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人的故事ⅩⅠ─結局的開始
內容簡介
告別了賢君的世紀,帝國的光環褪色了嗎?
「哲 學家皇帝」馬庫斯?奧理略,實現了柏拉圖的理想。沉醉哲學的他肩負起龐大帝國的重擔,責任感的鞭策,使他為羅馬帝國鞠躬盡瘁。然而高尚的品德和jue佳的能力 卻無法力挽狂瀾,心靈細膩真摯的皇帝不好殺戮,卻因蠻族侵擾而陷入長期戰事,心中的無奈可想而知。奧理略燃燒心力延續了帝國的生命,雖贏得後世稱道,夕陽 的餘暉卻漸籠罩帝國。
相較於賢能的父親,康莫德斯似乎符合一切昏君的形象:不體下情、近視短利、猜疑心重、重用私人,甚至多部電影著墨於其繼承的正當性,不相信賢明如奧理略者,會將帶領羅馬帝國的重任交付給能力不足的親生兒子。
隨著康莫德斯被暗殺,羅馬帝國更陷入危機,長期的軍事緊張使軍人掌握強大的力量,嚴守邊境的軍事成為皇位角逐者,同胞相殘彷彿一世紀末的重演。
後賽埔提謬斯?謝維勒奪得後的勝利,軍人皇帝異於以往的強硬手腕,也代表著羅馬帝國將走上不同的道路,帝國內外勢必面臨更嚴酷的考驗,羅馬的結局似乎已在道路的盡頭。
作者簡介
鹽野七生
1937年7月生於東京,畢業於學習院大學文學部哲學系,1963年~1968年間遊學於義大利。1968年開始執筆寫作。1970年部長篇《優雅的冷酷》獲得每日出版文化賞,從該年起定居義大利。
1982年以《海都物語》得到三多利學藝賞,1983年獲頒菊池寬賞,以表彰她歷年來的創作成就。1988年又以《我的朋友馬基維利》獲得女流文學賞。
1992年開始以《羅馬人的故事》系列為寫作的主力,描述一千年羅馬帝國興亡的史事,計畫以十五年的時間每年出版一冊。1993年《羅馬人的故事Ⅰ》得到新潮學藝賞。
詳細資料
ISBN:957144202X
叢書系列:羅馬人的故事
規格:平裝 / 379頁 / 16k菊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人文史地> 世界史地> 斷代史> 上古史
这本书带给我的最大冲击,在于它对“英雄”与“制度”之间关系的探讨。它并没有把罗马的强大完全归功于几个天才的军事领袖,而是深入剖析了支撑这个庞大帝国运转的社会结构、法律体系以及公民精神是如何一步步被侵蚀和异化的。这种冷静、客观的批判视角,让人在赞叹罗马昔日成就的同时,也不禁反思自身文明的脆弱性。它仿佛在提醒我们,任何伟大的成就,其内在的结构性矛盾一旦爆发,便可能成为加速衰亡的催化剂。这种对系统性风险的洞察,是极其宝贵的历史教训。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铺陈,仿佛能让人真切感受到历史洪流的巨大推力。作者对细节的考究,细致入微,即便是看似微不足道的事件,也能被赋予深刻的时代意义。阅读过程中,我时常停下来,沉浸在对那个时代的想象之中,仿佛能嗅到古罗马城邦特有的尘土气息和权力斗争的硝烟味。那种宏大叙事与个体命运交织的笔触,极大地拓宽了我们理解历史的维度。它不是枯燥的年代记录,而是一幅幅鲜活的群像画,每个人物都承载着时代的重量与挣扎。读完后,对罗马兴衰的理解又多了一层更具人情味的洞察,不再是教科书上冰冷的定论,而是充满了人性的复杂与必然。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安排极其精妙,它没有急于展示辉煌的顶峰,而是将笔墨重点放在了转折与酝酿的阶段。这种“倒叙”式的布局,反而营造出一种强烈的宿命感和张力,让人在阅读过程中不断地揣摩“为什么会走到这一步”。作者显然对历史的内在逻辑有着深刻的把握,她总能在看似平静的叙述中埋下伏笔,使得后来的重大转折显得水到渠成,却又令人唏嘘不已。这种对历史必然性的哲学式探讨,远超了一般的历史普及读物,更像是一部关于权力、道德和文明周期性的深度研究报告。
评分作为一名对古典文明抱有浓厚兴趣的读者,我必须说,这本书的译者功不可没。文字的流畅度和对原意的精准传达,使得阅读体验极其顺畅,丝毫没有被语言障碍所阻碍。高水平的翻译,让那些遥远的罗马语境,以一种现代人可以理解且欣赏的方式呈现出来。那种文字间的节奏感和历史的厚重感被完美地保留了下来,读起来酣畅淋漓,毫无晦涩之感。它成功地搭建了一座连接现代与古代的桥梁,让那些宏伟的政治博弈、军事谋略,都变得触手可及,而非高悬于云端的神话传说。这种高质量的文字转化,是深度阅读体验的基石。
评分我尤其欣赏作者那种近乎旁观者清的冷静笔触,尤其是在描述那些充满争议性的人物和事件时。她没有简单地进行道德审判,而是将人物置于他们所处的特定历史时空中进行考察,力图还原决策背后的真实动机和多方利益的权衡。这种“理解而非谴责”的叙事态度,使得全书的基调保持了一种高贵的史学风范。它鼓励读者主动参与到历史的解读中去,而不是被动接受一个既定的结论。读完后,脑海中留下的不是简单的故事线索,而是大量可以深入思考、反复咀嚼的复杂议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