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一书初版于1921年,是梁漱溟先生对东西方文化本质的探讨,以及对东西方文化融合可能性的反思。在东西方交流日益频繁的今日,书中的许多思想与见解仍有借鉴意义。作者在《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中提出并且回答了以下几个主要问题:何谓东方化?何谓西方化?中国文化、印度文化以及西方文化的特质为何?文化与生活有着何种关系?东西方文化能否融合,或者融合之道为何?世界未来之文化以及我们今日应持的态度为何?作者得出的基本结论是:对于西方文化及其带来的冲击,东方文化应该在保持自信的前提下,有选择性地学习有利于提升生活品质的东西,而非盲目否定自我、全盘西化。作者的观点在当时的东西文化论战中引起了思想学术界的高度重视。《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一书被认为是现代新儒学的开山之作。
##很钦佩梁漱溟先生的治学态度
评分有自己的逻辑体现。感慨20多岁能有如此见识,人文社科科学领域,实在令人叹服!
评分##梁胜在真有哲学之思想、之思考,能于混沌之中看明他人之未见,此书民国时期思想重要之作,其稚嫩也如书中梁之自述,然仍应一读。
评分##记得知乎上有人说民国没大师,其实民国还是有一些大师的。比如这位。
评分##围绕“东西方文化融合”的问题展开论述,同样是青年人,人家却已经能写出逻辑清晰,反驳有力的论文。 “世界未来文化是中国文化的复兴”观点的提出,有它自己的时代背景,古化与新化也不必二者必选出其一。
评分##讲儒家形而上学部分启发颇多,但讲科学部分还是太浅泛
评分##“乐要待寻,乐即是苦”二十几岁的国学家虽不全然,也很有志趣。
评分##五月几乎都耗在这上面了(哲学真的不好读,现在是越发“敬畏”了)。隔着纱窗看晓雾,也总算对三大主流哲学的脉络略知一二,尤其是对于孔学的认识更进了一层。这本书的精彩之处应在于对比与构建,梁漱溟先生竟在二十多岁就构筑了如此庞大的体系,不得不令人感叹治学是需要天赋的。 比起哲学造诣,梁先生对于胡适之先生学术的锐意批判和他恳切的自省精神更值得我们去追寻。
评分##以前只听罗志田老师讲各路人如何批评梁漱溟,说不仅要看胡适怎么批,还得看张东荪、汤用彤、吕澂怎么批,那才是杀人见血。而且梁漱溟一向谦虚,总说自己这本书错误颇多。本来只想快速翻一翻,没想到越读越放不下。梁老先生批中国传统是很犀利干脆的,但是等到第五章论世界未来之文化与今日态度时,难免又蹈传统中比附轻易、知识错乱、论述不求透彻的弊病。但梁老先生为人、为人生、治学术的风骨实在无疑,而态度更是尤其诚恳而凌厉,“否则,我们将永此不配谈人格,我们将永此不配谈学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