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中国王朝时期户籍赋役制度在地方社会实施过程入手,尝试探索一种关于明清时期中国传统社会变迁和国家转型的解释路径。作者认为,户籍制度是中国王朝时期国家统治与社会整合最重要的基础之一,明清时期的里甲制由以人丁事产构成的家庭为核心衍变为以田地赋税为核心的户籍系统,建立在一条鞭法下财政白银化和赋税定额化基础上的这一深刻转变,同地方基层社会发生的变迁过程互动,从而确立起一种新的“国家—社会”体制。
##我已经确定,这辈子不会碰经济史了...
评分##关键词:平均、地方政府、陋规。书是好书,但是09年之后就没有修订了,需要修订呀!在梁方仲和何炳棣先生的基础上,作者通过里甲赋役制度,对“户”的名与实进行了考察,试图说明从明初个别人身支配的国民关系如何转变为中叶后以中介为运转的国族关系。叹服!读完瞿同祖和岩井茂树的书后,非常好奇“陋规”在具体情境中,是如何操作的,以及为什么陋规永远割除不掉,刘志伟通过“赋役”尤其是“役”部分的解读,很好的阐明了这一点。可与宫崎市定、刘子健对于王安石和宋代例子对读,也可以和秦晖关于“黄宗羲定律”的阐释对读。基层财政的悬浮和结构性中饱有制度设计上的必然问题。附录中,作者通过宗族的视角,揭示出“户”的权利与义务,以及作为一种国家话语是如何在地方社会实践的,亦非常有启发性。好奇后人如何继续推进研究了。
评分##看社会经济史的书总是很累,还总犯困,只能说自己真的不是这块料。主体内容不评价,附录三尤其可看。 「明清时期赋役制度的改革,中心是解决地方财政的问题。」p4 「里甲户籍既是政府统治的手段,又是国家控制权力的象征。」p65 「一切赋役用银缴纳.......里甲户与政府的关系就转变为纳税人与政府的关系了。」p134 「国家的编户齐民政策不仅是一个政治和行政的议程,更是一个文化的议程。」p267
评分##一条鞭法与国家-宗族控制的研究,有时间把郑的那本福建宗族的一起看完
评分##正文通篇体现了封建社会的层层压迫。。。。三篇附录尤其地具有启发性
评分##非常详细的珠三角社会经济史,史料分析非常严谨,逻辑清晰而缜密,刘老师不愧为华南学派的代表人之一。户籍制度、赋役制度和各类地方历史事件相互交织,从而滚动着向前发展,形成了量化标准和近代的财政制度。而这一变化必然带来社会组织发生巨大转变,即宗族的出现。如和科大卫的作品一起看,很多当代珠三角的社会现象和问题都可以得到解答。
评分本书在系统考察明清时期广东里甲赋役制度的基础上,从制度变革层面深刻揭示了明清社会转型的内在肌理。明初的赋役征派中,户既是承担赋役的主体,又是课税客体。王朝将人民编入户籍,通过对人民的人身控制确保田赋的征收,纳粮其实也是当差。差役并非直接按丁征派,而是按照每户的人丁事产进行佥派,实际是等级户税。这就形成了赋中有役,役中有赋的局面。明中叶以后,随着赋役的折银化与定额化,赋役征派对象从人丁事产到丁田再到土地的转变,以及赋税项目合并与单一化,国家与人民的关系也从基于人身控制的纳粮当差的关系,转变为人民向国家完纳钱粮的关系。由此,户基本丧失了原有的意义,转而变为土地赋税的登记单位。宗族等中介势力由此介入其中,成为了户的实际支配者,逐渐形成了“总户—子户”的结构,也构成了清代广东地方社会组织的基本形态
评分##一生伏首拜志伟……
评分##我感觉我只懂了三四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