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俄羅斯古代英雄史詩 成書於1185~1187年,著者不詳。全詩由序詩、中心部分和結尾組成,以12世紀羅斯王公伊戈爾一次失敗的遠徵為史實依據。《伊戈爾齣徵記》是俄羅斯古代文學史上一部宏偉著作—— 一部為我們闡明古代俄羅斯文化和在古代羅斯發生的事件的作品,被譽為英雄主義史詩。
史詩成書的時代,正是俄羅斯大地上公國林立,相互攻擊、殘殺的時代。主人公伊戈爾為消除公國的外患——盤據在黑海沿岸的波洛夫人,率遠徵軍進行徵伐。在伊戈爾身上,兼有著為自己民族抗禦外敵的英雄氣概和追求個人榮譽、輕率行動的性格特徵。伊戈爾的遠徵失敗瞭,他先是成瞭敵人的階下囚,後來終於逃迴瞭祖國。史詩最後藉基輔大公之口道齣瞭這部作品的要旨:團結起來,為祖國和民族,為伊戈爾的失敗復仇。作品在敘述英雄業績時充溢著愛國主義精神和濃鬱的抒情氣氛。在作者筆下,俄羅斯大地上的山川風物都具有靈性。作品大量使用瞭象徵、比喻等修辭手法,顯示齣對於民歌的繼承關係,對後代詩人産生瞭巨大影響。
##隨手摸瞭一本,倒是和今天互文瞭。原始而有生命力的短小史詩,意象和英雄性格很有俄羅斯感,各種“鷹”和各種“鴉”也太俄羅斯瞭。 基輔因憂愁而嗟傷,車爾尼戈夫因遭劫而呻吟;抑鬱泛濫羅斯國土,深深的悲傷流注羅斯大地。諸侯同室操戈,睜眼看縱橫馳騁的驕兵鐵騎,逐門逐戶索取皮毛和錢幣。/你倆渾身是膽,仿佛用純鋼澆鑄,在凜冽寒風中淬硬。
評分##考研時瞭解的四大史詩《羅蘭之歌》《熙德之歌》《尼伯龍根之歌》《伊戈爾遠徵記》,離校前一天把這本看完瞭,譯文及注釋蠻到位,觀感不錯。看史詩的感覺就是激昂澎湃又帶著些悲壯的傷感。然後印象比較深的是有很多藉實物來宣泄愛國情的語句,譬如“頓河在呼喚”“......為羅斯大地......報仇!”。想來這就是“為什麼我的眼裏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 下摘一些句子: “對這樣的壯士,你不能沉默無聲。” “與其束手就擒,不如殺身成仁!” “弟兄們,說什麼:人老瞭,不能再年輕。換毛三次的壯鷹,能從高空俯擊凡鳥,決不坐視自己的老窩受欺淩。”
評分##米爾斯基:“長詩的風格沒有絲毫的原始和野蠻。它驚人地、謎一般地充滿現代感,充滿精美形象的暗示和典故,復雜而又含有微妙的象徵意味。這部長詩的新近研究者之一格魯捨夫斯基教授正確地指齣,隻有在當今,在學校裏長期獲得關於現代詩歌的教育之後,我們纔能真正感覺並理解《伊戈爾遠徵記》的各種詩歌手法。它過於現代,以至於即便是在1795年,也很難有人將它模仿。” 還能看到拜占庭文學的影響。
評分##該版居然是簡注本,有種上當受騙的感覺。。。
評分##837年前的今天,伊戈爾齣徵。
評分##837年前的今天,伊戈爾齣徵。
評分##原來史詩也可以講述敗仗,哭訴國傢內亂,痛斥兄弟不和
評分##是的,萬物有靈。會為伊戈爾的齣徵潰敗而悲哀,哀悼羅斯大地,會天地變色,草莖低頭,樹乾彎腰,禽鳥相助。這樣直截瞭當的擬人和抒情。
評分##“啊,羅斯大地!你落在瞭岡巒後邊!” 這一版感覺翻譯一般般,抽空會看看俄文原版的。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