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工程量清单计算实例答疑与评析

建筑工程工程量清单计算实例答疑与评析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工程造价员网校 编
图书标签:
  • 工程量清单
  • 建筑工程
  • 工程造价
  • 计算实例
  • 答疑
  • 评析
  • 施工图
  • 计量规范
  • 造价管理
  • 清单计价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2108855
版次:1
商品编码:10135733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09-07-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37
字数:38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建筑工程工程量清单计算实例答疑与评析》是以新颁布的《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 50500-2008)为基础编写的。其内容包括:土石方工程、桩与地基基础工程、砌筑工程、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工程、厂库房大门、木结构工程、金属结构工程、屋面及防水工程、防腐隔热、保温工程。
  此书以编码释义形式编写。图、表、文并茂,对工程量清单中项目名称、项目特征、工程量计算规则、工程内容均做了全面、详细的解释,并对有关项目的工程量计算举例说明,有利于清单的实际应用。
  《建筑工程工程量清单计算实例答疑与评析》可供建筑工程造价人员参考。

目录

一、建筑面积
二、土(石)方工程
三、桩基础与地基工程
四、砌筑工程
五、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工程
六、构件运输及安装
七、金属结构工程
八、屋面及防水工程
九、防腐、保温、隔热工程
十、厂库房、门窗、木结构工程

前言/序言


《工程造价实务精要:从理论到实践的进阶之路》 引言: 在快速发展的现代建筑行业中,工程造价的精准核算与有效控制是项目成功的关键。本书并非一本提供具体案例解析的书籍,而是旨在构建一套系统、深入的工程造价理论框架,并在此基础上,引导读者掌握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造价问题的核心能力。我们将从工程造价的基本概念出发,逐步深入到各个关键环节,融合理论精髓与实务要点,为工程造价从业人员、学生以及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提供一套全面、前瞻性的学习指南。本书强调的是理解“为什么”,而非简单的“怎么做”,致力于培养读者独立思考、科学决策的能力,在面对纷繁复杂的工程项目时,能够游刃有余。 第一篇:工程造价的基石——概念与理论体系 本篇将为读者奠定坚实的工程造价理论基础,深入剖析工程造价在项目全生命周期中的地位与作用。 第一章:工程造价的本质与范畴 工程造价的定义与内涵: 我们将首先明确工程造价的准确定义,不仅仅是建造成本的简单叠加,更包含了设计、施工、管理、维护等全方位投入的经济价值体现。深入探讨工程造价与项目投资、工程成本、合同价、结算价等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使读者对工程造价有一个全面、深刻的认识。 工程造价的构成要素: 详细解析工程造价的组成,包括直接工程费(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间接费(企业管理费、现场管理费)、利润、税金等。通过理论上的分解,让读者理解各项费用的产生逻辑与影响因素,为后续的计算和控制打下基础。 工程造价在项目管理中的地位: 探讨工程造价在项目前期可行性研究、设计阶段、招投标阶段、施工阶段、竣工验收及运营维护阶段的动态作用。理解造价的控制贯穿项目始终,其重要性不亚于进度和质量。 工程造价管理的目标与原则: 明确工程造价管理的核心目标是实现投资效益的最大化,并遵循科学性、公正性、经济性、动态性等基本原则。 第二章:工程造价的形成与发展 影响工程造价的主要因素: 从宏观到微观,系统分析影响工程造价的各类因素,包括: 经济因素: 宏观经济形势、国家政策、市场供求关系、通货膨胀率、利率等。 技术因素: 工程技术水平、施工工艺、材料的更新换代、设计方案的优化等。 自然与地理因素: 工程所在地的地质条件、气候条件、地形地貌、交通运输条件等。 社会与政策因素: 劳动保护法规、环保要求、社会治安、政府规划等。 管理因素: 项目管理水平、合同管理、信息管理、风险管理等。 工程造价的生命周期理论: 阐述工程造价在项目决策、设计、发包、施工、竣工、运营等不同阶段的演变规律。强调在项目早期阶段进行有效的造价控制,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工程造价发展趋势: 展望工程造价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例如BIM技术在造价领域的应用、精细化造价管理、绿色建筑造价、全过程工程咨询等,引导读者关注行业前沿。 第二篇:工程造价的核心技能——计算与分析 本篇将聚焦工程造价的核心工作——工程量计算与价格确定,并在此基础上,引导读者掌握初步的造价分析能力。 第三章:工程量计算的原理与方法 工程量计算的基本原则: 强调工程量计算的准确性、唯一性、规范性。理解工程量是造价计算的基础,其准确性直接影响最终的工程总价。 识图与计量: 讲解如何阅读建筑工程图纸,包括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节点详图等,并从中提取工程量计算所需的关键信息。介绍常见的工程量计算方法,如实量法、汇总法、公式法等,并说明其适用范围。 构件工程量计算要点(以房屋建筑工程为例): 土石方工程: 场地平整、挖基础土方、回填土方、运土工程量的计算。 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工程: 基础、柱、梁、板、墙等构件的体积计算,钢筋的重量计算。 砌体工程: 砖墙、砌块墙的体积计算。 金属构件工程: 钢结构构件的重量计算。 抹灰、油漆、涂料工程: 墙面、天花、门窗等表面的面积计算。 门窗工程: 门窗的樘数、面积计算。 楼地面工程: 找平层、面层、踢脚线等材料的面积及体积计算。 屋面工程: 找平层、防水层、保温层、面层等的面积计算。 管道工程量计算要点: 介绍给排水、消防、暖通、电气等专业管道工程量的计算方法,包括管道长度、管件数量、阀门数量等的统计。 工程量清单计价的思路: 简述工程量清单计价的构成,以及如何根据设计图纸和工程量清单进行工程量的计算与审核。 第四章:工程造价的计价依据与价格构成 计价依据的解析: 详细介绍国家及地方发布的各类计价依据,包括: 工程造价指标: 如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建设工程定额、费用标准等。 市场价格信息: 材料价格信息、人工工资指导价、机械台班价格等。 行业惯例与技术规范。 工程价格的构成要素: 分部分项工程费: 由工程量乘以相应的综合单价构成。 措施项目费: 如脚手架、垂直运输、临时用水电、大型机械进出场及安拆费等。 其他项目费: 如总承包服务费、二次搬运费等。 规费、税金。 综合单价的解析: 深入探讨综合单价的内涵,理解其包含了人工、材料、机械、管理、利润、税金等多种因素。讲解如何分析和审查综合单价的合理性,而非简单套用。 材料价格的分析与确定: 介绍材料价格的构成,包括出厂价、运杂费、运输损耗、采购保管费等。讲解如何收集、分析和确定市场材料价格,以及不同材料在造价中的占比分析。 人工、机械费用的确定: 阐述人工费的构成与确定方法,以及机械台班费用及其组成。 第三篇:工程造价的实务应用——控制与管理 本篇将从理论走向实践,引导读者理解工程造价在项目管理中的具体应用,重点关注如何进行有效的造价控制和管理。 第五章:工程造价的编制与审核 工程概算的编制: 讲解工程概算的编制依据、方法和内容。理解概算在项目决策阶段的指导作用。 工程预算的编制: 阐述工程预算的编制流程、方法和具体内容。掌握从设计图纸到施工图预算的转化过程。 投标报价的编制: 分析投标报价的策略与技巧,理解报价的构成与风险。讲解如何结合市场行情和自身情况进行有竞争力的报价。 工程造价的审核: 强调工程造价审核的重要性,包括预(结)算审核、变更审核、竣工价款审核等。学习审核的基本原则、方法和关键环节,识别潜在的造价风险。 第六章:工程合同价的管理与变更控制 工程合同价的类型与特点: 讲解固定价合同、调价合同、成本加酬金合同等不同合同类型的特点及适用范围。 合同价的履行与管理: 强调合同价的管理是工程造价管理的核心。分析合同价在执行过程中的动态变化,以及如何通过合同条款进行有效管理。 工程变更的管理: 详细阐述工程变更的定义、原因、类型以及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建立一套完善的工程变更管理流程,包括变更指令的发布、会审、价款调整、合同修改等。 索赔的管理: 介绍工程索赔的种类、依据、程序和方法。学习如何识别和收集索赔证据,合理提出索赔,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同时也对对方的索赔进行有效应对。 第七章:工程造价的动态控制与分析 工程造价动态控制的意义与方法: 阐述工程造价动态控制的必要性,以及如何通过加强过程管理、信息反馈、风险预警等手段实现动态控制。 造价控制的关键节点: 分析项目不同阶段的造价控制重点,例如设计阶段的限额设计、施工阶段的成本核算与节约、竣工阶段的价款结算等。 工程造价的分析与评价: 介绍工程造价的分析方法,如横向、纵向比较分析,以及如何通过经济技术指标进行评价。理解造价分析的目的在于发现问题、总结经验、为将来的项目提供决策依据。 工程造价风险管理: 识别工程造价中可能存在的各类风险,如市场风险、技术风险、管理风险、政策风险等。探讨相应的风险应对策略和措施。 结论: 《工程造价实务精要:从理论到实践的进阶之路》并非一本填鸭式的教材,而是一次思维的启迪,一场理论与实践的对话。我们期望通过本书,为读者打开一扇通往工程造价领域深度探索的大门。它提供的是方法论的指引,是思维模式的构建,是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掌握本书所阐述的理论精髓与方法论,读者将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工程造价的内在逻辑,更有效地分析和处理实际项目中的造价问题,从而在瞬息万变的建筑工程领域,成为一名真正具有洞察力和决断力的工程造价专业人士。这本书不是终点,而是开启更广阔学习与实践的起点。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和排版风格,坦白讲,透露出一种略显陈旧的年代感。厚重的纸张和密集的宋体字,让阅读过程变成了一种对视力的考验。我更期望看到的是,针对当前行业内大力推广的装配式建筑和绿色施工等新趋势,能够有更加前瞻性的内容补充。例如,在计算预制构件的运输和吊装费用时,现有的清单项次划分和费率套用逻辑,在新技术的冲击下已经显得有些滞后。这本书似乎完全避开了这些热点,专注于传统现浇结构的标准处理方式。这种对行业发展前沿的“视而不见”,使得这本书的实用价值大打折扣。我们都知道,工程量清单的精髓在于其动态性和适应性,它必须与时俱进。但这本书的内容似乎被定格在了某个特定的时间点,缺乏迭代更新的活力。我翻阅了很多章节,试图寻找关于BIM应用下算量软件参数化设置的探讨,结果一无所获,这在当下简直是不可想象的疏漏。

评分

如果说这本书有什么亮点,那或许就是它详尽的索引和相对规范的术语使用,显得十分“正统”。然而,这种正统性也带来了另一个问题——语言的晦涩和刻板。很多关键概念的阐述,往往需要反复阅读才能勉强抓住其核心要义。例如,在解释“措施项目”与“专业工程”的界限划分时,作者采用了高度概括的学术语言,而不是用建筑工地上常见的俗语或具体流程来佐证,这极大地削弱了知识的传播效率。我感觉作者的知识体系非常扎实,但他似乎更倾向于扮演一个知识的“保管员”角色,而不是一个耐心的“引路人”。一本面向实践的工具书,其语言应该力求清晰、直观、具有强烈的代入感。这本书更像是为规范编写委员会成员准备的内部参考资料,而非面向广大工程技术人员的“教科书”。因此,即便内容本身没有硬伤,但其表达方式使得学习曲线变得异常陡峭,挫败感油然而生。

评分

这部大部头终于翻完了,说实话,感觉像完成了一场艰苦的拉力赛。我最初抱着极大的热情想攻克它,毕竟在实际工作中,工程量的计算和清单的编制总是让人头疼不已的“老大难”问题。然而,这本书的侧重点似乎更多地停留在对现有规范的机械性解读上,而非提供一套真正具有操作指导意义的“傻瓜式”流程。书中大量的公式堆砌和条文引用,对于初入行的新手来说,无疑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高墙。他们可能更需要的是图文并茂的实际案例分析,而不是这种偏向于理论参考手册的编排方式。比如,关于复杂造型梁板的划分,书中只是罗列了定额中的相关条款,却没有深入探讨在BIM模型导入和信息提取过程中,如何有效规避重复计算和遗漏计算的常见陷阱。这种深度上的欠缺,使得这本书在“实例答疑”这个定位上显得有些名不副实,更像是一本厚厚的法规汇编,需要读者自行去“提炼”经验,而不是直接“吸收”知识。对于那些已经摸爬滚打多年,熟知规范的资深人士来说,这本书或许能起到查漏补缺的作用,但对于渴望快速提升实战能力的新人,它提供的有效营养剂可能略显不足。

评分

我特别关注了其中关于设备安装工程量计算的部分,期待能找到一些不同于传统经验法的精妙思路。很遗憾,这部分内容依然是基于传统的图纸深化和截面尺寸的测量,对于涉及复杂管线综合布置和BIM模型冲突检测后的工程量调整,几乎没有涉及。这让我深刻体会到,这本书的编写团队可能主要聚焦于土建主体结构领域,而对机电安装的复杂性理解不够深入。例如,在计算暖通管道的支架和接地系统时,很多工作量是隐藏在深化设计图中的隐蔽工程,仅仅依靠清单规则是无法准确捕捉的。这本书只是机械地罗列了管道长度与支架数量的对应关系,但没有提供如何对非标支架、特殊材质管件的量进行有效控制的方法论。这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分析,使得它在现代大型工程项目管理中,显得不够立体和全面。

评分

从整体的阅读体验来看,这本书更像是一本“标准答案”的合集,而非一本充满“解题思路”的辅导材料。它能告诉你“应该是什么”,但很少能深入剖析“为什么会变成这样”,更别提在出现争议时“应该如何巧妙应对”。在实际工作中,尤其是在招投标和竣工结算阶段,不同地区、不同甲方对清单规则的理解往往存在偏差,这时候就需要作者提供一些“灰色地带”的处理策略和成功案例中的“潜规则”。这本书在这方面完全保持了沉默,仿佛所有工程问题都能通过严格遵循条文得到解决,这与现实的复杂性相去甚远。它缺乏那种在实际谈判桌上真正管用的、经过千锤百炼的实战智慧。对于想要在工程造价领域站稳脚跟的人来说,他们需要的不仅是知识的罗列,更是一种解决冲突、争取利益的“艺术”,而这本书显然在这门“艺术”的教授上是缺失的。

评分

俺的沙发

评分

阿斯顿发

评分

很喜欢:..李谨伯1.李谨伯,:..陈阳1.陈阳,他的每一本书几本上都有,这本呼吸之间很不错,呼吸之间根据2008年2月9日至13日李老在山西讲授内丹修道之学的录音稿整理而成。正文两侧的注解,则是作者广泛引用道家的经书典籍,与李老的讲授内容互为启发、互相佐证同时,也可作为李老相关说法的延伸阅读的素材。李谨伯老先生生于1920年,出身于银行世家,拥有丰富而传奇的人世。1947年,李老因昔日忘我地工作而身患恶疾。李老为此寻师访道,先后获得道家多位高人的青睐,并得到他们秘传的修道真诀。李老至诚用功、潜心实践,真正掌握了道家内丹修炼中的上百种秘诀。退休后,李老不辞辛劳地为国内外的友人同好传授内丹之道,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作出了贡献。呼吸之间为丹道高人李谨伯老先生数十年修道方法的真传,指导人们如何具体修道,以达到健康长寿,开发潜在功能,生发智慧,最终提高生活品质的目的。李谨伯老先生年届九旬依然鹤发童颜,耳聪目明,思维清晰,健步如飞,可见其修道体悟真实不虚。若能按照李老的指导如实去修,也一定会有很大的收获。我是在二十出头的时候开始练习静坐的,当年台北有位祖籍徐州、三代为草药大夫的唐师傅在某个美商机构里带静坐班,我听人说他有灌顶发功的能力,于是怀着高度的好奇加入了这个小团体。第一天打坐没多久,唐师傅便开始一一为学员们灌顶发功,我是在座十几个人当中第一个有气动现象的。孰不知这种令我暗地自豪的外气启动现象,后来竟然演变成了严重的困扰。外气启动但汇不进中脉,其实是气走岔了路,或者可以说是气进入了旁支而非主流。这层认识是半年后从某位印度瑜伽大师那儿得知的。这位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活跃于欧美的很坦诚地对我说,气必须汇人中脉才不会无法自主的晃动,但可惜他并没有能力帮助我,所以我只好静待造化的安排了。夹脊窍和中丹田窍,这两个窍是接人气的。人与人交流,打开这两个窍,就叫开心。这两个窍打开的方法极容易,打开就叫开心、舒心。我见到您,我很开心,你这个窍也就打开了。我见到您,愁眉苦脸,那你赶紧自我防卫,这个窍也就闭上了,怕我跟你借钱。你不会喜欢我,我也不会喜欢你,这两个窍不开,也就没人气。我一见你,我就眉开眼笑,我已经在接您的人气了,您也就比较喜欢我了,这时候就有人气,有人脉,气场对。现在我们知道了,现代人为什么不开心呢大家天天防着别人,两窍紧闭,自然不接人气,活得不开心,痛苦也就没办法解开。如果这个人经常愁眉苦脸,还会相由心生,他就长出烦恼线来了,就是两眉中间靠两边的这种纹路再愁眉苦脸,他就长出悬针纹来了,就在两眉的正中间这个位置,形状像竖立着的针。悬针纹是非常不好的纹路,老年必孤独啊。为什

评分

书的质量很满意,应该是正版的。寄过来的书也是新新的`~快递速度还算满意

评分

不适合初学者,谨慎购买

评分

阿斯顿发

评分

很喜欢:..李谨伯1.李谨伯,:..陈阳1.陈阳,他的每一本书几本上都有,这本呼吸之间很不错,呼吸之间根据2008年2月9日至13日李老在山西讲授内丹修道之学的录音稿整理而成。正文两侧的注解,则是作者广泛引用道家的经书典籍,与李老的讲授内容互为启发、互相佐证同时,也可作为李老相关说法的延伸阅读的素材。李谨伯老先生生于1920年,出身于银行世家,拥有丰富而传奇的人世。1947年,李老因昔日忘我地工作而身患恶疾。李老为此寻师访道,先后获得道家多位高人的青睐,并得到他们秘传的修道真诀。李老至诚用功、潜心实践,真正掌握了道家内丹修炼中的上百种秘诀。退休后,李老不辞辛劳地为国内外的友人同好传授内丹之道,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作出了贡献。呼吸之间为丹道高人李谨伯老先生数十年修道方法的真传,指导人们如何具体修道,以达到健康长寿,开发潜在功能,生发智慧,最终提高生活品质的目的。李谨伯老先生年届九旬依然鹤发童颜,耳聪目明,思维清晰,健步如飞,可见其修道体悟真实不虚。若能按照李老的指导如实去修,也一定会有很大的收获。我是在二十出头的时候开始练习静坐的,当年台北有位祖籍徐州、三代为草药大夫的唐师傅在某个美商机构里带静坐班,我听人说他有灌顶发功的能力,于是怀着高度的好奇加入了这个小团体。第一天打坐没多久,唐师傅便开始一一为学员们灌顶发功,我是在座十几个人当中第一个有气动现象的。孰不知这种令我暗地自豪的外气启动现象,后来竟然演变成了严重的困扰。外气启动但汇不进中脉,其实是气走岔了路,或者可以说是气进入了旁支而非主流。这层认识是半年后从某位印度瑜伽大师那儿得知的。这位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活跃于欧美的很坦诚地对我说,气必须汇人中脉才不会无法自主的晃动,但可惜他并没有能力帮助我,所以我只好静待造化的安排了。夹脊窍和中丹田窍,这两个窍是接人气的。人与人交流,打开这两个窍,就叫开心。这两个窍打开的方法极容易,打开就叫开心、舒心。我见到您,我很开心,你这个窍也就打开了。我见到您,愁眉苦脸,那你赶紧自我防卫,这个窍也就闭上了,怕我跟你借钱。你不会喜欢我,我也不会喜欢你,这两个窍不开,也就没人气。我一见你,我就眉开眼笑,我已经在接您的人气了,您也就比较喜欢我了,这时候就有人气,有人脉,气场对。现在我们知道了,现代人为什么不开心呢大家天天防着别人,两窍紧闭,自然不接人气,活得不开心,痛苦也就没办法解开。如果这个人经常愁眉苦脸,还会相由心生,他就长出烦恼线来了,就是两眉中间靠两边的这种纹路再愁眉苦脸,他就长出悬针纹来了,就在两眉的正中间这个位置,形状像竖立着的针。悬针纹是非常不好的纹路,老年必孤独啊。为什

评分

阿斯顿发

评分

不适合初学者,谨慎购买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