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權利而鬥爭

為權利而鬥爭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5

[德] 耶林
圖書標籤: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作者魯道夫·馮·耶林(1818—1892),十九世紀西歐最偉大的法學傢、新功利主義(目的)法學派的創始人。本書是他在1872年所做的一場有關“為權利而鬥爭”的報告的基礎上,修改和擴充完成的一部法學著作。在本書中,耶林指齣,所有的權利都麵臨著被侵犯、被抑製的危險,因為權利人主張的利益常常與否定其利益主張的他人的利益相對抗,所以權利的前提就在於時刻準備著去主張權利,要實現權利,就必須時刻準備著為權利而鬥爭。耶林在文中雄辯地批評瞭薩維尼所認為的“法的形成同語言的形成一樣,是在無意識之中,自發自然形成的,既無任何角逐,亦無任何鬥爭”這一觀點。本書可謂法律史上不朽的名著,它以深刻的思想鼓舞民眾的權利觀念和鬥爭意識。

用戶評價

評分

##為個人權利鬥爭,就是為他的人格而鬥爭。

評分

##中國無産階級降虜完蛋瞭

評分

##法權經由鬥爭獲得的,抵抗不法是義務,是權利人對自己的義務,抵抗是道德的自我維護命令,是權利人對集體的義務。人道德存在的條件是權利。不法有意不法引起道德痛苦。侵害某個生存條件比遭主義的迴擊。權利是個人道德的生存條件,主張它是對個人道德的自我維護。敏感性即感到權利受到痛苦的能力,行動力即對侵權予以拒絕的勇氣與決心,是健全的是非感。主張受侵害的權利是一種自我維護人格行為,是權利者對自己的義務。製定法的權威和尊嚴得以維護理想利益 還是交往生活固有秩序之安全非常現實實際利益。權利規則一是不容忍不法,二是不為不法。捍衛權利人被攻擊的權利,不僅是對自己的義務,還是對集體的義務。為權利而鬥爭同時是為製定法而鬥爭。足以長時間內使其他人免遭他所經曆法的暴力。一個民族道德力量和是非感與其對外政治權利相適應。—摘抄

評分

##與張肇桐譯本(1902年11月上海文明編譯印書局初版)對讀。包括此本譯者在內的數人,都說1901年《譯書匯編》雜誌刊登過章宗祥所譯第一二章,但我隻在該刊第1,3,4期的目錄上看到,正文全無。據法學史介紹,本書是“實行法學”派的開山之作,其中對“權利”和“利益”的辨析,“疼痛感”和“權利起源”關係的論證,“抗爭”價值的揭示,影響瞭此後數百年的法學進程。而從東西思想史上看,本書通過日本中介進入中文世界,恐怕隱伏著一條少有人注意的“耶林-加藤弘之-梁啓超-魯迅”的思想脈絡。

評分

##牛逼,一個牛逼就足以說明這本書瞭。薄薄的一個冊子,已經足夠讓人拍案叫絕瞭。中國從來不可能有這種書,一個民族熱愛法律的程度與這個民族為法律而付齣的鬥爭成正比。

評分

##閱讀過程中時而流暢時而阻塞的感覺很明顯,可以找找其他譯本來讀

評分

##不為不法,不容忍不法 “鬥爭”

評分

##後麵那個演講的篇幅就夠瞭

評分

##我還是覺得學者不應輕易改動已經固有的術語,很容易造成閱讀障礙,當然作者在最後就法權寫瞭很多自己的意見,但是還是不能接受。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