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切片,1900

中国切片,1900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雷颐
图书标签: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代序
1870:预演
003 / 天津教案与庚子年预演
022 / “朝政崩坏,纲纪废弛”:晚清混混陈国瑞发迹史
1900:风云色变
033 / 己亥建储:慈禧的心态与政治逻辑
047 / 社会结构与民间文化
058 / 危机产生与管控失败
084 / 东南互保:革命隐喻?
101 / 绅商崛起
官员们
137 / 1900:大臣都是替罪羊
147 / 张之洞:总督的抉择
163 / 风口浪尖李鸿章
184 / 裕禄:憨直的直督
194 / 袁世凯:庚子动荡中的最大获益者
229 / 奕劻的重用与清王朝的命运
243 / 尾声
263 / 附录 史学家就是翻译家
· · · · · · (收起)

具体描述

从最高统治者到官僚队伍,再到商人和底层民众,1900年的大清上上下下都透着一股衰败相,乌云暗沉,山雨欲来。本书就1900年的大清事迹“切其一片”,一片虽薄虽小,但通过对切片的病理分析,意义却未见得轻而浅。清政府对危机的发生起了什么作用,危机产生后又是如何处理的?鸦片战争60年后,社会阶层的变化对此又有什么影响?在这场惊涛骇浪中,官员们又是如何应对的?简言之,本书将视角投射在清政府对危机的判断和管控、新的社会阶层对社会进程的影响、中高级官员对时局的判断和应对之上。

------------------------

◎著名近代史学者雷颐先生新近著作。

◎1900年这场巨大的悲剧,惊心动魄,风云变幻,拉开了 20 世纪中国的序幕。义和团成员、中国民众、大臣官员、清政府及整个中华民族,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这是近代中国无法忽视的一段特殊历史。

◎本书以独特的切片视角,取1900年前后一些大大小小的事件与人物,通过具体事迹、个人命运,剖析晚清政治与社会之病理:质朴民众的爱国热情被用作工具,以圣主为自己做合法性辩护的官场特色,盲目排外的狭隘民族主义一再误国,臣子为“圣明天子”做替罪羊……上上个庚子年的病症依然值得认真回顾与深思。

用户评价

评分

##最早察觉到1900年前后这一重大变化的人,可能是革命者孙中山。他在1895年和1900年的10月分别策动了两场武装起义。虽然这两场起义都失败了,但他敏锐地感觉到,在这五年间,国人对革命者的态度发生了重大的转变。在1895年的广州起义后,举国上下都把革命者视为大逆不道的乱臣贼子。可是到了1900年的惠州起义之后,国人对革命者的恶评就不多见了,一些有识之士,甚至开始为革命的失败感到惋惜。事后,孙中山对这一年发生的事有两个基本的洞察:第一,“皇权的威信扫地以尽”;第二,“革命风潮自此萌芽”。

评分

##关于辛丑条约前后的起因结果。听说原书本想命名为《义和团》或《辛丑条约》,但审核不过。一百多年后的今天,义和拳民真的就消失了吗?与其说落后就要挨打,不如说不遵守规则就要挨打,大清的灭亡不是没有道理的。现今,喊打喊杀声依然不绝于耳,当初的义和拳民结局如何呢?不妨看看此书了解下。

评分

##代序:切片的意义。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允许外国人入华传教,由此引发的冲突时有发生。到天津教案发生时已近三十年,其间发生许多大小教案,但近三十年的时间清政府一直没有制定出一套经过冷静思考后得出的处理教案的模式。天津教案后果如此严重,却依然没有引起清政府的足够重视,因此三十年后的庚子之变,危机广度与深度比天津教案要严重得多,对清政府的打击更加巨大,使清政府遭遇了最为严重的合法性危机。

评分

##一部薄薄的近代史小书,却承载了厚重的晚清中国积弊之滥觞

评分

##最早察觉到1900年前后这一重大变化的人,可能是革命者孙中山。他在1895年和1900年的10月分别策动了两场武装起义。虽然这两场起义都失败了,但他敏锐地感觉到,在这五年间,国人对革命者的态度发生了重大的转变。在1895年的广州起义后,举国上下都把革命者视为大逆不道的乱臣贼子。可是到了1900年的惠州起义之后,国人对革命者的恶评就不多见了,一些有识之士,甚至开始为革命的失败感到惋惜。事后,孙中山对这一年发生的事有两个基本的洞察:第一,“皇权的威信扫地以尽”;第二,“革命风潮自此萌芽”。

评分

##得到听书: 从教案到庚子国变,清政府始终陷在一个怪圈里。它既没有实力驱逐外国侵略者,又总是挑动民间朴素的爱国热情,向列强挑衅;而一旦惹下了处理不了的事端,它又不得不向自己的国民露出残酷的嘴脸,巴望着靠镇压民怨来平息洋人的怒火。由于新旧两派的权力斗争,数十年间,清政府内部在涉及洋人的问题上始终没有达成共识,这使得它的政策总是朝令夕改,前后矛盾。从民间看来,官府一会儿号召大家反抗洋人,自己却缩在后面没什么动作,一会儿又在洋人面前卑躬屈膝,反倒把屠刀砍向了自己的老百姓。这样一个政府,当然是不堪信任的。就这样,清政府的合法性,在一起起教案中不断磨损,直到庚子国变,终于无力回天。

评分

##很多地方没说明白,也缺少细节,比如为什么列强支持光绪,为什么朝廷重用陈国瑞。解释又无力,总是总结说清政府不行,对人物的分析评价还掺杂了些没有证据的猜想

评分

##关于辛丑条约前后的起因结果。听说原书本想命名为《义和团》或《辛丑条约》,但审核不过。一百多年后的今天,义和拳民真的就消失了吗?与其说落后就要挨打,不如说不遵守规则就要挨打,大清的灭亡不是没有道理的。现今,喊打喊杀声依然不绝于耳,当初的义和拳民结局如何呢?不妨看看此书了解下。

评分

##很多地方没说明白,也缺少细节,比如为什么列强支持光绪,为什么朝廷重用陈国瑞。解释又无力,总是总结说清政府不行,对人物的分析评价还掺杂了些没有证据的猜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