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金融市场学
定价:35.00元
售价:23.8元,便宜11.2元,折扣68
作者:王振山,王立元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03-01
ISBN:9787302249528
字数:
页码:288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59kg
《金融市场学》是“十一五”规划教材。《金融市场学》的编写,借鉴和吸收了国内外同类教材与学术专著的新成果,全面反映了金融学科的主要内容,力争在结构体系安排、框架设计、内容取舍、讲述方式等方面均有所创新和提升,以适应21世纪对高素质人才的要求。
n 《金融市场学》共分为4个部分。部分是概述篇。这一部分从金融市场的内涵与外延、交易者以及交易价格的角度对金融市场进行了鸟瞰式的介绍。第2部分是价格篇。这一部分主要围绕金融市场上重要的价格——利率展开,从利率与收益率的关系、利率的影响因素、利率风险管理以及利率期限结构方面进行阐述。第3部分和第4部分是市场篇,其中,第3部分主要针对衍生金融工具市场展开,分别阐述期货市场、期权市场,以及互换市场的交易特征、交易规律和交易技巧;第4部分主要针对原生金融工具市场展开,分别阐述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的内涵和外延、市场结构,以及交易制度、运行机制等内容。
n 《金融市场学》不仅可以作为综合院校应用经济学专业和财经院校各专业的专业课教材,也可以作为广大从事企业管理以及有意提高家庭理财水平的人员的参考书。
王振山,经济学博士,东北财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金融基础理论、公司金融、金融管理、货币与资本市场问题等研究。2005年以来出版著作等3部、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承担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6项。代表作有《金融效率论》、《衍生产品概论》,《银行规模与中国商业银行运行效率研究》等。曾获辽宁省博士论文、大连市教师、霍英东基金会高校青年教师等奖项。
n 王立元,东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公司金融、金融市场。目前正在研究的问题主要涉及上市公司投资及其效率,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10余篇。
这本书就像一本陈年的老酒,初尝可能有些醇厚难懂,但细细品味,便能感受到其深邃的韵味。作者在语言表达上,有着一种独特的沉静与力量,他用一种近乎散文的笔调,娓娓道来金融市场的方方面面。我特别欣赏作者对于“市场效率假说”的探讨。他没有简单地接受或否定这一理论,而是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了辨析,探讨了弱式、半强式和强式有效性假说的含义,以及在现实市场中,信息传播的速度和广度如何影响市场效率。这种 nuanced 的分析让我能够更批判性地看待各种市场理论。书中对“金融衍生品市场”的描述,也让我耳目一新。作者不仅仅介绍了它们的工具性用途,更深入地剖析了它们在金融体系中的“双刃剑”效应,以及过度金融化可能带来的风险。他对于“宏观经济与金融市场互动”的分析,也相当精彩,将利率、通胀、货币政策等宏观变量与股票、债券、外汇等金融市场紧密联系起来,勾勒出一幅宏大的经济图景。这本书适合那些不满足于表面现象,渴望深入探究金融市场本质的读者。
评分这是一本相当具有挑战性的读物,但如果你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去钻研,回报将是巨大的。作者在书中展现了他扎实的学术功底和广博的知识储备,他对每一个金融概念的剖析都深入骨髓,直指本质。我尤其欣赏作者在阐述金融衍生品时所表现出的严谨态度。他不仅详细介绍了各种衍生品(如期货、期权、掉期)的定价模型和交易机制,还深刻剖析了它们在风险管理和投机套利中的作用,以及可能带来的系统性风险。书中对于“黑天鹅事件”的讨论,更是让我印象深刻。作者没有回避那些极小概率但影响巨大的金融危机,而是试图从理论层面解释其发生的可能性和潜在的影响,这让我对市场的脆弱性有了更清醒的认识。他提出的“风险溢价”概念,以及不同资产类别之间的相关性分析,也为我理解投资组合构建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虽然书中某些章节的数学推导确实需要一定的基础,但我认为作者的讲解已经相当清晰,配合附录中的公式解释,大多数读者应该都能理解。这本书无疑是为那些希望深入理解金融市场底层逻辑的读者量身定制的。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相当讲究,书脊触感温润,纸张也很有分量,拿在手里就有一种沉甸甸的知识感。翻开第一页,就被扉页上那句引用所吸引,充满了哲思,让人立刻对即将展开的阅读旅程充满期待。书中许多概念的解释都非常到位,用词精准,逻辑清晰,这对于初学者来说简直是福音。我尤其喜欢作者在介绍某些核心理论时,穿插了一些历史典故和早期学者的研究片段,这使得原本可能枯燥的理论变得生动有趣,也让我对金融市场的演进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比如,在讲到“信息不对称”这个概念时,作者没有简单地给出定义,而是回顾了早期股票市场是如何在信息高度不透明的情况下运作的,以及这种信息壁垒是如何逐渐被打破的,这个过程的描述让我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那个时代,亲眼见证了市场的变迁。此外,书中在分析不同金融工具的风险收益特征时,也运用了不少图表和案例,这些可视化信息帮助我更好地把握抽象的概念,也让我对如何进行有效的投资决策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总的来说,这本书在内容组织和呈现方式上都做得非常出色,既有理论深度,又不失阅读的趣味性,是一本值得反复品读的佳作。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金融市场的教科书,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在循循善诱。作者的语言风格非常独特,他善于用一种略带幽默感的方式来解释复杂的金融现象,常常会用一些生活中的例子来类比,让人豁然开朗。我记得书中关于“行为金融学”的那一部分,作者描绘了投资者在面对市场波动时的各种非理性行为,比如“羊群效应”和“锚定效应”,他通过分析一些历史上著名的市场泡沫和恐慌事件,揭示了人类心理如何影响金融决策,这一点让我深感共鸣。读到这里,我开始反思自己过往的一些投资行为,确实也曾受到情绪的干扰而做出不明智的判断。书中还深入探讨了不同市场参与者之间的博弈关系,比如机构投资者和散户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优势和交易策略差异,这种分析视角非常深刻,让我不再局限于孤立地看待某个金融工具,而是能更宏观地理解整个市场的运作机制。作者在章节的结尾,常常会提出一些引人深思的问题,鼓励读者进行独立思考,而不是被动接受信息,这种互动式的阅读体验让我受益匪浅。
评分阅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在进行一场心灵的冒险,它不断地颠覆我原有的认知,拓展我的视野。作者的叙事方式非常具有感染力,他能够将看似枯燥的金融理论,编织成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我最喜欢的是书中关于“金融创新”的讨论。作者回顾了历史上几次重要的金融创新浪潮,从最早的股票交易所到如今蓬勃发展的金融科技,他分析了每一次创新背后的驱动因素、所带来的影响以及可能伴随的挑战。这种历史的视角让我明白了金融市场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在不断发展和自我革新的。他还深入探讨了金融监管的演变,分析了不同时期监管政策的得失,以及监管在平衡市场效率和金融稳定之间所扮演的角色。读到这里,我才意识到,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离不开有效的监管。书中对于“金融危机”的分析,更是让我看到了市场失灵的多种可能性,以及每一次危机后,市场和监管是如何应对和调整的。总的来说,这本书带给我的不仅仅是知识,更多的是一种思考方式和对世界运行规律的洞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