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依據大量史料文獻,對北京白雲觀做瞭較為全麵的研究。具體包括五部分內容:第一部分研究瞭北京白雲觀與晚清社會;第二部分研究瞭白雲觀與民初社會;第三部分研究瞭20世紀30年代白雲觀的兩次住持危機;第四部分研究瞭白雲觀與近代宮觀製度的改革;第五部分研究瞭20世紀40年代白雲觀的訴爭。
##述多論少…
評分##以人物為綫索導緻空間本身的意義有些薄弱,缺乏一個貫穿全書的清晰主綫,到底是談國傢權力與宗教之間的互動,還是道教的自我革新與現代化睏境。促成白雲觀晚清興盛和民初守成民末衰落背後的共同機製是什麼?是對傳統權力機製的路徑依賴導緻閤法性爭議伴隨現代化改革?如果我來用材料,大概會按這個路數寫吧。材料完備,但有的章節解讀有些羅列化。中規中矩,但填補瞭一些空白。時至今日,當年“小軍機處”的風光和種種道士秘聞都煙消雲散,隻有打金錢眼這種民國時被視為坑騙的活動今日還在樂此不疲地傳承。
評分##值得細讀的個案研究
評分##可以說是《安世霖的悲劇:1946年白雲觀火燒住持案》一文的擴充,專著讀起來感覺一般。三個人物構成本書主要綫索:高仁峒、陳明霦、安世霖。采用宗教史、政治史和社會史三個角度,前兩個角度分析非常好。但是社會史角度明顯不足,僅僅隻是梳理瞭白雲觀作為城市大眾文化遊樂空間的一般狀況,鋪墊瞭很多史料進去,但分析缺乏力度。特彆是時人對於白雲觀的記述與公共媒體的報道,有很多可以進一步挖掘的空間。晚清以來白雲觀作為物質遊樂空間和在社會輿論中被各方所建構、所討論的對象,特彆是1936年陳明霦臨終受洗和安世霖對教規的改革,與之相關的輿論討論,盡管齣現在書中的論述中,但沒有被好好利用。後記中提到可以運用量化統計以及GIS的方法處理白雲觀的財産登記資料,在條件成熟的情況下,此方法也可用於對北京契約的研究中。
評分##文中對白雲觀的主持繼承風波一章最為有趣,值得推薦
評分##值得細讀的個案研究
評分##從個案入手,關照晚清民初社會,結閤政治,宗教,社會視角,十分有啓發性~
評分##此書做瞭一個很有意思的嘗試,探討以清末和民國的白雲觀為核心的內外network,如清季與內廷的交往、sponsors建構的社會關係網、住持危機、國府時期的宮觀改革、戰後白雲觀因漢奸罪而遭到的清算。抗戰勝利後,住持安世霖因觀內鬥爭而慘遭燒死,恰好為在亂世中隨風搖曳的白雲觀畫上瞭句號。北京市檔案館所藏的北平市政府檔案,也提供瞭足夠多的材料。美中不足之處,是對問題意識的展開尚欠老練、不夠收放自如,否則想必會更好。題外話是如果能將下限再嚮後延伸十幾年,也會使這個圖景更加完善。
評分敘述分析乏力,遠沒有案例本身精彩。擴充成書後,更顯疲軟。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