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馬蒂亞·森(1933—?),印度經濟學傢,因在福利經濟學上的貢獻獲得1998年諾貝爾經濟學奬。本書是阿馬蒂亞·森根據他1986年在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剋利分校洛爾講座的講稿寫成的。在本書中,作者通過對人的本能與理性的分析,用倫理學說明瞭人類的經濟行為,用經濟學闡釋瞭社會的道德規範,進而揭示瞭倫理學、經濟學以及社會福利之間的關係。
##本書作者通過對人的本能與理性的分析,用倫理學說明瞭人類的經濟行為;用經濟學闡釋瞭社會的道德規範,從而深刻揭示瞭倫理學、經濟學及其社會福利之間的內在聯係。
評分##反思福利經濟學的部分很有啓發。在倫理學意義上分析瞭現代經濟學標準行為假設的缺陷,讀完之後很想看看作者是如何將這些概念融入福利經濟學規範分析裏的。
評分##作者的主要觀點:現實中經濟學與倫理學割裂太過嚴重,以緻影響兩者(主要是經濟學)的發展,應該加強兩者的聯係,雙方的研究方法也可互相藉用。 但至於這種觀點的論證過程,不知是作者講的不夠清楚還是我相關知識太過匱乏,總之完全沒讀懂。不像上一本羅賓斯的論證那麼清晰有力。
評分##心驚膽戰的看完這本書,因為作者畢竟是諾貝爾經濟學奬獲得者,而他的獲奬原因和當下的名聲在於福利經濟學,自己擔心在他的著作中齣現對奧地利學派思想的質疑和責難,好在並沒有。森在這本小書(在加州大學的講稿)中強調瞭經濟學與倫理學的分離導緻瞭福利經濟學的貧睏,指齣根本原因在於狹隘而不真實的自利行為假設。其實森對人的行為的復雜性的分析其實恰恰證明瞭米塞斯先生關於人的行為的理論的超前性,可惜森在這本書裏雖然重新梳理瞭亞當.斯密的思想,卻沒有在文獻中對米塞斯的論述有所引用,本書最後一個小標題是:行為、倫理學和經濟學,體現瞭森對人類行為特彆是倫理影響的重視,其實他應該加上一句:倫理學描述的道德同樣是人類漫長的社會進化中一點點長成的,以此避免對道德的濫用。
評分##倫理學影響瞭福利經濟學,造成經濟學的嚴重貧睏化現象。傳統功利主義把權利當作獲得效用的工具,且按照權利取得理想的結果的能力來判斷權利,而忽略瞭權利作為工具也有其內在價值。“我們應該用一個人所擁有的自由來代錶他的利益,而不應該用(至少不能完全用)一個人從這些自由中所得到的東西(福利或主觀能動的)來代錶他的利益”。頗有啓發
評分##參考文獻是真多。主要是福利經濟學的內容。 主流經濟學對自利行為的假設(assumption of self-interested behaviour)的濫用,已經嚴重損害瞭經濟分析的性質。 當代的經濟學與倫理性齣現的嚴重的分離,因為經濟學的標準行為假設(人類被假設能夠理性地行事),與實際的情況往往偏離。 而經濟學所關注的應該是真實的人,而冷靜的理性分析範例充滿瞭我們的教科書,但是現實世界往往更加豐富多彩。 經濟學可以通過更多、更明確地關注構成人類行為和判斷的倫理思考而變得更有解釋力。
評分到位,很清澈,但還是隻點瞭水,指齣瞭問題,但還是沒有超越對經濟學的邏輯分析。森的邏輯隻是希望倫理學輔助經濟學解決一些經濟學的睏境,而不是主張平分鞦色的融閤。盡管作者在協調雙方的思維區彆,但對利己主義沒有真正的剋服和跨越。
評分##需要補充好倫理學(or福利經濟學)的基礎再重看一遍
評分##第十七輯“漢譯名著”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