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最高统治者到官僚队伍,再到商人和底层民众,1900年的大清上上下下都透着一股衰败相,乌云暗沉,山雨欲来。本书就1900年的大清事迹“切其一片”,一片虽薄虽小,但通过对切片的病理分析,意义却未见得轻而浅。清政府对危机的发生起了什么作用,危机产生后又是如何处理的?鸦片战争60年后,社会阶层的变化对此又有什么影响?在这场惊涛骇浪中,官员们又是如何应对的?简言之,本书将视角投射在清政府对危机的判断和管控、新的社会阶层对社会进程的影响、中高级官员对时局的判断和应对之上。
------------------------
◎著名近代史学者雷颐先生新近著作。
◎1900年这场巨大的悲剧,惊心动魄,风云变幻,拉开了 20 世纪中国的序幕。义和团成员、中国民众、大臣官员、清政府及整个中华民族,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这是近代中国无法忽视的一段特殊历史。
◎本书以独特的切片视角,取1900年前后一些大大小小的事件与人物,通过具体事迹、个人命运,剖析晚清政治与社会之病理:质朴民众的爱国热情被用作工具,以圣主为自己做合法性辩护的官场特色,盲目排外的狭隘民族主义一再误国,臣子为“圣明天子”做替罪羊……上上个庚子年的病症依然值得认真回顾与深思。
##权力斗争造成政令的反复无常,逐渐腐蚀了清政府的合法性。
评分##权力斗争造成政令的反复无常,逐渐腐蚀了清政府的合法性。
评分##1900的内忧外患,慈禧为首的朝廷进退失据,管控失力,终成大乱。乱潮中义和团被利用又被抛弃,终成替罪羊。大臣们也是替罪羊,鲜有几个通权达变的保全性命。乱作一团,尽没有变好向上的可能,东南互保也是隐喻,全都只为1911-1912埋下伏笔。百姓苦。
评分##“教案”这一晚清中国独特的社会问题,并以教案为分析模型,讲述庚子国变的前因后果,理清危机背后复杂的权力斗争。移步历史三调
评分##关于辛丑条约前后的起因结果。听说原书本想命名为《义和团》或《辛丑条约》,但审核不过。一百多年后的今天,义和拳民真的就消失了吗?与其说落后就要挨打,不如说不遵守规则就要挨打,大清的灭亡不是没有道理的。现今,喊打喊杀声依然不绝于耳,当初的义和拳民结局如何呢?不妨看看此书了解下。
评分##对我思考近现代史连贯性有帮助,还有正好本书后记就是《历史三调》的前言,接下来确实该读柯文了
评分##权力斗争造成政令的反复无常,逐渐腐蚀了清政府的合法性。
评分##文如其名,切片,将1900年切其一片,连带前后须筋,窥一斑而知全豹。己亥庚子辛丑,这几个耳熟能详的年号连起来,总能唤起中国人惨痛的集体情绪。书中所述对我这种历史小白而言,读起来确乎有种残酷的快感,不过正如切片一词所示,本书更多的是对史实的客观呈现,而少了些对历史的主观评述,因此也略显不够深入,其实还是很想要看到作者本人对这风云变幻的几年的个人观点的,抽丝剥茧条分缕析。对于清王朝末期的种种屈辱,说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未免太过矫情,只保持情绪上的愤怒也有失偏颇,但这样一个步步皆错满盘皆输狂妄自大又懦弱自卑的腐朽王朝,对文化对人心对精神的腐蚀是前所未有的,1911年的结局,早在1900年之前就已经注定。
评分##近代史的通俗写作,雷颐先生非常擅长。除了李鸿章与义和团部分之外,本书中最让人回味的还是天津教案的台前幕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