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2008年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过关必做2000题
原价:26.80元
作者:
出版社:中国石化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05-01
ISBN:9787802295919
字数:304000
页码:196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322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是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辅导资料,依据最新考试大纲要求以及历年真题题型与数量在12门考试科目及其章节中分布情况,精心编选2000道章节复习强化训练题(含精选历年真题),包括《生理学》100题、《生物化学》80题、《病理学》80题、《药理学》80题、《内科学(含诊断学)》500题、《外科学》400题、《妇产科学》300题、《儿科学》300题、《卫生法规》40题、《预防医学》40题、《医学心理学》40题、《医学伦理学》40题,内容涵盖大纲所有考点。
本书主要供广大参加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考生使用,同时,是卫生专业资格考试及在校生期末(中)考试不可多得的辅导书。
目录
题型介绍与答题技巧
第一章 生理学
第二章 生物化学
第三章 病理学
第四章 药理学
第五章 内科学(含诊断学)
第六章 外科学
第七章 妇产科学
第八章 儿科学
第九章 卫生法规
第十章 预防医学
第十一章 医学心理学
第十二章 医学伦理学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我是一位热衷于中国传统艺术的爱好者,近期阅读了一本关于中国山水画意境的解读。这本书并非教授绘画技巧,而是深入剖析中国山水画背后所蕴含的哲学思想和审美情趣。作者通过对历代名家画作的赏析,阐释了“天人合一”、“寄情于景”等核心理念。它着重描绘了画家如何通过笔墨的挥洒,将自然山川的壮丽与内心的情感融为一体,创造出超越形似的精神意境。书中没有涉及任何医学内容,而是通过对水墨晕染、皴法运用等艺术表现手法的讲解,来引导读者感受中国古典美学中“虚实相生”、“意在笔先”的奥妙。它还探讨了中国古代文人如何通过观赏山水,来达到陶冶情操、超脱世俗的目的。例如,书中描述了画家在描绘瀑布时,不仅要表现其形态,更要捕捉其奔腾不息、源远流长的生命力,这其中蕴含着对生命哲学的思考。这本书让我对中国传统艺术有了更深的理解,也让我意识到,艺术的魅力不仅仅在于其视觉呈现,更在于其背后所承载的文化底蕴和精神内涵。它让我体会到,欣赏山水画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与自然的对话,一种心灵的沉淀。
评分作为一名语言爱好者,我对中国古代的文学作品和语言演变有着浓厚的兴趣。近期,我阅读了一本关于中国古代散文发展的书籍。这本书并没有包含任何医学方面的内容,而是聚焦于中国古代散文在不同历史时期的风格演变、代表作家及其作品的分析。它从先秦诸子的朴实自然,到汉代赋的铺陈华丽,再到唐宋古文运动的复兴,以及明清小品的精巧细腻,逐一梳理了中国古代散文的发展脉络。作者以深入浅出的方式,剖析了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等散文大家的作品,分析了他们的语言特色、思想内涵以及对后世散文的影响。书中没有引用任何医学理论,而是着重于对文字的锤炼、句式的变化、谋篇布局的技巧进行解读,例如对“文必己见”、“气盛言宜”等写作主张的阐释。它还探讨了散文如何反映社会现实、表达个人情感以及传承文化精神。这本书让我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博大精深有了更深的体会,也让我认识到,语言文字的魅力不仅仅在于其表面的意义,更在于其背后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表现力。
评分作为一个对历史文化充满好奇的读者,我最近有幸接触到了一部关于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书籍,它着重于阐述“道”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这本书并没有涉及任何具体的医学实践,而是通过解读《道德经》、《庄子》等经典著作,来阐释“无为而治”的思想如何应用于个人的修身养性。作者以一种非常哲学和思辨的方式,探讨了顺应自然、减少欲望、保持内心的宁静的重要性。它认为,过度的追求和干预往往会适得其反,而真正的智慧在于理解事物的内在规律,并与之和谐相处。书中引用了大量古代的寓言故事和哲理,例如“庖丁解牛”的故事,借此说明了达到“游刃有余”的状态,需要的是对事物的深刻理解和长期的实践,而非蛮力。这本书让我对“道”的理解不再是空泛的概念,而是与生活的方方面面息息相关。它引导我去反思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是否过于急躁,是否忽略了事物的自然发展过程。虽然这本书没有提到任何与身体健康直接相关的技术,但它所倡导的平和心态和顺应自然的哲学,无疑会对人的身心健康产生积极的影响。它让我明白,内心的平和是身体健康的基石,而急躁和焦虑往往是许多疾病的导火索。
评分作为一个长期困扰于慢性腰痛的患者,我一直在寻找能够真正帮助我改善生活质量的方法。最近,我偶然翻阅了一本关于东方养生哲学的书籍,这本书并非直接讲解具体的治疗技术,而是深入探讨了身体与自然、情绪之间的微妙联系。作者以诗意的笔触描绘了“气”在人体内的运行规律,以及环境变化如何影响我们的身心状态。书中没有艰涩的医学术语,更多的是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引人入胜的故事,引导读者去感受身体发出的信号,理解疾病背后的深层原因。例如,它将肝脏比作“春天里舒展的藤蔓”,强调了保持情绪的疏畅对于肝脏健康的重要性,而这与我们常说的“情志不遂伤肝”不谋而合。此外,书中还介绍了一些古老的呼吸吐纳方法,以及如何通过调整饮食来顺应四季变化,滋养身体。虽然这本书并没有提供针灸的图解或操作步骤,但它让我对身体的整体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让我开始思考,很多时候,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外在的干预,更是内在的和谐与平衡。阅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一次心灵的洗礼,让我更加珍视自己的身体,也对传统的养生智慧产生了由衷的敬意。它启发我去探索更多与身心疗愈相关的知识,而不仅仅局限于单一的治疗手段。
评分我一直对中国古代的农业技术和农耕文化很感兴趣,最近读到了一本关于中国古代农事的书籍。这本书并没有涉及任何医疗养生方面的内容,而是详细介绍了中国古代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农作物种植、耕作方式、农具改良以及农业思想的发展。它通过梳理大量的史料和文献,生动地描绘了古代农民辛勤劳作的场景,以及他们如何根据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创造出丰富多样的耕作技术。书中详细描述了“曲辕犁”、“耧车”等重要农具的发明和推广,以及“休耕”、“轮作”等科学的耕作制度。它还探讨了古代农书的出现,以及其中蕴含的朴素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例如强调“因时择地”、“顺天而行”。这本书让我对中国古代农业的智慧和勤劳有了深刻的认识,也让我更加理解了“民以食为天”的深刻含义。它并没有提及任何与人体健康相关的技术,但它所展现的对自然规律的尊重和顺应,以及对农业生产的精益求精,都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务实精神和卓越智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