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场所安全知识百问百答

公共场所安全知识百问百答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安全生产普及知识百问百答丛书》编写组 编
图书标签:
  • 公共安全
  • 场所安全
  • 安全知识
  • 应急处理
  • 安全防范
  • 百问百答
  • 科普读物
  • 安全教育
  • 风险意识
  • 公共意识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ISBN:9787504589705
版次:1
商品编码:10658872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安全生产普及知识百问百答丛书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1-04-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19
字数:87000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公共场所安全知识百问百答》充分考虑到读者层次和学习对象的要求,贴合其认知规律,以问答和漫画图配文的形式列举了100个应了解和掌握的公共场所安全基本知识。除正式内容外,还有“法律提示”“相关链接”“血的教训”和“想一想”等相关知识的扩展。

目录

概述
1.什么叫安全?
2.事故是如何定义的?
3.什么是安全生产管理?
4.什么是危险源?
5.什么是事故隐患?
6.事故预防与控制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7.我国安全生产的方针和原则是什么?
8.什么是公共场所?
9.公共场所是如何分类的?
10.公共场所有哪些特点?
11.公共场所易发生哪些安全事故?
12.什么是消防安全标志?
公共场所消防安全
13.火灾如何分类?
14.常见的起火原因有哪些?
15.爆炸是如何分类的?
16.爆炸和火灾危险场所区域是如何划分的?
17.爆炸有哪些危害?
18.《消防法》的修订具有哪些重要意义?
19.群众义务消防队的职责是什么?
20.如何控制和消除明火点火源?
21.如何控制和消除电气引火源?
22.储存危险化学品场所有何消防安全要求?
23.进行焊接、切割作业前应做好哪些准备工作?
24.建筑施工现场应采取哪些主要的防火安全措施?
25.什么是三级动火审批制度?
26.公共娱乐场所的火灾危险性有哪些?
27.公共娱乐场所消防安全管理措施有哪些?
28.灭火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29.如何正确拨打火警电话?
30.如何应对初起火灾?
31.如何选择使用灭火器?
32.干粉灭火器如何正确使用?
33.如何扑救电气火灾?
34.如何扑救汽车火灾?
35.人身着火如何扑救?
公共场所安全管理
36.开办公共场所和组织大型活动需要具备哪些安全条件?
37.新建公共场所卫生是如何审批的?
38.公共场所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的职责是什么?
39.公共场所卫生监督员的职责有哪些?
40.公共娱乐场所的设立应避开哪些区域?
41.法律、法规禁止公共娱乐场所开展的活动有哪些?
42.公共娱乐场所主管部门的权利和义务有哪些?
43.公共场所哪些项目应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和要求?
44.公共场所的卫生监督机构有哪些?
45.公共场所卫生监督机构的职责是什么?
46.对卫生状况不符合规定的单位如何处罚?
47.公共场所吸烟有什么危害?
48.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应承担哪些安全生产责任?
49.公共场所一般有哪些消防安全管理规定?
50.公共场所拥挤、踩踏的危害是什么?
51.如何避免公共场所拥挤、踩踏事故伤害?
52.公共场所应采取哪些防盗措施?
53.如何防止公共场所交通事故?
54.加油(气)站现场安全管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55.如何管理公共场所烟花爆竹施放安全?
56.乘坐地铁应禁止哪些危害运营安全的行为?
57.对商场、超市的安全标志和疏散措施有哪些要求?
58.营业性互联网服务场所的出口与疏散通道有哪些规定?
59.宾馆、饭店应当制定哪些食品卫生安全的措施?
60.旅游景区的安全管理机构和安全管理人员的职责有哪些?
安全疏散与逃生
61.火灾发生时如何进行有组织地疏散?
62.公共场所安全疏散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63.可利用的建筑物的疏散设施有哪些?
64.什么是疏散走道?
65.一般火场逃生有哪些错误行为?
66.火灾现场逃生应注意哪些问题?
67.商场(集贸市场)火灾如何疏散逃生?
68.影剧院火灾如何疏散逃生?
69.歌舞厅、卡拉OK厅等娱乐场所发生火灾如何逃生?
70.发生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时如何应急疏散?
71.对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疏散距离有何要求?
72.什么是人员密集场所?
73.人员密集场所火灾的危险性有哪些?
74.人员密集场所疏散指示标识设置有哪些要求?
事故调查与处理
75.安全事故等级是如何划分的?
76.安全事故报告的基本程序是什么?
77.安全事故报告的时限是如何规定的?
78.安全事故报告应该包括哪些内容?
79.事故调查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80.事故调查中如何划分职责?
81.事故调查报告应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82.事故责任人在法律上是如何规定的?
应急救援与管理
83.事故应急救援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84.事故应急现场指挥系统的组织结构如何?
85.什么是事故应急预案?
86.突发公共事件是如何分类的?
87.应急响应的功能和任务有哪些?
88.应急演练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89.应急演练有哪几种形式?
伤害急救
90.发生中毒窒息如何救护?
91.发生高处坠落怎样急救?
92.发生触电如何急救?
93.发生烧伤如何急救?
94.怎样做口对口人工呼吸?
95.胸外心脏按压法的基本要领是什么?
96,骨折固定应注意哪些事项?
97.如何正确搬运伤员?
98.如何救助中暑人员?
99.常用的绷带包扎法有哪些?
100.常用的止血法有哪几种?

前言/序言


《城市规划与可持续发展:面向未来的空间策略》 内容概要: 本书深入探讨了当代城市规划的核心议题,聚焦于如何在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实现城市发展与环境保护、社会公平之间的平衡。全书结构清晰,逻辑严谨,分为“理论基石”、“规划实践”、“前沿探索”和“政策与治理”四大板块,旨在为城市规划师、政策制定者、开发者以及关注城市未来的公众提供一套系统且具有前瞻性的知识框架。 第一部分:理论基石——理解复杂城市系统的底层逻辑 本部分首先追溯了城市规划思想的演变历程,从早期的田园城市理念到现代主义的功能分区,再到后现代主义的城市文脉重塑,为读者建立起理解当代规划挑战的理论参照系。 城市形态学与空间结构: 详细分析了不同类型城市的空间组织规律,探讨了“紧凑城市”、“蔓延城市”的优劣势,并引入了复杂适应系统(CAS)理论来描述城市作为一个生命体的动态演化过程。重点讨论了路网密度、地块划分对城市活力和通勤效率的影响。 可持续性理论在规划中的应用: 区别阐述了环境可持续性、社会可持续性和经济可持续性的内涵。通过案例分析,展示了如何将“生态足迹”、“韧性城市”等概念量化并嵌入到规划决策流程中。 公共空间理论与城市宜居性: 借鉴霍华德·雅各布斯等人的观点,深入剖析了街道、广场、公园等公共空间在促进社会互动、提升居民幸福感中的关键作用。提出了衡量和设计高质量公共空间的指标体系。 第二部分:规划实践——应对当代城市挑战的工具箱 本部分侧重于将理论转化为可操作的实践方案,涵盖了当前城市规划领域最紧迫的几个方面。 交通导向型开发(TOD)的深度解析: 不仅仅停留在站点周边的土地利用,更细致地研究了“最后一公里”的无缝衔接、多模式交通的集成设计,以及如何通过TOD策略有效减少私家车依赖,促进公共交通的良性循环。详细介绍了轨道交通沿线物业价值的提升机制和土地增值回收。 绿色基础设施与海绵城市建设: 探讨了如何将自然系统(如湿地、林地、河流廊道)视为城市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进行系统性规划和管理。重点介绍了低影响开发(LID)技术在雨洪管理中的应用,以及城市蓝绿网络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城市微气候调节的贡献。 历史城区保护与有机更新: 针对既有建成区的复杂性,提出了“最小干预、最大激活”的更新策略。内容包括风貌控制、业态引导、微改造技术,以及如何平衡保护历史记忆与满足现代生活需求之间的矛盾。强调了公众参与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主体地位。 适应气候变化的城市韧性规划: 针对极端天气事件增多的趋势,规划师如何通过空间布局(如避难场所设置、生命线工程的冗余设计)和土地利用管制(如高风险区域的退避策略)来增强城市的抗冲击能力。 第三部分:前沿探索——技术赋能与未来社区 本部分聚焦于新兴技术对城市规划工作流程和未来城市形态的颠覆性影响。 地理信息系统(GIS)与城市模拟: 详细阐述了如何利用高精度空间数据和三维建模技术进行城市形态分析、可视化工法模拟。讨论了运用代理模型(Agent-Based Modeling)预测交通流、人群流动和土地市场动态的潜力。 智慧城市的概念辨析与规划整合: 批判性地审视了“智慧城市”的技术驱动倾向,主张将技术应用置于解决城市核心问题(如能源效率、交通拥堵)的框架之下。探讨了传感器网络、大数据分析在实时城市管理和应急响应中的实际部署。 新空间治理范式:分布式制造与城市农业: 探讨了3D打印、小型化制造设施如何重塑工业空间需求,以及城市内部的垂直农场、社区花园等如何影响食物安全和城市生态循环。 第四部分:政策与治理——实现规划蓝图的制度保障 成功的规划离不开健全的制度和有效的管理机制。本部分深入剖析了规划实施的制度环境。 规划法定化与控制性详细规划: 详细解读了不同层级规划文件的法律效力、编制流程和强制力边界。强调了控制性详细规划在将宏观意图转化为微观管控要素时的技术规范。 土地使用权与产权制度的改革: 分析了容积率交易、公共设施配建义务、分时使用权等市场化工具在优化土地资源配置中的应用。讨论了如何通过更灵活的产权结构激励私营部门参与公共利益建设。 跨部门协作与多主体协商机制: 城市发展涉及多个利益攸关方。本部分提供了建立有效沟通平台、平衡开发商、政府、社区组织之间利益冲突的治理模型,强调了规划师作为协调者和促进者的角色。 本书特色: 本书结合了国际经典案例(如哥本哈根的自行车系统、新加坡的绿色建筑规范)与国内特有的治理实践,力求提供一个既具学术深度又贴近本土实际操作的参考手册。它不仅教授“做什么”,更重要的是指导读者思考“为什么这样做”以及“如何确保它能被实现”。全书配有大量图表和流程图,便于理解复杂的空间关系和决策路径。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真是让我大开眼界!原本以为公共场所的安全知识无非就是消防出口在哪,遇到紧急情况如何疏散,没想到它还深入浅出了讲解了许多我从未想过的问题。比如,书里详细分析了人群聚集时可能发生的踩踏事件的成因,并提供了预防和应对的实用技巧,这简直是为我这样的“人山人海恐惧症”患者量身定做的。而且,它还不仅仅局限于物理层面的安全,还触及到了心理层面的应对。我记得有一章讲到了在公共场所遇到突发事件时,如何保持冷静,如何识别潜在的危险信号,以及如何有效地向他人传达信息。这一点对我非常有帮助,因为我总是容易在紧张情况下慌乱。这本书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用一个个生动的事例和清晰的逻辑,把看似复杂的安全知识变得易于理解和记忆。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不仅仅是对公共场所的安全有了更深的认识,更是对如何在复杂环境中保护自己和他人多了一份信心。我还会推荐给我的朋友们,特别是那些经常参加大型活动的朋友,这本书绝对是必备的“安全宝典”。

评分

读完这本书,我才真正理解了“防患于未然”的重要性。它并没有刻意去渲染恐怖的场景,而是以一种平和的态度,向读者普及那些能够有效避免危险的知识。我记得书中有一个章节,详细讲解了如何在排队等候时规避潜在的危险,比如如何识别拥挤的人群中可能出现的不稳定因素,以及如何调整自己的站位来确保安全。这一点我以前从未在意过,但读了之后恍然大悟。另外,书中关于“信息不对称”在公共安全中的作用的分析也让我耳目一新。它强调了在突发事件中,准确、及时、有效的信息传递是多么的关键,并提供了一些在信息混乱时如何辨别真伪、保护自己的建议。这本书不仅教会了我如何应对已知的风险,更培养了我对未知风险的警惕性和应对能力。它就像一个随时待命的“安全顾问”,在我即将踏入公共场所之前,都能给我最及时的提醒和指导。

评分

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最大惊喜在于它对细节的关注。我一直以为我对公共场所的安全问题已经有了基本的认识,但读了这本书我才意识到,原来还有那么多我忽略的方面。比如,书中详细介绍了在不同类型的公共场所,如商场、影院、体育场馆等,可能存在的特定安全隐患,以及针对这些隐患的预防措施。我尤其印象深刻的是关于“视觉死角”的讨论,这本书提示我们要留意那些容易被忽视的角落,因为它们可能隐藏着潜在的风险。此外,它还提供了一些关于如何评估环境安全的实用方法,比如观察建筑物的结构,检查逃生通道是否畅通,以及留意周围人群的反应等。这些看似微小的细节,在关键时刻却可能成为救命稻草。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平实,没有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而是用最贴近生活的例子来解释复杂的道理,这让我觉得非常容易接受。它不是那种枯燥的说教,而是更像一次深入的交流,让我主动去思考和学习。

评分

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安全知识”的书,更是一本关于“生活智慧”的书。它让我从一个被动的接受者,变成了一个主动的思考者。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个人责任”的探讨,它不仅仅强调了管理者和机构的责任,更提醒了我们作为个体,在公共安全中的角色和义务。比如,书中提到,当你在公共场所发现任何安全隐患时,及时向相关人员报告,也是一种重要的贡献。这一点让我觉得,安全不仅仅是别人的事,更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关心和参与的事情。此外,这本书还涉及了一些比较前沿的安全理念,比如如何利用科技手段来提升公共安全,以及如何应对一些新型的安全威胁。这让我感觉这本书的内容是与时俱进的,并没有停留在过去的认知中。总的来说,这本书以一种非常全面的视角,重新定义了我对公共场所安全的理解。

评分

这是一本真正能够“读懂”的书,而不是泛泛而谈的讲座。作者用非常人性化的方式,将那些可能发生在任何人身上的风险,用一个个贴近生活的场景展现出来。我记得书中有一个关于“儿童在公共场所的安全”的章节,它详细列举了家长容易忽略的细节,比如如何教会孩子记住家庭联系方式,如何在人多拥挤的地方与孩子约定碰头点等。这对于我这样的父母来说,简直是及时雨。它不仅仅是告诉你“要小心”,而是告诉你“具体要怎么小心”。而且,这本书的结构安排也非常合理,每一章都围绕着一个具体的问题展开,深入剖析,然后给出解决方案。这种“问答式”的讲解方式,让我很容易就能找到自己关心的问题,并从中获得想要的答案。我感觉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在与一位经验丰富的安全专家进行一对一的交流,受益匪浅。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