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角是《伊索寓言》里的那只蚱蜢,一个游手好闲但思维缜密的哲学家。整个夏天,蚂蚁在为储备冬天的食物而勤勤恳恳地忙碌,而蚱蜢在悠闲地游戏。寒冷的冬天来临,蚂蚁储备了足够的食物,而蚱蜢即将死去。故事从这里开始,蚱蜢在他的追随者面前,为他的生活方式及正在逼近的死亡辩护,然后死去。追随者发现,死去的蚱蜢留给他们的,是一个关于玩、游戏和生活的谜题。
作者运用柏拉图式的对话方式,通过蚱蜢和追随者之间的对话,为游戏提出了一个精准而大胆的定义,并通过一个个精妙绝伦的例子阐释了这一论点。本书不同于大部分哲学作品的严肃、艰涩和枯燥,而是兼具哲学的洞见、寓言的智慧、文学的趣味与令人绝倒的想象力,让人读来畅快淋漓,惊叹不已。
##序言、导读占了半本书,编者有病?
评分##先看正文再看导言及序。我是按正常顺序看的,乐趣少一半
评分##已经完全被绕进去了,看来哲学,即使是关于游戏的内容,也不太适合我。
评分##先看正文再看导言及序。我是按正常顺序看的,乐趣少一半
评分##先看正文再看导言及序。我是按正常顺序看的,乐趣少一半
评分##蚱蜢
评分##早在各种游戏解说中听过的“神作”,up主们将各种游戏置于作者的定义下,终于读到原书。穷举的方式自然很难获得部分哲学家的承认,但那些被驳倒的反例足以让人“回忆”起游戏的各类性质。也许真如作者所说,游戏是我们唯一的救赎,就像《头号玩家》里站在最后一关前纯粹享受游戏快乐的男主。
评分##蚱蜢
评分##舒兹以《伊索寓言》中蚱蜢与蚂蚁的故事角色作为主要原型,通过大蚱蜢的死去与复活又死去期间与它的追随者们的谈话录,在古典哲学辩论中,阐发作者关于游戏的严密定义与哲学观点。作者在最后大蚱蜢复活之际,又深度地探讨了游戏与乌托邦及生命价值的关系,“即大蚱蜢的生活必定是一种投入玩游戏的生活,而不是吹长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