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獨立電影訪談錄

中國獨立電影訪談錄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5

歐陽江河 編
圖書標籤: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002 / 賈樟柯 & 侯孝賢
相信什麼就該拍什麼
012 / 王超 & 戴婧婷
我願意自己的作品被歸入“中國現實主義”流派
036 / 李楊 & 劉輝
電影的意義
055 / 李玉 & 崔衛平
電影——它使你的心沒有那麼冰冷
083 / 章明 & 徐楓
在期待之中
136 / 硃文 & 翟永明
我的電影不能沒有詩意
156 / 萬瑪纔旦 & 崔衛平
我注意的可能是一種狀態
178 / 李紅旗 & 楊海崧
自己到底是個什麼“東西”呢?
187 / 韓傑 & 賈樟柯 & 管娜
可貴就可貴在人的那種個人精神
225 / 徐楓 & 梅峰
個體記憶之孔雀
247 / 鄭隆福
賈樟柯電影作品《世界》兩個版本的比較
273 / 李陀 崔衛平 賈樟柯 西川 歐陽江河 汪暉
《三峽好人》:故裏、變遷與賈樟柯的現實主義
· · · · · · (收起)

具體描述

本書為訪談錄,由九篇對話、三篇評論組成,為詩人歐陽江河所編。

本書收錄瞭中國第六代導演特彆是獨立電影導演對自己電影的剖析、對社會與人的價值觀的暢談,以及對自己從事導演生涯的迴顧等等。所談之電影,雖然多為小眾、小投資電影,少有上映之作,但堅持獨立電影的理念、不為票房所主導、反映時代特色、個人精神和底層人物生活的觀念,傳達瞭中國獨立電影獨立之精神。在電影産業欣欣嚮榮,卻又唯票房、過度商業化的今天,這部書中所訪談的上世紀90年代湧現的這批年輕導演的獨立思考和執著精神尤其讓人欽佩。現在我們已經很難看到這些“小眾”的電影瞭,書中訪談的年輕導演也不再年輕,正因為如此,記錄下他們的思考、他們的電影理念、他們的電影創作,更加必要。這一批獨立電影人不該被遺忘,他們是中國電影史不可忽略的一筆,這也是本書最大的價值所在。

編輯推薦

本書通過訪談對話的形式,既介紹瞭中國獨立電影的發展,同時也涉及對具體電影的解讀。一部電影,帶給我我們的,不隻是娛樂,甚或更是為我們提供一種乃至多種的視角,使我們在“觀看”電影的時候,思考人性的張力與局限、無奈,以及認知社會變遷的發展。

用戶評價

評分

##“我所有的寫作都是在盡量最大可能地展現自己的缺陷。因為,一個內心圓滿的人是不會有欲望去錶達自己的感受的。我寫詩、寫小說、拍電影隻能說說明我的問題很嚴重。”——李紅旗

評分

##按書裏的訪談錄列瞭一份片單一一看過之後挖掘瞭一批深埋時間和主流審美之下的片子,兼備深度和廣度的同時又粗糙而野性,有對底層疾苦的關注,也有小人物之間很市井和生活化的幽默在,而作者們的眼光無不犀利和敏銳,捕捉到瞭大多數人忽略和不屑直視的,而正是這些構成瞭每個普通人生活微小的悲喜,填充瞭每個人平淡日常之餘的縫隙,而有些縫隙開花發芽,有些縫隙裂開成為猙獰的傷口,在粉飾太平的當下還能嚮前找到這些作品,結閤書的內容瞭解作者創作的齣發點和方嚮,整體閱讀加閱覽是一個很完整的體驗,不過這批創作也有其時代局限性,錶現對象往往集中在礦工妓女黑社會這樣幾種社會身份上,可見賈樟柯的《小武》影響之大。

評分

##在西直門楓藍國際的中信書店草草讀瞭幾篇。記瞭一丟丟小筆記。幾位學者評論電影的方式很值得學習。

評分

##整體上看是有內容的。最好的兩篇是章明&徐楓和徐楓&梅峰,前麵那個是訪談,後麵那個是對談,其餘文章也都可劃為這兩類。關於賈樟柯的部分都顯得非常不自然,他與前輩侯孝賢,沒有找到你來我往的對話通道,不知道是不是篇幅導緻;而其他的,更像粉絲大型見麵會。章明和李玉有好的創作者態度,敏感、清醒、務實。沒有婁燁,是最大缺憾。

評分

##書本身很一般,幾篇訪談的質量也參差不齊。但多少還是能窺見不少導演的創作思維和態度,有的是一開始就擺明瞭要跨界玩齣位的,有的是一早就給自己描畫好瞭各種理論藍圖的,隻有少數幾個的話語間能看到幾分真摯和誠懇。但至少,那時人們還是可以公開談論盜版碟和社會批判的,甚至在某些導演眼中,盜版碟就是自己電影的正規發行渠道

評分

##書本身很一般,幾篇訪談的質量也參差不齊。但多少還是能窺見不少導演的創作思維和態度,有的是一開始就擺明瞭要跨界玩齣位的,有的是一早就給自己描畫好瞭各種理論藍圖的,隻有少數幾個的話語間能看到幾分真摯和誠懇。但至少,那時人們還是可以公開談論盜版碟和社會批判的,甚至在某些導演眼中,盜版碟就是自己電影的正規發行渠道

評分

##著名詩人歐陽江河編選的一本關於中國獨立電影的訪談錄,在香港齣版十一年之後,終於推齣大陸簡體中文版,值得關注。本書由九篇訪談和三篇評論組成,大多完成於2006年前後,因而以第六代導演和涉足獨立電影創作較早的中生代導演為主。由於訪談者本身,往往也是作傢、學者或電影導演,因此跟作為訪談對象的導演之間,比較容易形成對等的對話。盡管部分訪談顯得過於簡略,但整體而言,仍然是關於中國獨立電影的一部重要資料性文獻,值得細讀。

評分

##3.5;差評如談話腔調“端著”、老生常談言之無物、令人尷尬等,並不能十分認同。1、受限於“時代”——訪談雙方與讀者處於信息不對等,彼時的創作環境與心態信念與今日之迴望幻滅之間肯定有落差。2、部分讀者可能對這些導演並不很知悉,在捋完作品序列後可能會更有感性認識。3、編者乃科長粉絲,篇幅過多(收錄《世界》長短版於此書有意義嗎?),加上婁燁篇的缺席,對“第五代”以降的整體感知有影響;最後一篇大佬們的彩虹吹捧,帶有明顯的文壇印記,過多仰賴文本分析或執迷於曆史/文化語境,可就連科長本人也說“電影作品是視與聽,不是文字”。喜歡排名:1、章明與徐楓水準相當,接話自然(後麵梅峰與徐楓也是,有較濃的學院風),章明對自身有清晰認識與定位。2、王超有較強思辨性,與其作品內涵一緻。

評分

##訪談者不會提問,被訪者迴答的也是場麵話……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