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特根斯坦(Wittgenstein, 1889—1951)是20世纪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他的思想就像是一个巨大的谜团:一方面,他提出的认识世界的方式颠覆了过往人们对哲学的理解;另一方面,其前期思想与后期思想之间存在的显著差异,也为我们理解维特根斯坦的哲学带来了困难。
作为维氏代表作《哲学研究》的中译者和维氏哲学的研究者,陈嘉映以独有的学术领悟,将一个具有两种不同体系的哲学家的思想进行分门别类的专题解读,为普通读者甚至是研究者呈献出一本有助于理解维特根斯坦哲学观点和思想体系的读本。
##既然是句读本,就要一字一句慢慢读,细细品,维特根斯坦的思想,常读常新。读到最后作者写得人物简传,想起今年读过得人物传记,一时间,记忆涌入,维特根斯坦的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画面感扑面而来。 陈嘉映老师最后谈到维特根斯坦并非科班出身,所以在哲学史上没有太多成就,也正是这一点,让他的文章保留了语言原始的力量,简单有力,直指核心。偶尔会看看现在的哲学文章,大词,套词,比比皆是,似乎没有抓手,就什么也表达不了。 这是一本,几乎每句话,都需要思考的书。 想要理解维特根斯坦,如作者所说,的确很难,但这很正常,天才哪儿会那么容易理解呢。 找时间再读《逻辑哲学论》和《哲学研究》,感受一定和之前初读不一样。
评分##学习维氏1✅
评分##弗雷格读了《逻辑哲学论》开头部分的打印稿,写信给维特根斯坦,直话直说,他一个字也看不懂。要知道维特根斯坦的哲学探索是从弗雷格和罗素入门的。读到这段,有一种哭笑不得的感受,感觉维特根斯坦为我们写出了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悲剧。
评分##我不是很懂维特根斯坦,但我知道试图去理解他是心之所向。
评分##弗雷格读了《逻辑哲学论》开头部分的打印稿,写信给维特根斯坦,直话直说,他一个字也看不懂。要知道维特根斯坦的哲学探索是从弗雷格和罗素入门的。读到这段,有一种哭笑不得的感受,感觉维特根斯坦为我们写出了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悲剧。
评分##维特根斯坦很早就感到:“不被任何人理解是非常痛苦的。”在《哲学研究》的序言中,他写道:“我的成果遭到多种多样的误解,或多或少变得平淡无奇或支离破碎,这刺痛了我的虚荣心,久难平复。”在他充满精神创造和灵魂骚动的一生中,维特根斯坦在工作和生活上都对自己设置了最高的标准,从而使他的一生充满紧张和痛苦。在临终之际,他却对守护她的贝文太太说:“告诉他们,我度过了极为美好的一生。” 的确,极为美好的一生。 另,我总是看到海德格尔的影子,不知道是维特根斯坦先行一步,还是陈嘉映的翻译惯性。
评分##直接使用加载了认知内存的脑子,是件值得庆幸的事情。语言是思想的障碍?嗯,西方语言文字分析太死板了,一经推敲,再次完善表达后往往语义摧古拉朽准确但毫无美感。还是中文古文好,管你词性语态时态语序,就串起最简明扼要的几个字来表达出全部的动感及意向。醉心逻辑只能是醉心逻辑的人,那些哲人、神职人员或爱好者;而攻读哲学的伙伴们,你们幸苦了,其他废话就不说了,
评分##我不是很懂维特根斯坦,但我知道试图去理解他是心之所向。
评分维特根斯坦的分析哲学强调哲学元素,也就是把哲学在多个维度划分为不同颗粒度的基本元素,然后将基本事实与归纳演绎部分切分开。这里哲学不再是一种推理游戏,而是搭积木式的沙盒游戏。这是一种开放式的游戏理念,对于如何训练区分事实和观点有重要的意义。把平面1以不同的角度投影到平面2上。阴影的变化其实就是事实在观点中成像的规则,也是现实世界在语言中成像的规则。语言作为一种诱惑将哲学导向空洞的概念世界,脱离现象与本质而走向语言游戏。我们的理解经常撞上语言的界限。语言游戏作为思维的中间介质也是陷阱:“直觉在先,说理其次。直到有了语言游戏,才有了理由。”维特根斯坦构建了一个开放的分析哲学游戏世界,很有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