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教育数学:从数学竞赛到竞赛数学 [Go to Educational Mathematics]

走进教育数学:从数学竞赛到竞赛数学 [Go to Educational Mathematics]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朱华伟 著,张景中 编
图书标签:
  • 数学教育
  • 数学竞赛
  • 竞赛数学
  • 思维训练
  • 问题解决
  • 学习方法
  • 进阶学习
  • 数学启蒙
  • 教育教学
  • 数学思维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250384
版次:1
商品编码:11701603
包装:平装
丛书名: 走进教育数学
外文名称:Go to Educational Mathematics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09-08-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477
字数:59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走进教育数学:从数学竞赛到竞赛数学》以IMO及国内外高层次数学奥林匹克为背景,以一百多年来积淀的国内外数学奥林匹克文献为源泉,以教育科学理论为指导,以笔者近20年从事数学奥林匹克的研究与实践为基础,论述奥林匹克数学课程的形成背景,探讨奥林匹克数学的教育价值及教育学反思;从研究奥林匹克数学问题与解题入手,结合数学教育的实际归纳提出奥林匹克数学的基本特征;以此为基础,研究奥林匹克数学的命题原则及命题方法;以学习论、创造力理论为基础研究奥林匹克数学的学习与创造;最后,以课程论、问题解决理论及创造性为工具,研究奥林匹克数学课程的设计与教学

作者简介

  朱华伟,专家,研究员。
  广州大学计算机教育软件所所长,第50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中国国家队领队、主教练。兼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理事,中国教育数学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中国数学会奥林匹克委员会委员,全国华罗庚金杯赛主试委员,国家队教练,《数学教育学报》编委。长期从事数学奥林匹克的组织、命题和教练工作。
  曾被评为武汉地区十大杰出青年、湖北省十大杰出青年、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广州市出色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曾获首届湖北青年五四奖章。
  在国内外发表论文60余篇,出版图书80余部;培养多名选手获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牌。

内页插图

目录

总序
前言

第1章 从数学竞赛到竞赛数学
1.1 数学竞赛的产生与发展
1.2 世界各国数学竞赛概况
1.3 数学竞赛在中国
1.4 数学竞赛的教育价值
1.5 数学竞赛与竞赛数学
1.6 竞赛数学的文献分析

第2章 竞赛数学的基本特征
2.1 开放性
2.2 趣味性
2.3 新颖性
2.4 创造性
2.5 研究性

第3章 竞赛数学的问题与方法
3.1 数列
3.2 不等式
3.3 多项式
3.4 函数方程
3.5 平面几何
3.6 数论
3.7 组合数学
3.8 组合几何

第4章 竞赛数学命题研究
4.1 竞赛数学的命题原则
4.2 竞赛数学的命题方法
4.3 案例11992年CMO试题的评价
4.4 案例22006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的函数迭代题
4.5 案例3Schur不等式及其变式
4.6 案例4嵌入不等式

参考文献

前言/序言


图书名称: 深入教育前沿:当代教育改革与实践探索 图书简介: 本书旨在为教育领域的实践者、研究者和政策制定者提供一个全面、深入的视角,探讨当前全球教育改革的浪潮、核心挑战以及未来发展方向。我们聚焦于教育的本质、学习过程的重塑以及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力求超越表面的口号,挖掘深层次的理论基础与可行的实践路径。 第一部分:教育的本质与当代挑战 本部分将教育视为一个复杂的社会文化系统,探讨其在快速变化的现代社会中所面临的根本性挑战。 1.1 教育理念的演进:从知识传递到能力培养 本章深入剖析了教育哲学从启蒙运动时期的理性主义到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我们不再仅仅将教育视为知识的灌输,而是强调培养学习者的批判性思维、创造力、适应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具体分析了“核心素养”框架的构建及其在不同国家教育体系中的实施差异。重点讨论了如何平衡学科知识的深度与跨学科整合的广度。 1.2 公平与质量的永恒张力 教育公平是任何现代社会都必须直面的伦理与实践问题。本章通过大量案例研究,分析了社会经济背景、地理位置、文化差异对学生学习机会获取的结构性影响。我们考察了不同国家的教育资源再分配机制,包括定向拨款、教师轮岗制度的有效性,以及如何利用非正式学习环境(如社区教育中心)来弥补学校教育资源的不足。讨论了衡量教育质量的多元指标,超越传统的标准化测试成绩。 1.3 技术冲击下的教育重构 信息技术(IT)和人工智能(AI)对传统课堂构成了颠覆性的挑战。本章详细考察了教育技术(EdTech)的应用现状,区分了“技术增强”与“技术驱动”的改革。我们分析了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OOCs)、自适应学习系统(ALS)和虚拟现实(VR)在提升学习体验方面的潜力与局限性。特别关注数据隐私、数字鸿沟的加剧,以及教师在“人机协作”教学模式中的角色转变。 第二部分:课堂实践的创新与深化 本部分将理论观察转化为具体的课堂操作层面,关注教学法、评估体系和学习环境的设计。 2.1 深度学习的教学设计 深度学习强调理解的深度而非记忆的广度。本章系统介绍了多种促进深度学习的教学策略,包括探究式学习(Inquiry-Based Learning, IBL)、项目式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 PBL)和问题导向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我们提供了一套详细的PBL实施框架,从问题情境的创设、小组协作的组织、到最终成果的展示与反思,确保学习过程的严谨性。重点讨论了如何设计开放性、真实性的学习任务,以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 2.2 评估体系的转型:形成性与发展性评估 传统总结性评估往往侧重于结果的判定,而现代教育更需要发展性的、持续性的反馈。本章深入探讨了形成性评估(Formative Assessment)在教学循环中的核心地位。详细阐述了“观察、提问、记录、反馈”的闭环流程,以及如何运用数字工具辅助形成性评估的效率与准确性。同时,本书倡导建立基于表现的评估(Performance-Based Assessment),要求学生展示其知识的应用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而非仅仅复述信息。 2.3 学习环境的生态学构建 成功的学习不仅仅发生在物理教室的四壁之内。本章探讨了如何构建一个支持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情感安全的学习生态系统。这包括对物理空间(如灵活的家具布局、多功能学习区)的重新设计,以及对学习社区的培养。我们分析了“成长型思维模式”(Growth Mindset)在环境营造中的关键作用,以及教师如何通过日常的言语和非言语互动,塑造学生对挑战和失败的认知。 第三部分:教师专业发展的再定义 教师是教育改革成功的决定性因素。本部分关注教师的角色转型、专业成长路径以及制度性支持。 3.1 教师角色的多维性:从知识传授者到学习的引导者 当代教师的角色已从“台上的圣人”转变为“身边的向导”。本章分析了教师在新课程标准下需要具备的复杂技能组合:既是学科专家,又是学习组织者、情感支持者和技术整合者。讨论了如何通过职前教育和在职培训,系统性地提升教师的教学效能感(Self-Efficacy)和反思实践能力。 3.2 协作与反思共同体:专业学习社群(PLC)的实践 教师的专业成长并非孤立的个体行为,而是集体学习的过程。本章详细介绍了专业学习共同体(PLC)的有效运作模式。成功的 PLC 需要清晰的共同愿景、以数据为导向的持续改进周期(如行动研究循环),以及高度的信任文化。本书提供了构建和维护高效 PLC 的具体步骤和工具。 3.3 政策、领导力与可持续改革 教育改革的落地依赖于清晰的政策框架和强有力的领导支持。本部分探讨了学校领导者(校长、教务主任)在推动变革中的关键作用,尤其是在管理变革阻力、优化资源配置和建立问责制方面的策略。分析了国家层面政策的连贯性如何影响地方学校的长期发展,并提出确保教育改革可持续性的关键要素,避免“一阵风”式的短期效应。 结语:面向未来的教育愿景 本书最后总结了当前教育改革的趋势,强调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能够适应未来不确定性、具有人文关怀的终身学习者。我们呼吁教育界持续保持批判性对话,将研究发现转化为有意义的教育行动。 目标读者: 基础教育及高等教育一线的教师、教研员 教育行政部门的决策者与管理者 教育学、课程与教学论等专业的研究生与学者 关注教育发展与儿童成长的家长群体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对数学有着一种莫名的情愫,小时候就迷恋那些精巧的解题技巧,总觉得能解出一道难题就好像掌握了一门神秘的语言。所以当看到《走进教育数学:从数学竞赛到竞赛数学》这本书时,我的兴趣一下子就被点燃了。这本书的标题本身就充满了吸引力,它不仅仅是关于数学本身,更是关于“教育数学”这个更广阔的领域,而且还清晰地指明了方向——从“数学竞赛”到“竞赛数学”。这意味着它可能不仅仅是罗列一些有趣的数学问题,而是会深入探讨竞赛数学背后的教育理念和方法论。我特别好奇,它会如何连接起“走进”这个动作,是将读者带入一个怎样的数学世界?是那些充满挑战和智慧的竞赛题,还是更深层次的数学思维训练?我期望这本书能够带领我领略那些只在奥赛、国赛中闪耀的数学思想,同时也希望它能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教育路径,让更多人能够体会到数学的魅力,而不是将其视为枯燥的应试工具。我脑海里浮现出的是那些在灯下苦思冥想,最终豁然开朗的瞬间,以及在解题过程中锻炼出的逻辑能力和创新思维,这本书是否能帮我重温或强化这些体验呢?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走进教育数学:从数学竞赛到竞赛数学》就仿佛是一个数学世界的导引图,指引着我对教育数学的探索。我总觉得,数学竞赛不仅仅是为了选拔优秀人才,更是一种极好的教育方式,它能够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竞赛数学”这个概念,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理解,它强调的不仅仅是解题技巧,更是数学思想和方法的精髓。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深入剖析数学竞赛的教育价值,探讨它如何帮助学生建立起扎实的数学基础,培养严谨的逻辑思维,甚至激发他们的创造力。我尤其想知道,这本书会如何将“数学竞赛”中的那些巧妙的解题思路和深刻的数学思想,转化为一种更普适的“竞赛数学”教育理念,并为教育者提供可行的指导。它是否会提供一些具体的教学案例,来展示如何在日常教学中融入竞赛数学的元素,让更多的学生享受到数学的乐趣,而不是仅仅将其视为一项艰巨的任务。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走进教育数学:从数学竞赛到竞赛数学》让我联想到了一条充满探索和发现的道路。我一直认为,很多时候我们对数学的畏惧感,源于早期教育中过于强调死记硬背和解题公式,而忽略了数学本身的美感和趣味性。这本书的标题,特别是“走进”这个词,让我感觉到一种邀请,邀请我踏入一个更广阔、更具活力的数学领域。它提到了“数学竞赛”,这很容易让人想到那些充满挑战和智慧的题目,但更重要的是它提到了“竞赛数学”,这似乎暗示着更深层次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论。我好奇这本书会如何将这两者联系起来,是如何从具体的竞赛题目中提炼出通用的数学思维方式,并将其转化为一种教育理念。这本书是否会提供一些具体的教学案例,来展示如何通过竞赛的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我理解,如何才能真正地“走进”教育数学,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表面。

评分

这本书带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它那份对数学教育的深刻洞察。我一直觉得,数学教育不应该仅仅是知识的灌输,更应该是一种思维的启迪。而“竞赛数学”这个词,在我看来,恰恰是这种启迪最直接、最有效的载体之一。它要求我们跳出课本的框架,去探索更深层次的数学概念,去运用更灵活的解题策略。我期待这本书能够详细阐述“竞赛数学”是如何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分析能力、创新意识等方面发挥作用的。它是否会提供具体的案例分析,展示那些成功的竞赛教学模式?又或者,它会从理论层面剖析竞赛数学的核心价值,帮助我们理解为何这项活动对数学教育至关重要?我设想,作者可能会通过分析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数学竞赛体系,来展现竞赛数学的多元化和发展趋势。或许还会探讨如何将竞赛数学的理念融入到日常的课堂教学中,让更多的学生受益,而不仅仅是少数的“竞赛苗子”。这本书能否为我揭示出“竞赛数学”这个概念的真正内涵,以及它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独特地位,是我非常期待的。

评分

看到《走进教育数学:从数学竞赛到竞赛数学》这本书的名字,我立刻被它所吸引。我一直觉得,数学的魅力在于它的逻辑性和严谨性,但也常常苦于它在传统教育中显得过于枯燥和抽象。这本书的标题,特别是“走进”这个词,让我感觉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数学知识的书,而是一次对数学教育理念的深度探索。它提到了“数学竞赛”,这让我联想到那些充满挑战和智慧的题目,能够激发人的思维,锻炼人的能力。而“竞赛数学”则似乎更进一步,指向了数学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普适性方法。我非常好奇,这本书将如何把数学竞赛中的那些精妙的解题思路和深刻的数学思想,转化为一种更具教育意义的“竞赛数学”理念。它是否会提供一些具体的教学方法和案例,来帮助教育者和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实践这种理念?我希望这本书能让我领略到数学竞赛的趣味性和教育价值,同时也为我打开一扇通往更深层次教育数学的大门。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