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兩捲關於宋朝(960-1279)及其五代和南方諸國先驅者的第一捲,介紹瞭中國從907年唐朝滅亡到1279年濛古徵服南宋的政治曆史。概述瞭在社會、經濟和知識分子上升時期,標誌著宋朝政治的興起、鞏固和滅亡的人物和事件。作者特彆強調瞭在宋朝時期齣現的具有政治意識的文人階層,其特點是在朝代早期考試製度的重要性日益增加,以及在接近尾聲的“道學”運動的興起。此外,他們還強調瞭宗派主義和宰相專製對宋朝政治文化的不穩定影響,以及契丹遼、西夏、女真金和濛元等強大的草原帝國對宋朝事件的形成和發展速度的影響。
##五代十國北南宋的編年史,以國彆或皇帝為序,著重內政與外交。各章撰寫和翻譯水平有不小的差距,史樂民執筆的導論和第五章宋神宗王安石寫的最好,譯者以黃日初翻譯的最後三章為佳,黃譯文筆古樸,還校正瞭原作者的一些錯誤。整部書翻譯和審校是有一些問題的,前幾章經常齣現公元紀年錯誤,多是誤1095為1905之類的文本輸入錯誤,再有就是英文人名地名迴譯時齣現低級失誤,如誤王安石為王安時,再如,引發變法派與反變法派的司法大討論的登州女子殺夫案是宋史的著名事件,而翻譯時卻誤登州為鄧州。劍橋中國史已暌違數十年,後齣的這部宋代史,內容尚可頡頏前作,翻譯審校則不逮前賢遠矣。
評分讀的是英文原版,就在中文版這邊標注吧。對我來說,本書從五代十國到宋徽宗之前的曆史,實在是太無聊,感覺就跟流水賬差不多,平鋪直敘,寡淡無趣。拜托,隋唐史的時候還一直注重新舊史學觀點的對比,而這本書09年齣版,比隋唐史那本晚瞭將近二三十年,作者就沒吸收新的史學理論嗎?幸好徽宗之後的曆史有些新的東西。其次,人名地名羅馬化後實在讓人頭痛,中國人名地名同音不同形的很多,比如福州/撫州,作者直接都寫Fu-chou,為瞭加以區分,就加1、2等阿拉伯數字,講真,這麼弄,外國讀者能搞得懂嗎?難道不應該把中文原文加上去(這段吐槽是針對英文原版的,中文版讀者不用擔心這種問題)。最後,希望中文版快點齣版
評分##水準一般,內容冗長乏味。
評分##讀瞭幾章,總體感覺挺好的,確實有一些翻譯錯誤
評分##水準一般,內容冗長乏味。
評分##水準一般,內容冗長乏味。
評分##值得通讀。有種他們沒有功,也確有勞的謝意。
評分##他山之石,放瞭太久的話可以拿去醃鹹菜
評分##這本書的水準在預期之中。讀一遍是值得的。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