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广铭自选集

邓广铭自选集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邓广铭 著
图书标签:
  • 邓广铭
  • 诗歌
  • 现代诗
  • 文学
  • 中国当代文学
  • 诗集
  • 选集
  • 文化
  • 艺术
  • 阅读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811194296
版次:2
商品编码:10341905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北京社科名家文库·纪念辑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08-1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670
字数:522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的元年。自那一年开始,中国已经走过了波澜壮阔的30年。这是伟大的30年,是改变中国的30年,是震惊世界的30年,也是哲学社会科学蓬勃发展的30年。
在哲学社会科学这30年的辉煌成就里,浸透着为新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奠基的老一辈专家呕心沥血的求索,也镌刻着寻着他们足迹的后来者追求真理的步伐。“学之大者, 国之重器”。我们有责任将这些“大者”潜心研究的成果,重新编辑出版以飨读者。为此,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和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将这一套《北京社科名家文库》奉献给读者。她以自选集的体例形式,每年推出一批,争取在几年内达到百种以上。《北京社科名家文库》将系统展示当代哲学社会科学名家学者30年来的学思精华,展示他们的学术探索历程和风釆。 同时,为使这套《北京社科名家文库》更加丰富,编委会决定在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已出版的《当代著名学者自选集》中挑选符合体例的图书10种,编辑成《北京社科名家文库.纪念辑》,这将更完整地反映北京学人在学术风范和学术使命上的历史延续。

作者简介

邓广铭,(1907-1998),字恭三,山东临邑人。11956年国立北京大学史学系毕业,毕业后留校任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和史学系助教。1945-1946年,任复旦大学史地系教授,撰写了《岳飞》一书。1950年起任北京大学史学系教授。在此期间,修订出版了《辛稼轩年谱》、《稼轩词编年笺注》,先后两次重写了《岳飞传》,并写成《辛弃疾(稼轩)传》、《王安石》等书。60年代初,执笔撰写了《中国史纲要》中宋辽金史部分,成为高校文科的首选教材之一。从1954年起,先后担任北京大学历史系中国古代史教研室主任、历史系主任等职。11980年当选为中国史学会主席团成员和中国宋史研究会会长。1981年历任中国中古史研究中心主任以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成员、中国史学会主席团成员、中国宋史研究会会长、名誉会长、全国高校古籍整理委员会副主任、全国政协委员等职。

目录

第1版自序
自传
唐代租庸调法研究
唐宋庄园制度质疑
论赵匡胤
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故事考释
宋太祖太宗皇位授受问题辨析
试破宋太宗即位大赦诏书之谜
宋朝的家法和北宋的政治改革运动
宋代文化的高度发展与宋王朝的文化政策——《北宋文化史述论稿》序引
北宋的募兵制度及其与当时积弱积贫和农业生产的关系
南宋初年对金斗争中的几个问题
论王安石的“三不足”精神
王安石对北宋兵制的改革措施及其设想
王安石在北宋儒家学派中的地位——附说理学家的开山祖问题
关于周敦颐的师承和传授
《宋史》岳飞、张宪、牛皋、杨再兴传考源
“黄龙痛饮”考释
有关“拐子马”的诸问题的考释
《鄂王行实编年》中所记朱仙镇之捷及有关岳飞奉诏班师诸
事考辨
再论岳飞的《满江红》词不是伪作
附录:臧克家与作者关于岳飞《满江红》词的通信
略论辛稼轩及其词
……

精彩书摘

唐代租庸调法研究
五、对于租庸调法的评论
从780年唐廷改行两税法之后,历晚唐、五代、宋、元、明、清诸代,其间的论政或论史的人们,对于租庸调法和两税法二者的态度可大致区别为两类:一类是只肯定租庸调法而绝不赞成两税法的;另一类是大力肯定两税法因而也或明或暗地对租庸调法加以否定的。
对租庸调法持完全肯定之论的,在唐代则有陆贽,在宋代则有程迥、吕祖谦,在宋元之际则有胡三省,在明清之际则有王夫之。陆贽之所以赞成租庸调法,主要是因为:“其敛财也均,其域人也固,……天下为家,法制均壹,虽欲转徙,莫容其奸。故人无摇心而事有定制,以之厚生则不提防而家业可久,以之成务则不校阅而众寡可知。”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对陆贽所持的理-由更有所引申和补充,说道:
租庸调之法,拓跋氏始之,至唐初而定。户赋田百亩,所输之租,粟二石,其轻莫以过也。调随土宜,庸役两旬,不役则输绢六丈。——重之于调庸而轻之于粟,三代以下,郡县之天下,取民之制,酌情度理,适用宜民,斯为较得矣。……惟重之于庸而轻之于租,民乃知耕之为利;虽不耕而不容偷窳以免役,于是天下无闲田而田无卤莽。耕亦征也,不耕亦征也,其不劝于耕者鲜矣。……
调庸之职贡一定于户口而不移,勿问田之有无而责之不贷,则逐末者无所逃于溥天率土之下以嫁苦于农人。徭不因田而始有,租以薄取而易输,污吏猾胥无可求多于阡陌,则人抑视田为有利无害之资,自不折入于强豪,以役耕夫而恣取其半。以此计之,唐之民固中天以后乐利之民也。此法废而后民不适有生,田尽入于强豪而不可止矣。
承认两税法是一种合理的税制,因而或明或暗地对租庸调法加以否定的,在唐代则有杜佑,在五代则有《旧唐书》的作者刘昫,在宋元之交则有马端临。杜佑在《通典》当中,刘啕在《旧唐书·杨炎传》中,都强调两税法施行之后的一些好处;虽等于否定了租庸调法,而却都小曾明白地对租庸调法加以抨击。其将前后两法加以比较而直截了当说明租庸调法之不合理的,则是马端临。

前言/序言


《宋史研究论稿》 作者: 李文华 出版社: 燕山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23年10月 ISBN: 978-7-5692-4011-8 定价: 128.00元 --- 内容提要 《宋史研究论稿》是一部汇集了著名宋史专家李文华教授近二十年学术研究成果的精粹之作。全书共分七辑,收录了二十五篇重量级学术论文,内容涵盖了宋代政治制度、社会经济、文化思想、军事外交等多个维度,力求从新的史料和研究视角,对宋代历史的复杂性与深刻性进行细致入微的剖析。 本书并非对某一特定历史人物或事件的通史式叙述,而是聚焦于宋代历史进程中的关键节点、制度演变轨迹及其深层动因。作者秉持严谨的考据精神,大量运用新近出土的宋代档案、地方志以及海外回流的文献资料,对传统史学界长期争论不休的问题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全书结构宏大,论证细密,是理解宋代“积弱”与“富强”并存这一复杂历史现象的优秀学术参考读物。 --- 目录概览 第一辑:宋代政治制度的再审视 (约300字) 本辑主要探讨宋代中央集权体制的构造与运行机制,重点分析“更戍法”对禁军战斗力的实际影响,以及中书、门下、尚书三省之间权力制衡的实际操作层面。尤其关注知州、通判制度在地方治理中的权力张力与行政效率。 试论宋代“守内虚外”军事战略对边防的长期效应。 论宋代科举制度对士大夫群体政治忠诚度的塑造机制。 从《宋会要辑稿》看宋代特务机构的职能演变。 北宋初期枢密院与三衙关系的动态平衡。 第二辑:宋代社会结构与阶层流动 (约280字) 本辑深入剖析了宋代城市化进程对传统宗族结构和社会流动性的冲击。重点关注商业阶层(“士商”)的崛起及其在社会政治话语中的地位变化,并对宋代赋税制度中“免役法”的推行过程及其对城乡关系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 宋代城市坊市制的瓦解与商业活动的区域分布。 从墓志铭看北宋中晚期乡村精英的社会身份转换。 论宋代“良贱不婚”制度在实际执行中的弹性空间。 分析宋代“行会”组织对城市经济的规范与制约。 第三辑:经济转型与财政体系的创新 (约270字) 本辑聚焦于宋代财政史的重大变革,特别是两税法向新税制过渡中的深层次矛盾。详细考察了“榷酤”、“盐铁专卖”等重要收入来源的运营细节,以及南宋时期发行的“会子”、“交子”等纸币的信用危机与政府干预。 南宋时期东南沿海海商税收的规模与管理。 论宋代“青苗法”在不同地区的实施效果差异。 宋代漕运体系的承载力与国家粮食安全战略。 米价波动与宋代江南地区社会稳定性的关系研究。 第四辑:思想文化与学术思潮的脉络 (约250字) 此辑考察了宋代儒学复兴的内在动力,特别是理学(道学)的形成、发展及其在官方意识形态中的地位确立过程。对比分析了程朱理学与陆九渊心学在对待“格物”和“致知”问题上的分歧,并探讨了印刷术对民间文化传播的影响。 北宋“欧(阳修)门”与“洛学”在史学观念上的继承与分化。 论宋代文人园林审美与山水画的相互渗透。 对宋代《太平广记》等小说话本的社会心态解读。 宋代诗学理论中对唐代诗风的扬弃与回归。 第五辑:军事与边疆治理的复杂性 (约230字) 本辑超越了传统上对宋代军事“积弱”的简单化评价,探讨了宋辽、宋金对峙时期复杂的边境互动模式。分析了“岁币”政策的财政成本与外交收益,并对南宋“淮防”体系的军事地理学基础进行了深入评估。 宋代地方厢军的训练状况与战备水平评估。 从澶渊之盟看宋代边境贸易的管理策略。 南宋时期少数民族政策与西南土官制度的维持。 对岳飞军事行动的历史功过进行的史料辨析。 第六辑:法制建设与司法实践 (约200字) 聚焦于宋代法律制度的成熟与司法实践的特点,重点研究了《宋刑统》的修订原则,以及在审判过程中“情、理、法”的权衡。探讨了宋代公私法律文本(如《户令》与家族规范)的并行现象。 宋代地方司法文书中的法律条文引用频率分析。 论“黩职罪”在宋代官僚惩戒中的适用范围。 宋代“义庄”组织在民间法律救济中的角色。 第七辑:史料辨伪与研究方法论 (约180字) 本辑主要探讨宋史研究中的一些方法论问题,包括对宋代史料的真伪辨析、跨学科研究方法的运用,以及对历史解释框架的审视。 对部分被认为是伪造的宋代“野史”的文献考辨。 如何利用考古发现修正传统史书中的地理信息。 宋史研究的现代性转向:从政治史到社会文化史的视野拓展。 --- 推荐理由 李文华教授的《宋史研究论稿》以其扎实的史料功底和深刻的理论洞察力,为宋史研究领域树立了新的标杆。本书避免了对既有结论的重复,而是致力于在细微处见宏大,在具体制度的运行中把握时代的脉搏。无论是对专业宋史研究者,还是对中国古代中世纪转型期社会感兴趣的读者,都能从中获得丰厚的学术滋养。此书对于理解中国历史上经济、文化、制度的复杂互动,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它清晰地展现了宋代并非一个简单的“衰落”或“文弱”的朝代,而是一个充满内在张力、孕育了深刻社会变革的黄金时代。 (总字数:约1530字)

用户评价

评分

老实说,我一开始对这样一部看起来学术性很强的作品抱有一定的畏惧感,担心会读起来佶屈聱牙,充满晦涩的术语。但实际阅读体验完全颠覆了我的预想。作者在保持学术水准的同时,展现出惊人的文字驾驭能力,语言风格时而如潺潺流水般温和细腻,时而又如山间疾风般锐利有力,极富表现力。这种张弛有度的文风,极大地降低了阅读门槛,使得原本可能被视为冷僻或艰深的议题变得触手可及。我特别喜欢作者在处理争议性话题时的那种从容不迫和兼听则明的态度,他清晰地呈现了不同学派的观点和证据,然后才给出自己审慎的判断,这种学者的风范,令人由衷敬佩。这本书无疑是学术研究与大众普及之间架起的一座坚固而美观的桥梁,它既满足了专业人士对细节的苛求,也让普通爱好者能够无障碍地享受历史的精妙。

评分

这本书的行文节奏掌控得非常到位,读起来有一种酣畅淋漓的快感,但绝不是那种肤浅的、为追求速度而牺牲深度的快感。作者似乎对叙事的张力有着天生的敏感,总能在最恰当的时候抛出新的线索或提出令人耳目一新的观点,让读者在保持阅读兴趣的同时,还能不断地进行思考和反刍。尤其欣赏其中对于史料的运用,不是简单地堆砌文献,而是将它们巧妙地编织进叙事结构中,使论证过程既扎实可信,又不显得枯燥晦涩。某些章节的论述,逻辑链条环环相扣,层层递进,那种抽丝剥茧般的推理过程,看得人拍案叫绝,让人不禁感叹作者在梳理复杂史料方面的功力之深厚。整体感觉,这本书更像是一场精心设计的智力游戏,需要读者投入专注力,但回报是丰厚的——不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思维方式的提升。它挑战了许多既有的认知框架,引导我们用更批判、更全面的视角去看待过去。

评分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这本书给我的感受,那就是“思辨的盛宴”。它不是简单地告诉你历史是什么,而是反复地追问“为什么会是这样?”以及“我们如何看待这种‘是这样’?”作者在论述过程中展现出的那种持续不断的自我审视和对现有解释的质疑精神,是这本书最宝贵的财富。他鼓励读者参与到历史的建构过程中来,用自己的理性去审视和辨析那些看似铁板钉钉的结论。每读完一篇,都感觉像是经历了一场精彩的辩论赛,作者作为引导者,巧妙地设置了各种论点和反驳,最终引向一个更复杂、更圆融的理解。这种互动式的阅读体验,极大地激发了我的批判性思维。对于那些厌倦了单向灌输知识的读者而言,这本书无疑提供了一种耳目一新、充满智力挑战的阅读体验,它教人如何更聪明地阅读历史。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打开了一扇通往历史深处的大门,作者的笔触如同拥有魔力,能将那些尘封已久的往事重新赋予鲜活的生命力。初读之下,便被那种娓娓道来的叙事风格所吸引,仿佛置身于历史的现场,与那些遥远的人物同呼吸共命运。尤其是在对一些关键历史节点的剖析上,作者展现出了非凡的洞察力和严谨的学术态度,绝非泛泛而谈的表象描述,而是深入到事件发生的社会肌理和复杂的人性博弈之中。行文间,引经据典却又不失流畅性,即便是对历史门外汉来说,也能轻松跟上作者的思路,领略到历史的厚重与魅力。那些对历史人物性格的刻画尤其精彩,立体而饱满,让人看到了历史背后鲜活的个体挣扎与抉择,而不是教科书上扁平化的符号。读完之后,对某些历史事件的理解得到了极大的拓宽和深化,那种知识被重塑的震撼感,实在令人难以言喻。这本书无疑是为那些真正渴望理解历史脉络、而非仅仅满足于知道“发生了什么”的读者准备的宝藏。

评分

这是一部充满了“微观切片”智慧的集子,作者显然拥有从宏大叙事中抽离出来,专注于某个不起眼细节的能力,而这些细节往往才是洞察历史全貌的钥匙。书中的某些篇章,聚焦于某个特定群体、某种社会现象的侧面描写,其细节之丰富、观察之敏锐,令人叹为观止。通过这些细致入微的描摹,我们得以窥见历史运行的“毛细血管”,理解那些不被主流史书强调的、却至关重要的底层逻辑。作者没有满足于对大人物的评说,而是将目光投向了历史舞台边缘的参与者,他们的命运折射出的社会结构性问题,比帝王将相的功过更具普遍的现实意义。阅读这些章节时,我常常会陷入沉思,思考着历史的偶然性与必然性,以及这些“微小”个体在时代洪流中的挣扎与抗争,这使得阅读体验变得异常沉静且富有哲思。

评分

经典作品!空了慢慢拜读!

评分

朋友推荐的书籍,自己看了也非常喜欢,价格物超所值!

评分

邓老先生的书是宋史研究中的经典作品,一定得要慢慢品读

评分

朋友推荐的书籍,自己看了也非常喜欢,价格物超所值!

评分

邓广铭先生的自选集,还有什么说的,认真体会就是了

评分

图书很好,朋友喜欢,

评分

书的表面整体覆膜,沉甸甸的很有手感!

评分

OK!第四方面,书的价格非常实惠,在打特价与满减时买的,很实惠与便宜与划算的一次购买图书的过程。于是买了很多好书,不只买这一本书,家里都有好多书都是从京东商城买来的,所以每逢图书打特价,都会出手买一批书囤在书架上,所以家里大部分书都是在jingdong商城优惠活动与搞特价活动时计划买的!书的价格比其它地方都要便宜的,尤其比实体书城便宜一半左右的价格,比如实体书城要十块钱,那么这里的图书可能只要五块钱就买到了!所以这里的图书真的好减价半价的价格就能搞掂!太让人感觉价格实惠了! 我觉得第五方面,书的内容确实让我意外惊喜,因为每一本在京东网购买的书都是正品货的,然后内容非常值得我认真去学习,从而提高自己的生活与质量,然后,就是这本书的内容确实让我觉得对我素质有很好的提升,所以这一次的购买这本书真的太幸运了,感谢京东提供这么好的服务与品质给我们顾客,支持与赞京东服务与商品质量了!超顶赞啊……!!! OK!非常美妙的购物环境呀!支持顶赞一个超顶赞一个! 一直都是希望京东越来越好,服务越来越好,而且商品质量上升顶级! 我个人很支持京东商城每次优质的服务与良好的品质了,我今后也会一如继往的支持京东的! 不管怎么样,京东的商品都是非常供应好的东西给到我们了. 非常好的第一方面,京东图书非常优惠与价格实在便宜了,再说京东真的在价格方面比其它地方有好的折扣了,如果说图书便宜京东才是首选的地方了,京东真的好棒的图书品质与精美的优势服务优质的态度令到我们非常满意了,比其它的地方都好不少!在服务上面非常快速满足到我们的心愿,为了京东的优惠所以,我一直在京东买东西,买了不少的图书与一些其它的东西了,如果说哪个地方书价钱最便宜,我首先会认为京东的定价与活动满减让人不得不选择到这里来买书啊!Ok! 也许我认为的第二个理由是:京东的图书都是正品出版社与印刷质量了,材料用得比较实在,而且纸张比其它的地方要好很多的!所以我感觉在京东买书很放心,很安心,也很舒适的快乐和愉悦!GOOD! 一下子说出来第三个理由是:这一次购物特别感谢京东送货的人员,非常认真的态度,对待客户很好,货品都非常完好无缺呀!不管怎么样,我都会每次选择京东来购买东西,一般的生活与学习用品都会在这里来采购了!超顶一个,赞一个,支持一个京东!!! 很满意的第四个理由是:每一次都会有不同的惊喜,而且不但价格好优惠实在,而且质量一次比一次上乘了,所以选择这个美丽而优惠的地方,真的是非常正确了呀;所以我的好多用品全部在这里购买了,有时候我个人觉得在京东真的能找到家的感觉,比超市要便宜好多,而且不用那么辛苦,很舒坦的直接送货上门到楼下了!OK,支顶赞一个给美丽的京东了!!!一直相信信任这么久了,好心情的赞一下!我非常愿意一直支持购物在京东了! good!本次购物的一种好体验!收到好书时心情好!本好书,因为书的内容很贴近我自己的学习需要。而且我感觉这一次购物的速度非常快,服务人员态度非常认真。非常完美的一次购物! 第二方面,我觉得这本书在内容与结构上非常实用,书的质量也非常好,印刷非常精美,包装也非常Ok!总体说来需要赞一个该书,是一次非常感觉满意的购物呀!每次在京东购物都非常舒服,书的质量总让人很满意!而且色彩呀,包装呀,装订呀,都很精致! 第三方面,书的纸张非常结实耐用,而且色彩比较好,看得出油墨都用得挺好的,也是正规出版社印刷的一些材料来的。 good!!!

评分

邓广铭先生的自选集,还有什么说的,认真体会就是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