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六个阶段讲述了1857年至1937年共80年的日本历史。如果用日本近代史固有的语言来表述各个时代,六个阶段可以简单概括为:“公武合体”→“尊王倒幕”→“殖产兴业”→“明治立宪制”→“大正民主”→“昭和法西斯主义”。不过,即便列出了各时代的特征,仍无法明白各时代的相互关系。于是,作者将这六个阶段改称为“改革时代”→“革命时代”→“建设时代”→“运用时代”→“重组时代”→“危机时代”。“公武合体”相当于“改革时代”,“尊王倒幕”相当于“革命时代”,“殖产兴业”相当于“建设时代”,“明治立宪制”相当于“运用时代”,“大正民主”相当于“重组时代”,“昭和法西斯主义”相当于“危机时代”。
本书将1937年以暗示“危机时代”终结、“崩溃时代”开始的形式结束了分析。原因在第六章中也有论述,就是说,“崩溃时代”自日中全面战争开始,可以很容易地想象到太平洋战争会以失败收场。
##感觉标题取得过于宏大
评分##作者行文简略、思路清晰,并常与前研究对话,但对普通读者并不友好。难得之处是对几十年间左右日本政坛的不同势力做了勾勒和串联,梳理出富国、强兵、宪法、议会几派背后的利益集团和不同时势条件下的更替,颇有启发。
评分##翻译太要命了,建议先读通史再读这本。内容偏政治史。
评分##幕末史比佐佐木克的更清晰 中心人物是西乡隆盛 长萨土三藩的立场为主线 涉及的事件和人物更少 把藩和藩内开国/攘夷/尊王/倒幕的混乱观点理顺了
评分##简明易懂的近代史观
评分##反复看了很多遍都没看懂的书
评分##后半部分没太看懂不敢打分做评价了,我大致理解的是日俄战争后一系列经济问题-政党斗争各种失败-外交失去对军事的掌控-最后导致战争,激进派的根源其实在于资源不足导致的对外向(世界局势稳定和殖民)的需求,而政治斗争的根源又是藩阀政治。一点点小小没理解的地方,如果日本自明治维新以来学德制,那天皇在上述这条因果链中的作用是什么呢,比如被推崇的大正民主中或者二二六之中天皇本人而不仅仅是被打着旗号的象征的想法是什么。不过大致梳理明白了币原外交以及满洲事变导致的张学良亲蒋使其成为不可能的关系——也许理解日本近代史,除了政党政治,也需要考虑到更多的国际环境。又及这书前面尊王攘夷那一段写得好看。
评分##今年书挺多
评分##幕末史比佐佐木克的更清晰 中心人物是西乡隆盛 长萨土三藩的立场为主线 涉及的事件和人物更少 把藩和藩内开国/攘夷/尊王/倒幕的混乱观点理顺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