的阅读体验出乎意料地好。我一直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但很少有书籍能让我真正感受到那种“韵味”。这本画册在这方面做得相当出色。它的排版设计非常讲究,每一页都像是经过精心安排的,既有足够的空间展示画作,又不会显得空洞。文字部分的叙述,虽然我并没有深入阅读,但从瞥见的几段话来看,语言精炼而富有诗意,与画作相得益彰,进一步烘托了整体的艺术氛围。我尤其喜欢的是,书中似乎能够引导读者进入一种冥想的状态。当我静静地凝视那些画作时,仿佛能感受到一种古老智慧的流淌,一种对生命和自然的深刻理解。这种感觉是很难用言语来形容的,就像是心灵深处被触动了一般。它不是那种需要你刻意去学习的知识,而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一种对美的感知和对精神世界的探索。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