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五〇年代,上海歷史博物館展示了一面豎立在外灘河岸公園入口的告示牌:「華人與狗不得入內」。自此這面由博物館虛造的告示牌,烙印在每一個中國人心中。當李小龍在電影《精武門》凌空踢碎告示牌的那一刻,中國人無不拍手叫好。這面告示牌掀起的影響遍及國際、廣至各階層,它象徵著那段列強入侵、掠奪與歧視的降格過往。波濤久久不退,至今依然。
中國近代史專家畢可思爬梳一戰結束至中國共產黨於一九四九年掌權間的歷史,進一步述說北京政府如何站在過往基礎上推進「新中國」,外強如何在冷戰期間與中國建立關係,而一九七六年毛澤東去世之後的中國又是何模樣。
本書呈現的並非中國現代史的全貌,卻是極為重要的一部分。今日,足以撼動全球經濟發展的中國,在國際各處以強權姿態橫行,不斷上演著古怪、敏感、霸道又愛鬧脾氣的外交風格。然而強國的背後,卻是兩百年來沉重的屈辱,以及未竟的中華偉業。使用「玻璃心」一詞時,我們亦無法忽略「中國」這個名字身上背負著討回百年公道的心理脈絡。
本書描述近百年來帝國主義對中國的影響,以及反帝的社會、文化與心理根源。作者試圖探索像義和團那樣的狂熱排外心態是如何產生?為什麼中國人一定要超英趕美?對作者而言,帝國主義對中國的衝擊不只是船堅炮利或外交折衝導致的喪權辱國,而是深入日常生活的各個面向。這些一點一滴的傳播使中國國內的歷史充滿了國際的因素,藴育出波瀾壯闊、愛恨交織的民族情緒。本書既能掌握歷史細節,又不忘記思考宏觀議題,是一本值得細讀的上乘佳作。
──黃克武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特聘研究員
以往一個多世紀,觀察和研究近代中國民族主義的西方著作幾乎都無法控制自己將中國放置在基於西方歷史經驗而設想出的「應有」的位置之上,強迫性地加「批判」或「同情」的慾望。《滾出中國》是一部從中國以外的角度理解中國,但克服了這種慾望的著作。
──吳啟訥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作者畢可思不僅從史學家實事求是的態度撰寫此書,也透過細膩與鮮活的筆鋒,如報導文學般讓人親臨歷史現場;每個場景的串連,刻畫過去百餘年來中國現代化的艱苦歷程,以及民族主義得以滋長的養分。這也讓我們更容易理解,習近平上台後提出的「中國夢」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深層原因。對臺灣的讀者而言,這是一本能檢視自身認同以及評估臺灣在兩岸關係處境的好書,值得一讀。
──王信賢
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
##有点像一部从细节着眼的中外关系史,王信贤的短评说这本书像是报告文学,这个描述真的挺精确的。PS:这本书的引用书目和回忆录相当详尽,对很适合二十世纪中外关系史和西方人眼中的中国等有关话题感兴趣的参考。
评分##词条竟然还在。可见毕可思算是高层容许的声音吧,比马丁雅克批判性强姿态高一点。另一本没了的书的话题就完全讳莫如深,让我有点想去相信很多半信半疑的事情
评分##太厚 就粗略翻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确实是近代以来唯一的主题,这个点很敏锐。但读到后面作者还是没有中国人的同情 没有真正地理解中国人那种耻感 不然就不会空谈忘记仇恨 中国人的现在的处境就像当年的郭德纲,想和体制同流合污,体制不带他玩,中国现在一个劲的想变富裕就是希望大家看得起,结果出国看看还是低人一等,在作者笔下我们就是持续民族主义,却不看到中国人尤其是大陆人持续被有色眼镜看到。还觉得殖民时期在华外国人也有好人为什么不提,不是不提啊,程度有限,就像纳粹也有辛德勒,举这种例子就是杠
评分##在有些章节中,新中国成立以后的景象,都是宣传罢了,这是不是不太合理呢?铭记历史、不忘国耻,不应该是正常的做法吗……啥都能和所谓的别有用心的宣传沾上边,服了。
评分##太厚 就粗略翻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确实是近代以来唯一的主题,这个点很敏锐。但读到后面作者还是没有中国人的同情 没有真正地理解中国人那种耻感 不然就不会空谈忘记仇恨 中国人的现在的处境就像当年的郭德纲,想和体制同流合污,体制不带他玩,中国现在一个劲的想变富裕就是希望大家看得起,结果出国看看还是低人一等,在作者笔下我们就是持续民族主义,却不看到中国人尤其是大陆人持续被有色眼镜看到。还觉得殖民时期在华外国人也有好人为什么不提,不是不提啊,程度有限,就像纳粹也有辛德勒,举这种例子就是杠
评分##197
评分##重点掱梳一战到冷战期间发生在神州大地上的各方面史料和档案,勾勒出各界众生于家于國于群于族的各色行状。真是莫比乌斯,每面1.5刀,情到深处人孤独呀。 现如今,面对全球难题,国族主义已太狭隘;地球这艘太空船,需要同舟共济;政治也必须全球化。不然,就请滚出“地球村”吧。
评分##太厚 就粗略翻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确实是近代以来唯一的主题,这个点很敏锐。但读到后面作者还是没有中国人的同情 没有真正地理解中国人那种耻感 不然就不会空谈忘记仇恨 中国人的现在的处境就像当年的郭德纲,想和体制同流合污,体制不带他玩,中国现在一个劲的想变富裕就是希望大家看得起,结果出国看看还是低人一等,在作者笔下我们就是持续民族主义,却不看到中国人尤其是大陆人持续被有色眼镜看到。还觉得殖民时期在华外国人也有好人为什么不提,不是不提啊,程度有限,就像纳粹也有辛德勒,举这种例子就是杠
评分##隔離期沒有WiFi,兩天讀完好厚的這本電子書。從好看的程度來說,至少得給四星。作者筆力細膩鮮活,場景的剪接頗具電影感,材料的引用理解準確切當——雖然外行的我當然並無做出如此斷言的資格。 與我的預期不同,本書講述的重點並非中國官方的民族主義敘述如何型塑當下民間的民族主義情緒,而是從細節情境入手,釐清西方列強尤其是英國的作為,及其對中國民族情緒的影響。 這當然不是作者的錯,這本書本來就是寫給西方人看的中西近代關係史。 奇葩的是譯者,居然能造出那墨多的(有時甚至完全不妨礙讀者理解的)中文殘句病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