押井守的角色學:從電影學來的工作生存法則
作者:押井守
齣版社:典藏藝術傢庭
齣版日期:2015/12/04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869225922
規格:平裝 / 296頁 / 17 x 22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齣版地:颱灣
———————————————————————————————
內容簡介
當各種聖經與指南太遙遠,勵誌心靈小語無助於現況時,包容著各種職業、性格的人們與其各自殊異的社會關係的電影情節,就是人生的至佳教科書!
我們可以重看好幾次電影,重播無數次關鍵當下,一再揣摩片中況味與精義,提煉為真實人生裡每一次抉擇時的智慧與膽量。
日本資深動畫導演押井守,其動畫電影作品中所呈現的SF未來城市網絡結構、政府與人民、社會與個人的意識與聯繫,或是畫麵背景或颱詞裡的暗號符碼,常被拿齣來引用或討論。
這次,曾穿著球鞋走過坎城紅毯的押井守,執筆說說他從電影中學來的工作生存之道。押井導演從蔦屋書店的古典電影區挑瞭九部覺得有意思的經典電影,用他颯爽俐落的”刷刷刷”風格,或犀利或幽默或帶著思考,將心比心地再以其個人資深的電影從業生涯之所見所行,私底話與實例不時穿插其中,無論你是何等職位、哪個角色,機會可以翻轉,命運可以修整,姿態必須有型,並且要與自己一決勝負。
本書篇章於日經BP網站連載期間,獲得廣大民眾共鳴並熱烈留言,當然也有不同意見的辯駁或分享,隨著每個人的場域與位置不同,產生不同的視野,重要的是──你,想把自己放在哪個位置?
押井守語錄
1.每種方法都有其風險存在,而所謂決斷,就是一一排除其中較無可能性的方法。這也是經營者與領導者之所以要存在的理由。電影導演可不能說齣「演員太爛」、「那個動畫師根本是蠢貨」之類的話。此外像是「預算太少」、「沒有排定時程」也是一樣。
2.人類無法戰勝失敗所帶來的誘惑。隻要失敗一次,便會不斷在挫摺的周邊環繞不去,一輩子都沉浸在自我憐憫的情緒中。敗北的蜜汁便是如此甜美。
3.我不會對製作人乃至於工作人員說謊,同時也未曾對客戶扯過任何一次謊。我隻是不會去迴答沒有被問到的問題罷瞭,而這就是所謂「導演的誠意」。
4.隻要是為瞭獲勝,即便是詭辯也能使用。例如當自己執導的電影評價不好時,可jueduib不能說「這部電影失敗瞭」。我是在宮崎駿先生身上學到這件事的。他跟我說:「你不可以自已說齣『失敗瞭』,這話就算嘴巴裂瞭也不能說!」。
5.傾聽zui為重要,之後再給任何建議都顯得多餘。
6.當一個人不快樂的時候,他就沒有滿足所謂的勝利條件,因為他的人生完全不快樂啊!
7.每個人的人生長度都有其限度,如果再不包含一些幻想,則自己的人生就無法多齣更多知識與學識。
8.若要使喚心中沒有主題的人,隻要將主題賜予他們就行瞭。
9.是什麼理由讓工作變得有趣?當自己的技能實際受到測試時,就是當事人會感到有趣的時候。畢竟任誰都希望自己的技能在工作中受到好評。
10.唯有「天纔」能夠僅憑一己之力而有所建樹,而身為一介凡人,唯有與他人互相閤作纔能夠達成實現自我。
11.正因為是人類,所以哪怕機率再低,也會去期待對自己有利的結果。正因為未來存在著不確定性,人類纔能夠活下去。
12.雖說導演供他人驅使,但仍然有其無可取代的部分,譬如潛藏於體內的某種職人天性。因此即便劇本相同,換個導演就會拍齣截然不同的一部電影。
作者簡介
押井守 Mamoru Oshii /電影導演
生於西元1951年,東京都太田區人。
畢業於東京學藝大學教育學部美術教育學科。就讀大學期間即開始獨立製作電影。1977年進入龍之子製作公司(2013年以前公司名稱以漢字呈現,之後則改以片假名呈現),同年推齣的電視動畫《一發貫太君》為其初次執導的作品。1980年跳槽至小醜工作室,師從鳥海永行;1981年被拔擢為《福星小子》總導演,其後於1984年推齣電影動畫《福星小子2:綺麗夢中人》備受矚目。同年自小醜工作室離職成為自由工作者。《GHOST IN THE SHELL/攻殼機動隊》(1995年)一度於美國Billboard雜誌佔據錄影帶排行榜第1,於海內外亦受到極高評價。主要作品包括動畫電影《天使之卵》(1985年)、動畫電影《機動警察PATLABOR2 電影版》(1989年)、真人電影《歡迎光臨虛擬天堂》(2001年)、動畫電影《攻殼機動隊II:無罪》(2004年)、動畫電影《空中殺手》(2008年)等。此外,亦推齣小說創作《立食師列傳》(2004年)、小說《PAX JAPONICA:雷轟rolling thunder》(2006年)、舞颱劇《鐵人28號》等,活動觸角廣泛。
這本書簡直是把我帶入瞭一個全新的思維維度,它不僅僅是關於某個特定領域知識的堆砌,更像是一本打開心智的鑰匙。閱讀的過程就像是跟隨一位經驗豐富的人生導師在進行一場深刻的對話,他總能在最意想不到的地方拋齣犀利的見解,讓你不得不停下來,反復咀嚼那些看似簡單卻蘊含深意的文字。我特彆欣賞作者那種不拘一格的敘事方式,時而像一位哲學傢在探討人生的終極命題,時而又像一位老朋友在分享他的生活感悟,這種鬆弛有度的節奏感讓厚重的思想變得平易近人。在讀完之後,我發現自己看待日常問題的方式都有瞭微妙的變化,不再是簡單地接受既有框架,而是開始學著從更宏觀的角度去審視,去解構。它真正做到瞭“授人以漁”,教會瞭我如何思考,而不是告訴我該思考什麼。這種能力的提升,遠比記住幾個理論知識要寶貴得多,簡直是知識領域的一股清流,讓人受益匪淺。
評分我得說,這本書的結構設計簡直是匠心獨運,完全打破瞭我對傳統非虛構作品的刻闆印象。它沒有采用那種刻闆的章節劃分或者嚴密的邏輯推演,反而像是一組精心編排的音樂組麯,每一個部分都有其獨立的美感,但當它們組閤在一起時,卻能産生一種渾然天成的韻律感和強大的情感衝擊力。作者在文字的運用上展現瞭極高的文學素養,時而用簡潔有力的短句直擊人心,時而又鋪陳齣華麗的排比,描繪齣復雜的內心世界或宏大的概念場景。這種閱讀體驗是極其沉浸的,我常常在某個段落讀到一半時,會不自覺地停下來,閉上眼睛,在腦海中構建作者所描繪的畫麵和場景,仿佛自己也成為瞭那個故事的一部分。它對細節的捕捉極其敏銳,使得即便是抽象的議題,也因為有瞭具體的“觸點”而變得鮮活起來,這對於提升讀者的理解度和代入感,起到瞭決定性的作用。
評分我必須贊嘆這本書在構建“語境”方麵的功力。它沒有僅僅停留在理論層麵,而是非常高明地將抽象的概念錨定在瞭非常具體、甚至可以說是充滿生活氣息的場景之中。讀者可以輕易地在自己的生活經驗中找到與書中描述相呼應的影子,這種強烈的共鳴感極大地降低瞭理解門檻,同時也增強瞭知識的可遷移性。作者擅長使用類比和隱喻,但這些修辭手法絕不是為瞭炫技,而是作為一種高效的思維傳輸工具,將復雜的係統簡化成易於理解的模型。讀完之後,我發現自己不再是孤立地看待生活中的事件,而是開始習慣性地運用書中提供的分析框架去掃描周圍的一切,仿佛獲得瞭一副新的“觀察世界的濾鏡”。這種實用性和啓發性的完美結閤,使得這本書的價值遠遠超齣瞭單純的閱讀體驗,它是一種實打實的能力提升工具。
評分這本書給我最直觀的感受是它的“銳利”與“精準”。作者似乎擁有一種天賦,能夠看穿事物錶象後那些錯綜復雜、糾纏不清的本質結構,並用一種近乎冷峻的精確度將其剖析齣來。它不像某些暢銷書那樣試圖用溫暖的語言撫慰人心,而是更傾嚮於提供一把鋒利的手術刀,直指問題的核心病竈。這種不加修飾的坦誠,起初可能會讓人感到些許不適,但很快你就會意識到,正是這種不妥協的精準,纔使得書中的觀點具有如此強大的穿透力。它強迫你去麵對那些你可能一直試圖迴避的、關於運作機製和內在邏輯的真相。如果你是一個正在尋求洞察力,想要真正理解“事物如何運作”的深度學習者,那麼這本書的每一頁都像是精心打磨的棱鏡,摺射齣不同維度的光芒,讓你在清醒中感受到思想的震撼。
評分說實話,這本書的閱讀難度麯綫是頗為陡峭的,但這份挑戰性恰恰是它魅力所在。它要求你投入百分之兩百的專注力,因為它不會對你的理解能力做任何預設的“簡化”處理。每一次攻剋一個難懂的段落,或者豁然開朗理解到一個復雜的概念時,那種智力上的滿足感是無與倫比的,這就像是攀登高峰,每一步都付齣汗水,但最終的視野卻足以補償所有的辛苦。我感覺自己像是在進行一場高強度的思維體操訓練,不斷地被推嚮認知的前沿。更重要的是,作者的論述邏輯是極其嚴密且自洽的,雖然初讀時可能感到晦澀,但隻要堅持下去,你會發現所有看似散亂的綫索最終都會匯聚成一張宏大且邏輯清晰的思維網絡。這本書是為那些渴望深度思考、不滿足於錶麵答案的讀者準備的“精神食糧”,值得反復品味。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