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甘本,当代欧陆哲学和批判理论领域重要而饱受争议的人物,其作品涵盖了从《圣经》批评到关塔那摩监狱、“反恐战争”等广泛主题,在学界影响深远。本书是对阿甘本思想的批评概述,以精练的语言介绍了阿甘本的主要思想及背景,从其第一本著作到如今的语言哲学和生命伦理学,纵览阿甘本的全部作品,详尽阐释了阿甘本的语言与生命哲学,“见证”了阿甘本的政治写作与他的美学、诗学作品之间的关系。本书对任何希望了解现代政治和文化构造之复杂性的人来说,都是重要的入门读物。
================
★★选自Routledge Critical Thinkers系列
★★那些构成了阿甘本的核心概念:语言֎否定性֎幼儿期֎潜能֎赤裸生命֎诗学֎见证֎弥赛亚֎……
★★思想背景与他所面向的大师们:海德格尔/德里达/本雅明/福柯/卡夫卡/……
★★“如果本书只提出一个关于阿甘本作品的主张,那么这个主张将是,语言哲学是阿甘本思想的核心。”——亚历克斯•默里
##书名换了,原名“Giorgio Agamben”,之前读过英文版,是Routledge思想家系列里比较好的一本。对阿甘本诸概念进行阐释的同时,也厘清了他与本雅明、卡夫卡、德里达、语言哲学、生命政治、弥赛亚主义之间的关系。并简要提及了拉克劳、墨菲、杜布勒伊等人对阿甘本的批评——阿甘本的确有简化亚里士多德之嫌。
评分##作为导读非常有条理,但也仅仅是作为导读。但为了避免意义的“丧失和增殖”,还是要读agamben本身。
评分##一本不错的导读,对阿甘本的整体思想作了简明晓畅的概述——虽然阿甘本也不属于晦涩难懂的那种。阿甘本的套路其实很好把握(“一招鲜吃遍天”,真有你的):同样是为了破坏二元对立,德里达倾向于外向的无限延异(“踪迹”),阿甘本则倾向于内部的拓扑游戏,即从二元对立(A/B)的分界线(/)入手,在这一居间的阈限空间中找到一个暧昧的契合点(既在内部又在外部,即“包括的排除”),从而使整个对立的运作陷入停顿(“非作”)。顺便问阿甘本一句:“出于某种原因”,您为何与本雅明“在某种程度上”那么像呢?(滑稽)
评分##一本不错的导读,对阿甘本的整体思想作了简明晓畅的概述——虽然阿甘本也不属于晦涩难懂的那种。阿甘本的套路其实很好把握(“一招鲜吃遍天”,真有你的):同样是为了破坏二元对立,德里达倾向于外向的无限延异(“踪迹”),阿甘本则倾向于内部的拓扑游戏,即从二元对立(A/B)的分界线(/)入手,在这一居间的阈限空间中找到一个暧昧的契合点(既在内部又在外部,即“包括的排除”),从而使整个对立的运作陷入停顿(“非作”)。顺便问阿甘本一句:“出于某种原因”,您为何与本雅明“在某种程度上”那么像呢?(滑稽)
评分##阿甘本本人的写作水准远高于这本导读,看导读不如看原著系列
评分##书名换了,原名“Giorgio Agamben”,之前读过英文版,是Routledge思想家系列里比较好的一本。对阿甘本诸概念进行阐释的同时,也厘清了他与本雅明、卡夫卡、德里达、语言哲学、生命政治、弥赛亚主义之间的关系。并简要提及了拉克劳、墨菲、杜布勒伊等人对阿甘本的批评——阿甘本的确有简化亚里士多德之嫌。
评分##無論阿甘本怎樣討論,從古希腊哲学到中世纪诗学或当代景观社会,追求皆是一個“来临中的共同体”→它既是在场的,但还没有得到实现,而使权力的装置失效。同時本体论、政治和文学之间关系,亦是其著作核心主题。 其考古学方法:推论时只通过设定思想的结构、可能性条件出发,来把握思想的历史。這種回旋般的辩证意象通过考证和引用,來穿插自身理论反思模型。就像本雅明,批评是一种精雕细琢的“再现”,但这种再现既不展示也不把握它的对象。 他强调所谓非作的权利,即通过拒绝服从或拒绝权力,中断其功能的能力,到達临界的或“居间的”状态,此概念贯穿阿甘本全部作品。得以通过homo sacer的形象,为西方政治提供一个谱系或反历史,延续福柯生命政治,指出现代难民和集中营里的囚犯的形象代表政治的极限点,并要求我们质疑那些制度。
评分##蛮不错的一部导读书,内容很全且清晰,翻译流畅(“玩homo sacer梗”也是真有趣)。以语言问题的三重内涵(语言-存在,语言-政治,语言-诗歌)为核心,串联起“否定语言”,“幼儿期”(考古学),“神圣人”(生命),艺术,散文(批评),见证和“剩余的时间”(弥赛亚)等诸多关键概念,就像作者说的,提供一份地图。以语言的分析为范本,把握阿甘本的套路,找到对立的边界,造成对立的“点”,然后在这个“点”上运作,激活它抵抗的可能(“否定”)。那么其实暗中也把“潜能”这个概念放到了关键位置,算是呼应Potentialities(potentiality and law一章)和Homo sacer了。潜能-持留-对抗(从内部亵渎那不可亵渎之物)
评分##从语言的分裂这一个现代经典的逻辑出发,重要的还在zoe,bios,bare life,homo sacer,例外状态,Messiah这几个概念之中。生命向zoe(没有品质的生命)与bios(政治的生命)的分裂,以创造赤裸生命而告终,所谓赤裸生命,即被排除在政治系统之外,却又矛盾地被包括于其中的生命,因为这个形象的生命,homo sacer,可以在不会引发谋杀指控的情况下被杀死。例外状态是一个内与外之间的阙限状态,它同时使二者有效。homo sacer的思考模式,先见于薇依对《安提戈涅》的阐释,其背后是一种罪的神学逻辑(参见帕斯《弓与琴》)。古典学者皆能从希腊罗马文本中发现基督神学属性,盖源于库尔提乌斯与帕斯所言的希腊中末期死亡崇拜的日消与相应宗教的勃兴。马克思主义中亦存在许多神学逻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