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我沒時間討厭你:香奈兒的孤傲與顛世
作者:保羅·莫朗
出版社: 麥田(城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年9月28日
ISBN:9789861202891
页数:216
尺寸:21 x 14.8 x 2 cm
装帧:平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内容簡介
一九二一年,在香奈兒康朋街三十一號樓上居所的耶誕餐會上,保羅 莫朗結識了香奈兒,這位充滿傳奇故事的女人;當晚在共同友人的引介下,兩人成為好友,開始長達半世紀的友誼。
二十五年後的某個冬天,兩人意外地在度假勝地聖莫里茲(St.Mortiz)的旅館重逢,兩人便在旅館徹夜促膝長談。保羅在旅館的便籤紙上,隨筆記下了談話的內容,然而這份手稿之後卻被擱置了近三十年。直到多年後,保羅因搬家之故找到了這份早已泛黃的手稿。於是,他回憶三十年前的那個冬夜,著手整理這份當年匆匆記下的筆記,以紀念他的好友。
一九七六年,就在香奈兒過世五年後,《香奈兒的態度》正式於法國出版。
《香奈兒的態度》出版後,法國媒體即讚譽本書為「一場閱讀的盛宴,一顆精緻奪目的寶石」。
保羅在書中重現香奈兒獨特的神韻、以機智嘲諷的語句、優美如珠玉的文字,回顧香奈兒生命裡每個過程──她的孤獨、她的事業、她的愛情、她的人生,再現了這位傳奇女子神秘、迷人、難以捉摸的形象,以及這個形象背後對工作追求完美與的強韌個性。
然而透過書中文字,我們看到的不單是香奈兒的傳奇,更有她身邊的友人──畢卡索、史特拉汶斯基、狄亞吉列夫等藝術家的形象鮮明再現,感受到當時興盛的歐洲文化氛圍。
作者簡介
保羅 莫朗, 1888.03.13-1976.07.24法國前外交官,法蘭西學院院士。被認為是法國學識淵博、具才華的小說家之一。著有短篇小說集《溫柔的儲存》等。外交官出身的他是一位敏銳而機智的世界觀察家,同時也是香奈兒、普魯斯特生前的摯友。
目錄
1.前言
2.孤獨
3.少女可可
4.從貢比涅到波城
5.初抵巴黎
6.康朋街
7.義大利之旅
8.米西亞
9.重返巴黎
10.狄雅吉列夫
11.榭維涅夫人
12.畢卡索
13.福蘭
14.聖歐諾黑區
15.一九二二年
16.簡樸生活
17.關於時裝詩學
18.關於財富
19.社會作品
20.史特拉汶斯基
21.上流人士
22.關於可憐的女人
23.關於時尚或注定失落的新發明
24.最後的國王
25.永別,不再見
这本《现货港台原版 我沒時間討厭你:香奈兒的孤傲與顛世 麥田出版》的书名本身就充满了戏剧张力,光是“我沒時間討厭你”这几个字,就让人忍不住好奇,究竟是怎样一位女性,能将“讨厌”这种情绪都视为一种奢侈的时间成本?从书名联想到香奈儿这个名字,脑海中立刻浮现出那标志性的黑白极简美学,以及那种不为世俗眼光所动的强大气场。我猜想,这本书绝不是一部简单的传记,它更像是一部深入女性灵魂的剖析报告,揭示了在一个充斥着繁文缛节的旧世界里,如何用一种近乎冷酷的效率和绝对的自我中心主义,去颠覆一切既定的规则。我特别期待看到作者如何捕捉到香奈儿在面对那些试图束缚她的男性凝视和社会期待时,所展现出的那种近乎残忍的清醒。她是如何在那个时代,将所有的情感消耗,都转化为对事业和个人风格的极致打磨?这种“没时间”的背后,藏着的必然是无数个不眠之夜的自我辩论和艰难抉择。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如果够大胆,想必会让人一眼就感受到那种穿越时空的摩登感,仿佛能闻到空气中混合着皮革、烟草和高级香水的味道,那是一种属于独立女性的、带着战斗姿态的优雅。
评分从阅读体验上来说,这本书的排版和纸张质感都非常讲究,这让人在使用过程中能感受到出版方对“原版”二字的尊重。它不仅仅是内容的搬运,更是一种对阅读体验的整体升级。书中穿插的一些历史照片或设计草图的分析(如果有的话,我猜是有的),极大地增强了代入感。我感觉自己像是在一位资深时尚史学家兼心理学家的陪伴下,重新审视了二十世纪的时尚革命。香奈儿的成功,这本书清晰地表明,是建立在对人性弱点的深刻洞察之上的——她知道女性渴望舒适,渴望摆脱束缚,她只是第一个敢于将这种渴望变成可供购买的商品的人。这种“洞察力”远超出了设计本身,直指社会结构深层的问题。读完之后,我发现自己看周围的女性穿搭都有了一种新的、更具解构意味的视角。
评分这本书最让我震撼的是它所传达出的那种“彻底的职业化精神”。香奈儿对细节的偏执,对品质的毫不妥协,乃至她对竞争对手的警惕,都被描绘得淋漓尽致。它让我反思自己生活中那些“差不多就行”的心态,以及在追求卓越的道路上,我们到底愿意牺牲多少“无谓的社交”和“情感内耗”。“我沒時間討厭你”这个主题贯穿始终,它实际上是“我没时间分心去做任何对我事业无益的事情”的另一种更富诗意的表达。作者成功地描绘了一个女性如何将自身的“被爱”与“被尊重”的需要,转化为对“被需要”的商业价值的追求。这本书读起来不轻松,因为它要求读者也带上一种审视、批判和自我反思的态度,去面对那个光芒万丈却又孤独无比的时尚女王的内心世界,绝对是一部值得反复品读的力作。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老实说,颇具一种知识分子的冷峻感,但这种冷峻感非但没有疏远读者,反而像一把锋利的手术刀,精准地解剖了香奈儿这个复杂的人格体。它没有使用太多煽情的辞藻,更多是通过对事件和人物对话的客观呈现,让读者自己去构建情感共鸣。我注意到作者在探讨香奈儿与不同时代男性(比如亚迪尔或韦特海默家族)的关系时,采取了一种非常超然的视角,不作道德评判,只分析这种关系如何服务于她的艺术和商业版图。这种处理方式,让整个“颠世”的过程显得更加有逻辑性,而不是单纯依靠某个人的力量。它让我思考,在创造不朽的艺术或商业帝国时,个人的情感世界往往需要被放在次要的位置,这是一种多么痛苦而又必要的取舍。书中对香奈儿如何从一个服装设计师,一步步进化成一个文化符号的蜕变过程的分析,简直是商业史上的一个经典案例。
评分读完后最大的感受是,这本书的笔触极其细腻,它没有陷入将香奈儿神化的俗套,反而深入挖掘了她那些不那么“光彩照面”的时刻。作者对于那个巴黎黄金时代的社会背景描绘得入木三分,那种看似光鲜亮丽的沙龙背后,实则暗流涌动,充满了阶级和财富的较量。书中对香奈儿早期生活困顿、在歌舞厅演唱的经历着墨不少,这为她日后对“自由”的极致追求提供了最坚实的注脚。我尤其欣赏作者对于“孤傲”这个词的解读,它并非单纯指性格上的不合群,而是一种主动构建的防御机制,是保护内心那份脆弱的创业家精神不被外界轻易侵蚀的盔甲。当她决定放弃传统女性的着装规范,用 Jersey 面料和短发来挑战世界时,那份需要承担的社会压力和非议,是常人难以想象的。这种力量的源泉,我想更多是源自于对“自我价值”的绝对肯定,而不是外界的赞美。这本书的叙事节奏张弛有度,不会让人感到冗长,仿佛作者也深谙“高效”之道,直击核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