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心情我做主》集科學性、知識性和實用性為一體,淺顯易懂,可為中小師學生提供課餘閱讀,也可滿足一般社會讀者閱讀需要。
對於現代社會的人來說,心理學越來越成為一門貼近自身經常用到的學科。而學習心理學的目的之一就是為瞭更好地認識我們自身。本書通過淺顯易懂的文字讓青少年讀者瞭解、認識什麼是情緒,以及如何控製好自己的情緒,營造好情緒,轉化壞情緒,及時調整自身的情緒狀態,學會做情緒的主人。
孫紅剛,男,山東樂陵人,畢業於華東師範大學心理學係。近年來,參編、參寫《心理商點》《人格發展心理學》等書籍多部。現為上海海洋大學副教授,主要從事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工作。梁春艷,女,廣西南寜人,畢業於華東師範大學商學院。目前為上海黃浦業餘大學講師,主要從事經濟決策和宏觀經濟現象研究。
一、因笑而樂,因哭而愁1
二、從身到心:情緒的內外策略13
三、由形揚神:內外的統一28
四、習慣改變,心境變遷44
五、移花接木地錶達感情60
六、由壓而彈,情緒的魅力73
七、情緒魔術師--暗示的力量90
八、掌控自己的情緒:有意識地自我暗示111
九、收起壞情緒,展現好情緒127
十、做情緒的主人:情緒調節大全157
近年來,地震、核泄漏、海嘯、泥石流等天災不斷,親人去世、恐怖襲擊,流行病爆發等人禍橫行,這些災難在初期都會給人體驗到一種深刻的震驚和迷惑,有的人甚至會齣現創傷性反應,比如睡眠睏難,噩夢、抑鬱記憶閃迴等。但過瞭一段時間後,這些反應會慢慢減少,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應激反應癥狀逐步消失。這就是所謂的心理彈性。它來源於物理學概念,某些物體在外力作用下發生變形,當外力撤銷後,變能恢復原狀。人們的心理狀態也有類似的反應,它是精神上的免疫係統,是麵對突如其來的心理壓力及其造成的,如恐懼、焦慮、悲傷等。它在對付短期壓力時作用較為明顯,但是處於長期壓力的時候,心理免疫係統就大打摺扣。在一個高壓的社會裏,你因為買房子發愁,因為付房租發愁,因為拿不到好成績發愁,或者因為找不到好工作發愁,都會導緻你的大腦經常性地警鈴大作,壓力激素持續噴湧,同時受到身體和感情上的傷害。比起突如其來的天災,長期的心理壓力積纍可以讓一個人精神失常。我們生活在一個紛繁蕪雜的世界中,隨時隨地都可能體驗到壓力。作為學生而言,當與同學關係弄僵時,當期末考試來臨時,當老師誤解自己時,當父母不理解自己時,都可能體驗到壓力。社會中的人們,在現代的工業化社會帶來瞭快節奏、高消耗的生活下,在有限的時間裏總有許多事要做,還要為渺茫的前途擔憂,空氣和噪音汙染不斷,交通堵塞嚴重,還不時有公共危機事件發生,這些事件齣現在日常生活中時,加重瞭我們的壓力感。但是沒有壓力的生活也就失去瞭挑戰,也沒有睏難去剋服,沒有新的領域去開拓,更沒有理由加速運轉你的聰明頭腦,提升你的能力,嚮往更加美好的生活。所以,每個社會個體都要麵臨來自環境和個體需求的壓力,需要妥善處理由壓力而引起的情緒睏擾,從而活得更好。美國心理學傢伯納諾教授調查過“9·11”之後的紐約人、“非典”之後的香港人、汶川地震後的四川人、剛動過乳腺癌手術的人、性暴力的受害者,以及剛剛痛失所愛的人,得齣的結論是一緻的--盡管人們反應各異,但大部分人的心理都是有自然彈性的,而這種彈性足以幫助我們應付生命中絕大多數的變故。比如,當親人去世時,“心理彈性”的錶現形式就有很多,有人傾訴痛苦,有人壓抑悲傷,有人理想化死去的親人,有人繼續跟死去的人說話,有人自我膨脹,也有人將悲傷轉化為對醫生的憤怒,但很少人真的一直沉溺在悲傷裏不能自拔。
……
有一個古老的傳說:一個人駕駛一艘小船去參加朋友的婚宴。由於來賓都是彼此非常熟悉的好友,所有宴席熱鬧非常,彼此寒暄之後大傢進入正題,笑談之間喝瞭不少酒。婚禮結束後,這個人嚮新浪告彆,然後搖搖晃晃走到聽著小船的岸邊。這時天色已晚,整個月亮爬上夜空。他摸上船後,熟練而用力地搖槳。可是,劃瞭半天還沒有抵達對岸。這時,微風吹拂在他喝瞭酒的滾燙額頭上,他用力地劃啊劃啊,慢慢地在濃濃酒意下睡著瞭。第二天一早,他在刺眼的陽光中慢慢睜開雙眼,一看四周的景物纔發現船還停在原地,根本就沒有移動。這讓他大為震驚,以為發生瞭什麼不祥的事情,於是驚呼而起,拼命地跳上岸邊奔逃而去。沒想到,他一上岸就被什麼東西絆瞭一下,狠狠地摔在瞭地上,定下神來一看,原來是係船的纜繩--繩結仍好端端地綁在碼頭的樁上。正是這條繩子捆住瞭他!我們的一生也會有被繩子捆住的時候,而且有時這些束縛你手腳的枷鎖繩子通常又不易被察覺,於是人們深陷其中難以自拔,言行舉止看上去完全改變。這一股拉扯的力量,總是讓人生變得紛繁蕪雜,精彩紛呈。
隨著長大,青少年朋友心裏會生齣難以名狀的湧動,那是感動、是激情、是欣喜、是憂愁、是擔心、是羞赧……。那是係住你心房的一股繩子,其實那是情緒,是感受。情緒是染色劑,它讓生活五顔六色:心動的日子馳騁張揚,憤懣的夜晚星光黯淡,愉快的周末興奮不已,陰雨的天空惆悵無邊。情緒也是催化劑和麻醉劑:它給人鼓勁、催人奮起,它也令人泄氣、將人擊倒,使人意誌消沉。它也是安慰劑,可以撫慰人的心靈創傷,讓人的生活變得輕鬆。我們經常在色彩斑斕的情緒世界中體味人生五味。
2004年,在希臘雅典奧運會的男子雙人3米跳闆決賽上,彭勃和王剋楠的分數遙遙領先,在當時的情況下,即使他們的最後一跳齣現失誤,冠軍也是跑不瞭的。然而,大概是因為第一次參加奧運會,王剋楠情緒起伏很大,又是興奮,又是緊張。結果他最後一跳竟然直接從闆上摔進瞭水裏,而跳水名將熊倪稱這種失誤是一個跳水運動員根本不可能齣現的。由於被起伏的情緒所纍,王剋楠與奧運金牌失之交臂,留下瞭莫大的遺憾。試問,如果他懂得覺察自己的情緒狀態,懂得及時調整自己的情緒,這樣的遺憾還會發生嗎?不言而喻,我們需要積極樂觀的情緒,都希望妥善處理焦慮,希望排解痛苦。因而需要認識情緒,瞭解情緒,及時調整自身的情緒狀態。
初讀這本書,我原以為會是一本關於情緒管理的科普讀物,抱著學習如何控製負麵情緒、培養積極心態的期待翻開瞭它。然而,它卻以一種我從未想過的方式,悄悄地改變瞭我看待世界和自己的角度。書中的敘事並非那種直接灌輸理論的模式,而是通過一個個生動的故事、細膩的心理描摹,以及對生活細節的敏銳洞察,讓我仿佛置身其中,跟著主人公一同經曆喜怒哀樂。作者並沒有刻意去“教導”讀者應該如何“正確”地感受,而是巧妙地展現瞭情緒的復雜性與多變性,以及個體在麵對不同境遇時,內心湧動的各種細微情緒。讀到那些關於迷茫、焦慮、甚至偶爾的失落的篇章時,我常常會驚覺,原來我曾經獨自承受的這些感受,並非孤例,而是在人生旅途中普遍存在的經曆。書裏沒有齣現任何“心靈雞湯”式的勵誌口號,更多的是一種理解與接納。它鼓勵我去審視自己的情緒,但不是為瞭評判,而是為瞭更深地認識自己。我開始意識到,所謂的“做主”,並非要壓抑或否認某些感受,而是要學會與之共處,理解它們齣現的根源,並從中找到屬於自己的應對之道。這種潛移默化的影響,比任何直接的指導都來得更為深刻和持久。
評分坦白說,剛拿到這本書的時候,我並沒有抱太高的期望。市麵上關於自我成長的書籍太多瞭,很多都大同小異,充斥著陳詞濫調和空泛的理論。我習慣性地翻閱瞭目錄,看到一些熟悉的詞匯,心裏不免有些打鼓。然而,當我真正沉浸其中後,我發現這完全是一次齣乎意料的驚喜。作者的文字極富感染力,他善於捕捉生活中那些容易被忽略的瞬間,並將它們放大,賦予深刻的意義。比如,書中對一個平凡的清晨,窗外光綫的變化,甚至是街角咖啡店飄來的香氣,都進行瞭細緻入微的描寫,這些場景的背後,往往都關聯著主人公內心復雜的情感波動。這種細膩的筆觸,讓我感到一種強烈的共鳴,仿佛作者是一位知心的老友,正娓娓道來他的人生體悟。他沒有迴避人性的弱點,也沒有刻意美化現實,而是以一種坦誠的態度,展現瞭一個普通人如何在生活的洪流中,努力尋找屬於自己的那份力量。我特彆喜歡其中關於“選擇”的部分,它不是那種簡單的二選一,而是展現瞭在無數個看似微不足道的選擇背後,是如何一步步塑造瞭我們的人生軌跡,以及我們如何在這個過程中,逐漸找到自己的主導權。
評分這本書帶給我的,是一種久違的寜靜與力量。在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我們常常被各種信息和壓力裹挾,很少有時間停下來,真正地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而這本書,就像是一股清流,引導我放慢腳步,去關注那些被遺忘的情感角落。作者的敘述方式非常獨特,他似乎並不急於給齣答案,而是通過一個個引人深思的故事,引發讀者自身的思考。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其中關於“接納不完美”的幾個章節。書中沒有齣現“你必須完美”的強迫性語句,而是通過主人公的經曆,展現瞭即使存在缺點和不足,也依然可以擁有閃耀的時刻。這種溫和的引導,讓我感到非常舒服。我不再因為自己的小錯誤而過度自責,而是開始嘗試去理解,這些所謂的“不完美”,恰恰是構成我獨特性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本書並沒有提供一套“萬能公式”,告訴你應該怎麼做纔能“成功”或“快樂”,它更像是一位智者,在你迷茫時,遞給你一麵鏡子,讓你清晰地看到自己的樣子,並鼓勵你勇敢地去麵對和擁抱。
評分這是一次非常觸動心靈的閱讀體驗。我常常在讀到某個段落時,會不自覺地停下來,陷入沉思。作者的文字並非華麗的辭藻堆砌,卻有著一種直擊人心的力量。他沒有高高在上地教誨,而是以一種平等的姿態,分享他對生活、對情感的理解。書中關於“情緒的流動性”的探討,讓我受益匪淺。我一直以來都傾嚮於將自己的情緒進行歸類,比如“這是好的情緒”,“那是壞的情緒”,並試圖壓抑那些“不好的”。但這本書讓我明白,情緒本身並沒有好壞之分,它們隻是生命信息傳遞的一種方式。重要的是如何去理解它們,而不是去抗拒它們。作者通過對一些具體情境的描繪,比如在麵對挫摺時的失落感,或是在獲得成功時的短暫喜悅,讓我看到,即使是同一種情緒,也會因為個體的原因、情境的差異而呈現齣不同的色彩。這種對情緒復雜性的深入剖析,讓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與情緒的關係,並嘗試以一種更開放、更包容的心態去麵對它們。
評分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仿佛經曆瞭一場心靈的洗禮。它沒有給我提供一套改變人生的秘籍,也沒有強行灌輸任何觀念,而是以一種極其自然、溫和的方式,觸動瞭我內心深處的一些東西。我特彆欣賞書中對“自主”的定義。它不是那種激進的、對抗性的“反抗”,而是更加內斂、更加堅定的“選擇”。作者通過一些生活中的小故事,展現瞭在看似被動的情況下,個體依然可以做齣屬於自己的決定,並承擔相應的責任。這種“做主”,不是為瞭證明什麼,而是為瞭更好地認識自己,並為自己的人生負責。書中的人物形象塑造非常飽滿,他們的掙紮、他們的成長,都充滿瞭真實感,讓我能夠感同身受。我開始反思自己生活中那些被習慣、被他人影響而做齣的選擇,並意識到,很多時候,我並沒有真正地“做主”。這本書提供瞭一種新的視角,讓我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並鼓勵我,即使在最平凡的日子裏,也能夠找到屬於自己的那份力量,去做齣真正符閤自己內心的選擇。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