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商原版】新译三国志(三)魏书(3) 梁满仓、吴树平/等注译 台版 三民书局

【中商原版】新译三国志(三)魏书(3) 梁满仓、吴树平/等注译 台版 三民书局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梁滿倉,吳樹平等注譯 著
图书标签:
  • 三国志
  • 魏书
  • 历史
  • 古典
  • 台版
  • 三民书局
  • 梁满仓
  • 吴树平
  • 注译
  • 正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中华商务进口图书旗舰店
出版社: 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ISBN:9789571457741
商品编码:10616404251
出版时间:2013-05-17
页数:544
正文语种:繁体中文

具体描述

新譯三國志(三)魏書(3)

作者: 梁滿倉、吳樹平/等注譯

出版社:三民 出版日期:2013/05/17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571457741

規格:平裝 / 544頁 / 16 x 23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本書分類:人文史地> 中國史地> 朝代史> 秦漢/三國

內容簡介

陳壽所撰《三國志》共六十五卷:〈魏書〉三十卷、〈蜀書〉十五卷、〈吳書〉二十卷。三國時代,群雄逐鹿,人才輩出,政治、軍事、外交上的風雲變幻,高潮迭起。陳壽以其優異的修史才能,善於掌握材料,剪裁有序,編次得體,敘事出色,文筆簡鍊,精彩記錄此一風雲時代的真實面貌,被譽為是繼左丘明、司馬遷、班固之後的史學大家。《三國志》也成為中國史學發展史上的一部傑作,超yue早出的魏、蜀、吳專史,更淘汰晚出的有關三國的史著,而流傳千古。本書由中國社會科學院等十數位歷史學者共同注譯,以集校注大成的清盧弼所撰《三國志集解》為底本,校以其他善本,注釋汲取裴松之《三國志》注的菁華,導讀、研析深入淺出,實為閱讀與研究《三國志》zui佳之佐助。

作者簡介

梁滿倉

中國社會科學科院研究生院歷史所畢

中國社會科學科院歷史所研究員

中國魏晉南北朝史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


吳樹平

北京大學中文系古典文獻專業畢

中國社會科學科院歷史所研究員


好的,这是一份关于一本不同图书的详细简介,旨在避免提及您提供的《【中商原版】新译三国志(三)魏书(3) 梁满仓、吴树平/等注译 台版 三民书局》中的任何内容: --- 【史海拾遗:魏晋南北朝风云录】 作者: 李明远 著 出版社: 华夏文史出版社 ISBN: 978-7-5092-8888-8 定价: 88.00 元 字数: 约 45 万字 内容提要 《史海拾遗:魏晋南北朝风云录》是一部聚焦于中国历史上最为动荡与变革的时代之一——魏晋南北朝(公元220年—589年)的通史性著作。本书不满足于对传统史籍的简单复述,而是通过深入挖掘和重新诠释大量的出土文献、地方志及文人笔记,力图展现一个更加立体、复杂且充满张力的历史图景。全书脉络清晰,涵盖了这一时期从曹魏取代东汉的权力真空,到西晋短暂的统一,再到永嘉之乱后北方政权的更迭,直至南北对峙、最终隋朝统一前的历史全貌。 本书尤其关注塑造了这一时代精神面貌的几个核心议题:士族的崛起与衰落、玄学的兴盛及其对政治的影响、佛教与道教在民间及上层的渗透与融合,以及不同民族之间错综复杂的互动与融合进程。 作者以兼具史学家的严谨与历史学家的洞察力,剖析了权力结构如何随着时间推移而不断演变,揭示了那些在历史洪流中挣扎浮沉的个体命运,及其对后世文化遗产的深远影响。 核心章节与研究侧重 本书共分六大部分,三十余个章节,结构严谨,论证充分: 第一部分:王朝的嬗变与权力的新局 (约公元220年—265年) 本部分详述了曹魏政权建立初期的政治格局。重点分析了曹丕代汉的合法性基础构建,以及曹魏核心集团内部围绕“士”与“法”的权力博弈。作者对文帝曹丕的政治手腕和明帝曹叡的统治策略进行了细致的考察,并着重探讨了司马氏集团的早期运作模式,即如何通过军事和内政的巧妙结合,逐步架空曹氏大权。此外,本章还收录了对三国时期屯田制度的深入研究,论证了该制度在维持北方社会稳定中的关键作用。 第二部分:短暂的统一与危机的伏笔 (约公元265年—316年) 聚焦于西晋的建立与统治。本部分详细描绘了司马炎篡魏的经过,并剖析了“竹林七贤”等知识分子群体对当时的文化氛围和政治风气的间接影响。然而,本书的重点落在了对西晋覆亡原因的探讨上。作者挑战了传统上将“八王之乱”视为单一灾难的观点,认为西晋的结构性矛盾——尤其是对世家大族的过度分封和对地方豪强的放任自流——才是其迅速崩溃的深层内因。对于永嘉之乱前后的社会动荡和北方少数民族的迁徙路径,本书提供了大量详实的数据支撑。 第三部分:衣冠南渡与中原的失落 (约公元317年—420年) 本部分是全书最富情感张力的部分之一。它细致再现了“衣冠南渡”的艰辛历程,不仅记录了权力中心的转移,更关注了文化精英阶层在南迁过程中的心理调适与文化重塑。重点分析了东晋王导、谢安等家族如何利用其原有的文化资本在江南立足,并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门阀政治”。在军事上,本书详细梳理了桓温与谢安之间的较量,以及刘裕北伐的重大意义,为理解南朝宋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第四部分:北方的熔炉与多元的统治 (约公元386年—493年) 本书的视角转向北方,重点研究了“五胡十六国”时期的复杂性与残酷性。作者摒弃了将这一时期视为纯粹“蛮夷入侵”的简单叙事,而是强调了各少数民族政权在汉化、制度移植与民族融合方面的复杂尝试。对前秦苻坚的统一尝试及其失败的原因进行了细致剖析,并深入探讨了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深远影响,特别是其推行汉化政策时所遭遇的巨大阻力与最终达成的文化蜕变。 第五部分:南北对峙与文化的新生 (约公元494年—581年) 本部分探讨了南朝(宋、齐、梁、陈)与北朝(北魏分裂后)在文化、经济和军事上的长期角力。在南方,本书详述了梁武帝萧衍在位期间的文化繁荣与宗教狂热,以及陈朝在内外交困中的挣扎。在北方,则侧重于东魏、西魏、北周政权的军事化色彩和对胡汉关系的精细管理。作者特别提出,正是南北长期相对稳定的对峙,为双方都提供了发展自身特色的历史空间。 第六部分:终结与展望:隋的统一 (约公元581年—589年) 最后的章节简要总结了隋文帝杨坚如何整合南北资源,建立起一个兼具北方军事效率和南方经济基础的统一帝国。本书认为,隋朝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对过去近四百年间魏晋南北朝各政权得失经验的系统性继承与扬弃的结果。 本书特色与学术价值 1. 超越政治史的视角: 本书将大量篇幅用于论述玄学思潮对士人阶层行为模式的影响、佛教造像艺术在不同区域的演变,以及江南经济的开发进程,力求提供一个多维度的历史剖析。 2. 注重文献的批判性解读: 作者对《晋书》、《宋书》、《北史》等正史的偏见进行了细致辨析,并结合《世说新语》等笔记体的材料,还原了许多被主流史学忽略的社会生活细节。 3. 清晰的时代精神把握: 全书紧扣“门阀”与“流变”两大核心概念,贯穿始终地展现了从汉末遗留的豪强政治形态如何逐步演化,直至被隋唐更为集权的官僚体制所取代的历史逻辑。 《史海拾遗:魏晋南北朝风云录》不仅是历史研究者的重要参考,也是所有对中国古典文化转型期感兴趣的读者的理想读物。它将带领读者穿越那段充满硝烟、玄思与不朽艺术的恢弘岁月。

用户评价

评分

这套书的配套价值,是它最让我惊喜的一点。我尤其关注梁满仓、吴树平等人在翻译中对史料源流的考证。在一些有争议性的事件处理上,译者团队非常负责任地在注释中交代了不同史料的记载差异,并且通常会采信主流或更具说服力的观点,这对于我们形成成熟的历史观大有裨益。他们处理“魏书”这种核心史料的态度,体现了极高的专业素养。翻阅起来,每每遇到不解之处,总能在不远处找到清晰且有据可查的解释,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效率和满足感,完全不用频繁地在工具书之间来回切换。可以说,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位随身的、知识渊博的国学导师在为你讲解历史,这种学习体验,是其他版本难以比拟的。

评分

这本书的学术严谨性与可读性达到了一个非常令人赞叹的平衡点。我特别欣赏梁满仓、吴树平他们处理史料的态度。在很多关键性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评价上,他们并没有一味地偏袒某一方,而是尽可能地呈现了多角度的史料和学者的不同观点,这对于深度阅读者来说至关重要。比如,在描述曹魏集团内部的某些矛盾时,注释部分会引用其他史籍的旁证,让读者对史实的复杂性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而不是被单一的叙事所局限。这种尊重历史细节的态度,让整本书的厚重感油然而生。而且,他们对人名、地名的处理也非常讲究,有些在现代已经很少使用的旧译法或者特殊的历史称谓,都会在脚注中进行清晰的说明,这对于历史爱好者来说,是极大的便利。读完这一册,感觉我对三国中后期的政治脉络,特别是曹魏政权的内部运作和权力继承问题,理解又深入了一层,绝对是值得反复翻阅的工具书级别的译注本。

评分

天呐,最近读完了这本台湾三民书局出版的《新译三国志(三)魏书(3)》,梁满仓和吴树平等注译的版本。说实话,一开始我还有点犹豫,毕竟三国志的版本太多了,但这个注译本的质量真的让我刮目相看。首先,那个排版和装帧,拿到手里就感觉很扎实,纸张的质感也很好,长时间阅读下来眼睛也不会太累。更让我惊喜的是,它在保持原著精髓的基础上,做了非常细致的现代汉语翻译和详尽的注释。对于像我这样对三国历史有兴趣,但又苦于文言文功底不足的读者来说,简直是福音。那些复杂的官职、地名、以及微妙的政治博弈,通过他们的注释,一下子就变得清晰明了。尤其是对魏书部分的处理,那些波诡云谲的权力斗争和人物的性格侧写,被翻译得既准确又富有张力,读起来酣畅淋漓,完全不会有那种“枯燥历史书”的感觉。感觉作者们不仅仅是翻译,更像是在为我们重新解读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让人能够真正走进那个时代。

评分

我之前看过其他版本的《三国志》,但很多时候都被厚重的文言和晦涩的注解劝退,读起来总觉得像是在“啃石头”。但这套台版三民书局的《新译三国志》,完全打破了我的这种固有印象。它给我的感觉更像是一部精心编排的历史叙事小说,只不过其内容是百分之百基于史实的。作者们对于叙事的节奏把握得非常好,该快则快,气势磅礴;该慢则慢,细致入微地刻画人物。在涉及到一些重大战役的描写时,那种历史的厚重感和战场上的紧张气氛,通过流畅的译文得以完美再现,读起来让人热血沸腾。对于只想了解三国正史脉络,又不想被复杂的古文困扰的普通读者,我强烈推荐这个版本,它极大地降低了接触严肃历史著作的门槛,但同时又保持了极高的学术价值,可以说是雅俗共赏的典范。

评分

说实话,我很少对一本译注本产生如此强烈的代入感。这套新译本的语言风格,没有那种生硬的“翻译腔”,反而带着一种恰到好处的流畅和典雅。阅读体验极其顺滑,仿佛作者是用现代人的思维,去重新讲述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尤其是在描绘人物的心理活动和外交辞令时,译者团队的功力展露无遗。例如,某些谋臣的对话,原著中可能只有寥寥数语,但在他们的翻译和辅助解释下,那种字里行间蕴含的机锋和深意,一下子就跳脱了出来,让人能真切感受到那个时代精英阶层的智慧和尔虞我诈。这不仅仅是文字的转换,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再现。我甚至会时不时地停下来,回味一下某个精彩的段落,感叹一句,原来历史可以这样鲜活地呈现在我们面前,而不是遥远而冰冷的文字堆砌。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