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在2011年迎来了全球发行一千万册的销售量。这套公认为适合阅读的白话版《资治通鉴》,从1983年第一册出版,至今已畅销近30年,这是广大读者对《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的认可。目前在国内,包括港澳台地区,有许多版本的《资治通鉴》今译,惟独柏杨先生的译本具有独特性。柏杨先生自一九六八年三月因文字贾祸,被判处惟一死刑,关入死牢。后又经几次减刑,柏杨先生感悟人生无常,在他九年又二十六天的监狱生活中,开始潜心研究中国历史,通读《资治通鉴》。出狱后,朋友问起心愿,他说:“我的愿望就是将《资治通鉴》译成现代语文版。”
柏杨先生认为我们应该从历史的经验中得到教育,得到重塑人生规划的启示。《资治通鉴》被传为“帝王之书”,因为其中所记录的历史事件,可以让帝王在做出重要决策时有所借鉴,所谓“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当今社会有了很大的发展变化,不仅是领袖人物和高层人物,包括我们每个人都会在工作和生活中,不同程度地面对决策、面对选择,而《资治通鉴》在当今社会就是一部很好的处世宝典。在《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中,柏杨先生为每一个历史关键场景都加注上“柏杨曰”的个人观点,就是为了启发读者在面临自己的人生抉择时,有足够的谋略做出正确的判断。
此外,《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在学术性与实用性上突出于其他译本的关键,在于对地图的填充。
海报:
中国历史上多的是所谓圣人,缺乏的是真正英明的政治领袖——从神话时代直到今天,英明的政治领袖寥寥可数,这正是中国人的悲哀。万万想不到,就在大分裂时代中,苻坚大帝以超时代的睿智之姿,出现舞台,为苦难的北中国(他所统治的版图)人民,带来一个太平盛世。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汉族,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1],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宋仁宗时中进士,英宗时进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时,反对王安石施行变法,朝廷内外有许多人反对,司马光就是其中之一。
柏杨,原名郭衣洞,满族,笔名柏杨。1920年出生于河南省开封市,毕业于东北大学政治系。毕业后,曾任东北《青年日报》社社长、沈阳辽东学院教师。1949年后前往台湾后,曾在反共救国团任职,后在成功中学、省立成功大学、国立艺专等地从事教育工作,曾任《自立晚报》副总编辑及艺专教授。柏杨主要写小说、杂文,后者成就更高,曾被列为台湾十大畅销作家之一。他的杂文集主要有《玉雕集》、《倚梦闲话》(10集)、《西窗随笔》(10集)、《牵肠挂肚集》、《云游记》等。《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在台湾被誉为具有价值和畅销的一部书,《中国人史纲》被列为对社会影响力较大的十部书之一,其中《丑陋的中国人》在当代华人世界中流传最为广泛。
三五五——三七六
导读
四世纪五〇年代
苻生暴行
四世纪六〇年代
前凉王国政变 张天锡弑君自立
晋帝国连死二帝
桓温第三次北伐大败
慕容垂受忌逃亡
四世纪七〇年代
前燕帝国亡
桓温立威 罢黜晋帝司马奕
王猛逝世
前凉王国亡
《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苻坚大帝》:
前秦帝国征东大将军、晋王苻柳(时驻蒲坂【山西省永济市】)派军事参议官(参军)阎负、梁殊出使前凉王国(首都姑臧【甘肃省武威市】)。苻柳写信给前凉王(六任冲王)张玄靓(本年八岁),诱导张玄靓归附。阎负、梁殊到了姑臧,前凉王国全国各军区总司令长官(都督中外诸军事)张瓘接见他们,声明说:“我是晋国(晋帝国)的臣属,而臣属不能在国境之外结交朋友,二位来此有什么见教?”阎负、梁殊说:“晋王(苻柳)跟阁下相邻,虽然千山万水从中隔绝,可是风向相通,道路相接,所以特别派我们前来伸出友谊之手,你何必奇怪?”张瓘说:“我们君王,已历六世(张轨、张寰、张茂、张骏、张重华、张曜灵),都尽忠晋国,如果跟苻大将军互相交往,恐怕对上违背先王的本意,对下败坏知识分子和庶民们的气节,难道可以?”阎负、梁殊说:“晋国衰弱,失去天命,为时已久,所以贵国从前的两位国王,向两个赵国(汉赵帝国及后赵帝国)低头称臣,这是面对危机时的智慧反应(一任王【成王】张茂向汉赵帝国称臣,二任王【文王】张骏向后赵帝国称臣)。而今,我们大秦帝国(前秦帝国)的威势和恩德正达高峰,凉王(张玄靓)如果想在河西(甘肃省中部西部)当皇帝,则一定不是我们大秦帝国的敌手。如果打算保持以小国侍奉大国的立场,那么,为什么不舍弃晋国而侍奉秦帝国,长期的保持荣华富贵?”张瓘说:“中州(中原)喜欢说话不算话。从前,赵国(后赵帝国)使节的车辆刚刚回去,他们的大军已经开到(指三四六年,三任王张重华时事),使我不敢相信。”阎负、梁殊说:“自古以来,身居中州的帝王,教育文化都不一样。赵国喜爱奸诈,大秦帝国坚守信义,怎么能一概而论?张先、杨初都曾经起兵抵抗,不肯臣服,先帝(一任帝苻健)讨伐,生擒活捉(擒张先事,参考三五。年九月,但仅击败杨初),赦免他们的罪行,赐给他们爵位官职,不是石家班(后赵帝国)能比得上的!”张瓘说:“果然像你所说,大秦帝国威势恩德天下无敌,为什么不先去夺取江南?到时候天下自然全属你们!今天,苻将军何必多此一举?”阎负、梁殊说:“江南(长江以南)人民,头发截断,身体刺花。不知道道理的人,首先叛逆;教化推广之后,才肯臣服。主上(苻生)认为:江南必须用武力征服,而河右(前凉王国)可以用大义沟通,所以先派出使节,表达善意。如果阁下不能了解上天意旨,则江南得以延长数年寿命,而河右恐怕不会再是阁下的领土。”张瑾说:“我们地跨三州(凉州、河州、沙州,参考三四五年十二月),武装部队十万,西到葱岭(帕米尔高原),东到黄河,攻击别人,绰绰有余,何况仅只防守?为什么要害怕你们?”阎负、梁殊说:“贵国山河坚固,比崤山和函谷关如何?人民财富丰饶,比秦州(甘肃省南部)、雍州(陕西省中部)如何?杜洪、张琚,继承赵国现成的基业,兵强马壮,财富如山,有把关中装入口袋,像卷席一样,统一天下的大志。先帝军旗指向西方,十天半月之间,对方就像冰块一样消失、浮云一般飘散,不知不觉,大局换了主人(参考三五○年八月)。主上(苻生)如果认为贵国不肯臣服,赫然震怒,战斗部队一百万人,擂鼓西上,不知道贵国怎么应付?”张瓘笑说:“这种事应由大王裁决,我本身不能做主。”阎负、梁殊说:“凉王虽然天生英明,但年龄还小。阁下身居伊尹、霍光的重任,国家安危,全听阁下一句话。”张瓘大为恐惧,遂宣称:奉张玄靓之命,派使臣前往前秦帝国称臣。前秦政府依照张玄靓所称官爵,重作一次加授任命。
……
我们用“苻坚大帝”作为本册的书名,感到兴奋和荣耀,中国历史上最多的是所谓圣人,最缺乏的是真正英明的政治领袖——从神话时代直到今天,英明的政治领袖寥寥可数,这正是中国人的悲哀。万万想不到.就在大分裂时代中,苻坚大帝以超时代的睿智之姿,出现舞台,为苦难的北中国(他所统治的版图)人民,带来一个太平盛世。
柏杨
一九八五年九月十五日
这本书的价值,绝不仅仅停留在对苻坚一生的简单复述上,它更像是一部关于“治国之道”与“用人之道”的深度剖析。柏杨先生的点评,犀利且不留情面,他总能在关键时刻跳出来,用极富个性和穿透力的语言,对当时的决策者进行拷问。这种“说书人”与“评论家”的双重身份,让整本书的厚度瞬间提升了好几个档次。我特别喜欢他对于“仁政”与“强权”之间界限的探讨,苻坚自诩仁君,但他的决策往往带有强烈的个人意志,最终导致了战略上的失误。书里对于人才选拔和使用的失败案例分析,简直就是一堂生动的管理课,让你不得不思考,在宏大的历史叙事下,个体决策失误是如何引发连锁反应,最终导致江山易主的。这种对历史教训的现代化解读,让这本书具有了超越时空的现实意义。
评分坦率地说,这本书的文字风格极其鲜明,如果你习惯了传统史书的谦抑含蓄,初读可能会觉得有些“冲”。柏杨先生那种直截了当、不加修饰的表达,充满了批判精神,仿佛一位愤怒的长者,对后世的愚昧和短视进行疾呼。这种风格对于理解苻坚这个复杂角色的内心世界非常有帮助。他没有把苻坚塑造成一个完美的符号,而是把他还原成一个活生生的、充满挣扎的个体。比如他如何处理与汉人大臣的关系,如何平衡鲜卑贵族与汉族士人的利益,这些矛盾在白话的叙述中被放大了,使得历史的复杂性得以充分展现。读完之后,你会对历史人物产生一种更复杂的情感,不再是简单的“好”或“坏”,而是理解了他们在特定历史语境下的无奈与选择。这种“去神化”的处理,是这本书最成功的地方之一。
评分我个人认为,这本关于苻坚大帝的白话通鉴,是理解十六国时期那个大分裂时代的一个绝佳入口。它不是那种高高在上的学术著作,而是真正面向大众的、充满生命力的历史解读。它的魅力在于,它把那些遥远的概念——比如民族融合、帝国衰亡——转化成了可以被现代人清晰感知的具体事件和人性冲突。阅读过程中,我不断地在脑海中构建那个时代的地图和人物关系网,而柏杨的文字,就像一盏盏明灯,指引着我穿越迷雾。它没有回避历史的残酷与荒谬,反而以一种近乎残酷的坦诚去直面它。对于任何一个对中国古代权力斗争、民族融合历史感兴趣的读者来说,这本书都是一份不可多得的宝藏,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充满力量的视角去重新审视历史的进程和那些决定历史走向的瞬间。
评分我必须说,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掌控得太出色了,读起来简直让人欲罢不能,完全颠覆了我对“历史正剧”的刻板印象。它不是那种让人昏昏欲睡的流水账,而是充满了戏剧张力和悬念的史诗。作者对于历史事件的梳理,逻辑清晰得如同精密的手术刀,总能精准地切入到关键节点,揭示出事件背后的深层驱动力。尤其是对前秦内部各民族关系的处理,非常到位。苻坚试图建立一个大一统帝国的努力,在柏杨先生的笔下,既显得高瞻远瞩,又暴露出了其理想主义的脆弱性。那些朝臣之间的明争暗斗、暗流涌动,被描绘得活灵活现,充满了人性的张力。我经常读到半夜,忍不住想知道下一刻会发生什么,这种阅读的沉浸感,是很多严肃历史著作难以企及的。它成功地将枯燥的历史资料,转化成了引人入胜的故事。
评分这本《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苻坚大帝》的阅读体验,简直就像是坐上了一趟时光机,直接把我拉回了那个波澜壮阔、风云变幻的十六国时代。柏杨先生的笔力真是非凡,他没有用那些故纸堆里出来的陈词滥调,而是用一种极为现代、极具洞察力的白话文,把苻坚这个历史人物的复杂性和他所处的时代背景刻画得入木三分。我印象最深的是他对淝水之战前夕的心理描写,那种从踌躇满志到草木皆兵的转变,写得细腻入微,让人读来不禁为之扼腕叹息。他没有简单地将苻坚塑造成一个功过分明的脸谱人物,而是展现了一个有雄心、有抱负,却最终被时局和自身的局限所吞噬的悲剧英雄形象。那种历史的宿命感,透过字里行间扑面而来,让我对权力的本质和人性的弱点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书中的细节考证也相当扎实,读起来一点也不空泛,仿佛每一个场景、每一次决策都有坚实的史料支撑,但读起来却毫无学究气,流畅自然,一气呵成。
评分趁着活动,赶快把这套书收了,喜欢柏杨的作品
评分非常不错,值得收藏!
评分很不错
评分非常不错,值得收藏!
评分还不错 物流也相当给力
评分还不错 物流也相当给力
评分好
评分淝水之战,历史上名战役,都说符坚是悲情皇帝,看看。
评分趁着活动,赶快把这套书收了,喜欢柏杨的作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