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么舍不得+没什么放不下+你在忙什么 套装3册 索达吉堪布 佛教名家作品 文学作品

有什么舍不得+没什么放不下+你在忙什么 套装3册 索达吉堪布 佛教名家作品 文学作品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索达吉堪布 著
图书标签:
  • 索达吉堪布
  • 佛教
  • 人生
  • 情感
  • 心灵成长
  • 自我提升
  • 哲学
  • 文学
  • 正念
  • 智慧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世纪慧泉旗舰店
出版社: 中国计划出版社
ISBN:9787513905855
商品编码:10052541653
包装:平装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5-11-01
套装数量:3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本套书籍包含以下3款产品:

《没什么放不下》

《有什么舍不得》

《你在忙什么》


1.全世界具有影响力的佛教大德、《苦才是人生》作者索达吉堪布与你共同倾听一代人的执念与出离!

2.这是一部心灵成长之书。本书中记录的烦恼与疑惑,或许是你正在经历或将会经历的,索达吉堪布以佛法精髓所做出的回应,必将使你获得不一样的人生体验,少走弯路。

3.“我从哪里来,会到哪里去?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浮躁世界中,需要静静。

4.本书与《有什么舍不得》互为姊妹篇。


海报:

内容简介

本书记录了一个时代的思考。

书中,索达吉堪布倾听修行人的讲述,其间给出数语点评,这些场景大部分发生在寂静的山谷、清新的树林、布谷鸟围绕的木屋里。修行人真实的故事,往往伴随着人生的关键转折,站在这个节点上,告别浑浑噩噩的盲从,开始对内心和宇宙的认真求索:“人到底应该有一个怎样的活法?我的人生及格吗?怎样才能驾驭命运之车?什么才是科学的态度?”每个问题,索达吉堪布都以佛法精髓做出回应,启发你和书中人一起,思考人生的意义。

作者简介

索达吉堪布,全世界具有影响力的藏传佛教大德。

堪布对藏传佛教的传统法义学修甚深。为了让更多人了悟佛法精髓,他试图用现代方式向人们传递生命真相,是一位在哈佛、耶鲁、斯坦福、牛津、剑桥、清华、北大等近百所高校的讲台上留下过身影的佛教心灵导师。

三十多年来,身体力行地引导大众实践佛法的学修传统,同时,利用空余时间互译汉藏经典,从事慈善事业。

近年参与举办过多次论坛会议,与海内外学者交流跨宗教、道德、环保、和平等问题,探讨人类的发展方向,希望提升一切生命的福祉。

他认为,时代在变迁,但佛教的宗旨没有变,人们可以从中找到解决现代问题的真正答案,这是应该去提醒大家的。

对于外界的种种赞誉,他说:“我只是一名老师,教传佛法的老师。”

已出版书籍:《苦才是人生》《做才是得到》《残酷才是青春》《能断》《不离》《有求》《你在忙什么》等。

精彩书评

索达吉堪布并不是一位否定所有新事物的保守主义者,也不是一位政治家,同时也没有为了自己的快乐在山洞里静坐。堪布是入世的,但绝对以深入理解和阐释佛教教义为前提。这方面堪布做得非常出色。

——范彼德,德国马普所所长


索达吉堪布的教法,直接呈现出藏传佛教的现代性。索甲仁波切、宗萨仁波切、涅顿秋林仁波切和已圆寂的秋阳创巴仁波切等,是藏传佛教在西方的代表人物。同样,索达吉堪布在中国等东方国家,也具有同样的影响力。

——约翰?威特,美国哈佛大学佛教协会负责人


索达吉堪布是一位有成就的学者,著名的上师,他是伟大的法王晋美彭措之法脉传承中,宁玛教法和“大圆满”法的真实护持者。

——索甲仁波切,《西藏生死书》作者

目录


《没什么放不下》目 录


壹 人生苦短,及时行善


刀子嘴,不一定是豆腐心·002

别急着赶路,看一看蓝天·010

谁都在海上漂·018

拿不起的教鞭·026

不做机器,做机器的主人·034

人生苦短,及时行善·045


贰 总有一条路,值得你风尘仆仆


有毒的不是理想,是对理想的恐惧·054

越过十万亿佛土,还是在你心里·061

总有一条路,值得你风尘仆仆·067

不怕打破砂锅,只怕问不到底·078

亲得离尘垢,子道方成就·084

听你千遍,总会厌倦·091

放下成见,才是科学·098


叁 宇宙再大,大不过人心


不要轻易地相信,不要轻易地否定·108

你问“我”,“我”问谁·114

没有人降生,没有人死去·123

宇宙再大,大不过人心·133

园丁也需要“浇灌”·141

孝,不在朝朝暮暮·149

再不修行就晚了·156


肆 一个人的圣地

信仰不是一句玩笑·164

工具年代的主仆关系·170

可以丰富,不可以盲目·176

我们没有“永*居住权”·182

一个人的圣地·188

站得越高,越“恐高”·198

既脆弱,又强大·204

当泥沙变成珍珠,苦难就有了价值·209


《有什么舍不得》目 录


壹 苦难是一场加冕


难得明白·002

再绚烂,终归平淡·009

谢幕,是为了开演·016

心若安,何须万水千山·026

不褪色的时尚·032

苦难是一场加冕·038


贰 人生有注定,也有逆袭


真的勇士,敢于直面轮回·046

死,无可救药·060

苟且,不一定能偷安·066

观无常是*好的保单·073

五年之约,恍若重生·079

人生有注定,也有逆袭·087


叁 心住何处?物从何生?


缘聚缘散,你都在我心中·096

每一声,都是绝响·105

曾经沧海难为水·111

在两条路上,与你同行·118

心住何处?物从何生?·128

活着,不是重点·136


肆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请接受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请接受·146

这一生,不过是手术台到手术台的距离·154

你只见他繁华,不见他落尽·160

快乐的阳光下,总有痛苦的阴影·172

别弄丢了你的西瓜·178

完美结局·186


番外:

一个皇帝的出家·192


《你在忙什么》目 录

1.禅与财富
2.问佛陀情为何物
3.科技时代的佛法
4.减轻压力的智慧
5.佛陀眼中的利他
6.佛教的低贪生活
7.心地无私天地宽
8.幸福的根本是心
9.科学怎样让人更幸福
10.怎样面对痛苦
11.快乐的八个秘诀
12.只为一颗心

精彩书摘

每一个人的光鲜背后,可能潜藏着同样的困惑——


ID:文艺青年

川端康成、三岛由纪夫、海明威,竟然都选择了以同样的方式——自杀来结束生命,尽管他们都已站在了世俗人生的*高处——诺贝尔奖的领奖台。这样的归宿岂能作为我们的样板?

四大古典名著中,《红楼梦》是我*后接触的,但印象却*深: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糊在篷窗上……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甚荒唐,反认他乡是故乡,到头来却是为他人做嫁衣裳。

这是否就是人生?如果人生就是这样的虚幻多变,又谈何生活的意义?


ID:科技迷

上大学期间,有一件事深深地刺激了我。与我从小一起玩到大的一个哥们儿,也是科技迷,跟我在同一个系里读书,同样是心灵手巧地搞出了许多小发明的同宿舍舍友,因为恋爱失败跳楼自杀了。

在得到他自杀消息的当晚,我彻夜未眠,翻来覆去都在想,这世上可有人发明过恋爱成功机、痛苦治疗器、烦恼永断仪?为什么我们可以探索太空,却无法面对内心的黑洞?


ID:画家

每当放下画笔,开始思考世界的风云变幻,那份感觉总是苦涩而失落的。五颜六色的油彩建构起关于世界的纷繁表象,但油彩的背后只有一个特征——盲目。我开始理解古人“五色令人目盲”的深义了。是这种盲目,变幻出那么多空洞又令人迷乱的色彩。

如今,正如一位西方哲人所言:“整个大地充满了狡诈者。”一个不害怕因果、不承认轮回的社会,怎么能说是一个美丽新世界呢?


ID:律师

人们常说律师往往善于言辞,其实也不尽然。我做过十几年的律师,曾无数次地在大庭广众前作法庭辩论,慷慨陈词时确是针锋相对、当仁不让。但每次庭审下来,辩论双方大多面红耳赤、愤愤不平。对方愤怒,我也气恼。

我们的语言往往为别人带来伤害,虽无利刃寒光,却同样令闻者心伤。

多年来如彩虹一般的律师生活,只是给自己和他人留下太多的懊悔和遗憾。


ID:医生

细思维之,个体生命由一个受精卵开始,其成长过程中有多少的“偶然”。升学、就职、婚姻,以及牵涉到个人、社会的许多事件,也都掺杂着一个机遇问题。“偶然”对我们的影响是如此重大。有些东西,人们可以掌握在自己手中,“偶然”却无法被掌控。

如果可以选择,谁愿降生在贫苦之家,谁又愿自己天生愚笨、相貌丑陋?究竟是什么力量在决定着这些“偶然”?


ID:小编

我对身边的同事、亲友、认识与不认识的人,作了一次小型的社会调查,让对方用一句话概括:人活着是为了什么?

深究下去,我发现在所有美好或不美好、高尚或不高尚的言辞背后,都浸透着两个字:伤害。

因为几乎没有一个人能自由地、随心所欲地生活。为了生活,为了活得更好,人一生都要进行永无休止的伤害行动:伤害自己的天性、尊严、自由以迎合社会;伤害别人的时间、权利、辛劳来成全自己。


ID:……


*终,他们找到答案了吗?

《没什么放不下》也许可以给你一点启示。

前言/序言

序 言


“我从哪里来,会到哪里去?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

这是困惑了无数人的古老问题。在百思不得其解的情况下,一般人选择避而不想,闷头继续过日子,年复一年、日复一日……

然而,偏偏有这样一群人,放下世间的名利荣华,来到佛教的智慧海边,涉水成为弄潮儿,一心只为求答案。

虽然他们的身份千差万别,在世间的经历也不尽相同,但他们都曾受过高等教育,并*后选择了出家。

他们的这一选择,也许不被大多数人所理解和接受,但他们对人生的深度思考、从佛法中得到的心灵感悟,想必会引起你的深思和共鸣。

十多年前,我在稍微有点空闲时,为了与更多人分享他们的经历,用大半年的时间到处采访,对每个人的故事做了详细的笔录。书中事迹为尊重个人隐私,所有当事人以化名出现。

当然,之所以编写此书,并不是劝你舍俗出家,即使是佛陀在世,弟子也多数是在家人,学佛不一定要与出家画上等号。分享这些,只因这些人曾经所经历的烦恼与疑惑,是你也正在经历,或者也会经历的。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但愿他们的心路体验,能让你的人生少走弯路。

索达吉

2015年3月12日


《心之自由:放下执念,活在当下》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我们常常被无尽的欲望和执念所束缚,内心深处涌动着“舍不得”的牵绊和“放不下”的焦虑。我们忙于追逐,忙于比较,忙于定义自己的价值,却在不知不觉中迷失了方向,离那个真正自由、安宁的自己越来越远。 《心之自由:放下执念,活在当下》是一部深刻探究内心困境、指引心灵回归宁静的著作。它并非一本简单的励志书,而是一次温和而坚定的邀请,邀请你一同踏上自我觉察与心灵净化的旅程。作者以其深厚的佛学智慧和对现代人心理的敏锐洞察,细腻地剖析了我们之所以感到痛苦和不安的根源。 书中,我们首先会直面那些让我们“舍不得”的事物。这些“舍不得”或许是美好的回忆,或许是珍贵的拥有,或许是对过往的眷恋,又或者是对未来不确定的恐惧。它们像一张张无形的网,将我们牢牢地缠绕,让我们无法向前,也无法真正地享受此刻。作者不会简单地否定这些情感,而是引导我们去理解“舍不得”背后的心理机制:是对失落的恐惧?是对掌控感的依恋?还是对自我价值的误读?通过对这些深层原因的探寻,我们才能找到真正放下的勇气和智慧。 随之而来的,便是那些让我们“放不下”的。它们可能是未竟的事业,可能是未愈的伤痛,可能是对他人的期待,也可能是对自己严格的要求。这些“放不下”常常让我们背负沉重的心理负担,消耗着宝贵的生命能量。作者深入浅出地阐释了“放不下”的危害,它不仅阻碍了我们的成长,更让我们错过了生命中无数美好的可能。书中会探讨我们是如何一步步将自己困在“放不下”的牢笼中的,从童年经历的影响,到社会环境的塑造,再到自我认知偏差的累积。理解了这个过程,我们才能有意识地去瓦解那些不健康的执着。 然而,生活并非一成不变的停滞,它是一个动态的、流动的过程。我们常常沉溺于过去的回忆,或是担忧着未来的不确定,却忽略了那个唯一真正属于我们的——当下。这本书的核心,便是引导我们如何“活在当下”。这并非是让我们变得消极或者不思进取,而是让我们从那些束缚我们的“舍不得”和“放不下”中解脱出来,以一种更加清明、更加专注的态度去面对生活。活在当下,意味着我们能够全然地体验此刻的感受,无论是喜悦还是悲伤,都能够以一种接纳的态度去面对,而不是被它们所淹没。它意味着我们能够将全部的精力投入到眼前的事情中,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都能做得更加出色,更加有意义。 书中,作者运用了大量生动的生活案例、寓言故事以及佛陀的开示,将深奥的佛法哲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语言。你会读到关于“无常”的智慧,理解万事万物皆在变化之中,那些让你“舍不得”的终将过去,那些让你“放不下”的也终将化为云烟。你会学习到“缘起”的道理,明白所有事物的发生都有其原因和条件,我们不必过分执着于结果,而应专注于过程。更重要的是,你会接触到“慈悲”的力量,它不仅是对他人的善意,更是对自己内心的温柔抚慰,学会放下对自己的苛责,接纳不完美的自己。 《心之自由:放下执念,活在当下》并非提供一套僵化的规则,而是开启了一扇窗,让你看到心灵的可能性。它会帮助你: 识别并化解内心的“舍不得”: 让你明白,真正的拥有并非紧握不放,而是懂得欣赏与守护,并在合适的时候学会放手。 摆脱“放不下”的枷锁: 让你认识到,放下并非意味着放弃,而是以更轻盈的姿态继续前行,将能量投注于更有意义的方向。 拥抱“活在当下”的喜悦: 让你体验到,当心不再被过去和未来占据时,生命的每一个瞬间都会闪耀出独特的光芒。 提升心灵的韧性: 让你在面对生活的起伏和挑战时,拥有更强大的内心力量,从容应对,不被轻易打倒。 培养内在的平和与安宁: 让你找到那个不依赖外界评判、不被情绪左右的宁静核心,活出真正自在的人生。 这本书将成为你心灵旅程中的一位良师益友。它会在你迷茫时给予指引,在你痛苦时给予慰藉,在你疲惫时给予力量。它邀请你停止无谓的纠结,停止不必要的消耗,将目光从外界的纷扰转向内在的风景。通过阅读和实践书中的智慧,你将逐渐发现,原来心灵的自由并非遥不可及,它就藏在你放下执念、活在当下的每一个呼吸之间。 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种生活方式的启示。它将带领你重新审视人生的意义,发现那些真正值得我们珍惜和追求的东西,并以一种更加智慧、更加圆满的方式去度过生命中的每一天。让我们一同踏上这段净化心灵的旅程,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心之自由。

用户评价

评分

这套书拿到手的时候,那种厚重感和纸张的质感就让人觉得非同一般,封面设计虽然朴素,但透着一股沉静的力量。我最欣赏的是它没有那种刻意的说教腔调,而是像一个老朋友在娓娓道来,分享他对于人生中那些看似绕不开的执念和牵绊的深刻洞察。特别是关于“舍不得”,作者巧妙地将我们日常生活中那些对物质、对感情、对过往成就的依恋,剖析得淋漓尽致。读起来时,我常常会停下来,回想自己最近一次心神不宁是因为什么,然后发现,很多时候那些让我们辗转反侧的“舍不得”,其实早就失去了它最初的意义,变成了一种自我束缚的枷锁。书里用的比喻非常生活化,没有那些晦涩难懂的佛学术语,即便是初次接触这类主题的读者,也能轻松跟上思路。这种深入浅出的能力,实在体现了一个真正有智慧的人如何将高深的哲理融入寻常百姓的日常困境之中。它更像是一面镜子,让我们清晰地看到自己被困住的那些角落,并温柔地指引我们,其实放手并不意味着失去,而是另一种形式的获得。

评分

我一直是个行动派,不太喜欢沉溺于虚无缥缈的思辨,所以对很多心灵鸡汤类的书籍都抱着怀疑态度,但这一套书的特别之处在于,它提供的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减负”方案。它没有要求你立刻抛弃一切,而是引导你去审视“放不下”这件事本身的目的性。比如,在谈论对错误的执念时,它阐述了一个观点:执着于过去的错误,其实是在用过去的阴影来定义现在的自己,这对于一个希望继续前行的人来说是极大的能源浪费。我特别喜欢那种将心理过程具象化的描述,它会让你产生一种强烈的画面感,仿佛能亲手把那些沉重的包袱一个个卸下来。这套书的文字有一种独特的节奏感,读起来很流畅,不会让人感到压抑或沮丧,反而是一种被理解后的轻松和释然。它不是在批评你的软弱,而是在庆祝你终于开始选择坚强,选择轻盈地走下去。对于那些总觉得自己被生活推着走,找不到方向的人来说,这本书提供了一个安静的锚点。

评分

我尝试过许多不同类型的励志或哲学书籍,但往往读完后不久,那些激情和顿悟就消退了,生活又把我拉回原点。而这套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构建了一个非常坚实的“内在操作系统”。它不是给你一颗“速效药”,而是教你如何升级你的“心智软件”。关于“舍不得”和“放不下”的交织讨论,构建了一个完整的“执念循环”模型,然后提供了打破这个循环的切实方法。最让我受益的是,它教会我如何与自己的不完美和平共处。很多时候我们放不下,是因为我们总想成为一个“完美”的投射,这本书则鼓励我们拥抱那个真实、有局限性的自己。它带来的那种平和的笃定感,是其他书籍难以比拟的。读完后,我发现自己面对突发状况时,焦虑的反应时间变短了,处理问题的效率也提高了,因为内耗被大大减少了。这是一次非常值得的阅读投资。

评分

坦白讲,我最初是被“你在忙什么”这个标题吸引的。现在这个社会,人人都在“忙”,但“忙”的定义似乎越来越模糊,很多人忙得团团转,结果回头一看,不知道自己忙掉了什么更重要的东西。这部分内容写得尤其犀利和贴切。它没有指责我们忙碌本身,而是深入探讨了“忙碌背后的驱动力”。是为了逃避空虚?是为了证明自己的价值?还是为了迎合外界的期待?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把现代人那种表面的充实和内在的匮乏对比得十分鲜明。阅读的过程中,我忍不住放下手机,开始思考自己一天的时间都花在了哪里,哪些是真正有意义的积累,哪些不过是噪音和干扰。这本书带来的改变是潜移默化的,它不是让你立刻辞职或者改变生活方式,而是让你对自己的“忙”多了一层审视的滤镜,学会将注意力从外部的喧嚣拉回到内心的秩序上来。这种由内而外的觉察,比任何外部激励都来得持久和有力。

评分

这套书的行文风格非常具有个人魅力,它不像传统的佛教学者那样高高在上,而是充满了洞察人性的温情。阅读体验就像是进行了一次深入的心理按摩。它不回避人性的弱点,甚至将那些我们羞于启齿的恐惧、嫉妒、不甘心都摊开来讨论,但讨论的方式不是批判,而是理解和接纳。尤其是当作者谈及“放下”的艺术时,他并没有将它描述成一种牺牲,反而是一种更高级的掌控力——知道什么值得抓住,什么必须放手。这种成熟的智慧,让人读后心悦诚服。我感觉作者是真正体验过生活的起起落落,所以才能如此精准地描绘出我们内心的挣扎与渴望。它的价值不仅在于提供了理论框架,更在于它提供了大量可供对照的场景和心境,使得抽象的概念变得触手可及,可操作性极强。

评分

好书

评分

值得拥有!!!!

评分

好书

评分

质量很好

评分

生活中没有什么放不下,舍不得的。一起来让自己活的精彩

评分

感恩!

评分

值得拥有!!!!

评分

正版图书!

评分

太棒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